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news

其他

首届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奖”重磅揭晓!

来源: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中国脑-机接口科技与产业的持续发展,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设立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奖”,以表彰和激励中国脑-机接口领域的先进个人、重大成果和产业转化。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奖”分设华瑙学者奖、华瑙科技奖、华瑙产业奖,其中于2023年率先启动的“华瑙学者奖”设置终身成就奖、卓越学者奖、杰出青年奖。“华瑙奖”是迄今本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致力打造中国脑-机接口领域的桂冠。2023年6月,首届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学者奖”正式启动评选,候选人通过个人自荐或者他人推荐的申报方式,经由评奖委员会严格遴选和评审。评奖委员会由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题科学家、汇同国内外脑-机接口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自启动以来,“华瑙奖”受到了国内脑-机接口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接到了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院、企业等近百位候选人的申报材料。经评奖委员会三轮的严格评审,共推选出首届“华瑙学者奖”17位获奖者,其中终身成就奖2位、卓越学者奖5位、杰出青年奖10位,颁奖仪式已于首届脑-机接口大会暨BCI50周年纪念活动正式举行。
2023年7月6日
医学

Nat Neurosci:迷幻药可直接与BDNF受体TrkB结合,亲和力是其他抗抑郁药的1000倍

重磅!全国首部神经形态学巨著——《神经形态学图谱》正式出版初步临床试验表明,迷幻药麦角酸二乙胺(LSD)和裸盖菇素通过其代谢产物裸盖茹素(psilocin,PSI)有望成为具有长期治疗效果的速效抗抑郁药。迷幻药通过激活五羟色胺-2A受体(5-HT2A)产生的急性致幻作用限制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此外,迷幻药还有可能会在易感人群中引发致幻剂持续感知障碍(HPPD)或不可逆的精神病发作。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迷幻化合物的致幻作用可以与其抗抑郁和促进可塑性的作用分开。也就是说,保留了迷幻药的抗抑郁作用,但没有致幻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单独的影响是如何介导的。近日,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神经科学中心Eero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BN上百个脑科学专业社群欢迎加入!新的小编,新的征程!

(社群不断更新中)我们迎来了新的小编:宸宸微信号:brainnews_15脑科学专业交流群1.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Brainnews百个脑科学专业社群欢迎加入!

(社群不断更新中)我们迎来了新的小编:宸宸微信号:brainnews_15脑科学专业交流群1.
2023年6月11日
其他

Trends in Neurosci最新综述:如何更全面地理解大脑状态?

重磅!全国首部神经形态学巨著——《神经形态学图谱》正式出版神经活动在大脑中快速而协调的传播为复杂的行为和认知奠定了基础。神经科学子领域的技术进步对这些动力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但趋同点往往被语义差异(semantic
2023年5月20日
其他

Nature:精准fMRI进一步“改写”经典教科书里的M1运动皮层(著名的“运动侏儒图”)

Dosenbach团队发现M1被分割成不同区域,对应具有独特连接,结构和功能的特定效应物(脚、手和嘴)区域。这揭示了M1在运动控制中的重要性和与躯体认知动作网络(somato-cognitive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Cell Genomics:孤独症发病性别差异—女性对孤独症的“保护”作用

Simplex和SPARK系列中,自闭症患者的母亲的自闭症多基因风险高于患者的父亲。此研究发现强烈支持了FPE对抗ASD的共同遗传影响。他们的成果“The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Neuron: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新靶点——可通过调控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来镇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经损伤、糖尿病、化疗等引起的难治性慢性疼痛。由于现有治疗方法疗效不佳且有较多的副作用,疼痛研究领域亟需阐明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利用其机制开发长效镇痛疗法。脊髓后角区突触功能和结构的可塑性导致的中枢敏化被认为是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共同病理基础。突触功能的可塑性表现为抑制性突触的减弱和兴奋性突触的增强,结构的可塑性表现为兴奋性突触区的树突棘数量和大小的增加。但是结构和功能可塑性如何协调发生尚未可知。过往研究表明鸟苷酸交换因子Tiam1通过激活Rho家族GTP酶Rac1,促进发育期的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区域的肌动蛋白聚合及树突棘重构。此外,临床的全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了Tiam1与慢性广泛性疼痛显著相关。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Lingyong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重磅!全国首部神经形态学巨著——《神经形态学图谱》正式出版

