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居然已经写了10篇周计划!来一篇心得总结吧
首先是写作能力的飞跃。
之前,我每周最大的BOSS是写3篇专栏文章,然后,在有精力的情况下更新公众号,目标是两篇,但常常做不到。
第一周开始,我就把这个目标明确地写在了周计划里。然后,神奇地做到了。
第四周开始写绘本小册「三娃妈的亲子阅读实践」,磨了几天终于“孵”出1篇,即写了3+2+1=6篇。
第五周,写了8篇:小报童专栏3篇、绘本小册2篇、公众号2篇、杂志稿件1篇。
之后,就可以稳定在每周7、8篇的节奏了。产量翻倍,确实算是大的飞跃了。
第二点收获,是陪娃方面。
最初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陪薇薇看3本绘本,因为我想督促自己每天记得做这件事。
然后,就不知不觉养成了习惯。2岁多的娃,很享受和妈妈在一起的共读时光,阅读能力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
同时,我也开始督促力力阅读,周末陪他看一部电影。
第三,是琐碎日常的进步。
时间是一个客观存在,不管你做些什么,它都在按自己的节奏在行进。
有些想法比如家居整理、Notion学习等,若不是写了下来,时间一紧就随它去了。
如果没有这些周计划和总结,我绝对不可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成长得这么快。
可以说,周计划让我在日常对时间和自己的行为更清醒更警觉,主动被动地提高了时间利用率。
周计划为什么有这么神奇的效果?
就像我之前所说,其实所谓的计划,不过是逼你在Deadline之前来个小爆发。
我在专栏写过一篇文章“Deadline就是生产力”,就是有感于最后期限的力量之大。
为了赶在最后期限前完成任务,人的大脑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行动也变得敏捷起来。
而周计划,相当于人为设置了一个deadline。
为了完成自己的承诺,只好放弃一些周末娱乐,挤一挤平时无意识磨蹭过去的时间,尽量在计划里多打几个“√”。
学习自我管理的这些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如果只有大的目标,没有详细的执行计划,单靠大脑的记忆和意志力,很多事情很难长期坚持。
列计划可以起到提醒自己通盘考虑的作用,保证工作与生活、长期目标与短期事务的平衡。
列计划的过程,也是一个很治愈的过程。一旦把那些混乱的、模糊不清的想法写到纸上,再一一分析拆解,就可以获得清爽的大脑。
写下的计划,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大脑的某个部分,影响着接下来的行动选择。
还有,认真写计划并公开的好处就是,会尽量想办法做。即使没完成,也总得有个借口吧,哈哈。完成度一直不佳的项目,也会分析原因,看计划是否合理并进行调整。
❥ 如何列周计划?
在我看来,做计划是一种半现实半想象的活动,内容包括两大块:
① 不得不做的事情
② 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得不做的事好说,不写也要做。写下来的好处,是会记得做。忘记做的话,通常会引起不良后果或之后被迫放下手中的活儿转头救火。
自己想做的事比较有意思,是未发生的但希望它发生的事情,是希望,是乐趣所在。但如果不事先想好并列下来,经常会被①挤压掉。
把所有的事情拆解开,变成最小行动单位,就是行动计划。
❥ 做周计划的三个原则
计划只是行动的前奏,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计划是为行动服务的。制定一个有效的周计划,我觉得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二,计划是可以衡量的。
每件任务都要有清晰的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完成。这样才方便回顾时检查完成情况、制定下一步行动,形成完整闭环。
很多情况下,时间是很好的参考指标。比如:每晚放下手机全身心陪孩子20分钟。
第三,不需要完美的计划。
重要的是开始行动,你甚至可以从一个最mini的周计划开始:只有一件事。
是的,写下这个星期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然后想办法完成它。
重要的不是列出完美的计划,而是先试着做起来,走完第一个循环。尝到了甜头,才会越做越有劲儿、越做越好。
❥ 周计划写在哪里?
依个人习惯就好。
很久以前,我把周计划写在长条便利贴再贴到日程本,后来使用的趁早效率手册加了“本周计划”栏目,会随手在上面列一下。
本轮试验,我为了写成正式的文件,就专门在flomo开了个标签。写好后,再抄写在日程本的周计划栏目,平时每完成一项就打勾。
两点感悟,共勉:
时间管理绝对不是“时间”的单一维度,而是健康管理、精力管理和情绪管理等诸多因素的长期积累和叠加。
自律即自由。不过自律也没有捷径,只能乖乖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比如勤勤勉勉地列计划、行动、复盘,周而复始。能够掌控自己的时间,就能迈出自由的第一步。
喜欢研究、热爱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