2021年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年份,我不单坚持练了100天钢笔字。(详见 练字100天之收获)盘桓心愿单数年的“练习书法”一项,终于可以打个勾√了。练毛笔字的念头,大概出现在2018年,开始学习绘画之后。我是一个理论派,凡事理论先行,做什么都离不开书。2018年年中,买了几本关于书法的书:记得那年暑假陪力力上游泳课时,我就坐在旁边如饥似渴地读《书法美学》,愣是把300余页的书法美学理论给通读了一遍。
读书可以满足好奇心,但是增长不了手上功夫。后来买了《峄山刻石》字帖,练习了一段时间的篆书:
因为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兴趣转移或者一忙起来,就不了了之了。所以,这次的“小楷研习100天”,算是我真正的书法入门之旅,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想这首先要归功于“100天”计划的学习机制:每天都需要动手写,天天都需要打卡。
趁早行动的“小楷研习100天”,可以算是一个很好的书法入门系统课。每天的内容包括“文化常识+技法讲解”,每天都要看视频、动笔练习、拍照打卡。技法部分,前30天是笔画,接着是40天的结构和单个字的练习,后30天是章法与作品,临帖练习。文化课部分,涉及书法历史、著名书法家和字帖等。最后几节介绍学习篆隶楷行草的入门字帖,并示范写法。动手练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听这些,确实是不一样的感悟。
因为画过几年水彩画,我已经可以轻松驾驭毛笔,所以入起门来还是比较轻松的。
另外,经过前面“硬笔行楷100天”的训练,我对楷书笔画也有了一定了解,算是有一点基础了。
但是,软笔还是有它自己的特色。而且不同于篆书,小楷的每一个笔画都有粗细变化,没有那么容易掌握。练习了一个多月,第35天,我对于笔画的粗细控制才开始有感觉。
第44天,写的时候发现有精力顾及笔画的轻重缓急了。
最后十多天,每天都要写整首的落花诗,以积累量变。写起来还是蛮愉快的。记得当初练硬笔行楷,即使到最后几天,写几行诗对我来说也很难,因为每个字都需要一个笔画一个笔画慢慢看,常有顾此失彼的感觉,而现在读帖、临帖,写起来从容多了。这就是进步吧。另一方面,100天硬笔行楷练完,对我日常写字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练了一段时间的毛笔字之后,我日常提笔开始注意笔画了。不过我觉得这不单单是因为练了毛笔,而是两个100天持续积累的效果使然。
当然,问题一直是存在的。这个100天,深刻体会到“眼到不一定手到”。很多笔画的粗细转折变化,眼睛看得到,却不一定写得出。经常在写出来那一刻就知道哪里有问题。
想要“眼到手到”,真的还需要大量的、持之以恒的练习。
我这人有点懒,一般会买课程配套的工具包。小楷工具包299元,包括了笔墨砚台、毛毡、字帖和练习纸。毛毡很豪华,但是铺开太大了,我没有用,用的是以前的A3旧毛毡。日课纸2份,100张,我刚好用了一半。
墨用了小半瓶。
毛笔倒是用了三支。工具包里的毛笔在用了三十几天后就分叉了,又买了两支,一支和配套一样的紫毫小楷毛笔,26元,也是用了三十多天就遭遇分叉的命运。另一支是辍英小楷,稍贵一些,笔毛更软,用到了课程结束。《落花诗》字帖,后期有用到,不过课件里也有电子版。所以,如果不想这么浪费,可以不买配套工具包,直接去“大凝书房”TB店买基本的笔墨纸就可以开工了。
在写这篇回顾的过程中,我翻出了往年的书法家当。
从练习纸、水写布到字帖都有,还收藏了好几本娃的书法教材:
力力和腾腾,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有书法课。经过100天的实践,我终于认识到,学校的书法课,基本也就是起个培养兴趣的作用,让娃见识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真的想要入门,或者说打个书法基础,还是要家长来,督促练习或者安排个书法班。因为假如没有足够数量的练习,见识再多也是然并卵……
想改变?不妨从整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