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收藏:世界睡眠日特刊| 睡眠研究进展汇编

brainnews 2023-06-14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Brainnews 精选了近期睡眠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一起来学习。

往期推荐:特刊:2021年度百篇睡眠相关研究进展汇编

欢迎加入

全国睡眠与脑科学学术讨论群

添加小编微信

brainnews_11

-留言:睡眠与脑科学研究群-




Brainnews

睡眠相关主文推荐


1. Current Biology:复旦黄志力课题组发现背侧纹状体调控觉醒新机制


2. Ann Neurol最新发现:这类神经元在发作性睡病病人脑内严重缺失


3. Cell Rep: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在睡眠时可能存在神经环路功能失调


4. Neuron:有压力为啥“睡不好”?深圳先进院王立平团队解析睡眠与恐惧反应的“共享”环路


5. Science:李世斌博士等揭示衰老过程中睡眠碎片化的神经机制,为失眠治疗提供新思路


6.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综述:基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昼夜节律——开发创新疗法


7. Nature Neurosci: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致神经突触损伤


8. Science:揭开睡眠周期交替的小奥秘,基底外侧杏仁核多巴胺信号启动快速动眼睡眠




其他精彩汇总


1睡眠不足,糖分来补?研究揭示睡得少,一年要多吃两公斤糖!

来源:学术经纬

长久缺乏睡眠会显著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态。过往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与青少年心理状况不佳,学习成绩差和行为问题风险增高存在联系。高中生每晚推荐的睡眠时间为8小时,但仅仅只有27%的人做到了这一点。为此,近日Sleep 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研究者发现,当青少年每天睡觉时间只有6个半小时,他们会摄入更多能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比如高碳水或者添加糖特别多的食品。这种食用高热量食物的行为会在晚上9点之后在两组睡眠模式之间开始出现差异。睡得少不仅糖分摄取得多,并且全天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会显著降低。

阅读链接:睡眠不足,糖分来补?研究揭示睡得少,一年要多吃两公斤糖!
2,【研究】拯救“夜猫子”——早起者和晚睡者之间的微生物组差异中发现改变饮食法来源:转化医学网
夜猫子有显著影响情绪障碍、肥胖、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近日,海法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在FASEB 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早起的人”和“夜猫子”的肠道微生物组(寄居在消化道的细菌群)彼此不同。研究小组经调查发现,晨起的人吃的水果和蔬菜要多得多,主要是喝水,不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而夜猫子则吃高脂肪的饮食,大量的肉类,较少的水果,并饮用含有大量糖的饮料。通过改变我们的饮食和饮食习惯,我们可能能够影响“猫头鹰”的睡眠模式,改善它们的生活质量。阅读链接:【研究】拯救“夜猫子”——早起者和晚睡者之间的微生物组差异中发现改变饮食法
3,综述 | 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来源:神经时讯脑出血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患者总体预后较差。睡眠障碍是脑出血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它不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更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严重时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脑出血再发。近日发表在《中华脑血管病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对近年来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相关的研究作出综述。使用药物治疗或正念音乐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阅读链接:综述 | 脑出血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4,【天坛医院】失眠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基本对策

来源:神经精神界

失眠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为普遍的疾患之一。随着人类居住地的不断迁移和扩散,超大城市的涌现,失眠的发生率有增无减。近日发布在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心理科网站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失眠的环境因素及基本对策。探明失眠的环境因素和制定有效对策是项复杂的四维体系工程。该文章为失眠环境因素的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阅读链接:

【天坛医院】失眠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基本对策
5研究发现:睡前刷抖音,严重破坏睡眠质量

来源:医诺维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大大提升。这些社交软件正在吞噬着我们的睡眠时间。

近日,睡眠专家Dorothy Chambers对美国2012名参与者进行了睡眠数据调查,发现78%的人在睡前会一直玩手机直到入睡,这对睡眠质量有重大的影响,其中对睡眠质量影响最大的应用程序是抖音,因为它们会刺激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释放,给我们带来精力和快乐的感觉。该研究发表在Sleep Junkie上。

