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科学日报】JAMA子刊:抑郁和睡眠问题之间的大脑神经机制; 轻中度AD患者接受年轻血浆的可行性研究;脑电也有全脑信号了 !

brainnews创作团队 brainnews 2019-06-30




科  学  时  讯


1,JAMA Psychiatry:抑郁和睡眠问题之间的大脑神经机制

来源:功能磁共振



图AB 与睡眠质量相关的大脑功能连接 

图CD 与睡眠质量和抑郁相关的大脑功能连接


该文章是复旦大学Cheng等人2018年发表于神经疾病期刊JAMA Psychiatry(五年影响因子16.64),该文章的核心问题:找到调节抑郁症状和不良睡眠之间的大脑功能连接。

该理论认为,在抑郁人群中,由于没有获得预期的奖励(可能导致悲伤和抑郁)而激活的吸引网络的敏感性增加,外侧眶额叶皮质与包括楔前叶在内的许多大脑区域的功能连接性增加。

阅读链接:

JAMA Psychiatry:抑郁和睡眠问题之间的大脑神经机制


2,JAMA Neurol:轻中度AD患者接受年轻血浆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MedSci神经科

小鼠模型中,年轻小鼠的血浆可恢复老年小鼠的记忆能力,但对于阿尔兹海默患者,该方案的有效性尚不明确。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对AD患者输注18-30岁献血者新鲜血浆(Yffp)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可行性。研究认为,轻中度阿尔兹海默患者接受年轻健康血浆输注是安全、可耐受和可行的,随后将开展进一步研究评估该方案的治疗效果。

阅读链接:

JAMA Neurol:轻中度AD患者接受年轻血浆的可行性研究


3,北大、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效的大规模图神经网络计算

来源:新智元

SAGA-NN Stages for each layer of GN


GNN(图神经网络)代表了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这自然地产生了对在大型graph上应用神经网络模型的需求。但是,由于GNN固有的复杂性,这些模型超出了现有深度学习框架的设计范围。此外,这些模型不容易在并行硬件(如GPU)上有效地加速。

近日,北京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多位研究人员在arXiv上发布了一篇新论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论文题为Towards Efficient Large-Scale Graph Neural Network Computing。

阅读链接:

北大、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效的大规模图神经网络计算


4,你相信么?脑电也有全脑信号了

来源:脑域科技


脑电各节律的能量和功能磁共振全脑信号的相关性


尧德中教授2001年提出的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也叫REST技术),可以将EEG信号转化为参考无限远点的电位,这就为获取脑电全脑信号提供了技术基础。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已经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到证实。我们在最近的工作中提出了计算全脑信号的方法:在获得各个电极无限远参考后的电位后,进行全脑平均来得到脑电全脑信号。

阅读链接:

你相信么?脑电也有全脑信号了


5,什么?挠痒痒也会“传染”?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研究人员识别出一些大脑区域,当看到别人挠痒痒时,这些区域的活动能够预测你有多容易会感觉到痒。英国的研究人员第一次调查了传染性瘙痒的神经学基础。

阅读链接:

什么?挠痒痒也会“传染”?


6,越害怕变老的人老得越快

来源: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对于很多人来说,变老或许只是意味着身体饱受疾病折磨、记忆力下降、行动速度变慢、胃口变差、皱纹越来越多……最近,有研究者发现:如果能够多多寻找变老的好处并对于自己变老的过程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那么自我实现预言就会发生——人们在心理上、身体上、生理上都会更加年轻。

阅读链接:

越害怕变老的人老得越快


阅  读  分  享


1,《科学》副主编: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

来源:科技日报

“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10月29日,《科学》杂志副主编瓦尔达·文森(Valda Vinson)在2018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期间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基于影响因子评判单个研究文献的质量,或评估科学家并作为其受聘、晋升的依据并不合理。

阅读链接:

《科学》副主编: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


2,学术笔记-行走在黎明之前

来源:FDU脑科学研究院团学联



王立铭教授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在生命科学领域建树颇丰,还曾在咨询公司任职,涉猎甚广。应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何苗研究员的邀请,王教授于2018年9月20日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治道楼8楼会议室做了一场题为“Time, Love, Memory”的报告。王立铭教授运用著名生物学家西莫·本泽(Seymour Benzer)一生的三段科研经历,为我们生动地阐述了自己对于科研的理解和体会。

报告全文:

学术笔记-行走在黎明之前


3,深掘学术顽疾!Science发布最大规模撤稿报告:中国成重灾区,一高校两学者70篇论文造假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


本世纪撤稿率的变化趋势。


“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网站是由两名长期致力于健康方向报道的记者Ivan Oransky 和 Adam Marcus合作建立,目的是为了整理出具体的撤稿数量以及来源,并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目前该网站已经构建了一系列的撤稿文章清单,并且于上周发布在了搜索数据库中(retractiondatabase.org)。同时这次撤稿数据得到了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的全程支持参与,并对其中10500篇撤稿文件进行了深度分析。

阅读链接:

深掘学术顽疾!Science发布最大规模撤稿报告:中国成重灾区,一高校两学者70篇论文造假


4,AI芯片的过去和未来,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来源:硅谷密探




目前,AI芯片的研发方向主要分两种:一是基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二是模仿人脑神经元结构设计的类脑芯片。其中FPGA和ASIC芯片不管是研发还是应用,都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而类脑芯片虽然还处于研发初期,但具备很大潜力,可能在未来成为行业内的主流。

这两条发展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沿用冯·诺依曼架构,后者采用类脑架构。本文为读者分别介绍两种架构的简要发展史、技术特点和代表性产品。

阅读链接:

AI芯片的过去和未来,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资  源  分  享


fNIRS中基线的做法和注意事项

来源:BrainTechnology

对于信号的分析,不论是脑电的数据分析还是近红外的数据分析,基本上都会遇到一个参考基线的问题,这是很多童鞋和老师会疑惑的一个关键点。为什么要使用基线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在本文中,小编主要介绍近红外的基线问题:

  • 什么是基线以及如何使用它?

  • 如何使用基线?

  • 基线不应该做的;

  • 基线的数学公式。

详情链接:

fNIRS中基线的做法和注意事项


资  讯  信  息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增选名单出炉,哪些大牛入选?

来源:青塔


近日,中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公示了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增选名单,来自高校和企业界的10位大牛科学家进入公示名单。

详情连接: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增选名单出炉,哪些大牛入选?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周晓林组揭示人脑解决双趋冲突的神经机制;NC:饮食决策的大脑信号;离开清华一年,颜宁回国后聊了什么?


2,【脑科学日报】蒲慕明:中国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要求;Neuroimage:面对美食大脑作何反应?人为什么会自杀?






Brainnews的脑科学书屋


本周推荐:《决策的大脑》/ 蒲慕明作序





Brainnews脑科学社群

添加管理员微信:brainnews_01,申请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