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睡眠日特刊| 睡眠研究有哪些最新进展?

brainnews编辑部 brainnews 2023-06-14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Brainnews编辑部精选了2022-2023年度睡眠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报道90篇,一起来学习。


欢迎加入

全国睡眠学术讨论群

添加小编微信

brainnews_09

-留言:睡眠研究群-





Brainnews

睡眠相关主文推荐


1. Nature Aging:复旦类脑院揭示中老年最佳睡眠时长的遗传神经机制


2. Neuron:浙大郭方团队解析节律神经元正反馈回路调控睡眠的机制


3. Nature Neurosci:睡眠在青少年期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全新功能——改善成年社交障碍


4. Science:大脑可以在睡眠中对情绪进行分类处理,抑制消极的情绪


5. 饶毅实验室第6篇睡眠相关文章:发现蛋白激酶LKB1调控睡眠机制


6. Science: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合作揭示应激识别并介导恢复性睡眠的特异性神经环路


7. Nature Neurosci:为什么睡着了雷打不动?过去的答案原来是错的……


8. Trends in Neurosci最新观点: 在争议中前行!前额叶皮质作为觉醒环路的关键节点


9. Nat Neurosci:睡眠促进记忆增强的奥秘


10. Neuron:心血管压力反射回路“越俎代庖”控制睡眠?


11. Cell 子刊:科学家试图通过调控梦中情绪来缓解噩梦困扰


12. CELL DISCOV:复旦黄志力团队发现中止REM睡眠新核团及环路机制


13. NSR:李浩洪/张珞颖团队揭示限时进食可以改善夜间过度嗜睡的机制


14. Neuron:睡梦中记忆?谌小维/覃涵等合作发现睡眠中巩固社交记忆的新神经环路机制


15. Nat N+Nat C:中科院神经所刘丹倩组和徐敏组在快速动眼睡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16. Nat Commun:复旦黄志力/杨素荣揭示睡眠时相转换的新环路机制


17. Nature:睡多久谁说了算?刘清华团队揭示调控睡眠时间的关键分子通路


18. Nature:兴奋性神经元调节睡眠质量和深度


19. JNS封面:深圳先进院刘畅团队合作揭示调控睡眠的细胞亚型新机制


20. Microbiome:陈耀星团队报道褪黑激素调节睡眠不足导致认知障碍的新机制


21. Nat Neurosci:杨光等发现睡眠参与慢性疼痛形成与维持的神经通路


22. 专家点评| 李毓龙团队利用新型GRAB探针解析在睡眠觉醒过程中大脑内组胺的动态调控




其他精彩汇总
1,睡不够和睡眠充足的人,谁更容易长胖?答案令人意外源:健康榨汁机

近日,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的随机交叉对照临床试验发现,睡不够会增加能量的摄入,而能量消耗却几乎没有变化,进而导致体重增加,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堆积明显增多。

研究人员分析,睡眠不足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内的脂肪产生影响。比如影响瘦素和饥饿素水平,增加食欲和饥饿程度;还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喜欢吃高热量的食物等。不过相关机制还没有明确,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要更多研究探索相关机制,并明确延长睡眠时间是否可以逆转睡眠不足导致的腹部脂肪堆积。

阅读链接:睡不够和睡眠充足的人,谁更容易长胖?答案令人意外
2,大学生的睡眠问题或与精神病经历有关来源:丁香园精神时间大约8%的精神健康个体经历过类似精神病的经历,并且这些经历存在一个连续的严重程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高达80%的患者会经历睡眠障碍。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上的一篇研究调查了睡眠质量测量是否会调节社交功能和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较差的社交功能和精神病的经历之间的关联在那些睡眠较差的人身上会更强,因为人们预计睡眠较差会加剧社交功能困难。阅读链接:大学生的睡眠问题或与精神病经历有关

3,什么颜色的光线能睡个“安稳”觉?当心,光线不对,增加健康风险!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人类是在昼夜分明的环境中演化而来的。因此,自然光对情绪、睡眠和昼夜节律系统都具有强大的影响。近日,发表在PNAS 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晚上开灯睡觉,即使是那种不太亮的光线,也可能会让你变成个胖子,更重要的,这样做会损害心脏和代谢健康。

与在昏暗光线下睡觉相比,适量光线下睡觉会使人进入更高的警戒状态,心率也会更高,心率变异性更低(交感迷走神经平衡更高)。因此,即使你睡着了,但应该在白天工作的交感神经系统也被激活了。

阅读链接:

什么颜色的光线能睡个“安稳”觉?当心,光线不对,增加健康风险!


4,通过可穿戴设备播放声音刺激,增强深度睡眠来源:生物世界睡眠障碍问题在老年人中尤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失眠发生率随之增长,深度睡眠时间也越来越短。深度睡眠对大脑和记忆再生非常重要,而且也对心脑血管系统至关重要。近日,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ommunications Medicine 上发表了研究文章,开发了一种名为SleepLoop的可穿戴设备。该设备在睡眠过程中佩戴,系统含有电极和微芯片,不断监测睡眠时的大脑活动并实时分析,一旦大脑活动中表现出深度睡眠的慢波,系统就会触发一个短暂的声音信号,从而增强慢波,促进深度睡眠。整个过程中,睡眠者不会感知到这种声音信号的存在。阅读链接:通过可穿戴设备播放声音刺激,增强深度睡眠


5,随着常见睡眠障碍的恶化,危险的驾驶行为也会增加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多达一半的老年人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Sleep Apnea)疾病,尽管这样的呼吸中断通常不会唤醒那些有呼吸暂停的人,但它们会阻止他们进入深度、提神的睡眠。

近日发表在Sleep 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小时呼吸中断8次,在日常驾驶中超速、急刹车或突然加速等危险驾驶行为的几率就会增加27%。与老年人较高的交通事故发生率相关的不良驾驶行为与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学有关,即使在认知未受损的个体中也是如此。

阅读链接:

随着常见睡眠障碍的恶化,危险的驾驶行为也会增加


6,新研究结论:周末多睡2小时,抑郁风险降低48%
来源:量子位
近日,一项来自韩国延世大学的研究表明,以正常成年人每晚需要8小时睡眠为标准,周末1小时的懒觉,能让抑郁风险降低约30%;而多睡2小时,患抑郁症的风险可能降低48%。该研究结果发表在Sleep Medicine上。 
阅读链接:
新研究结论:周末多睡2小时,抑郁风险降低48%