阅读链接:研究发现:睡前刷抖音,严重破坏睡眠质量
6,睡眠纺锤波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检测的生物标志物来源:生物世界睡眠纺锤波,是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大量发生的大脑活动,与认知功能有关。睡眠纺锤波被认为是一种“指纹”,在个体间存在差异,具有高度遗传性,并且在夜间趋于一致。但目前对于确定哪些睡眠纺锤波参数是重要的还没有共识。近日,麻省总医院和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在Sleep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这项新研究描述了纺锤波检测参数设置如何影响纺锤波与认知之间的关联,并确定了与认知表现最相关的参数。这有助于改善检测这些脑波模式或睡眠纺锤波的自动方法,并将它们与认知功能联系起来。阅读连接:睡眠纺锤波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7当我们休息时,我们的大脑运动皮层中重放习得的神经放电序列

来源:脑机接口社区

睡眠期间,大脑重播清醒时经历的神经放电模式,也称为“离线回放”。重放被认为是记忆巩固的基础,在该过程中,最近的记忆在它们的神经表征中获得更持久的记忆。科学家之前已经在动物身上观察到这种现象,但在人脑中是否如此我们还不得而知。

为此,布朗大学、麻省总医院等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 上发表了一篇研究。他们在两名受试者的大脑中放置了皮质内微电极阵列,发现人类大脑在睡眠时重复清醒的经历。该研究表明在人类学习后休息时的回放可能有助于巩固这些记忆。

阅读链接:当我们休息时,我们的大脑运动皮层中重放习得的神经放电序列


8,“996”的你好歹还有休息的时候,而大脑,是真正的007...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在过去的三百万年中,人脑的体积增加了大约三倍,但身体尺寸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意味着,大脑成为人体代谢最快的器官,但也是一个代谢脆弱的器官,因为能量的可用性会迅速影响认知功能、神经末梢。即使是那些被称为“脑死亡”的昏迷患者,大脑消耗的能量的状态也依然保持着。这也是人类神经科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即为什么一个基本上不活动的器官却仍然需要这么多的能量?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将答案锁定在隐藏在我们神经元中的一个能量“消耗池”上。考虑到人类大脑中有大量的突触,每个神经末梢上都有数百个突触囊泡,快速返回“准备”状态的突触所隐藏的代谢成本是以能量消耗为代价的,这很可能大大增加了大脑的代谢需求和代谢的脆弱性。阅读链接:“996”的你好歹还有休息的时候,而大脑,是真正的007...


9,意料不到的新发现:呼吸是睡眠大脑的主时钟!
来源:生物通
当我们睡觉时,大脑并没有被关闭,而是忙于“保存”当天的重要记忆。呼吸是最持久和最基本的身体节奏,对自主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生理作用。它还被认为调节广泛的认知功能,如知觉、注意力和思维结构。然而,它影响认知功能和大脑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实现大脑多个远程区域同步的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伦敦梅隆大学的神经学家Anton Sirota教授和Nikolas Karalis博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该研究发现,呼吸通过调节这些回路的兴奋性来引导和协调所有被研究的大脑区域的神经活动。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非嗅觉脑内机制的存在,这种机制解释了呼吸对分布式回路的影响。
阅读连接:
意料不到的新发现:呼吸是睡眠大脑的主时钟!


10,JPD: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突触蛋白病的关系如何?
来源:神经新前沿
大脑中α-synuclein的积累和改变(α-synucleinopathies)是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和路易体痴呆(DLB)等神经性疾病产生的基础。特发性/孤立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是一种寄生虫病,也是这些α-突触蛋白病发展的一个公认的预测标志。
近日发表在JDP 上的一篇研究评估了心血管疾病和代谢风险因素是否改变了从iRBD到PD或DLB的表象转换速度或类型,发现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与α-核苷酸病的发展有关。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有可能发展成路易体痴呆症,而不是帕金森病。
阅读链接:
JPD: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突触蛋白病的关系如何?

