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钢筋水泥时代”的作曲家丨论普罗科菲耶夫的反浪漫主义

2017-03-09 杜珊 西方音乐评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11n68o7n&width=500&height=375&auto=0普罗科菲耶夫125年诞辰纪念音乐会 ,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2016年






论普罗科菲耶夫的反浪漫主义

众所周知,普罗科菲耶夫(Sergei·Sergeyevich·Prokofiev,Серге́й·Серге́евич·Проко́фьев,1891年4月23日-1953年3月5日),是二十世纪苏联音乐史上最优秀的钢琴作曲家、演奏家。在钢琴音乐史上,普罗科菲耶夫创作成果丰硕,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后一位非常有鲜明特色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创作的作品体裁多样,除了经典的钢琴曲、交响曲、管弦乐等体裁之外,还包括了合唱、歌剧、舞剧等等。当然,在这些灿若星河的音乐创作当中,最值得人们称道的也是普罗科菲耶夫最得心应手的还当属钢琴曲。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曲创作不论是在音乐理论的研究记载上,还是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都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他的钢琴奏鸣曲,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其中第三首、第五首奏鸣曲,直到今天,在钢琴音乐界仍然保持着不衰的生命力。 ——普罗科菲耶夫《第八钢琴奏鸣曲》丨其“所有奏鸣曲中最丰富的,有复杂的内心生命和深刻的对立。” 本文作者杜珊,原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年第十一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225pt4sn&width=500&height=375&auto=0李赫特演奏《第二钢琴奏鸣曲》



一、反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正当拉赫曼尼诺夫与史克里亚宾在俄罗斯的声望如日中天之 际,圣彼得堡音乐院内一位名曰瑟基.普罗科菲耶夫的学生,正努力的学习。他是一个固执、聪慧、顽强、傲岸自许的年轻人,不过才华确实超凡出众,有人甚至推举他为天才。 

他考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才年仅十三岁,而且在入学的时候,已经有大量作品问世,其中包括歌剧、奏鸣曲、交响曲和其他风格的钢琴曲多部。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是普罗科菲耶夫在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师,在这两位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普罗科菲耶夫在钢琴作曲和钢琴演奏两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不凡的表现,还将鲁宾斯坦大奖收入了囊中。时间流逝,到了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普罗科菲耶夫迈出国门,旅居欧美,直到 1932 年才回到祖国,在这期间,普罗科菲耶夫以独奏钢琴家的身份举办了多场巡回演出,开始在异国他乡小有名气。他的作品虽然在美国音乐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他作品当中的新颖的创作思想给西方音乐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特别是他作品中的丰富技巧和幽默感也让人们大开眼界。但是普罗科菲耶夫在美国的个人生活却并不如意,曾经遭遇了移民局的扣留、经济上的艰难甚至是人生中的低潮。 

在创作观赏,普罗科菲耶夫认为,浪漫主义是矫揉造作。“他僧恶那些被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追随者们庸俗化了的千篇一律的手法:他不能忍受甜美迷人的、‘多愁善感’的音响和‘耍嘘头的’乐队效果这样一些廉价的做法。” 

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朴实无华,与材料堆砌、装饰丰富而华丽的浪漫主义钢琴艺术大不相同。他恢复了古典时代的钢琴风格,加强使用打击的、敲击的手法,与德彪西、拉威尔某些作品典型的华而不实的音色大相径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323rarqms&width=500&height=375&auto=0古尔德演奏《第七钢琴奏鸣曲》

  

二、旋律的特色 

在普罗科菲耶夫旋律创作基本风格的早期,他经常采用较短的模进音组构成旋律。他具体手法是:在自然调式的基础上,由两三个音构成简单的动机,然后用这个动机形成一系列的模进,组织成阶梯式的旋律线条。 基本主题是不定型的,由一些不同的环节组合而成,这是普罗科菲耶夫20年代典型的旋律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反映出他青年时代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早期反浪漫主义的创作中,他把器乐旋律从声乐化旋律中完全独立出来,不再根据声乐的特征去构思。运用连续跨八度的大跳与参差不齐的转折造成粗旷、直率、活跃的性格。如第二奏鸣曲第二乐章第一部分旋律跳进超过两个八度,线条简练直接,谐谑性强。 