作者:陈晶报道来源: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图书购买方式:
2023年5月13日
其他

Nature:车涛等研究为新型高效安全的阿片类镇痛药提供重要信息

A于2002年被研究人员从鼠尾草中提取并鉴定为高选择性的靶向KOR受体的致幻剂【3】,这引起了领域内的广泛关注。为更好地理解该致幻剂如何和KOR受体结合,研究人员们合成了一系列的Salvinorin
2023年5月8日
其他

Sci Adv:邱照铸团队发现小胶细胞ATP释放通道在神经性疼痛的作用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普遍且严重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它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疾病引起的【1】。脊髓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天然免疫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
2023年5月4日
其他

重磅新书推荐| 《神经形态学图谱》李云庆教授主编;杨雄里院士作序

Cajal,1852一1934),西班牙人,被誉为神经科学之父,他既是神经组织学家,又是优秀的摄影家,擅长绘画。1887年,卡哈初次见到高尔基染色法和维格特-珀尔染色法(Weigert-Pal
2023年5月3日
其他

Neuron: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以非细胞自主的方式抑制神经元自噬,参与神经退行性病变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tau病和亨廷顿舞蹈症,其特征是神经元细胞质中易聚集蛋白的积累。神经元具有防止毒性聚集倾向蛋白积累的保护机制,如大自噬(以下简称自噬),这是一种主要的细胞质内蛋白降解途径。在自噬中,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吞噬细胞质的一部分,并将其输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自噬对于去除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易聚集蛋白(如亨廷顿蛋白和tau蛋白)至关重要,而削弱自噬会触发其积聚并促进其毒性。大多数研究神经元自噬缺陷的机制都集中在细胞自主机制上(cell-autonomous),而忽略了来自其他脑细胞类型的异常旁分泌信号在调节神经元自噬方面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近日,英国剑桥CB2
2023年5月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Nat Neurosci:是痛还是怕痛?刘圣等发现消除恐惧记忆或是治疗慢性疼痛的重要方向

长期恐惧记忆印迹的光遗传学抑制与激活。而更有趣的一个点在于,恐惧本身也会分为先天的恐惧与后天形成的恐惧。作者通过同样的Tet-off方法,将小鼠暴露在
2023年5月1日
其他

Nat Neurosci:五一假期吃什么?最新研究进一步揭秘大脑在觅食过程中的决策变量

重要综述:系统总结疼痛缓解的神经免疫机制(聚焦神经病理性痛)推Science发布重要综述:全新理解大脑免疫荐靶向Tau蛋白的药物为何在小鼠成功,但对人类AD却屡屡失败?问题可能出现在小鼠模型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再次刷新!PNAS发布迄今为止最高分辨率的小鼠大脑MR图像,多方面提升鼠脑成像研究

重要综述:系统总结疼痛缓解的神经免疫机制(聚焦神经病理性痛)推Science发布重要综述:全新理解大脑免疫荐靶向Tau蛋白的药物为何在小鼠成功,但对人类AD却屡屡失败?问题可能出现在小鼠模型
2023年4月29日
其他

重磅新书《计算认知神经科学》发布—— 吴思等编著

等作者简介吴思,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是计算神经科学和类脑计算。发表科学论文上百篇。担任Frontiers
2023年4月29日
其他

Nat Rev Neurol: 慢性疼痛是痴呆的危险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有超过5500万痴呆病人,且每年新增近1000万。其中阿尔兹海默病(AD)最为常见。AD表现为记忆、语言、问题解决能力的丧失和其他认知功能减退,以淀粉样斑块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和脑萎缩为病理特征,且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通过研究找到AD的危险因素有望提示预防AD的方法。有研究表明慢性疼痛与认知、情感和社交障碍高度相关,且是痴呆的危险因素。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Hongxin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恭喜《大脑传》荣获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梳理脑科学的过去与现状