11“压力”大,睡得香?研究证明:盖重被子4周,失眠严重程度下降50%
来源:梅斯医学
近日,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盖重毛毯(6-8千克)入睡,只要一个月就能显著改善睡眠,一年内治愈大多数失眠患者,还能减轻抑郁和焦虑的症状,该研究发表于美国睡眠医学学会旗下的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杂志。
研究证明被子的重量对失眠症状改善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对于严重失眠的精神疾病患者,重毛毯不仅降低了患者失眠严重程度,还减轻参与者白天疲惫、焦虑和抑郁的症状。重毛毯施加在身体的压力,刺激了深触觉和肌肉、关节感觉,起到类似于指压和按摩的效果。深层压力刺激能够唤起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交感兴奋,产生镇静效果,同时能够增加身体催产素分泌,催产素具有抗焦虑和镇静的效果,在睡眠和放松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阅读链接:
“压力”大,睡得香?研究证明:盖重被子4周,失眠严重程度下降50%

12,睡眠不足,增加死亡风险,但运动可抵消其危害
来源:医诺维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众所周知,睡眠不足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充足的运动可以弥补不良睡眠带来的一些不健康的影响。这为睡眠不足的人带来了希望,即便无法改善睡眠,但可以通过增强运动来抵消一些对健康的危害。

阅读链接:
睡眠不足,增加死亡风险,但运动可抵消其危害


13清除阿尔茨海默病蛋白质的免疫细胞受昼夜节律控制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近日发表在PLOS Genetics 上的一篇新研究发现,大脑清除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的能力与我们的昼夜节律有关。免疫细胞的昼夜节律调节在昼夜节律钟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发挥着作用,健康的睡眠模式可能对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些症状很重要,而这种有益的效果可能是由一种名为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免疫细胞提供的。
这项研究强调了健康的睡眠习惯对防止 β-淀粉样蛋白42 (Aβ42)在大脑中形成块状物的重要性,并为潜在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开辟了一条道路。
阅读链接:
清除阿尔茨海默病蛋白质的免疫细胞受昼夜节律控制


14,研究 | 与白天相比,儿童在晚上玩手机更影响睡眠吗?
来源:爱思唯尔Elsevier
近日,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的一个团队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研究了白天和晚上暴露于射频电磁场对睡眠的影响是否有差异。
研究人员表示,使用手机是许多儿童不能获得足够睡眠的原因之一,而睡眠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其影响因素可能包括精神压力,蓝光暴露和设备发出的射频电磁场。但是,白天过度使用手机并不会让儿童在晚上更难入睡。
阅读链接:
研究 | 与白天相比,儿童在晚上玩手机更影响睡眠吗?

15,躺着减肥来了!真实世界研究:睡懒觉可减少卡路里摄入,有助于减肥
来源:医诺维

延长睡眠时间对能量摄入的影响

肥胖,既是一种特征,也是一种疾病。“管住嘴,迈开腿”一直被奉为减肥的铁律。但是,最新研究表明,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减少热量摄入,降低患肥胖症的风险。
近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增加睡眠时间可以减少热量摄入,有助于减肥,每晚的睡眠时间增加1.2小时,总热量摄入平均减少270千卡,如果能长期保持,3年内或可减重12千克。
阅读链接:
躺着减肥来了!真实世界研究:睡懒觉可减少卡路里摄入,有助于减肥


