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ture:睡多久谁说了算?刘清华团队揭示调控睡眠时间的关键分子通路

brainnews 2023-04-13

你能做到一周不睡觉吗?良好的睡眠对我们保证生活质量十分重要。不过,有些人每天只需睡5-6个小时,有些人则需要8个小时甚至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其实,这也是很多科学家好奇的问题,最近,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发现了调控睡眠时间的通路机制,揭示了其中的答案。


在我们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睡眠不可或缺,它在学习、记忆、运动、代谢和免疫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睡眠行为也保守存在于鸟类、章鱼、水螅等其他动物中。然而,不同动物的睡眠时长却有着巨大差异,比如长颈鹿每天只需要2-5小时的睡眠,而考拉需要18-22小时。


有趣的是,同种动物中不同个体的睡眠时间也不尽相同。人类通常每天需要7-8小时睡眠,而有一些人是天生短睡眠者,他们只需要4-6小时睡眠,就能保持正常工作生活。目前,调控睡眠时间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2022年12月8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刘清华实验室在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A signaling pathway for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sleep amount in mice 的研究论文【1】。


这项研究揭示了调控小鼠睡眠的核心分子通路——LKB1-SIK3-HDAC4/5-CREB,并提出了转录调控睡眠的新机制。



日本国际综合睡眠医学研究所的Masashi Yanagisawa/Hiromasa Funato 实验室也在Nature 同期发表了题为:Kinase signalling in excitatory neurons regulates sleep quantity and depth 的研究论文【2】


Nat N+Nat C:中科院神经所刘丹倩组和徐敏组在快速动眼睡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Nat Commun:徐敏/张思宇发现枕叶皮层对快速眼动睡眠的调控作用

CELL DISCOV:复旦黄志力团队发现中止REM睡眠新核团及环路机制

Neuron:睡梦中记忆?谌小维/覃涵等合作发现睡眠中巩固社交记忆的新神经环路机制

Neuron:心血管压力反射回路“越俎代庖”控制睡眠?

Cell:写入教科书的发现--“新型突触”可能影响记忆、睡眠和情绪等

Nat Neurosci:睡眠促进记忆增强的奥秘

直播回放| Science文章解读:快速眼动揭示睡眠中发生的认知过程

欢迎加入

全国睡眠与脑科学学术讨论群

添加小编微信

brainnews_09

-留言:睡眠与脑科学研究群-




这个实验要从2016年讲起,当时,Yanagisawa实验室在小鼠的正向遗传学筛选中发现了一个“嗜睡”突变体,该突变体中Sik3的突变造成外显子13的跳读,编码了功能获得性SLEEPY突变蛋白,从而使小鼠每天睡眠时间增加4个小时。


刘清华实验室和Yanagisawa/Funato实验室的研究以SIK3为突破口,揭示了一条调控睡眠时间的关键分子通路。


此前,刘清华实验室建立了小鼠睡眠研究的新方法:通过在小鼠中眼眶静脉注射腺相关病毒(AAV),实现成年脑嵌合基因表达或敲除(Adult Brain Chimeric-expression/knockout),继而通过视频记录(SleepV)或脑电图/肌电图(EEG/EMG)记录来分析小鼠的睡眠情况(图1)。


图1:成年小鼠脑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及敲除系统


这个系统的优势在于,它极大程度地缩短了小鼠交配时间,将原本需要1-2年才能完成的小鼠交配和睡眠分析,缩减到了1-2个月内,让小鼠遗传分析像果蝇遗传分析一样方便快捷。


此外,这个系统能实现基因的快速表达或敲除,也能避免小鼠发育缺陷,因而突破传统遗传学局限,适于冗余基因和必需基因的睡眠表型分析。


由于SIK3相关分子通路中的基因都是必需基因,所以本研究充分应用这个系统的优势,进行小鼠睡眠的体细胞遗传分析。


研究者发现,在成年小鼠中敲除SIK3的上游激酶LKB1后,小鼠睡眠时间减少了3小时以上,这说明LKB1是促进睡眠的激酶。


同时,研究者观察到LKB1敲除大脑中SIK3的T221磷酸化水平下降,而在LKB1缺失小鼠中表达模拟T221被磷酸化,从而持续激活的SIK3-ST221E或SLP-ST221E部分重建了LKB1缺失小鼠的睡眠时间,说明LKB1-SIK3激酶级联促进睡眠。


与此相一致的是,研究者也在LKB1敲除大脑中观察到SIK3下游转录调节因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4/5的S245磷酸化水平下降和核质比升高。干扰LKB1缺失小鼠神经元中HDAC4/5的转录活性发现其睡眠时间减少的表型被完全回复,而在小鼠神经元中表达持续位于核中的HDAC4/5CN或敲除Hdac4/5分别减少或增加小鼠睡眠时间,说明HDAC4/5位于LKB1下游,是抑制睡眠的转录调节因子。进一步研究发现HDAC4/5对睡眠的调控作用依赖于对去乙酰化复合体NCoR/SMRT-HDAC3的募集。


立体定位注射结果表明,HDAC4/5在下丘脑后部调控睡眠时间,但并非位于已知调节睡眠/清醒的VLPO,而可能在全新的调控睡眠/觉醒脑区发挥功能。此外,研究者还发现HDAC4/5的S245磷酸化水平随着光照期小鼠睡眠时间的积累而下降,随着黑暗期小鼠清醒时间的积累而上升,这个现象暗示了反馈调节机制的存在。


HDAC4/5不直接结合DNA,而需要结合其他转录因子来发挥转录调节功能。研究者通过筛选发现了另一与HDAC4/5相关的转录因子CREB也能抑制睡眠。在HDAC4CN表达小鼠中干扰CREB活性发现HDAC4对睡眠时间的调控作用依赖于CREB。


同时,转录组分析和ChIP-seq分析发现,HDAC4和CREB可能结合在相同靶基因的同一位置,并且同向调控其转录水平,这一结果与HDAC4和CREB在睡眠中扮演的角色相一致。进一步地,在Sleepy小鼠中表达HDAC4CN或CREB均能回补其嗜睡表型,同时也能回复其转录变化,这说明HDAC4和CREB位于LKB1-SIK3下游调控睡眠时间。


研究团队的这一系列工作,首次揭示LKB1-SIK3-HDAC4/5-CREB是调控睡眠时间的关键通路(图2),阐明了睡眠时间调控的分子机制,提出了睡眠受转录调控的观点。


图2:睡眠调控的分子通路模型


在未来,这项研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睡眠缺陷与睡眠疾病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人类探索高质量睡眠、构建良好的生活状态。


刘清华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周瑞王国栋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刘清华博士为通讯作者;刘清华实验室的博士后李祺博士(现遗传筛选中心主任)、刘灿博士、孟凡熙和许俊杰等也对本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遗传筛选中心、张二荃实验室、核酸测序中心、生物信息中心、转基因动物中心和日本国际综合睡眠医学研究所的Hiromasa Funato博士和Masashi Yanagisawa博士也对该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该研究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也受到了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机构等的大力资助。


论文链接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510-6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45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