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新书推荐| 《神经形态学图谱》李云庆教授主编;杨雄里院士作序

brainnews 2023-06-14

著者:李云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46351

出版时间:2023-03-01

用纸:胶版纸;页数391

【内容简介】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对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人员造成诸多困扰。《神经形态学图谱》通过简明的文字和330幅实验结果的图片介绍神经形态学方法并说明神经系统的结构,以阐明其功能

《神经形态学图谱》包括显示神经组织内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基本形态特点的传统染色技术,揭示神经纤维联系通(环)路的神经纤维束路示踪技术,定位神经活动相关神经活性物质和受体分布等化学神经解剖学内容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和展现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电镜技术及其观察结果,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查找和记忆。

新书购买链接:(原价388元,现价296.5元)


【杨雄里院士作序】

【目录】

新书购买链接:(原价388元,现价296.5元)

【精彩书摘】

一、高尔基染色法

卡米洛 高尔基(Camillo Golgi,1843—1926),意大利人,1873年发表了题为《脑灰质结构》的短文,文中介绍了他经过长时间探索而发现的一种用金属浸染神经组织的染色方法,即高尔基染色法(Golgi staining method)(图1-2A)。此法将神经组织在重铬酸钾溶液中固定,并以硝酸银沉着于神经组织而使之显示黑色,简称“黑色反应”。但该染色的详细机理及其反应产物的构成、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神经元被镀染、哪些类型的神经元可被染出等问题,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高尔基染色法能充分显示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便于清楚地观察神经组织的成分,故该染色法是神经解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成为开启现代神经生物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高尔基对细胞学领域的贡献颇丰,高尔基器(Golgi apparatus),高尔基I、II型神经元等都是他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高尔基染色法的特点是在一张切片中把只有百分之几的神经元镀染出来,借此可以观察到完整的神经元轮廓及突起的走行方向。在显示核团的内在组合(intrinsic organization)或研究轴突和侧支的走行方向等方面,曾经是优越的方法。即使在各种标记法盛行的今天,该法仍未失去其在神经元形态和联系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该法的缺点是染色结果不稳定、随机性强、染色技术不易掌握等。现在常用的单细胞内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生物胞素(biocytin)或荧光素[如童虫黄(lucifer yellow)]、基因重组活病毒(gene recombination live virus)标记等方法都能比较完整地显示整个神经元形态,有人将其称为新_尔基染色法。

在1870~1900年,高尔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为神经解剖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06年,他和卡哈(Cajal)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卡哈染色法

圣地亚哥 拉蒙-卡哈(SantiagoRamon y Cajal,1852一1934),西班牙人,被誉为神经科学之父,他既是神经组织学家,又是优秀的摄影家,擅长绘画。1887年,卡哈初次见到高尔基染色法和维格特-珀尔染色法(Weigert-Pal staining method)染出的结果时,即深受感染,从此开始了他的神经解剖学研究生涯。首先,卡哈改进了高尔基染色法,他将神经组织在固定液中浸泡了更长的时间,并用重铬酸钾或锇酸进行处理,再将组织投入到低浓度硝酸银中,生成棕色的铬银沉淀,使染色结果更加稳定。其次,他将染色后的组织用火棉胶或石蜡进行快速包埋,切成厚片,使之随即就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卡哈改良的高尔基染色法已经成为镀银染色的经典技术之一,至今仍在使用。

卡哈将照相技术引入神经组织的染色中,在高尔基染色法的基础上,他于1903年创立了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还原硝酸银染色法,即卡哈染色法(Cajal staining method)。此法是由斯皮尔迈尔染色法(Spielmeyer staining method)与毕晓夫斯基染色法(Bielschowsky staining method)演化而来,可以镀染神经元内的“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从而达到通过显示树突棘及轴突末梢与其他胞体之间联系状态观察神经组织细微结构的目的。与高尔基染色法不同,卡哈染色法首先借助神经细胞的嗜银性,用硝酸银浸透整个组织,然后通过焦性没食子酸、对苯二酚或甲醛将细胞内的银离子还原为金属银颗粒,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深染的神经细胞,故该法又叫作“还原银法”,是一种至今仍在使用的经典方法。经过卡哈染色法染色后,尽管低倍镜下看整个细胞像充满了棕黑色物质,但在高倍镜下显示的却是精细的神经原纤维结构。此外,卡哈染色法还可以显示切片上所有细胞。借助这套方法,卡哈及其同事仔细研究了成体及胚胎时期神经组织的细胞构筑,提出了“神经元学说”、神经细胞的“动态极化定律”等理论;他们的成果构成了现代神经生物学的基础。今天,权威教科书上的大部分神经组织形态学知识就是在那个时候积累起来的。与高尔基染色法只能随机地染出神经组织中的部分神经元不同,卡哈染色法可以比较清楚地观察到染色神经组织中几乎所有的神经元,尤其是对体积较大和突起粗长神经元的染色效果较佳。这对于比较不同实验组别的不同动物的染色结果来说,卡哈染色法无疑具有自身的长处。

卡哈为神经解剖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自从卡哈染色法使用之后,人们才开始以细胞形态来划分神经元的种类,比如,将大脑新皮质的神经元依据其形态划分为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颗粒细胞(granular cell)和梭形细胞(fusiform cell)三大类,他的巨著《人和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组织学》和《神经系统的变性和再生》,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以下链接下单,科学出版社直接发货,放心购买


重磅新书《计算认知神经科学》发布—— 吴思等编著

恭喜《大脑传》荣获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梳理脑科学的过去与现状

2023新书 | 陆林院士等译著《牛津精神病学(第7版)》隆重出版!

热销新书推荐:韩济生主编、蒲慕明和饶毅副主编《神经科学》第4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