早期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反晚期浪漫派旋律风格的真实反映。第一,旋律由浪漫时期的长线条变成了由简单动机和短气息的模进构成,风格简练、淳朴、活跃。第二,旋律由浪漫时期声乐化的进行变成了采用了大跳的方式破坏声乐化流动的进行,给旋律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旋律调性建立在单一的大小调式功能基础上。 

  

三、和声的特色 

普罗科菲耶夫格守把巩固稳定的调性与三和弦作为和声的基础。普罗科菲耶夫的风格的特点是强调主调性,强调中心和弦的主导地位,排斥一切想损害它的企图而树立它。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中常见的和弦类型有普通的三和弦、复杂的三度结构和弦、非三度结构和弦和复杂的非三度结构和弦。这些新和声色彩的材料和最传统的各种终止手法结合起来,复杂与简练、不稳定与稳定形成了普氏独有的风格。普罗科菲耶夫也经常使用背景化和色彩化和弦,提到色彩化和弦,首先想到的则是印象派的音乐一一大量的借助和弦的功能和色彩制造出了印象的光影之声。在浪漫主义,旋律和和声是融合在一体的,很难分辨出它们的独立意义。普罗科菲耶夫背景色彩和声和旋律线条并无关系,而是把和弦的进行按规律的原则,证明音和音层的任何结合、甚至有时是最奇特的结合都是有效的。在这一点上,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是典型的代表。 

  

四、节奏特色 

坐在钢琴前的普罗科菲耶夫又是另一种姿态,他冷若恶魔,敲打出“刺耳的不和谐音”或许应该说是在当时人耳中所认为的“刺耳的不和谐音”和激越的节拍,但是对全局能完全的掌握,在情绪上也能保持超然。他扬弃一切衍生自萧邦及李斯特的传统,坚认钢琴是打击乐器,因此演奏者亦应以对待打击乐器的方式相待。 


五、论普罗科菲耶夫的反浪漫主义 

普罗科菲耶夫的确是“钢筋水泥时代”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也反映当时新兴的反浪漫主义。在这个斯特拉文斯基继『彼得罗希卡』和『春之祭』庞大声势 后「蛰伏」进入新古典主义的时代,许多人心目中的普罗科菲耶夫,正是紧接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大革命之后熙攘纷纭的新时代典范。人们或许藐视、憎恶、嘲弄他的音乐,但是此种音乐确实有它存在的道理,不是等闲可以一笔抹煞的。 

于今观之,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大抵仍然不脱传统架构。他大部份引用十九世纪形式;尽管他音乐中的不和谐音如层层叠瀑,但是大体而言调性仍在。作曲家的人格在此种音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特点都让它在众多乐曲中显得鹤立鸡群。这些特点包括聪灵、磅礴、自信和矍烁的精神--普罗科菲耶夫并不是一位精粹的作曲家,但在表现最优异的时候,其轻盈澄澈点描式音乐,却相当能引人入胜。只要他有心,创作优美的旋律并非难事,不过他志不在此,宁愿一马当先,攻击浪漫乐派音乐。即使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革命性意义不及许多人所想,但是它却仍然显得力透万钧、阳刚英武。普罗科菲耶夫寿虽不永,却留下了不朽的乐曲。 

他早期的作品总是把效果置诸音乐实质之上;到了后期作品,又被迫写些温和、不痛不痒的乐曲。他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或 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都令人有不耐久听之感。普罗科菲耶夫的情绪经常伸展不开,往往像他的“怒火天使”一样显露出故意制造听众心中震撼感的斧凿痕迹。一旦这些震撼价值去除,可供欣赏的优点就不多了。尽管如此,他最得意的作品仍然能让本世纪听众的心灵大受感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