图书简介大脑、思维、心智、神经突触……这些科学研究中的专业词汇,也流传于我们日常阅读的字里行间。随着脑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它与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相互影响和促进,越来越多的人对大脑的结构产生了兴趣,甚至有人认为研究透了大脑的生物学基础,就能洞穿心智运转的秘密。但陈嘉映认为,脑科学研究的是大脑工作的一般机制,却难以解释是什么令心智拥有了个体的独特性。在《大脑传》中,作者马修·科布简单梳理了从史前时代到1950年的大脑认知史,但更关注的是人们看待大脑的基本观念和脑科学研究面临的困境。2023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由国家图书馆发起、全国图书届共同参与的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公布,获奖的图书包括了《大脑传》。大脑有一个身体,而身体连着一个世界如果你想只读一本书来了解脑科学的过去与现状,这本书大概是不二之选。从“大脑吧9传”这个中文书名看,这是一部大脑研究的历史。书的第一部分“过去”的确如此,它大致以年代为序介绍了从史前时代到1950年的大脑认知史。这个部分的介绍简明扼要,作者马修·科布对某些历史争论所做的评论也颇为中肯。不过,作者特地说明,他更关注的不是大脑研究的历史而是人们看待大脑的基本观念,书的英文原名“The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新书《计算认知神经科学》发布—— 吴思等编著

等作者简介吴思,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是计算神经科学和类脑计算。发表科学论文上百篇。担任Frontiers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Nature:影响数亿人的强迫症怎么办?同时靶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可能更有效!

Neurol最新综述:回顾/展望星形胶质细胞α7nAChR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推Cell最新封面文章:调控长期记忆的新脑区荐Nature新发布:睡眠时大脑半球间存在竞争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Nat Commun:徐医肖诚团队揭示慢性痛相关负性情绪的新环路机制

来源:徐州医科大学官网我校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肖诚、周春艺和曹君利教授团队合作,在慢性疼痛-抑郁共病的胆碱能机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Plasticity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Nat Rev Neurol 重要综述:系统总结疼痛缓解的神经免疫机制(聚焦神经病理性痛)

在过去二十年里,神经免疫在疼痛研究领域空前活跃。大量研究表明了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确立和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免疫还参与疼痛的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参与疼痛缓解的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功能失调有关。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生理学Gila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世界读书日| Brainnews 赠送多本优质脑科学图书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设立的目的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Brainnews长期给大家分享优质的脑科学领域图书,在今年的世界图书日,与科学出版社合作,给大家推荐5本脑科学领域的优质图书。并从我们的粉丝中选取5位幸运的读者,赠送其中1本。赠书活动参与方式:在本文文末留言,写出自己想要的图书(只能是下面5本之一)和理由。每一本书,我们会选择1位留言获得点赞最多的同学,赠与图书1本。每个参与者只能选择1本图书参与留言,严禁刷票行为。活动截止时间2023年4月30日11点59分1、人类语言的大脑之源9787030714350定价:99元Angela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技能提升 | 五一假期在上海,学习单细胞课题设计思路和论文写作

虽然知道图表反应出的生物学意义,但不知道怎么找到文章的创新性想要赶上技术热点,却又被上面的难题阻隔?别头疼,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解析多篇文章分析思路,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靶向Tau蛋白的药物为何在小鼠成功,但对人类AD却屡屡失败?问题可能出现在小鼠模型

Neurol最新综述:回顾/展望星形胶质细胞α7nAChR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推Cell最新封面文章:调控长期记忆的新脑区荐Nature新发布:睡眠时大脑半球间存在竞争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共建世界一流脑与类脑交叉研究平台!复旦类脑研究院面向全球招聘博士后

