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和恐惧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且致残,它们会显著增加自杀和其他致残致死动机的风险。想要完全的了解这些疾病,需要对行为、大脑结构和相关的基因,分子和细胞类型有充分的了解。现如今,转化神经科学有巨大的潜力来促进我们对这些疾病的理解,从而产生新颖而有力的干预措施,甚至阻止发病。
这篇综述探讨了恐惧和焦虑背后的神经回路和信息加工过程,以及转化研究的前景。同时,也探讨了使用一些数据驱动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探索和理解恐惧和焦虑是必需的,但与已建立的模型之间尚不完全匹配。
本文指出,尽管仍需大量的工作,但转化的方法可以理解、治疗甚至预防焦虑和恐惧相关疾病,为成功地将神经科学的发现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https://ajp.psychiatryonline.org/doi/10.1176/appi.ajp.2020.20010055
2,可重复的焦虑遗传风险位点: 来自百万退伍军人项目的20万参与者的结果
焦虑症常见且会致残。然而,只有三分之一患有焦虑症的病人接受过治疗,有效的治疗结果也仅局限于一部分病人。通过识别致病突变和变异位点可以增加我们对遗传风险因素和决定因素的了解,从而帮助我们理解焦虑症的致病机制并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探究了焦虑症和焦虑症状的遗传结构。通过使用包括遗传、环境、和医疗等信息的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库,本文进行了焦虑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本文发现了欧洲裔美国人和非洲裔美国人的5个全基因组显著信号。其中信号最强的是在3号染色体上的rs4603973和6号染色体上的rs6557168。rs4603973靠近SATB1,是一个基因表达的调节器; rs6557168靠近ESR1,它编码一个雌激素受体。7号染色体上的rs56226325(靠近 MAD1L1基因)也存在于之前的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关于焦虑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本文发现了新的相关基因:SATB1和ESR1。此外,另一个基因位点(MAD1L1)可能与多种精神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这项工作为焦虑和相关精神疾病的遗传风险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https://ajp.psychiatryonline.org/doi/10.1176/appi.ajp.2019.19030256美国成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的患病率在7%左右,而在退伍作战军人群体中,患病率超过25%。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PTSD患者存在异常的脑网络。本文调查了患有PTSD的美国退伍军人和暴露于战场的健康退伍军人之间,是否存在特定频率的正交化静息状态脑电图 (EEG) 能量包络连接性不同的大脑区域,并确定连接组学差异的行为相关性。在健康对照组中进行了连接性方法验证之后,作者对照研究了1)参加过伊拉克和/或阿富汗的并患有PTSD的退伍军人和2)有相同作战经历但没有患上PTSD的退伍军人。结果表明PTSD患者中存在异常的脑网络,其中包括脑区连接显著减少,眼眶和额中叶前部欠连接,以及相关任务的连接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在theta频段,且与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关。本文的结果表明通过网络连接性研究的低成本临床转化手段有助于建立PTSD的临床相关连接组学特征。https://ajp.psychiatryonline.org/doi/10.1176/appi.ajp.2019.180809114,静息状态功能连接异常的个体模式揭示了两个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亚群
理解和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其临床异质性,而异质性可能由各种神经生物学异常导致的。在广泛的PTSD临床诊断中,确定更同质的、生物学上定义的亚群可能有助于解析这种异质性,从而改善诊断和治疗。本文测试了一种旨在识别个体水平神经成像异常的统计方法,检验这种异常是否在病例中更为普遍,以及能否能够在临床水平上揭示PTSD的异质性。
记录未受过精神药物治疗的PTSD患者和暴露于战区的健康对照者的静息态fMRI数据,以健康对照组的分布作为标准人群来建立允差区间,从而为病例组建模。通过聚类分析检测病例中异常的功能连接值,根据其异常情况来识别生物学定义的PTSD亚群。
本文在PTSD病例中确定了两个亚群,每个亚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都具有不同的功能连接异常模式。这两个亚群在其中一个临床症状“再体验症状”存在差异,并能改善病例对照鉴别能力,且可以通过独立记录的静息态脑电图数据进行区分。
本文为使用基于异常模式的方法研究临床人群的异质性提供了证据。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神经影像学数据,还可用于检测具有独特生物学特征的亚群,以便在更同质的亚群中进行下一步临床和机制的研究。
https://ajp.psychiatryonline.org/doi/10.1176/appi.ajp.2019.19010060
5,认知行为治疗对惊恐障碍偏颇语义网络的影响: 语义启动的多中心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惊恐障碍的认知模型认为,偏见信息处理在惊恐障碍的病因学和其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知行为疗法 (CBT)是治疗惊恐障碍的首选方法。CBT通过减少惊恐障碍患者在病理上增强的语义性和焦虑相关的联系起到治疗效用。本研究探讨了CBT对惊恐障碍患者的行为和神经语义网络的影响。利用自动语义启动范式,作者对未进行CBT治疗的118名惊恐障碍患者(对比150名健康对照组)和进行过CBT治疗的患者(对比52名健康对照组)进行了磁共振扫描。作者通过比较103对匹配的患者和对照者在基线或T1 评估时与39对在治疗后或T2评估时的测量,来进行神经相关因素的研究。在基线或T1时,与健康对照受试者相比,患者对引发惊恐障碍症状的词组的评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和更高的负效价。在出现惊恐触发词时,患者对惊恐障碍症状的词汇判断速度更快。患者的这种恐慌启动效应 (与对照组相比) 反映为双侧颞叶和顶叶的神经激活受到抑制,后扣带皮层和前扣带皮层的激活得到增强。在CBT治疗后,观察到患者组的显著临床改善,同时降低了相关性和负效价评级,并减弱了前扣带皮层处理惊恐触发/惊恐障碍的症状词时的神经激活。研究结果支持了在惊恐障碍中存在偏见的语义网络,CBT治疗可使其正常化。前扣带皮层在处理惊恐相关的关联时活动减弱,这为未来的治疗干预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机制。https://ajp.psychiatryonline.org/doi/10.1176/appi.ajp.2019.19020202
6,难治性强迫症进行内囊腹侧前肢(vALIC)深部脑刺激的疗效: 70例临床病人
脑深部电刺激 (DBS) 被认为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OCD)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目前对于使用DBS治疗OCD的临床经验仍然有限。本文目的是通过开放研究检验难治性OCD患者的DBS耐受性和有效性。在2005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包括先前试验中的16名患者在内的70名连续患者接受了双侧内囊腹侧前肢(vALIC)DBS 治疗,并随访12个月。治疗的主要有效性通过耶鲁布朗强迫症状严重程度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Obsessive Scale,Y-BOCS) 从基线到12个月随访期间分数的变化来评估, 其中Y-BOCS评分下降35% 被认为是对治疗有响应,下降25%到34%为部分响应,而下降小于25%则是无响应。次级有效性的测量则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 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 。在接受DBS治疗的开始12个月,Y-BOCS、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在12个月的随访中,70例患者中有36例被归为有响应者 (52%) ,12例为部分响应者 (17%) ,22例为无响应者 (31%) 。不良事件包括轻度躁狂、躁动、冲动和睡眠障碍的短暂症状。这些结果证实了在用于治疗难治性OCD患者的常规临床手段中,DBS是有效且安全的。https://ajp-psychiatryonline-org.libproxy.ucl.ac.uk/doi/full/10.1176/appi.ajp.2019.19060656作者信息
编译作者:Ayden(brainnews创作团队)
校审:Freya/Simon(brainnews编辑部)
题图:Singularity Hub
欢迎加入超过 15000人的
全球最大的华人脑科学社群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