7,睡眠浅,越睡越累?哈佛医学院首次定位大脑深度睡眠关键蛋白,提供失眠新疗法
来源:梅斯医学Cas9-sgRNA分布检测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有27%人口存在睡眠障碍。作为睡眠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睡眠被称作是“黄金睡眠”,可以缓解人们一天的劳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那么大脑是如何调节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的呢?近期,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对丘脑网状神经元上的GABAA alpha3亚基进行敲除,可有效增强小鼠的深度睡眠。该研究结果为开发一种新的睡眠药物奠定了基础——这种药物可以通过促进Delta波振荡来实现对深度睡眠至关重要的维持。阅读链接:睡眠浅,越睡越累?哈佛医学院首次定位大脑深度睡眠关键蛋白,提供失眠新疗法
8,Cell子刊:当心!厦大科学家发现睡眠不足会损害角膜干细胞来源:细胞睡眠不足(sleep deprivation,也称为睡眠剥夺),也就是获得太少的高质量睡眠,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眼睛干涩和瘙痒等眼部问题,而长期睡眠不足则会增加眼部疾病的风险。近日来自中国厦门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tem Cell Reports 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评估了睡眠不足对角膜干细胞的影响。这项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后,角膜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如角膜变薄、褶皱和失去透明度。此外,长期睡眠不足的小鼠的角膜含有较少的角膜干细胞,这表明角膜干细胞活性的持续刺激时间较长,导致角膜干细胞枯竭和丧失。这些数据表明,睡眠不足会对角膜干细胞产生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视力受损。阅读链接:Cell子刊:当心!厦大科学家发现睡眠不足会损害角膜干细胞
9,JPD: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突触蛋白病的关系如何?来源:神经新前沿大脑中α-synuclein的积累和改变(α-synucleinopathies)是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和路易体痴呆(DLB)等神经性疾病产生的基础。特发性/孤立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是一种寄生虫病,也是这些α-突触蛋白病发展的一个公认的预测标志。近日发表在JPD 上的一篇研究评估了心血管疾病和代谢风险因素是否改变了从iRBD到PD或痴呆的表象转换速度或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出现结果的患者与保持无结果的患者之间比较了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的基线历史。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有可能发展成路易体痴呆症,而不是帕金森病。阅读链接:JPD: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突触蛋白病的关系如何?
10,Science:睡眠医学的突破,大脑会在梦境中巩固积极情绪来源:学术头条在人类中,过度的负面情绪,如恐惧反应和焦虑状态,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病理状态。在欧洲,就有大约15%的人群受到持续焦虑和严重精神疾病的影响。近日,由瑞士尔尼大学神经病学系和伯尔尼大学医院Antoine Adamantidis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Science 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提供了大脑如何在有梦睡眠期间帮助加强积极情绪和削弱强烈消极或创伤性情绪的见解。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会在梦境睡眠中对情绪进行分类,并巩固积极情绪的储存,同时抑制消极情绪。大脑倾向于在树突中区分安全与危险,但会阻止对情绪的过度反应,尤其是对危险的反应。阅读连接:Science:睡眠医学的突破,大脑会在梦境中巩固积极情绪
11,Lancet Neurol:阿朴吗啡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源:神经新前沿失眠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常见主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改善睡眠和帕金森症状的药物对帕金森病引起的失眠患者有很大的好处。近日发表在The Lancet Neurology 上的研究旨在测试夜间皮下输注阿朴吗啡在失眠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该研究共招募了46位患者,25位(54%)先接受阿朴吗啡,21位(46%)先接受安慰剂。与安慰剂相比,阿朴吗啡干预后的平均PDSS评分变化明显更大。根据PDSS评分的差异,夜间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其总体安全性与以往关于帕金森病的研究一致。阅读链接:Lancet Neurol:阿朴吗啡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11PNAS发现新的睡眠分子,揭示了睡眠机制的复杂性来源:Life博士

近日发表在PNAS 上的一项研究证明脑细胞中的一个小分子——microRNA-137 (miR-137),有助于调节下丘脑泌素,从而影响下视黄醇的水平。下视黄醇使我们白天感觉清醒,晚上感觉疲劳。这种分子有遗传变异的人白天嗜睡的风险更高。这是首次发现microRNA与睡眠调节有关。

阅读链接:PNAS发现新的睡眠分子,揭示了睡眠机制的复杂性
12,熬夜、失眠会误判他人情绪「研究速递」来源:大话精神熬夜带来的伤害是不可逆的,随着年龄增长,即使补觉都很难消除这些伤害。近日发表在Nature and Science of Sleep 上的研究发现,严重缺乏睡眠甚至会影响我们看待他人的方式。研究显示,当睡眠不足时,人们会花更少的时间去关注别人的面孔。由于关注别人面孔这一过程是我们从周围人那里读取社交线索的关键部分,这样会影响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与拥有良好睡眠的人相比,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愤怒的面孔在我们看来并不是那么值得信任,也不那么健康,而中性或恐惧的面孔则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阅读连接:熬夜、失眠会误判他人情绪「研究速递」
13,睡不好,瘦不了!睡不好是减肥后反弹的关键原因来源:医诺维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欧洲肥胖症》大会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不良的睡眠习惯可能会导致肥胖成人体重减轻后体重反弹,并表明每周大约两个小时的剧烈体育活动有助于保持更好的睡眠。阅读链接:

睡不好,瘦不了!睡不好是减肥后反弹的关键原因


14,燥热难眠?气候变暖缩短了我们的睡眠时间 | Cell Press 青促会评述

来源:CellPress细胞科学温度增加可缩短人类睡眠时长为了减少能量损耗,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进化出了一系列的行为学和神经学机制用以控制睡眠和体温调节的周期性。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睡眠的启动往往跟核心体温的下降同步发生,睡意最浓时往往就是核心体温最低时。近日发表在One Earth 上的一篇研究发现,夜间的环境温度增加可显著降低睡眠的时长,尤其在非常热的夜晚(大于30摄氏度),睡眠时长可缩短14分钟。夜间最低温度若大于25摄氏度则会大大提升睡眠不足(<7小时)的概率。低收入地区的人群,温度对睡眠的负面效应幅度是中收入地区和高收入地区的2.8倍和3.6倍。阅读链接:燥热难眠?气候变暖缩短了我们的睡眠时间 | Cell Press 青促会评述
15做了个奇怪的梦?你的大脑可能变得更聪明了!来源:脑友记BrainUp
你是否做过天马行空的梦?这些奇怪的梦对大脑有什么意义?受到深度学习领域的启发,神经科学家提出,奇怪梦境可能是大脑训练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们的大脑产生奇怪的梦,可能是为了用新奇的事物对抗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近日,瑞士伯尔尼大学研究人员在eLife 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发现做梦有助于我们的大脑从以前的经历中学习和提取一般性概念。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大脑皮层来模拟不同睡眠阶段对学习的影响,发现清醒、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睡眠似乎对学习有互补的功能:体验刺激、巩固体验和发现语义概念。该结论证明了在快速眼动睡眠中的对抗性做梦对于学习根据对象语义组织的表征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表征通过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的扰动做梦而得到改善和增强。阅读链接:做了个奇怪的梦?你的大脑可能变得更聪明了!
16,睡眠不足影响找对象?NAT SCI SLEEP:睡眠不足的人更没有吸引力来源:医诺维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在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近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and Science of Sleep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睡眠不足,面部表情被评估为不可信和没有吸引力。

