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勃拉姆斯的内心独白丨《间奏曲》Op.118 No.2的风格特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q03073vc2u8奇科里尼演奏勃拉姆斯118-2
古尔德、鲁普、波格雷里奇演奏118-2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8 No.2音乐风格特点 勃拉姆斯是德国最重要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在室内乐、交响乐、钢琴曲、艺术歌曲等体裁方面都有建树。他的作品风格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 极少采用标题音乐的写法。文章以作曲家晚年钢琴作品Op.118 No.2为实例,分析探究其晚年钢琴小品的创作背景与手法及古典主义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并寻找出勃拉姆斯在钢琴特性小品中如何用各种技法,体现古典与浪漫主义的融合,从而形成其独有的音乐风格。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年),19 世纪德国浪漫派作曲家,在键盘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所创作的音乐风格体现了对古典传统的继承,又有古典音乐传统所没有的浪漫主义新元素,他的钢琴作品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浪漫派作曲家,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肯普夫演奏118-2
一、勃拉姆斯作品《间奏曲》介绍
勃拉姆斯在晚期(1891-1893年)所创作的钢琴特性小品(作品116―119号,这20首钢琴小品是对他人生的总结。既然要用这么短的篇幅表达人的一生,可以说每个音符都非常精炼。)是浪漫主义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其中作品Op.118是最具勃拉姆斯创作特征与音乐语汇的一部作品,也是最贴近勃拉姆斯内心世界的一部经典之作。严谨的古典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气息充斥着整部作品,使其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勃拉姆斯一生所涉猎的创作体裁范围十分广泛,而钢琴音乐是其全部创作的起点。他的创作初期正值浪漫派标题音乐、钢琴特性小品盛行时期,而他的早中期创作却完全按照古典的形式,作品以奏鸣曲、变奏曲体裁为主。奏鸣曲创作中既继承贝多芬奏鸣曲的古典风格特点,又大胆创新,如对五个乐章的结构形式及远关系调的运用较前人更为复杂。勃拉姆斯对变奏曲情有独钟,共创作5部,其中以性格变奏的《亨德尔主题变奏曲》Op.24最为有名,成为键盘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变奏曲之一。
*荷兰钢琴家伊沃·扬森(Ivo Janssen)演奏《亨德尔主题变奏曲》Op.24
勃拉姆斯的中期创作转向交响乐、四重奏艺术歌曲领域,钢琴创作较少。晚期他完全摒弃了大型的器乐作品,全部转向钢琴小品。作品有Op.116、Op.117、Op.118、Op.119,无论从技巧还是内容上都达到十分成熟的境界,与早中期作品相比,少了些热情,多了些安宁与伤感,总体风格较为压抑和沉重。在创作手法上,仍运用他的个性化的带有三度、六度、八度音程进行的旋律,在创作节奏上,他对于复节奏、切分节奏和其他节奏变化运用更为自如。这一时期的钢琴特性小品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抒情沉思的,还是轻快生动的,均情感丰富,洋溢着浪漫的诗情,是勃拉姆斯作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蕾昂丝卡雅(Elisabeth Leonskaja), 俄国第一钢琴夫人演奏
勃拉姆斯为钢琴而作的《幻想曲》,OP.116,属勃拉姆斯最后的钢琴曲(最后的钢琴曲包括《随想曲》、《间奏曲》、《狂想曲》、《叙事曲》,OP.116—119的4部曲集,共 20首)。这套《幻想曲集》作于1892年,避暑胜地伊雪尔,包含3首随想曲和4首间奏曲共7首。
作品《间奏曲》Op.118于1893年完成, 1894年1月初进行了首演。这期间勃拉姆斯一些亲近的朋友和他的姐姐相继去世,使得勃拉姆斯在情感上倍受打击,郁闷和孤独常常纠缠着他,他将当时的生活情感, 用自己精湛的钢琴技艺表露在他的晚期钢琴小品创作中,以此作为他晚年对音乐的随想。作品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充满了内心的独白,却不失构思,需要耐心的品味才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精髓,作品中难以抑制的即兴色彩,体现了其特有的理性与情感的平衡。德国女钢琴家克拉拉在收到勃拉姆斯晚期小品的手稿后,曾在日记中写道:“勃拉姆斯的曲子除了少许某些地方需要敏捷灵活的手指外,大部分都不困难。但是要表现其中精神思想则需要深度、敏锐的理解。演奏者必须将自己完全投入在勃拉姆斯的意念里,才能将这些曲子演奏得如同作曲家所想象的一般。”
