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威尔创作成熟的代表丨钢琴作品《小奏鸣曲》研析

2017-01-19 有璐 西方音乐评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743a8lmu&width=500&height=375&auto=0贾然演奏

拉威尔的《小奏鸣曲》(Sonatine) 的第一乐章最初创作于1903年,本来是拉威尔参加一家音乐杂志《Weekly Critical Review》的参赛作品。这首作品当时竟然被取消了参赛资格,因为参赛作品要求是“一首不多于75小节的钢琴小奏鸣曲第一乐章”,可是拉威尔的第一乐章 整整多了8小节,不符合要求。不过这个比赛最终也因为杂志社倒闭而不了了之。接下来的两年,拉威尔继续写作了第二和第三乐章,完整作品于1905年出版。



  1. Modéré (中速的)

  2. Mouvement de menuet (小步舞曲的乐章)

  3. Animé (活跃的)


这首以古典的调性以及结构为原理的印象派作品再次展示了“拉威尔式音乐语言”趋于成熟。三个乐章都采用严谨而简洁的传统曲式与优美流畅动人的旋律交织而成,隐隐散发着17、18世纪法国古钢琴作品那种高雅清晰的特色。

  1. 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下行四度”主题旋律动机成为了贯穿三个乐章的灵魂动机,它在第二乐章里化身成为优美的上行五度(转位)旋律动机,在第三乐章就变成犹 如号角呼唤(horn calls)一般的上行五度动机。第一乐章采用了略加变化的奏鸣曲快板曲式(Sonata-allegro),更为精炼简洁。和声精致而变化多端,第一主题的伴奏音型犹如行云流水,而第二主题的层叠式伴奏声部就突出了优雅清晰的法国式典雅。

  2. 第二乐章注明了是用“小步舞曲”形式写作,气质轻描淡写豪不做作。 拉威尔曾经向他的钢琴家朋友玛格丽特·隆(Marguerite Long)表示,这首小步舞曲“应该用贝多芬E-flat大调奏鸣曲Op.31 No.3的小步舞曲乐章速度演奏”。而且必须要强调主题旋律中的后半拍重音(upbeat accent)才能避免把这个高贵典雅的速度错误演奏成简单乏味的华尔兹。

  3. 第三乐章华丽炫目的技巧性写作把这套小奏鸣曲推上了一个生气勃勃的高潮。第一主 题是奔跑冲动的节奏,带着一股活跃的冲击力量,极具托卡塔(toccata)式的写作风格;第二主题赋予优美的旋律性,丰富的半音和声营造出更感性的色 彩。最后一段华丽辉煌的色彩和技巧展示将全曲的情绪带入最高潮。




拉威尔钢琴作品《小奏鸣曲》研析

拉威尔是十九世纪中叶“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小奏鸣曲》是拉威尔在1905年创作完成的早期作品,该曲结合了古典与现代双重风格,本文通过拉威尔《小奏鸣曲》的音乐特征与美学思考的介绍,对拉式创作的印象主义风格进行探讨。


拉威尔是十九世纪中叶“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拉威尔的音乐随着后来的发展,慢慢的不再局限于印象主义的美学思想的约束,在法国原有的音乐文化基础上加入很多自己的创新元素。


一、《小奏鸣曲》简介

《小奏鸣曲》是拉威尔在1905年创作完成的早期作品之一,该曲在和声部分运用了全音阶、二度音程以及一系列的高叠置和旋,并且旋律以欧洲古老教会音乐中常见的中古调式为动机材料,使得整体乐曲的和声色彩极度加强,显现出印象派的和声创作特征,也表现出了拉威尔独特的和声语汇;此作品在整体结构上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曲式,使用了奏鸣曲套式,三个乐章分别以奏鸣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奏鸣曲式为创作载体,除此之外,拉威尔又不局限于传统架构,尝试了一些例如乐曲篇幅部分的调整、节拍变换较为频繁、复节奏使用较多等诸多突破,而且融入了极富感染力的西班牙乐曲节奏,显现出独特的异国风情;在作品音响层次的布局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181u8im7c&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小奏鸣曲》