研究发现,与睡眠充足相比,在睡眠不足后,眼球总注视持续时间降低了约8%。愤怒面孔的图像被评为不太可信,而恐惧和中性面孔在睡眠不足后被评为不太有吸引力。睡眠不足似乎会导致人们花更少的时间“固定”在别人的脸上,这反过来又会对我们看待他人的方式产生不利影响。

阅读链接:睡眠不足影响找对象?NAT SCI SLEEP:睡眠不足的人更没有吸引力
17,徐兴顺课题组发现脑内与睡眠情绪及饮食相关的五羟色胺的调控新机制来源:BioArtMED五羟色胺也是引起抑郁症发生主要神经递质之一,脑内五羟色胺功能的降低与抑郁患者症状密切相关,是造成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病因。近日,苏州大学徐兴顺教授课题组在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 杂志在线发表了新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脑内重要神经递质五羟色胺产生的调控新机制和新通路,较好的解释了抑郁症男女发现性别差异之谜。该研究发现,Ahi1通过调节GR/ERβ/TPH2通路而调控五羟色胺产生因此影响抑郁行为的发生。GR入核后结合到ERβ基因的启动子区的GR结合元件GRE抑制ERβ的转录和表达,因而也间接抑制五羟色胺合成的限速酶TPH2合成的减少,最终造成五羟色胺合成减少,造成小鼠抑郁症状的发生。同时,Ahi1/GR和E2共同调节ERβ/TPH2通路,并参与抑郁行为的性别差异。阅读链接:徐兴顺课题组发现脑内与睡眠情绪及饮食相关的五羟色胺的调控新机制
18Scientific Reports:多少岁的人睡得最少?答案可能出乎意料来源:学术经纬

随着年龄增加,人的睡眠时长会在40岁降到最低;女性睡眠时长比男性略长

不同的人都会认为自己这个年纪的睡得少,青少年觉得自己夜里挑灯学习睡得最少;中年人觉得熬夜赶工作睡得最少;老年人则认为已经到了睡眠自然减少的年纪。近日佐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研究者对1万多名志愿者的数据分析,如果从人类一生的时间维度来看,睡眠时间长度会呈现出U字型结构,其中40岁是最低点,而从50岁开始有所回升。直观来看,青少年睡的时间都比较晚,但是中年人则睡得少,而当超过60岁以后,睡眠的持续时间实际上还会有所增加。阅读链接:Scientific Reports:多少岁的人睡得最少?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19,扎心!单身不配睡?研究发现,与伴侣同床,睡眠更好来源:医诺维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leep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与伴侣同床的成年人失眠的严重程度更低,疲劳更少,睡眠时间更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更加满意,并且压力、抑郁和焦虑程度较低。

然而,那些和孩子一起睡觉的人报告说失眠严重程度更高,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更高,并且对睡眠的控制更少。研究还发现,独自睡觉与较高的抑郁评分、较低的社会支持以及较差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满意度有关。

阅读连接:扎心!单身不配睡?研究发现,与伴侣同床,睡眠更好

20,补觉要紧!蚊子“犯困”,人血都不香了

来源:中国科学报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睡眠被打乱的蚊子对补觉更感兴趣,而不是寻找食物。在蜜蜂、果蝇和人等动物身上观察到的这种补觉现象被称为睡眠反弹。这项于近日发表于《实验生物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在昆虫中,这种“补觉”的生物学功能也至关重要。

实验对3种蚊子进行了观察,分别是埃及伊蚊、尖音库蚊、斯氏按蚊。在未被剥夺睡眠的蚊子中,超过75%的蚊子会吸血,但只有不到1/4的蚊子在“失眠”后会有食欲,这表明睡眠不足的蚊子进食倾向下降了54%。而在实验室和野外环境中,过度疲劳的蚊子都不太可能落在宿主身上。

阅读链接:

补觉要紧!蚊子“犯困”,人血都不香了


21,女性上岁数,为何爱打呼噜?来源:中国科学报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较低的中年女性更容易打鼾、呼吸不规律、睡觉时喘息,这些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怀疑睡眠呼吸暂停与更年期有关。研究采访了774名年龄在40~67岁之间的女性,其中近一半的女性报告称她们有“令人不安的鼾声”。随着雌酮(一种雌激素)水平增加,女性打鼾概率降低了19%。在打鼾的女性中,由于雌激素水平翻番,呼吸不规律的概率降低了20%。更年期后的个体化激素治疗有很大潜力改善女性的生活质量,而且很可能极大改善睡眠呼吸障碍。阅读链接:女性上岁数,为何爱打呼噜?