复旦大学简介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21年,学校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比首轮增加3个入选学科。目前,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2家筹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8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在校普通本科生15164人,研究生34618人(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陆港澳台生),学历留学生2535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602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9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661人,占师资队伍比重近20%。复旦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声誉,全球声誉位于30-60位之间,位于中国大陆第三;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获评A+,参评的学科中60%以上获评A类学科;学校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有13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学校致力于以最佳状态持续稳定奉献文明进步,积极落实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综合影响力位居世界高校前列,并在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重磅会议预告| 2023脑机接口&神经技术全球网络研讨会(连续10天)

会议简介g.tec公司将于2023年4月17日-26日举办全球线上网络研讨会,此次会议为期10天,将有来自世界各地84所大学和企业的122位优秀演讲者,包含生物医学工程、信号处理、神经科学、脑机接口和神经调节领域的开发者、研究人员、学生和教授,会议面向全世界脑机接口学者和临床医学学者。网络研讨会主要以脑机接口技术为内容,充分拓展和深化神经科学研究工作,在会议中,将详细介绍尖端的脑-机接口,神经调节与语音解码,高密度高分辨率脑电采集,脑卒中康复,意识障碍患者BCI应用,侵入式脑功能区映射等相关内容,泰和利康诚邀您注册参与!届时Brainnews也将同步进行本次会议转播!会议注册参与方式扫描上方二维码预约直播会议日程安排详情请见官网:http://www.biorecosci.com/cn/col.jsp?id=203更多详细信息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Neuron:催产素镇痛作用的新环路机制

众多研究已经表明,前额叶(PFC)通过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和胆碱能信号通路自上而下地调控疼痛。过往研究已经揭示了PFC中参与疼痛调控的神经元的下游神经环路,但对PFC疼痛调控作用的自下而上的皮层下调节机制还不明确。催产素(OT)作为一种参与社交行为的肽类激素,被广泛证实参与疼痛调控。下丘脑的室旁核(PVN)分泌OT,且PFC神经元高表达OT受体并接受来自PVN的神经投射。然而OT对PFC伤害信号处理的影响尚未可知。纽约大学Grossman医学院Jing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Nat Rev Neurol最新综述:回顾/展望星形胶质细胞α7nAChR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的标志性胆碱能假说认为,胆碱能神经元的选择性丢失和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水平的降低是该条件下神经退行性变和认知障碍的触发因素。胆碱酯酶抑制剂仍然是AD的金标准疗法。星形胶质细胞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
2023年4月9日
其他

Cell最新封面文章:调控长期记忆的新脑区

众所周知,海马体在记忆的初始形成和存储中发挥作用。早期发现表明,海马体可能在记忆中发挥有时限的作用,皮层可能是长期记忆的永久储存库。然而,记忆是如何选择和重组为长期记忆的过程,人们仍知之甚少。目前,探究该问题的一个主要挑战是技术限制,无法对行为动物的海马体、皮层中动态变化的记忆集群进行实时探索以及对行为动物中同时且纵向地干预环路。近日,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神经动力学与认知实验室Priya
2023年4月8日
其他

Nature新发布:睡眠时大脑半球间存在竞争

编译作者:Ayden(brainnews创作团队)校审:Simon(brainnews编辑部)往时隔两个月,我国抑郁症相关研究再发Cell:朱心红教授团队揭示“心理韧性”的生物学机制期Cell
2023年4月5日
其他

BN青年学者讲坛| Neuron一作解读新探针窥探睡眠觉醒组胺动态变化机制

2023年3月15日,北京大学李毓龙实验室在Neuron
2023年4月2日
其他

时隔两个月,我国抑郁症相关研究再发Cell:朱心红教授团队揭示“心理韧性”的生物学机制

慢性应激的抵抗性是指以健康的方式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是由多个脑回路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介导的。临床前证据表明,包括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海马体、腹侧被盖区(VTA)、蓝斑和伏隔核(NAc)在内的几个大脑区域及其相关神经回路参与了对压力的抵抗。然而,感觉新皮层是如何处理压力特征,编码应激抵抗的,目前尚不清楚。机体存在对抗负性应激的能力,称为“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机体以健康的方式从应激、创伤或长期逆境中恢复的能力。揭示“心理韧性”的生物学机制,将为精神疾病防治开辟新途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琶洲实验室朱心红教授团队基于经典的抑郁模型——社会失败模型(Chronic
2023年4月1日
其他

2023新书 | 陆林院士等译著《牛津精神病学(第7版)》隆重出版!

