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资本令人熟知的身份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迄今为止,它在全球投过超过1000家的优秀企业,对于脑科学这一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持续投入,渊源从何而来?不得不提一个人,IDG创始人麦戈文(Patrick J. McGovern)先生。早在2000年2月,麦戈文先生携夫人向麻省理工学院(MIT)捐款成立了MIT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由此开启了IDG与脑科学长达21年的合作之旅。麦戈文与中国脑科学的渊源始于2011年——麦戈文先生与清华大学签署捐赠协议,成立了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同年又相继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如今,接棒麦戈文,熊晓鸽担起了助力中国脑科学研究的重任。熊晓鸽回忆,“当时麦戈文先生想在亚洲成立一所脑科学院,在欧洲再成立一所。当时日本比较积极,有五所学校写了申请。而我一定是希望建在中国,就安排他到清华、北大谈。”这份原始的初心,在客观上支持了我国的脑科学研究。多数基础科学研究,离大众相对遥远,离生活也很远,往往又是“不直接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就好像牛顿力学不教人盖房子,但却是盖房子的土木工程学的基础一样。但一个国家越重视创新,就越不能以“是否有用”来衡量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任何一个国家对基础科学的持续投入,都需要决策层和学术界具备长远的目光。熊晓鸽在今日的捐赠仪式的致辞中,引用麦戈文先生的话,“很难预测科学结果会是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冒险的旅程。最好的还在后头。”这注定了科研院校长期要坐的“冷板凳”,更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人才教育的规划就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基础科学的研究也需要资金的持续支撑。在我国高校里,等着国家经费的基础科学项目不少,然而,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2019年达到133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重首次突破6%,到了“十四五”,国家计划将基础研发经费提升至8%。一些科研人员也评价,近些年,国家的持续投入的确让科研工作改善了很多,5%~6%的基础研发经费基本能“解决温饱”。以获得IDG资本捐助的清华、北大、北师大的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为例,目前已经能保证研究经费与国际水平持平。这不仅为这三所高校在脑科学的研究上吸收世界一流的人才,同时也为各类科研实验室提供了创新的驱动力。把今日另一则新闻放在一起来看——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成立,国家对学术科研人才的培养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中央高层领导在清华110周年的讲话提到,“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全社会对基础科学的重视,推动资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