22,Stem Cell Reports:李炜/刘祖国揭示睡眠不足会危害角膜上皮干细胞来源:BioArtMED人类角膜上皮是位于角膜表面的厚度仅50微米左右的上皮组织,在维持角膜的高度透明和表面光滑、防止外界微生物入侵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眼表暴露于外部环境,容易受到不良刺激因素影响,从而产生氧自由基。正常泪液中含有很多抗氧化成分,可以对抗氧自由基,维持氧化和抗氧化的平衡。近日,厦门大学医学院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和李炜教授团队在Stem Cell Reports 杂志发表了文章,发现在睡眠不足情况下,泪液中过高的活性氧破坏了这种平衡,从而激活角膜上皮干细胞,导致角膜上皮干细胞过度增殖。该研究给长期睡眠不足人群敲响了视力危机的警钟。阅读连接:Stem Cell Reports:李炜/刘祖国揭示睡眠不足会危害角膜上皮干细胞
23首次直接证据揭示大脑睡眠“回放”运动记忆,新线索有助于开发脑机接口来源:生物通近日,一项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上的研究首次提供了人类运动皮层在睡眠时回放的证据,有助于解释人类是如何形成记忆和学习的。“回放”被认为是大脑用来记忆新信息的一种策略。睡眠中神经元放电的回放是大脑练习新学到的信息的方式,这使得记忆得以巩固——也就是说,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然而,这种回放只在实验室动物身上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明。为此,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与布朗大学、退伍军人事务部和其他几家机构的同事合作,招募了一名36岁四肢瘫痪的男子参加一项脑机接口设备的临床试验,被要求执行一项类似于电子游戏《西蒙》的记忆任务。研究发现,受试人在睡眠期间的神经元放电模式与他当天早些时候进行记忆匹配游戏时发生的模式完全匹配。研究中检测到的大部分回放发生在慢波睡眠期间。阅读链接:首次直接证据揭示大脑睡眠“回放”运动记忆,新线索有助于开发脑机接口
24太意外!《自然》发现:人睡了,癌醒了!睡觉时癌细胞竟会加速转移来源:学术经纬即使扰乱小鼠的节律,它们仍然是休息时循环癌细胞上升,活动的时候下降近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肿瘤小鼠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时,发现早上和晚上取样的研究总会有不同的结果,尤其是血液中的循环癌细胞(CTC)水平差距很大。研究团队在乳腺癌患者样本和小鼠模型中确定,癌细胞的转移意外地与作息、特定激素水平密切相关。节律混乱的小鼠,单个CTC的数量减少到了1/38~1/282,CTC群也减少到1/63~1/484。褪黑素使得小鼠血液中单个CTC和CTC群的数量都明显上升。CTC从原位瘤脱离和逃逸的过程会受到褪黑素等激素的控制,而褪黑素恰好又影响了昼夜节律。该研究结果确定那些后来会形成癌转移的细胞,真的是在睡眠时期出现、活跃的。阅读链接:太意外!《自然》发现:人睡了,癌醒了!睡觉时癌细胞竟会加速转移
25,当前睡眠良好的人中,有多少人会在一年内新发失眠?来源:医脉通精神科为了更好地探讨失眠的自然史,尤其是基线睡眠良好者新发急性及慢性失眠的比例及其转归,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发表于Sleep 上。该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显示,当前睡眠良好的个体在未来一年内出现急性失眠的现象很常见,年发生率为27%,但其中超过70%属于自限性,只有大约7%的人发展为慢性失眠。阅读链接:当前睡眠良好的人中,有多少人会在一年内新发失眠?
26,熬夜后补觉有用吗?过去20年的睡眠研究告诉你答案
来源:药明康德
人们认为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可以靠好好睡几天觉来补救回来。所以就有“补觉”这一说。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近日发表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s 上的一篇研究通过对过去20年里在人体和动物中进行的睡眠研究进行的分析,发现更多证据显示,睡眠过少很可能带来持久的大脑损伤,以及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补觉的做法,不见得能够恢复大脑的持久损伤,而我们的主观感觉往往会低估睡眠不足对自己的影响。
阅读连接:
熬夜后补觉有用吗?过去20年的睡眠研究告诉你答案

27颠覆!运动竟不能助眠?1.2万人数据显示,剧烈运动反而会导致睡眠时长缩短
来源:神经新前沿
睡眠情况与PA的关联图(红色表示负相关,绿色表示正相关)
运动好处颇多,“助眠”便是大众公认的一条。然而,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学院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学者联合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却发现,前一天剧烈运动不仅与改善睡眠质量无关,反而会导致晚上睡眠时间缩短,颠覆了“增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睡眠”的认知。
睡眠持续时间与身体活动情况存在双向关系,而非睡眠质量,且这个关联在剧烈运动中更为明显,即剧烈运动会导致睡眠时间缩短,而更长的睡眠时间会增加第二天的剧烈活动量。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上。
阅读链接:
颠覆!运动竟不能助眠?1.2万人数据显示,剧烈运动反而会导致睡眠时长缩短

28,《柳叶刀》子刊:睡眠不足会让你脑子缩小,而且这种影响持续存在
来源:医诺维

睡眠不足对大脑结构测量的影响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在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9成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中。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与每晚睡眠健康的学生相比,每晚睡眠不足9小时的学生大脑中负责记忆、智力和幸福感的大脑区域的体积更小,两年后,这些差异仍然存在,这意味着睡眠不足的人大脑会受到长期伤害。此外,这与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如抑郁、焦虑和冲动行为。睡眠不足也与记忆、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认知困难有关。

阅读链接:
《柳叶刀》子刊:睡眠不足会让你脑子缩小,而且这种影响持续存在

29,Nature子刊:每晚醒100次竟正常?你甚至毫无察觉!
来源:转化医学网
大多数人认为,一夜好眠应该是睡眠时间不间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日,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Neuroscience 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发现应激相关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会导致每晚醒来多次。
当我们睡觉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以波浪状模式不断增加和减少。高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意味着大脑短暂清醒,而低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意味着睡着了。也就是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觉醒”程度是相互联系的,并且不断变化。但这并不会影响睡眠。研究结果还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动力学加强了影响记忆的睡眠过程。
阅读链接:
Nature子刊:每晚醒100次竟正常?你甚至毫无察觉!

30脑部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和睡眠障碍之间的联系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脑部炎症、睡眠障碍和脑电波紊乱都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但迄今为止尚未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维克森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了炎症是否对一种叫做快速睡眠纺锤波的特定脑波有任何影响,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Sleep 杂志上。
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与快速睡眠纺锤波的紊乱表达有关,这两种细胞会引发脑部炎症。与年龄相关的脑部炎症增加对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tau蛋白和神经元突触完整性有下游影响。这导致大脑产生快速睡眠纺锤波的能力不足,造成老年人与年龄相关的记忆障碍。这为阻止与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阅读链接:
脑部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和睡眠障碍之间的联系

31,想减肥,多睡觉!研究发现缺觉会让胳膊大腿更粗
来源:量子位
近日,一项刊登在Nutrients 上的研究表明,“肥肉”往哪儿长,跟睡眠时长有关。要是睡不够,腿和胳膊会更粗。与正常睡眠的人相比,每天缺觉的人躯干、胳膊和腿部的脂肪质量指数均较高。
不论性别,只要睡不够7小时就会更胖。但是睡眠不足导致胳膊更粗这一现象,仅在缺觉的女性中可见。对肥胖人群来说,与每天能拥有正常睡眠时长的那群人相比,睡不够7小时,意味着胳膊和腿部会更粗。
阅读链接:
想减肥,多睡觉!研究发现缺觉会让胳膊大腿更粗