Medicine这是一本非常棒的教科书,适用于接受培训的医生、研究生和其他在日常实践中处理精神疾病的临床医生。它物有所值。——Occupational
2023年4月1日
其他

Cell Genomics:孤独症中兴奋性神经元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特征

网络中。遗传和转录组数据表明,ASD-相关基因在大脑中的特定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群中有着丰富的表达,其中兴奋性神经元是最强的信号之一。因此,从iPSC中衍生出的神经元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Cell: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哈佛团队提出一种饮食建议,可通过“脑肠轴”精准调控睡眠

睡眠是机体清除废物、恢复能量、维持稳态平衡的重要生理过程,刚过去不久的3月21日是第23个国际睡眠日,主题为“良好睡眠,健康之源”。2022年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成年人睡眠时长超过6小时的占比在逐步降低,而教育部颁布“睡眠令”和出台“双减”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Cell:打开大脑神经发育研究的新大门

Weissman团队描述了一种使用细胞表面标记,可以从发育中的人脑中前瞻性分离十种不同NSPC的方法。文章在最新一期的Cell杂志上发表,名为“Purification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Nature子刊:睡眠研究新角度—梁智锋组建立了同时电生理记录的小鼠睡眠fMRI的方法

RNN模型的计算流程。(b)模型随间隔时间变化的预测精度及与大脑状态预测相关的脑区。不同睡眠觉醒状态的大脑具有特定的神经电生理事件,如尖波-涟漪波(sharp
2023年3月26日
其他

世界睡眠日特刊| 睡眠研究有哪些最新进展?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Brainnews编辑部精选了2022-2023年度睡眠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报道90篇,一起来学习。欢迎加入全国睡眠学术讨论群添加小编微信brainnews_09-留言:睡眠研究群-Brainnews睡眠相关主文推荐1.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热销新书推荐:韩济生主编、蒲慕明和饶毅副主编《神经科学》第4版

重要通知新学期想看看新书的读者们,可以抓紧时间下单!Brainnews团队与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官方合作,请放心购买!Brainnews团队与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官方合作,请放心购买!长按识别小程序购买:优惠价格498元正品保证,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直接发货(节假日不发货)由韩济生院士主编,蒲慕明院士、饶毅教授副主编的《神经科学(第4版)》已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从第1版开始,历经30年,不断再版。为全面展现这一高度综合与交叉的学科近年的发展变化,第4版兼顾技术与理论的重要性,从9篇增至12篇,篇幅从61章增至88章,如将发展较快的“神经胶质细胞”“理论神经科学”等内容拓展为篇,并特设“类脑智能”“神经调控”等篇,以介绍当前热点及新兴领域。第4版作者团队从第3版的107位增至174位,来自世界各地重要的神经科学研究单位。各篇起始均有引言概述本篇主要内涵、编写思路和重点,方便读者阅读使用。《神经科学》前三版书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学术会议(CNS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专家点评| 李毓龙团队利用新型GRAB探针解析在睡眠觉醒过程中大脑内组胺的动态调控

“阿嚏!”又是一年花粉季,很多小伙伴会面临花粉过敏的困扰。服用抗过敏药之后,过敏症状得到缓解,但却会感到昏昏欲睡。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抗过敏药物中含有抗组胺成分。当抗组胺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阻断中枢组胺受体,就会引起嗜睡。那么,组胺是什么?阻断中枢的组胺受体又为何会引起嗜睡呢?组胺(Histamine,HA)是一种重要的单胺类信号分子,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广泛参与免疫、消化和神经信号的调控。抗组胺药物常被用来缓解过敏反应,但是抗组胺药物的一大副作用是嗜睡,这引起科学家关注组胺在中枢系统中的功能。在大脑中,组胺能神经元的胞体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结节乳头体核(Tuberomammillary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Neuron:信息爆炸的社会怎么办?大脑特定神经网络精细调控过滤“无价值”的信息