作品Op.118 由四首《间奏曲》和一首《叙事曲》、一首《浪漫曲》组成的。除第一首采用两部曲式外,其他均采用传统的三部曲式,尽管在和声应用与调性布局上已显示浪漫派的特征,然而总体上仍然是德奥传统技法,例如强调和声的功能性和融入变奏、卡农手法,强调民族音乐的联系等,同时作品采用勃拉姆斯一贯的无标题纯音乐形式。第二首《A 大调间奏曲》是整部作品中音乐线条最为优美动人的一首作品。温柔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 ABA。A部分A大调(1―48 小节),B部分升f小调-升F大调-f 小调(49―76 小节),C 部分A大调(77―118小节)。整首作品音乐形象静谧、沉寂,沉浸在充满爱意、温柔的情绪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z018645774m118-2
二、《间奏曲》Op.118 No.2 A部分歌唱特点
作品《间奏曲》Op.118 No.2的A部分在行板温柔的情绪中开始,曲调优美而亲切,让人精神上感到神采奕奕。右手的旋律声部运用了他惯用的三度、六度和八度音程手法,这些音程的叠加有如交响乐一般。旋律在右手的高声部还运用了三和弦,这种带有甜蜜的温馨与后面的段落形成对比,同时带有德国民歌般的具有很强旋律性和歌唱性的特点。勃拉姆斯的音乐中还常用连续的下行音调,下行二度进行,持续低音及下行三度进行等手法来表现悲伤、忧郁、痛苦的情感,这种下行音调手法在作品Op.118 No.2的A部分表现得尤为充分,特别是二度下行的主题动机的不断出现给这段优美的旋律带来一丝悲凉的基调。
勃拉姆斯作品中和声语汇的组合方式直接来源于德奥古典传统,比起同时代浪漫派其他作曲家,他的作品没有太多复杂的色彩性和声,简炼而朴实,古典主义稳固的主属关系及功能性和声语汇结构极为清晰。A部分主要采用A大调主和弦,下属和弦和属和弦及DD,SD和弦,他不仅强调了古典主义的功能性和声,同时也向浪漫主义靠拢,在音乐织体的内声部增加了许多音调进行,使音乐增添了层次感。并在这首作品较多地使用减七和弦,在音乐上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进一步烘托出哀伤、压抑的情绪。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a012966nfjv118-2
勃拉姆斯除了表现出古典与浪漫主义风格相融合的特点之外,还有着同本国作曲家贝多芬、巴赫及舒曼等人相同的创作手法,这一切在勃拉姆斯早年师从马克森学习时就显露出对贝多芬、巴赫、莫扎特、舒伯特作品的兴趣。而巴赫是勃拉姆斯的最爱,他的第一场公开音乐会就选弹了巴赫的赋格曲。勃拉姆斯曾写信对奥伊泽比乌斯.曼迪切夫斯基说:“每当新一版的巴赫作品出来时,我会放下手里的一切去欣赏它。”据说他还“经常在钢琴上视奏巴赫的赋格曲,甚至移调弹奏巴赫的作品并以此为乐……” 这就是勃拉姆斯的音乐中会比同时代作曲家更多地运用复调织体与传统的对位因素的原因。
三、《间奏曲》Op.118 No.2 B部分风格特点
作品《间奏曲》Op.118 No.2的B部分右手的旋律与左手伴奏中的第二旋律线形成了卡农对唱的写作形式,如49―56 小节,65―76 小节,左右手旋律与节拍上都出现错位感,使得两个声部既对比又统一,使这首作品在音乐内容上显得十分饱满,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美好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右手动人的旋律与左手三连音伴奏形成左右手三对二的复合节奏,这种被称之为赫米奥拉手法的节奏型的运用使音乐变得生动、充满活力而富有弹性。交叉节奏的写作技法发展到浪漫派作曲家舒曼手中已经非常娴熟,在其音乐中经常出现跨小节切分节奏型,大大增强了音乐的动力。此曲中勃拉姆斯的三对二的复合节奏也可以看做是对舒曼交叉节奏的扩充。
在B部分我们还能看到艺术歌曲的影子。B部分音乐从中部开始,调性由前面的A大调转入#f小调,和声色彩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哀伤和沉痛的氛围,左手三连音音型的出现,突出了无奈的情绪,开放式的琶音织体使其接近艺术歌曲的伴奏。其与A部分无论在调性上,还是情绪上都有着鲜明的对比,这种处理方式在艺术歌曲表达情绪变化较多的中段会经常遇到。另外,在B部分的内部中段也用了对比的创作手法,独具特色的众赞歌织体加上f小调转到同名升F大调,在听觉上显得更丰满,作品中严谨的音乐形象与丰富的现实情感的结合被作曲家发挥到了极致。
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把最擅长的创作技法――古典性与浪漫主义的融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音乐主题上有着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丰富的和声、宽广的力度,再加上交错的节奏及迅速的转调等创造性的作曲手法,使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勃拉姆斯能将各种音乐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说明他晚年时创作技法已经十分成熟。这种既依附于古典又深层次地挖掘传统音乐的可行性,将情感宣泄的浪漫主义与严谨的古典主义创作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勃拉姆斯所独有的创作特点――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从表面上看,整部作品的旋律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但是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不难发现,不论是在结构、和声以及对位方面,都体现出古典主义创作手法。因此,在演奏时要注意声部之间的协调配合,控制手指对音色强弱的变化,纵向要把握好和声的音响效果, 横向则要表现出旋律的流动。在速度、力度以及情绪等方面不宜有毫无顾忌的典型浪漫主义风格式的情感表达,而要理性地处理音乐作品中自然流露的感情,在严谨的架构中约束情感的过度宣泄,理性地演绎,才能更贴切地表现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所要传达的内心独白。