32,复旦高翔教授解读:睡不好的又一个危害!可能诱发味觉和嗅觉障碍
来源:医学新视点
全球约有20%-50%的人会出现睡眠障碍,常见问题包括失眠、白天过度嗜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不足等。先前有研究表明,味觉和嗅觉可能受到一组激素和神经肽的调节,但这方面尚缺乏尚未大规模人群研究证据。
近日,复旦大学公卫学院高翔教授领衔开展了一项中国人群的大规模研究,发现睡眠质量较差很可能与味觉改变有很大的关联,也与嗅觉变化有关。由于睡眠质量和味觉/嗅觉变化都与代谢异常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这些观察结果可能为睡眠质量差与慢性病的关联提供了新的见解。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上。
阅读链接:
复旦高翔教授解读:睡不好的又一个危害!可能诱发味觉和嗅觉障碍

33,有这4种睡觉习惯的人,心血管容易出问题,患病风险更高
来源:健康榨知机
睡不着、睡不够、睡不好等睡眠问题,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不少研究已经告诉我们,睡眠问题会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绪和公共安全产生深远而不利的影响,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和死亡风险,比如阿尔茨海默病、焦虑、抑郁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
近日,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上的研究,为睡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添加了新证据。这项研究显示,睡不够、睡得多、白天频繁午睡、睡眠质量差,都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增加冠心病、中风、心绞痛和心梗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阅读链接:
有这4种睡觉习惯的人,心血管容易出问题,患病风险更高

34,CB:热得打瞌睡?其实很有道理
来源:原理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人类和其他动物行为的许多方面感觉神经元和控制睡眠-觉醒周期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仍然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介导温度和睡眠中心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脑回路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描绘出来。近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 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果蝇脑中的一个对高温产生反应的“温度计”回路与睡眠有关。

研究中确定了果蝇头部的“绝对热”受体,它们对高于25摄氏度的温度会产生反应,那是果蝇最喜欢的温度。当与冷通路平行的热通路被激活时,促进午间睡眠的目标细胞会维持更长的时间。这就导致了午睡的增加,使果蝇躲开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阅读链接:
CB:热得打瞌睡?其实很有道理

35,《柳叶刀》子刊:睡眠不足影响有多大?这些持续伤害你可能还不知道
来源:医学新视点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建议6岁至12岁儿童每天睡眠9h至12h,以促进最佳健康,但近几代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往往少于这个数字。近期,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评估了2年内睡眠不足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认知、大脑功能和大脑结构的影响。
结果显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9h的儿童与每晚睡眠时间9h至12h的儿童相比,在某些负责记忆、智力和健康的大脑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使缺乏睡眠的人有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风险,如抑郁、焦虑和具有冲动行为。睡眠不足还与记忆、解决问题和决策方面的认知困难有关。 
阅读链接:
《柳叶刀》子刊:睡眠不足影响有多大?这些持续伤害你可能还不知道

36,血清MicroRNAs可预测孤立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和路易体疾病
来源:梅斯神经新前沿
快速眼动(REM)睡眠行为障碍(RBD)的特点是缺乏REM睡眠相关的肌肉失张力,运动活动不受抑制,并有梦境行为。孤立的RBD(IRBD)代表了突触蛋白病的前驱状态。微核糖核酸(miRNA)是小型非编码RNA,通过mRNA裂解和翻译抑制来调节基因表达。累积的证据显示,PD和相关的α-synuclein病症患者的血清或血浆miRNA失调,包括其前驱阶段。
近日发表在Movement Disorders 上的一篇研究发现了,除了IRBD的临床诊断或Da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标志物外,仅特定的miRNA生物特征就有希望作为IRBD患者的进展生物标志物来预测PD和DLB的临床结果。在其他PD高危人群中,如LRRK2突变无症状携带者或低血糖受试者,进一步的miRNA研究是有必要的。
阅读链接:
血清MicroRNAs可预测孤立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和路易体疾病

37,PLOS子刊:睡眠不足的人更自私,不慷慨
来源:医诺维

睡眠不足降低帮助他人的欲望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经常熬夜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近日,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PLOS Biolog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削弱人类互相帮助这一基本属性,使人们变得不那么慷慨,更自私。

研究发现,当人们同情他人或试图了解他人的需求时,大脑中形成心理网络理论的区域在失眠后变得不那么活跃。随着一个人的睡眠质量从第一个晚上到第二个晚上下降,预示着从第一天到第二天帮助他人的欲望会显著下降。睡眠剥夺迫使人们在社交上退缩,变得更加孤立。睡眠不足也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

阅读链接:
PLOS子刊:睡眠不足的人更自私,不慷慨

38Cell:写入教科书的发现!这种被忽视的器官可能直接影响记忆、睡眠和情绪等大脑功能
来源:iNature
5-羟色胺信号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初级纤毛
初级纤毛像是被精心设计的感应器,帮助细胞接收信号,并与环境互动。然而,由于很难用传统的成像技术看清,这种微小的附属结构通常会被人忽略。近日,来自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团队合作在Cell 杂志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神经元表面的初级纤毛和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连接,并描述轴突和初级纤毛之间的突触为轴-纤毛突触(axo-ciliary synapse)
轴-纤毛突触作为一种靠近细胞核的信号装置,轴纤毛突触短路神经传递以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表观遗传状态。初级纤毛参与的新型突触,传递的信号可能给细胞带来长期改变,它们快捷地信号直接发送到神经元的细胞核,诱导染色体发生变化。纤毛富含的5-羟色胺是一种在大脑中作用广泛的神经递质,参与记忆、睡眠、情绪等多种大脑功能。
阅读链接:
Cell:写入教科书的发现!这种被忽视的器官可能直接影响记忆、睡眠和情绪等大脑功能

39,综述 | 昼夜节律与癫痫的相互作用
来源:AEPI
昼夜节律(CR)是哺乳动物生理和行为过程最基本的节律之一,至今已有数百年的研究历史。随着长程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发展,CR与癫痫相互作用的证据得到进一步证实。昼夜节律和睡眠模式对痫性发作和间歇期放电有重要影响。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晶教授团队在Acta Epileptologica 发表综述,对癫痫与昼夜节律的相互关系进行介绍,为精确预测发作和开发无创闭环治疗系统提供启示。
此外,有助于优化ASMs给药时间和剂量,和时钟疗法(激素治疗,光疗法,生酮饮食,或时钟调节小分子)的进一步发展。该文章通过介绍癫痫对昼夜节律和睡眠的影响可增加对癫痫共病睡眠障碍的机制和治疗,旨在提高对癫痫患者的疾病控制和生活质量。 
阅读连接:
综述 | 昼夜节律与癫痫的相互作用