在自然环境中,动物受到大量感官信息的轰炸。然而,它们能够过滤掉不重要的信息,并以自适应的方式快速响应动态环境。环境线索的价值由其相关的积极或消极结果决定。因此,检测和辨别外部信号的价值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活至关重要。之前大量关于价值信息的研究集中于不同的大脑结构和细胞类型如何参与厌恶或奖励相关的情绪处理,但如何从传入的感觉信号中提取出价值,以及价值信息沿着感觉处理路径的神经元表征,这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近日,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生理学和神经科学系陶慧中教授团队和张砺教授团队合作在Neuron发表研究,研究人员直接锚定位于脑桥背侧的一个突出结构,即脑桥中央灰质(PCG),他们发现尽管PCG位于感觉处理的相对早期阶段,但它已经可以通过两个功能相对的神经元群体的活动来区分感觉价值。欢迎加入全国神经环路学术讨论群添加小编微信brainnews_09-留言:神经环路研究群-1.PCG谷氨酸和GABA神经元分别编码负价和正价首先,研究人员利用了双室位置偏好测试,发现厌恶感觉刺激会使小鼠从刺激室很快逃到非刺激室。但是沉默PCG活性显著减少了这种回避行为和由厌恶性感觉刺激引起的运动增加[Fig.1A-D]。这表明,PCG在调节感觉诱发的厌恶中起作用。此外,对PCG活性的抑制也会导致蔗糖的相对摄入量显著减少[Fig.1J,K]。这表明PCG的活性也在调节欲望行为(appetitive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Neuron最新上线:胡霁/袁逖飞/许涛发现“麻醉牛奶”有望给抑郁症患者带来福音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一种乳白色的药物被发现具有稳定、舒适的镇静作用,即丙泊酚,被麻醉医生形象的称为“牛奶”。丙泊酚自1986年正式进入临床使用以来,既可用于全身麻醉,也适用于手术时间短的小操作或检查,是静脉麻醉药中当之无愧的“王者”,每年服务全球亿万患者。其发明者约翰·格伦为此获得了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类奖项。令人惊奇的是,丙泊酚的临床使用不仅带来了催眠、镇静与遗忘,还常常让入睡的患者产生美梦,使得他们心情愉悦,产生放松感。3月13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脑健康研究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共同合作,在国际神经科学的专业期刊《神经元》(Neuron)上发表题为“Propofol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Annual Rev最新综述: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在脑功能和病理学中的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是平铺大脑的胶质细胞。它们用称为终足(endfeet)的亚细胞结构包裹着整个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系统,而它们的细胞体和数千个细小的分支渗透到脑实质中,并与其他神经细胞相互作用,以维持大脑稳态、行为和防御反应[Fig.1]。因此,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含有专门的细胞器和蛋白质,包括局部蛋白质翻译机制和高度组织化的支架蛋白,它们锚定对星形胶质细胞-血管相互作用至关重要的通道、转运蛋白、受体和酶。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特征是特定终足蛋白的极化丧失、血管失调、血脑屏障破裂、废物清除率改变,或者在极端情况下,终足覆盖率丧失。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的作用已经在许多这些情况下得到证实或假设。Figure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焦虑症会遗传吗?Trends in Neurosci 最新综述,分享焦虑症神经生物学的遗传学见解

