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科研诚信正面临一次巨大的考验:饶毅被“调查”后的“反击”,举报他人学术不端

brainnews编辑部 brainnews 2023-04-13


昨天,一封饶毅教授的实名举报信在网络上疯狂传播。《中国新闻周刊》将上述截图发给饶毅本人求证。饶毅回复称:“没有发出,有过草稿。” 至于草稿如何流出,还在调查中。


这篇草稿的内容,非常耐人寻味。可以看出,导火索可能是因为饶毅教授自己因涉嫌学术不端,被要求“调查”。


核心内容有两点:


  1. 表达了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给首都医科大学发函,通知饶毅教授有文章涉嫌学术不端的做法不满饶毅教授认为,他的文章没有学术不端,这个是在与方舟子的几次交锋后,得出的结论。并且,饶毅教授上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时间不长,这样的做法对其影响不好。

  2. 实名举报了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中科研裴刚院士和中科院耿美玉研究员三位的学术不端行为




饶毅教授对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之前轰轰烈烈的“数据造假”事件的态度,从其主编的《知识分子》公众号就可以看出(具体可以到其公众号检索关键词)。


而饶毅教授对前段时间热议的号称可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国产新药GV971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比如,11月16日下午,“生命的礼赞”——北京大学理学部与未来科学大奖联合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在大会讨论过程中,饶毅发言说过:GV971是真药的可能性低于5%,是一个弱药的可能性大概是5%,是一个真正强药的可能性是0%

从读者的反应来看,有部分人支持饶毅教授的实名举报,也有部分人觉得饶毅教授这封信有点在“发泄情绪”,同时也存在一些漏洞,比如,
1. 用方舟子的结论来证明自己文章没有学术不端,这会让人信服吗?
2. 举报耿美玉研究员的那篇文章,并没有具体指出哪里造假,就下结论说没有造假是不可能的,虽然这个药物有很多争议,但是要明确其造假还是需要证据的。

截至目前,这封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有待考证,毕竟只是草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回应说,他们也正开始调查此事,我们静候消息。


科研诚信的路在何方?
另外,饶毅教授在信中强调了他对中国科学研究规范的贡献。其实,这方面的贡献再大,跟自己是否有学术不端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曹雪涛院士。2019年11月14日,小编跟全国的科研工作者一起收听了2019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会上,曹雪涛院士等为大家做了精彩深刻的演讲报告。报告会提出“青年学者是推动科技变革的先锋”,提醒大家要身体力行,领悟科学精神、遵守科研诚信、努力推动科研创新。全国的科研工作者把他作为科研诚信的楷模在学习,可随后,曹雪涛院士就被曝出有多篇文章涉嫌学术不端,目前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各大杂志也开始跟进调查。
从2019年7月的工程院院士李兆申的涉嫌学术不端(目前还没有公布调查结果),到曹雪涛院士事件,再到这次饶毅教授的实名举报,我国科研工作者的诚信受到了极大的质疑,院士的信誉也开始被质疑。
如何才能挽救这样的局面?  
11月22日下午,Science刊登了题为Top Chinese researcher facesquestions about image manipulation的文章,文中讨论了“中国工程院启动对曹雪涛院士疑似造假的文章进行调查”一事。在文章最后写到:“在中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非常低,或者说不存在。在美国和欧洲,学术不端行为通常会导致辞职或开除,但这种做法在中国并不常见。”


因此,接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彻查,并且有严厉的惩罚措施

最后,我想用我科研的启蒙老师送给我的一句话结束本篇文章:
科研人员在慢慢积累自己的成果,一旦公开发表,就会永远存在,既是荣誉也是责任,要经得起考验。

与各位科研工作者共勉,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科研事业而努力奋斗!


欢迎加入超过 6000人的

全球最大的华人脑科学社群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