40,没睡够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
来源:雷雳和学生们
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减少睡眠时间可能会产生社会性问题,并增加孤独感。研究人员在被试身上发现。随着睡眠剥夺的增加,对个人空间的渴望也随之增加。这种类型的社交厌恶,也出现在脑成像的神经活动中。即使是10到15分钟的睡眠丧失也会引发孤独感。
阅读链接:
没睡够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

41,柳叶刀-精神病学:严重精神障碍影响患者躯体健康和寿命,应重视睡眠健康

来源:柳叶刀TheLancet

The Lancet Psychiatry 近日发表的一项英国大型队列研究指出,在诊断的时候,甚至是5年前,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就已显示出相对较高的躯体健康问题共病率。此外还另有证据表明,在大流行过程中,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更有可能感染SARS-CoV-2,且急性结局明显更差。同期社论指出,睡眠健康应该在各临床学科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并由精神健康临床医生发挥主导作用。

阅读链接:

柳叶刀-精神病学:严重精神障碍影响患者躯体健康和寿命,应重视睡眠健康


42熬夜不睡,免疫崩溃!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炎症疾病风险,即使补觉也难以逆转
来源:丁香学术

睡眠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机体免疫、新陈代谢等过程都依赖于睡眠。近日,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的最新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对造血干细胞产生持久的不良影响。睡眠不足会重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s)的表观基因组,并增加其增殖,通过加速遗传漂移减少造血克隆多样性,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在小鼠中,睡眠碎片化对HSPCs表观基因组同样会产生持久的影响,使其倾向于髓系,并启动细胞发生更严重的炎症爆发。在人类中,睡眠限制会改变HSPCs表观基因组并激活造血。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睡眠通过校准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表观基因组、抑制炎症输出和维持克隆多样性来减缓造血系统的衰退。
阅读链接:
熬夜不睡,免疫崩溃!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炎症疾病风险,即使补觉也难以逆转

43,睡眠年龄老,死亡风险高!斯坦福科学家发现,AI评估的睡眠年龄比实际年龄每大10岁,与全因死亡率增加29%相关

来源:奇点网

目前对于睡眠监测最全面的手段是夜间多导睡眠图(PSG),但目前对于这些信息的提取与解读主要依靠人工完成,耗时且解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近日,斯坦福大学和丹麦理工大学的团队协作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建立了通过PSG估计年龄和死亡风险的模型,该模型年龄估计的平均绝对误差为5.8岁,而通过常规方法——基本睡眠评分估计年龄的误差为14.9岁。

在控制协变量后,年龄估计误差(AEE)每增加10岁,全因死亡率增加29%,AEE从-10增加到+10,预期寿命将减少8.7年。此外研究发现,睡眠碎片化增加是导致AEE增加的重要因素,这表明此指标或可成为“睡眠标志物”。

阅读链接:

睡眠年龄老,死亡风险高!斯坦福科学家发现,AI评估的睡眠年龄比实际年龄每大10岁,与全因死亡率增加29%相关


44,每月这几天更易失眠?原来是月亮惹的祸!
来源:生物探索
在人工光源出现之前,月光是唯一足以刺激人类夜间活动的光源,这种夜间自然光源可能在调节人类夜间活动和睡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月球周期是否可以调节人类的夜间活动和睡眠依然存在争议。最近一项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研究报告认为,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人类的睡眠和皮质活动与月相变动周期同步。

该项研究表明,人的睡眠会受到月相变动周期的影响,月亮越亮时,人们的入睡时间就越晚,同时,睡眠持续时间也更短。不论种族、生活环境,人们的睡眠模式都会受到月相变动周期的影响。

阅读链接:
每月这几天更易失眠?原来是月亮惹的祸!


45,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深度睡眠有望成为治疗脑部疾病的有效方法
来源:脑机接口社区

在睡眠周期的四个阶段中,身体重新启动并补充能量,以增强免疫能力,释放修复细胞和控制代谢率的激素。近日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探索了睡眠模式紊乱与帕金森病发展的线索,表明深度睡眠有望成为治疗脑部疾病的有效方法。睡眠障碍已被证明会导致包括帕金森氏症在内的几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波睡眠的改变与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进展相关。

研究发现,睡眠剥夺会增加大脑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用羟丁酸钠增强慢波睡眠可以减少α-突触核蛋白的负担。在慢波睡眠阶段,类淋巴系统随着动脉搏动及时将脑脊液泵送到大脑外围管道,脑脊液快速流经脑组织,可溶性废物蛋白质被清理掉,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延长深度睡眠可能会减缓帕金森病的进展。

阅读连接: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深度睡眠有望成为治疗脑部疾病的有效方法

46,JEM:碎片化睡眠会改变造血干/祖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加剧炎症反应,加速遗传漂变
来源:奇点网

SF影响了LSK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

睡眠可影响免疫系统的许多方面。然而,目前对于睡眠影响免疫功能和疾病易感性的机制知之甚少。近日,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Filip K. Swirski和Cameron S. McAlpine团队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Marie-Pierre St-Onge团队在《实验医学杂志》发表重磅研究,揭示了碎片化睡眠(SF)通过影响造血干/组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对免疫反应产生长远影响的内在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SF改变了小鼠骨髓造血干/组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从而促进其增殖和向髓系分化,加剧了机体对炎症的反应。同时,造血干/组细胞的扩增还加速了遗传漂变,减少了造血克隆的多样性。此外,研究人员还证明了在人类中,睡眠同样起到调控造血功能、重塑造血干/组细胞表观遗传修饰的作用。

阅读链接:
JEM:碎片化睡眠会改变造血干/祖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加剧炎症反应,加速遗传漂变

47,被子盖的重,晚上睡得香,重被子增加褪黑素产生
来源:医诺维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不睡觉会死,但失眠睡不着会让人愁死。近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盖加重毯子睡觉,会增加褪黑素释放,促进更好的睡眠。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揭示了加重毯子促进睡眠的一种机制。研究人员认为,一种解释可能是加重毛毯施加的压力激活了皮肤感觉传入,通过脊髓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孤束核。
阅读连接:
被子盖的重,晚上睡得香,重被子增加褪黑素产生

48,万万没想到!影响女性升职加薪的原因竟然还有这件事!