焦虑和恐惧是对潜在或真实威胁的正常反应。它们可能变得频繁、过度和延长,损害正常功能,并导致病理性焦虑。焦虑症,包括恐慌症、社交焦虑症、特定恐惧症和广泛性焦虑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患病率约为14%。焦虑症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遗传研究有可能识别与特定表型相关的特定遗传变体。近几十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揭示了易患神经精神疾病的变异,提示了这些疾病病因中的新神经生物学途径。近日,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学院Maija
2023年3月9日
其他

Neuron:癫痫模型中隐藏的行为表型——斯坦福团队借助最新3D视频分析的新发现

癫痫是一种影响数百万人的重大疾病。尽管现代电生理学和成像方法提供了对癫痫多尺度脑回路故障的高分辨率访问,但我们对癫痫行为如何变化的理解仍然浅显。因此,为患有癫痫的儿童和成人筛查新疗法仍然依赖于对动物模型中少数预先选择的癫痫行为迹象的固有主观,半定量评估。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辅助的3D视频分析来揭示患有获得性和遗传性癫痫的小鼠中隐藏的行为表型,并跟踪它们在损伤后癫痫发生期间和对抗癫痫药物的反应中的改变。结果表明,癫痫患者中行为的持续改变,并表明它们可以用于大规模快速、自动化的抗癫痫药物检测。欢迎加入全国癫痫学术讨论群添加小编微信brainnews_09-留言:癫痫研究群-1.
2023年3月7日
其他

PNAS:涂毅恒团队报道多位点慢性疼痛人群认知异常的脑结构基础

对个体来说,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体验,不仅会造成身心的不愉悦,而且还会影响认知功能。尤其当急性疼痛发展为慢性疼痛并且以多位点形式出现时,这种认知损伤会表现得更加广泛和持续。以往研究已初步证实慢性疼痛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但仍缺乏高质量、大样本、纵向追踪数据来支持这一观点。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涂毅恒研究组对大规模慢性疼痛人群的痴呆风险、认知功能和脑结构进行了探索。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Proceedings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Microbiome:陈耀星团队报道褪黑激素调节睡眠不足导致认知障碍的新机制

睡眠不足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能引起机体记忆缺陷和胃肠功能障碍。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褪黑激素可有效改善睡眠剥夺引起的认知障碍和肠道菌群紊乱。然而,褪黑激素发挥改善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建立粪菌移植、气单胞菌定植和LPS或丁酸盐补充试验,以评估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在褪黑激素缓解睡眠剥夺诱导认知障碍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给正常小鼠后导致其海马小胶质细胞过渡激活,神经元凋亡和认知功能下降,并伴随肠道菌群的紊乱,具体表现为气单胞菌Aeromonas和LPS水平的升高,毛螺菌Lachnospiraceae_NK4A136和丁酸水平降低;而接受褪黑激素治疗的睡眠剥夺小鼠的粪便菌群并不会给正常小鼠带来上述损伤。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气单胞菌Aeromonas定植小鼠和LPS处理小鼠均表现出海马炎症水平增加和认知功能障碍,其损伤与睡眠剥夺小鼠类似,而补充褪黑激素后逆转上述变化。此外,我们也发现给睡眠剥夺小鼠补充丁酸可恢复炎症反应和认知障碍。该研究重点阐释了褪黑激素改善睡眠剥夺诱导机体认知障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成果从“微生物-肠-脑轴”角度探究了褪黑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为防治睡眠不足导致的认知障碍提供了治疗思路。欢迎加入全国睡眠或脑肠轴学术讨论群添加小编微信brainnews_09-留言:睡眠或脑肠轴研究群-相关研究成果以《Gut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Nat Aging:新研究通过刺激神经元自噬缓解老年小鼠的抑郁样表型

衰老通常伴随着严重的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和与年龄相关的抑郁症。抑郁症类似于加速衰老的状态,因为抑郁症患者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年龄相关疾病发病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海马体在调节记忆和抑郁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海马神经发生对记忆形成和认知功能至关重要。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它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在胚胎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多种组织的模式化和形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在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中,GDF11调节神经发生的进展以及神经亚型的分化。近日,巴黎城市大学巴斯德研究所Pierre-Marie
2023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