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说,这位脑科学家需要头条!

综合 brainnews 2022-04-16

“实力和颜值爆表!

近日,浙江大学一位女教授

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惊叹


她就是近日斩获

IBRO-Kemali国际奖的胡海岚

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

首次颁发给

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北京时间2019年7月15日,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IBRO-Kemali)基金会评奖委员会宣布: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的获得者,为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教授。


  据浙江大学消息,该奖旨在全世界范围内表彰在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每两年评选一位。奖金为25,000欧元,获奖者将受邀在欧洲规模最大、每两年一次的欧洲神经科学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胡海岚,浙江大学医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冷泉港实验室博士后。2008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2015年加入浙大。


  她和团队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社会竞争的神经基础等脑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


 这给无数抑郁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胡海岚教授接受采访阐述研究的突破和意义


  在IBRO官网的授奖依据中,评奖委员会这样描述胡海岚的贡献:


  此奖为表彰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领域,所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就得益于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胡海岚得奖的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热搜:



网友花式为她点赞!



学生时代就是学霸


  1973年出生的胡海岚,从学生时代起就是顶尖的学霸了。她是“全年级数学最好的女生,轻声细语,从容淡定,漂亮聪颖”。


  到了高中,斩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高三被提前保送北京大学生物系。


  朋友问她生物系毕业以后干什么,她笑嘻嘻地回答:“要么研究细胞搞科研,要么进酱油厂造酱油。


  直到十多年前,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时,胡海岚的科研目标开始变得明确——揭开情绪的奥秘,掌控大脑神经环路的“编程”。


  在麻省woods hole暑期上课做RNA抽提实验


掌握大脑神经环路“编程”


  神经生物学是研究脑的科学。在胡海岚看来,大脑是自然界最神秘最复杂的结构之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更是脑科学的世纪。这个领域不仅有太多的挑战,更有太多的未知。


  随后,胡海岚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Corey Goodman博士,于2002年获得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


  2003-2004年和2004-2008年期间分别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Julius Zhu博士的实验室和冷泉港实验室Roberto Malinow博士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


2008年12月,胡海岚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神经环路与行为可塑性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


200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资助;


2013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并获得明治生命科学杰出奖;


2012、2014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一路走来,胡海岚和她的团队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了许多突破,不得不提的,就是2018年在《Nature》(《自然》)“一期双刊”的壮举。


年轻团队“一期双刊”


  2018年2月15日,胡海岚带领她的团队,在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刊发了两篇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在业内引发轰动。



  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人类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被认为“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抑郁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发病率达11%,抗抑郁药物的销售额每年以百亿美金计,但即使如此,传统抗抑郁药物起效均缓慢。



  该团队从快速抗抑郁药氯胺酮着手,在论文中首次揭示外侧缰核的一种特殊放电方式——簇状放电是抑郁症发生的充分条件,而氯胺酮的起效原因正是有效阻止了这一脑区的簇状放电,且发现了T-VSCC是一个新的抗抑郁靶点。


  同期发表在Nature的另一篇论文中,其团队又揭示了另一快速抗抑郁分子靶点——存在于胶质细胞中的的钾离子通道Kir4.1,对引发神经元的簇状放电至关重要。


为这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科学家

点赞!



来源:科技日报(ID:kjrbwx),综合北京日报、女子书鉴、浙江大学、网友评论,   人民日报编辑:崔鹏、杨翘楚 


前 文 阅 读

 

1,光遗传学技术再获大奖,这次都有谁?

2,Cerebral Cortex:感知视觉对象靠什么?这个研究为你刨根问底

3,Science:大脑对颜色和形状视觉信息的编码方式大揭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