来源:生物谷

近日一项发表在Sex Roles 上的研究发现,对于女性来说,更好的睡眠质量会提高积极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则会导致其有更高的职业抱负,即对升职的欲望提高,但这并不适用于男性。女性追求更高职业抱负的意图似乎容易受睡眠质量的影响而减弱,因为在这些时候,她们的情绪不那么积极。换言之,女性睡得越好,也会对自身提出越高的职场要求,越期待升职加薪!

阅读链接:

万万没想到!影响女性升职加薪的原因竟然还有这件事!


49,PNAS:决定儿童午睡的是大脑,而不是年龄
来源:脑机接口社区
为什么一些4岁和5岁的孩子仍然每天下午准时午睡,而其他学龄前儿童在3岁时就开始放弃习惯性午睡?近日,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关于幼儿为何以及何时会停止午睡的新理论——这与年龄无关,与大脑有关。
之前的研究表明,午睡的孩子和不午睡的孩子在海马体的发育上有所不同,午睡可以让记忆转移到大脑皮层,为更多的信息存储在海马体中腾出空间。当海马体发育得更成熟时,孩子们可以不再午睡,因为他们的海马体已经成熟到一定程度,可以将记忆保存到一天结束时,夜间睡眠可以将信息从海马体传递到大脑皮层。
阅读连接:
PNAS:决定儿童午睡的是大脑,而不是年龄 

50,JEM:每晚少睡一个半小时,增加炎症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来源:生物谷

我们都知道熬夜伤身,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年轻人熬夜都是家常便饭,那周末补觉多睡一会能把睡眠补回来吗?近日,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长期睡眠不足会对免疫细胞产生负面影响,这可能导致炎症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该研究还首次指出,补觉并不能逆转睡眠中断的影响,睡眠中断反而会增加炎症。

阅读链接:

JEM:每晚少睡一个半小时,增加炎症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51Nature子刊:打呼噜会导致神经损伤,增加痴呆风险
来源:生物学术
睡眠呼吸障碍,是发生在睡眠过程当中的一类呼吸疾病,包括睡眠呼吸暂停、打鼾、睡眠低通气等。患者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下降。与高血压、心脏病发作、中风、糖尿病和许多慢性病高风险相关。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睡眠呼吸障碍与增加痴呆症的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睡眠呼吸障碍会导致睡眠期间大脑缺氧,大脑缺氧会导致神经元的选择性退化,而这些神经元通常会在痴呆症中死亡,增加痴呆症风险。
阅读链接:
Nature子刊:打呼噜会导致神经损伤,增加痴呆风险

52,前额叶皮层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认知行为损害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OSAHS患者睡眠剥夺会导致微睡和睡眠发作,是与交通事故有关的罪魁祸首,及时诊断和治疗严重OSAHS可以预防事故相关事件的发生。

近日发表在《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上的一篇综述指出,成熟的前额叶系统涉及注意力、行为灵活性、行动计划、动机和情感状态、工作记忆和记忆巩固,某些前额叶皮层临床前期及临床期分子水平及微细结构的改变可以作为OSAHS认知行为损害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并为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方向。

阅读链接:

前额叶皮层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认知行为损害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53Advanced Science:全身麻醉与睡眠的调控机制相似?华山医院麻醉科有新发现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订阅号

由于麻醉与睡眠在体征和脑电方面具有相似性,长期以来领域内认为全麻药通过激活睡眠核心环路腹外侧视前区(vLPO)发挥麻醉作用。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王英伟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徐敏研究团队合作,采用单细胞钙成像技术,长期跟踪同一群vLPO神经元在睡眠和麻醉中的活动模式,发现四种常用的全麻和镇静药对vLPO睡眠神经元和觉醒神经元均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揭示了全身麻醉与睡眠过程中vLPO神经元活动具有异质性,为理解全身麻醉与睡眠是否共享相似神经环路提供了新的线索。

阅读链接:
Advanced Science:全身麻醉与睡眠的调控机制相似?华山医院麻醉科有新发现

54,Sleep:日间小睡有助于更好地构建知识结构
来源: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心理科
大脑会建立起有利于后续学习的模式,即知识结构,人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结构是形成认知框架的基础,有助于学习和记忆,这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基模”。这些动态的知识表述有利于信息的编码、巩固和检索。记忆的内容可能在睡眠中被改变,优先将新学的东西进一步内化。
近日王春雪教授团队发现日间小睡促进了与知识结构相关的学习,并有利于对原有知识结构的动态调整。与连续8小时的夜间睡眠相比,将8小时的睡眠分配分成较短的夜间睡眠和下午的小睡,会产生更好的记忆表现。此外白天的小睡明显缓解了夜间的稳态睡眠压力,这可能有助于学习成绩。
阅读链接:
Sleep:日间小睡有助于更好地构建知识结构

55,Biology:创伤性脑损伤对小鼠睡眠结构和昼夜节律的影响——高频头部撞击和控制性皮质损伤的比较
来源:MDPI生物与生命科学
创伤性脑损伤 (TBI) 是全球性健康问题,也是造成创伤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在TBI模型中,有证据表明啮齿动物存在急性和慢性睡眠问题。近日来自美国的Holly T. Korthas团队研究了两种TBI模型下的睡眠和昼夜节律紊乱,以及关于这两种模型不同的损伤机制和病理表现。
研究发现这两种类型的损伤破坏大脑中昼夜节律基因表达能力具有相似性。然而,小鼠大脑细胞节律的变化并没有向昼夜运动模式转变。此外,该研究还阐述了尽管在缺乏总睡眠结构变化的情况下,CCI小鼠模型在受伤1周后的非快速眼动睡眠中表现出δ波活动减少,在快速眼动睡眠中表现出θ波活动的减少。
阅读链接:
Biology:创伤性脑损伤对小鼠睡眠结构和昼夜节律的影响——高频头部撞击和控制性皮质损伤的比较