16,捕捉婴儿睡觉时学习的过程,科学家有了新发现
来源:赛先生
睡眠对成年人学习的重要性已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得到了充分证实。但对于新生儿的睡眠和学习如何相互作用,人们知之甚少,更不用说随着婴儿成长为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这种关系会如何变化了。近日,Knowable Magazine 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
该文章认为,当婴儿睡觉时,他们的大脑归纳了以往经验,小睡或许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大量重要信息时巩固记忆。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来说,小睡的好处不仅限于语言方面。海马体的发育促使人们不再规律地小睡。通过梳理这些关于认知、睡眠和大脑发育的线索,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捕捉它们交织在一起、在生命早期塑造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阅读连接:
捕捉婴儿睡觉时学习的过程,科学家有了新发现


17,Movement disorders: 孤立快速眼动睡眠障碍,铁代谢障碍,可预示其表型变化
来源:神经新前沿近年来,帕金森病(PD)的诊断方法已经从经典的运动障碍观点发展到了一种具有长潜伏期的系统性疾病,此时亚临床的突触蛋白病表现为非运动症状,可以比主要运动症状的出现早几十年。近日来自布拉格的研究人员探究了碳水化合物缺乏的转铁蛋白(CDT)是否可以成为前驱性突触神经病的生物标志物。该研究结果表明血清CDT-adj的降低与突触蛋白病的黑质变性有关。低CDT-adj的iRBD患者更有可能表象转化为显性疾病。阅读链接:Movement disorders: 孤立快速眼动睡眠障碍,铁代谢障碍,可预示其表型变化
18沉迷做梦……最新《科学》找到了进入梦乡的“钥匙”来源:学术经纬

记录小鼠觉醒-睡眠周期状态转换时基底外侧杏仁核的多巴胺水平变化,发现从NREM过渡到REM前有短暂的高峰

快速眼动期(REM)睡眠阶段通常发生在几段由浅入深的非REM(NREM)睡眠之后,随后再次进入NREM睡眠阶段,交替进行。这个循环一直持续到醒来。最近,科学家们找到了大脑进入梦乡的“钥匙”。日本筑波大学的科学家在Science 上发表了一篇最新研究,发现大脑的愉悦信号——多巴胺水平在关键区域升高,是启动REM睡眠阶段的关键。科学家们通过在体神经记录、光遗传学操作等技术手段,发现在关系到情绪处理的脑区——基底外侧杏仁核,短暂增加的多巴胺会作用于表达多巴胺受体Drd2的神经元,让小鼠进入REM睡眠阶段。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个大脑区域的多巴胺变化不仅负责在“正常”的睡眠过程中从NREM睡眠阶段过渡到REM睡眠,还为一类叫做发作性睡病的睡眠障碍提供了新的见解。阅读链接:沉迷做梦……最新《科学》找到了进入梦乡的“钥匙”
19,睡前刷8分钟手机,身体兴奋1小时来源:量子位

“刷会儿手机就睡觉!”相信不少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睡前习惯。然而近日发表在Sleep Junkie 上的一篇研究发现,视神经细胞只要受到蓝光8分钟刺激,就会让身体持续兴奋超过1小时。

研究人员认为,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提高了人们的警觉性,从而导致入睡时间高于平均水平。像TikTok这样的App,会刺激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释放,给人们带来”快乐 “的感觉,这可能是很多人选择睡前看这些App,做为”报复性睡眠拖延 “手段的原因。

阅读链接:睡前刷8分钟手机,身体兴奋1小时
20,打个盹可以激发创造力?Sci Adv:爱迪生的打盹小技巧被证实科学可行
来源:丁香学术据说每当爱迪生的发明碰壁时,他就会躺在扶手椅上打盹,同时手里握着一个钢球。当他逐渐入睡,肌肉放松时,手里的钢球滑落到地板上发出响声,将他从睡梦中唤醒并赋予他「顿悟」时刻。近日Science Advances 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该研究遵循爱迪生的方法,受试者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率增加了两倍。这一诀窍成功的关键是必须在睡眠和清醒之间的过渡期(即深度睡眠之前)醒来。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完成深睡眠阶段有助于创造力的提升,而这项研究是第一次详细探讨睡眠起始期及其在问题解决方面的作用。阅读链接:打个盹可以激发创造力?Sci Adv:爱迪生的打盹小技巧被证实科学可行