拉威尔《小奏鸣曲》是他的创作趋于成熟的一大代表,此曲整体结构清晰且独特,音响纯净透明,手法较为新颖,在传统古典的曲式中大胆融入了复杂多变的和声,整体旋律上的缓慢与渐强表现很自由,也体现了一种淡淡的浪漫主义消沉与激昂,将拉威尔音乐作品的特有风格与古典合二为一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小奏鸣曲》的音乐特征

《小奏鸣曲》采用教会调式的旋律,共有三个乐章:乐曲第一乐章采用了传统古典曲式,但又有所突破,第一主题的音乐极具法国式特有的清晰优雅特征,第二主题保持抒情,以古典曲式在第一主题的基础上展开第二主题,和声部分复杂多变,印象派和声的效果突出体现于第二乐章中,拉威尔在古典小步舞曲的旋律中又融合了自然调式,即伊奥利亚调式,主题由乐章一中第一主题发展而来,将音乐的内部联系得到加强。乐章三节奏渐强,后又回到初始的第一主题,使得整体音乐形象高度统一。

拉威尔的钢琴作品节拍复杂多变,不再局限于古典主义的严格性,相对自由,表现出的效果也出人意料。例如在《小奏鸣曲》中节奏变的缓慢是回复到作品的初始速度,这里的渐缓是一种另类的奔放与激昂,与凄凉、忧郁无关,就像是间断式的痉挛,新开始的表现。

  

三、拉式创作的美学原则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拉威尔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大部分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腻体验,融合了本身对人与社会自然的深入思考,加之艺术意义的独特见解。

拉威尔一直认为音乐就是音乐,很纯粹不带任何杂质,不带任何目的,感情宣泄不可将音乐作为工具,政治斗争、哲学表现等也不是音乐创作的价值体现;但是拉威尔认同莫扎特作品创作对于美学原则的见解,认为音乐是一切客观事物的表现形式,在拉式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清澈的流水、洪亮的钟声、外界美丽的风光、广场上的热情舞蹈等。

拉式创作讲究细致精确,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接近完美,但与此同时,又认为完美的作品脱离不了谎言,即不真实,一旦真诚就缺乏创新,就在不断重复,而拉式创作更大程度上是在模仿不存的事物。


  

四、拉式创作泛印象主义的革新

拉威尔以他独具的反叛精神对传统印象主义的音乐创作技法提出了很多的革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欧洲音乐界中当属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他也被称为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以德彪西为典型代表的印象主义相比,拉威尔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

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音乐家,他的革新不是相悖或否定,而是基于原有的传承发展、或偏离式的创作。他对音乐的描述不注重事物的外部形式,更多的是在意事物的本质、色彩。

印象主义音乐特征虽有自由发展的趋势,但是仍然在套用传统音乐的逻辑套路。而拉威尔的音乐创作在体现了一般特征之外,更善于将多主题贯穿融合来达到旋律上的强化效果,突破了原有印象主义的约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个性;在印象主义音乐中,织体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而拉威尔既遵照印象派音乐的通用原则——通过织体魅力表达事物印象或内心情感,又不满足于此,通过更丰富的织体表现形式来塑造音乐作品的形象,添加了更清晰的律动因素,显现出独特的创作气质。

总之,拉威尔与印象主义的创始人德彪西相比并不逊色,他在保持印象主义音乐的原有一般特征之外,在各方面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既保留了原有音乐家的创作手法,又突破局限创新创作。



文章开头作品简介来自新葩网;本文作者有璐,原载《群文天地》,2012年第16期;往期拉威尔:1、拉威尔《夜之幽灵》的音乐风格丨“德彪西着眼于描写看到某一物件后的感受,而拉威尔描写物件本身。” 2、音乐译文丨拉威尔丨论现代音乐丨“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可能靠分析鉴定的。我们要感受它的存在和感染力,理解它的其他方法是不存在的……” 3、李云迪与小泽征尔谈普罗科菲耶夫与拉威尔丨他是我事业上的重要导师丨“亲眼见到小泽时,我突然觉得轻松了,因为他看起来比我还年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