56,【运动障碍】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睡眠障碍主诉与脑灰质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患病率可达60%~98%,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的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失眠、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behavior disorder,RBD)、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PLMS)、噩梦/幻觉等。既往研究发现伴睡眠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脑灰质结构的改变,但结论尚缺乏一致性,且对于不同睡眠域与脑结构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其病理生理机制亦不清楚。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能够客观、定量地检测出脑灰质体积,具有较高的重复性。通过该方法能够探究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脑灰质结构改变的相关性,加强对其病理机制的理解。Radziunas等证实帕金森病患者夜间幻觉与基底节区的灰质体积减小明显相关,且帕金森病患者恶梦症状与边缘系统和额叶白质纤维改变具有相关性。而帕金森病夜尿症状主要与广泛的白质改变和中央前回及后回的皮质厚度变薄有关。Niccolini等也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丘脑体积与其非运动症状中睡眠/疲乏评分呈负相关。我们采用VBM方法探究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脑灰质体积改变,并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睡眠障碍主诉与脑灰质结构改变的相关性。
阅读链接:
【运动障碍】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睡眠障碍主诉与脑灰质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57,PLOS Medicine:睡眠不足,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来源:医诺维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近日,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睡眠不足5小时,过早死亡的风险增加25%,在25年内被诊断出慢性病的风险高20%,患至少2种慢性病的几率会增加40%,如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
阅读连接:
PLOS Medicine:睡眠不足,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58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的靶向记忆激活

来源:精神障碍AI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社交焦虑障碍(SAD)的特征是在面对社交场合时有夸张和持续的恐惧感,暴露疗法是一种基于消退学习机制的治疗方法,它是治疗SAD和其他焦虑症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患者们往往不愿意寻求治疗,因为他们会对参与社交互动感到犹豫。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快速眼动(REM)睡眠可能在巩固消退性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一篇发表在Frontiers in Psychiatry 上的研究探讨了连续几晚REM睡眠中的靶向记忆激活(TMR)是否可以加强SAD暴露疗法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能确定TMR对SAD的积极影响,但TMR仍然是情绪记忆再加工的有效工具,对TMR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是开发SAD或其他涉及消退学习不足的情绪障碍有效疗法的关键。

阅读链接: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的靶向记忆激活


59,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患病率较高且与认知障碍存在关系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已有研究发现,健康人群的睡眠和认知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精神分裂症又通常同时表现出失眠和认知缺陷的症状。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在Sleep & breathing 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患病率更高,且患有失眠的患者比没有失眠的患者认知表现更差。研究结果对临床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失眠的识别和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阅读连接: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患病率较高且与认知障碍存在关系

60Science Advances:科学家在破解失眠基因方面取得进展

来源:生物通

有大量的人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确定了与人类睡眠相关的遗传变异。然而,验证它们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生物学家亚历克斯·基恩和他的同事们使用一种被称为变异到基因映射的预测基因组学方法,证明了Pig-Q基因与人类、果蝇和斑马鱼的睡眠调节有关。

研究使用了一种称为变体到基因图谱的基因组学方法来预测受每种遗传变异影响的基因,研究发现,蛋白质功能调节剂的生物合成所必需的Pig-Q基因突变可以增加睡眠。此外,该团队开发的人类-果蝇-斑马鱼管道不仅可以在功能上评估睡眠基因,还可以在功能上评估使用人类GWAS研究的其他特征,包括神经退行性变、衰老和记忆。

阅读链接:
Science Advances:科学家在破解失眠基因方面取得进展

61,Sleep Medicine:睡眠干预改善了ADHD儿童的睡眠质量
来源:梅斯神经新前沿
健康的睡眠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尤其重要,因为睡眠障碍可能会加重疾病症状。近日一篇综述旨在综合和报告睡眠干预在增加多动症儿童的睡眠、生活质量(QoL)和多动症症状方面有效性的证据。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使用褪黑素的药理干预和行为干预,用活动记录仪测量总睡眠时间,发现有中度效应量证据的确定性较低。这一结果表明,尽管没有得到确定的结果,这些睡眠干预措施影响了5~13岁ADHD儿童的睡眠数量和质量。
阅读连接:
Sleep Medicine:睡眠干预改善了ADHD儿童的睡眠质量

62,午睡可以恢复海马功能并改善陈述性学习
来源: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心理科
尽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睡眠对提高记忆性能很重要,但许多年轻人没有获得充足的夜间睡眠。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夜睡眠限制会损害认知能力。午间小睡有助于提高警觉、持续注意力、清晰记忆以及学习新材料,然而,关于学习如何从午睡中受益的神经生理学伴随因素还相对未被探索。
近日,王春雪教授团队研究了午睡如何结合多导睡眠图(PSG)和fMRI增强陈述性记忆的编码。研究发现,除了习惯性的、不受限制的一夜睡眠外,午睡90分钟的参与者比在午觉期间保持清醒的参与者平均多编码21%的单词对。在午睡后的编码试验中,海马激活增加,提示编码能力恢复。在午睡期间,海马激活的增加也与纺锤体计数呈正相关。
阅读连接:
午睡可以恢复海马功能并改善陈述性学习

63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入睡困难或半夜醒来再难以入睡?它们对失智症的风险影响不同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关于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证据越来越多。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在10年期间,三种类型的睡眠障碍与患失智症的风险之间存在显著联系。入睡困难性失眠(难以在30分钟内入睡)和服用睡眠药物的失眠与患失智症的风险较高有关。研究人员还发现,在研究过程中,报告患有睡眠维持性失眠(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的人不太可能患上失智症。虽然睡眠维持性失眠患者失智症风险降低的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员推测,更多地参与保存或增加认知储备的活动可能会降低失智症风险。
阅读链接: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入睡困难或半夜醒来再难以入睡?它们对失智症的风险影响不同

64睡个好觉,可降低死亡风险,或让男性预期寿命延长4.7年!
来源:丁香学术
睡眠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机体免疫、新陈代谢等过程都依赖于睡眠。在即将举行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和世界心脏病大会上,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将展示一项新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对你的心脏和整体健康起到了支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延长寿命。研究发现,拥有更多有益睡眠习惯的年轻人过早死亡的可能性逐渐降低。此外,数据表明,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中,约有 8% 可归因于不良的睡眠模式。
阅读链接:
睡个好觉,可降低死亡风险,或让男性预期寿命延长4.7年!

65《柳叶刀》子刊:睡眠不足会让你脑子缩小,而且这种影响持续存在
来源:医诺维

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与每晚睡眠健康的学生相比,每晚睡眠不足9小时的学生大脑中负责记忆、智力和幸福感的大脑区域的体积更小,两年后,这些差异仍然存在,这意味着睡眠不足的人大脑会受到长期伤害。此外,这与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如抑郁、焦虑和冲动行为。睡眠不足也与记忆、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认知困难有关。

阅读链接:
《柳叶刀》子刊:睡眠不足会让你脑子缩小,而且这种影响持续存在


本期编辑:brainnews编辑部

如有遗漏和错误,请留言指出,非常感谢!

编辑部投稿邮箱:brainnews@vip.163.com

编辑部微信:brainnews_12 或 brainnews_01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