21,最新《科学》:年纪大了,总是睡不好觉?罪魁祸首可能是……
来源:学术经纬

老龄化过程中睡眠碎片化的一项重要机制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会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睡眠碎片化——无法一觉睡到天亮,而是在夜间多次短暂地醒来。一现象在啮齿类动物和果蝇等其他物种中也有报道,但文献中还未查阅到这一现象背后的清晰机制。近日发表在Science 上的一篇文章揭开了睡眠碎片化的一个神经机制,并且提出了潜在的治疗思路。
这项研究关注的对象是下丘脑泌素(Hcrt,也称食欲素)神经元。这类神经元活跃时,它们能促使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并维持觉醒状态。该研究发现在老龄化过程中,Hcrt神经元转变为超兴奋状态,KCNQ2/3通道介导的复极化电流下调导致年老Hcrt神经元具有高兴奋性,进而引起睡眠碎片化。通过药理学方法增强KCNQ2/3所介导的复极化电流,有望为那些遭受低睡眠质量困扰的人找到新的治疗方案。
阅读连接:
最新《科学》:年纪大了,总是睡不好觉?罪魁祸首可能是……


22,每天多睡1小时可减重20斤?研究发现睡眠时间或为减肥的关键因素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近日,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团队的一项临床研究。该团队为80名成年人进行了随机试验,包括能量摄入、能量消耗和体重等。该研究发现随机接受2周睡眠延长干预的参与者,在比平时多睡1.2小时后,每天的总热量摄入可显著减少270千卡。根据该结果的发展可能性,研究团队推测,如果睡眠时间保持每天延长1小时,或将在3年达到减重12公斤的效果。该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

阅读链接:

每天多睡1小时可减重20斤?研究发现睡眠时间或为减肥的关键因素


23,新研究发现,睡觉打呼噜加速衰老,但治疗可逆转
来源:医诺维

OSA加速表观遗传年龄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影响全世界约10亿人,是最普遍的睡眠障碍之一。近日,密苏里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睡眠中断和睡眠期间较低的氧气水平促进了更快的生物年龄加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加速衰老过程,适当的治疗可以减缓或可能逆转这一趋势。
阅读连接:
新研究发现,睡觉打呼噜加速衰老,但治疗可逆转


24,熬夜破坏癌症相关基因节律,促进DNA损伤并降低修复效率,增加癌症风险
来源:生物世界
阅读链接:
熬夜破坏癌症相关基因节律,促进DNA损伤并降低修复效率,增加癌症风险


25,Movement disorders: 孤立快速眼动睡眠障碍,铁代谢障碍,可预示其表型变化

来源:神经新前沿
近年来,帕金森病(PD)的诊断方法已经从经典的运动障碍观点发展到了一种具有长潜伏期的系统性疾病,此时亚临床的突触蛋白病表现为非运动症状,可以比主要运动症状的出现早几十年。孤立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iRBD)是一种以生理性快速眼动睡眠骨骼肌失张力和梦境颁布行为丧失为特征的寄生性失眠,是突触核蛋白病最特殊的前驱症状,这些患者中几乎有一半会转化为PD。
近日发表在Movement disorders 上的一篇研究探究了碳水化合物缺乏的转铁蛋白(CDT)是否可以成为前驱性突触神经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发现血清CDT-adj的降低与突触蛋白病的黑质变性有关。低CDT-adj的iRBD患者更有可能表象转化为显性疾病。
阅读链接:
Movement disorders: 孤立快速眼动睡眠障碍,铁代谢障碍,可预示其表型变化


本期编辑:brainnews编辑部,能力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请留言指出,非常感谢
题图来源:abovewhispers.com

相关阅读:

特刊:2021年度百篇睡眠相关研究进展汇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