*吉泽金演奏118-2
结语
钢琴小品作品Op.118是一部最能体现勃拉姆斯晚期创作风格和内心独白的杰出作品。他在不打破传统音乐创作手法的同时,完美地融入了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元素。从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很多复调因素的创作手法,而且还能深刻地体会到他是如何将古典的音乐元素用浪漫的音乐语言进行包装和修饰。作为19 世纪的浪漫之子,勃拉姆斯保持着对古典主义的遵循与崇尚,将丰富的情感用浪漫主义音乐语汇融合到古典形式的作品中。间奏曲作为勃拉姆斯最喜欢的体裁,作品Op.118 No.2也是他最优秀、最精炼的作品,短小而性格鲜明,有着自由形式的倾向、多变的和声效果、饱满的音响听觉、丰厚的织体、强烈的民族情结和对自然与爱的浪漫主义因素,也体现了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原则与艺术特色。总之,在勃拉姆斯的这部作品中,我们能深切地领略到他所呈现的古典神韵与浪漫精神之美,当旋律萦绕耳边,仿佛可以感受到光影交错的色彩,优雅的主题带我们回忆失去的光阴。
本文作者曾丽华,原载《艺术教育》, 2015年第五期;往期勃拉姆斯:1、论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时代精神丨他出色地处理了浪漫主义抒情性和古典主义曲式的矛盾,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过去年代的精神和光荣的回声;2、当勃拉姆斯爱上舒曼的妻子,他是怎么做的呢丨面对生病的丈夫舒曼,妻子克拉拉又做了些什么呢丨一切要从舒曼对勃拉姆斯的知遇之恩说起……3、勃拉姆斯继承了舒曼的音乐而非妻子丨聆听他为克拉拉创作的音乐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心爱人的坟墓,那是生命的狂流冲不掉的。” 4、勃拉姆斯的恋母情结与偶像情结丨这两种情结是如何在其音乐创作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的?以《g小调钢琴狂想曲》为例;5、听作家余华讲述勃拉姆斯的孤独丨“那个时代里不多的那些天才几乎都以叛逆自居,而勃拉姆斯却心甘情愿地从古典的理想里开始自己的写作”;6、浅析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丨通过这首曲子来认识勃拉姆斯,会发现其钢琴作品充满了华丽而复杂的技巧,并伴有较高的演奏难度;7、尼采是如何评价勃拉姆斯的丨“他有一种无能为力的忧伤,而渴望则始终是他最大的特色......” 8、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分析与演奏丨有人比喻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是男性,门德尔松的是女性,那勃拉姆斯的就是男性中的男性;9、浅析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丨通过这首曲子来认识勃拉姆斯,会发现其钢琴作品充满了华丽而复杂的技巧,并伴有较高的演奏难度;10、《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一)丨他粗鲁,严厉,脾气坏,容易动怒,极端敏感,愤世嫉俗,但他粗暴生硬的外表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11、《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二)丨早年经历让他对女人深感失望:“这就是我对女人的最初印象,你却指望我去赞美她们!” 12、《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三)丨“他信仰一个更为崇高的梦幻般世界。他具有把所谓浪漫主义的矫情拒之于外的非凡本领……” 13、《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四)丨创作三阶段分析丨他的音乐是创造性心灵的产物,具有贝多芬和舒曼的灵魂,以及纯粹音乐的严谨性;14、有一种光棍叫勃拉姆斯丨“我渴望静默地坐在你的身旁,我不敢,怕我的心会跳到我的唇上……”
欢迎关注以下古典音乐公众号
西方音乐评论
古典音乐歌单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放映厅
每晚一张音乐CD
期待您加入自由分享的古典音乐交流微信群
与我们一起聆听音乐,请联系微信1709890830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众号的推荐阅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