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树民院士入选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近一年其团队成果汇编
中国高被引学者
4月22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浙江大学共计入选160人,位列全国第三。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段树民院士入选基础医学领域高被引学者。
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最终得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名单。
学者简介
段树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神经生物学家,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日本九州大学医学博士。2000-2009 年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先后任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2010 年加盟浙江大学,担任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2011-2019)和监事长(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专家组组长,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等10 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2018)。2007 年获上海市科技精英奖,2008 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在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脑功能的神经环路基础等研究领域做出系统的创新工作。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Cell、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ell Biology 等国际顶尖杂志。担任Neuroscience Bulletin 主编,Neuron杂志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Glia 等国际杂志编委。研究成果入选为2003 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2006 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01
2021年3月19日,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段树民院士与虞燕琴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euron》在线发表题为“A Substantia Innominata-midbrain Circuit Controls a General Aggressive Response”的研究论文。与以前发现的脑内多个攻击区域不同,该研究发现选择性刺激后侧无名质(posterior Substantia Innominata,pSI),可触发多种类型的情绪性攻击。
无名质是个很久都没有名字的脑区。虽然无名质一直被大家忽略,但在小鼠中,它比研究很多的外侧下丘脑有更大的体积,比中央杏仁核有更多的细胞数量。在人类大脑中,无名质也是个纵贯前后的脑区,其后半部分属于杏仁核延伸区的一部分。
研究团队通过对无名质进行细胞活动的记录,发现两只小鼠在碰面并打斗后, pSI会变得异常活跃,甚至战斗前就响起了“冲锋号”,提示了接下来的攻击发生。通过光遗传方法激活pSI的特定细胞(如投向中脑导水管灰质,一个负责攻击动作的区域),能让被操控的小鼠由“平和状态”,瞬间切换为对同伴发动攻击的“战斗状态”。
更有意思的是,光遗传学激活pSI后,小鼠伴随着“怒目圆睁”、呼吸加快、心率增加、身体颤抖等反应愤怒情绪的生理变化。在多达十三种的情境中(如面临强敌、改变对手、或不同性别等),激活pSI后的小鼠都调整到了“战斗模式”,在给光瞬间攻击对手。
图1 本课题模式图
这项研究聚焦于小鼠大脑杏仁核延伸区域——后侧无名质,揭示了其对多种攻击行为的梯度式编码方式。激活后侧无名质触发了情绪性攻击,类似于调用“大脑中的武装力量”,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度攻击状态,从而介导多种类型攻击行为的表达。这一新发现有助于揭示暴力行为的发生机制,为揭开“愤怒情绪”的神秘面纱,提供了可能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段树民教授与虞燕琴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朱正刚、硕士生马青青、博士生苗露、杨鸿斌是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主要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资助。
02
03
2020年11月25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DOI:10.1038/s41467-020-19767-w)在线发表浙江大学的题目为“Parabrachial nucleus circuit governs neuropathic pain-like behavior”的文章。浙江大学脑科学和脑医学学院讲师孙丽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生刘瑞为共同第一作者。孙丽和段树民为共同通讯作者。
课题组研究人员利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CPN)小鼠,结合在体神经元钙信号检测、电生理、光遗传学及行为学检测等,发现在给与神经病理性痛小鼠触觉和热刺激时,LPBN谷氨酸(兴奋性)能神经元活动比对照小鼠显著增强,但GABA(抑制性)能神经元活动无显著变化。用光遗传学选择性激活LPBN谷氨酸神经元则在正常小鼠也产生神经病理性痛的行为反应,而光遗传学抑制LPBN谷氨酸能神经元则对急性的生理性疼痛和慢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都能阻断。有意思的是,光遗传学激活GABA能神经元(只占整体LPBN神经元的10%)选择性抑制神经病理性痛,但不影响生理性疼痛。而抑制了LPBN的GABA能神经元则在正常小鼠也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样反应。
图1 图文摘要:LPBN环路调控生理性和病理性疼痛机制模式图
04
05
2020年9月1日,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虞燕琴教授和段树民院士团队在eLife期刊发表了(9月21日,full online edition)题为“Activation of Astrocytes in Hippocampus Decreases Fear Memory through Adenosine A1 Receptors”的研究论文(DOI: 10.7554/eLife.57155)。该团队在既往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系列研究基础上(如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ATP不仅对神经元活动产生异突触抑制,而且ATP和其降解产物腺苷反向调控不同类型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有效调控神经网络活动等工作),进一步对星形胶质细胞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尤其是是否和如何调控恐惧记忆展开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动以阻断恐惧记忆巩固的新策略。
课题组研究人员首先在大鼠海马脑区的星形胶质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光敏感通道蛋白(ChR2),采用光遗传学方法特异性操控星形胶质细胞钙活动;发现在恐惧学习后特定时间窗内兴奋星形胶质细胞能引起显著并持久的恐惧记忆降低,同时对伴随恐惧相关的焦虑样行为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有趣的是,这种操作只会影响操作前时间窗内偶联的恐惧记忆,动物再次学习和记忆能力不受影响。同时,研究人员采用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活动的策略,发现恐惧记忆明显增加,这反证了星形胶质细胞活动在调控恐惧记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兴奋后细胞外ATP和腺苷水平显著增加;外源性给予腺苷或腺苷受体A1Rs激动剂和兴奋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一致;阻断A1Rs作用,则阻断兴奋星形胶质细胞引起的恐惧记忆降低效应。
这项工作不仅推进了对恐惧记忆新机制的理解,也为治疗病理性恐惧相关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了新的可能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本课题模式图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虞燕琴教授和段树民院士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李玉兰和李礼轩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06
2020年5月21日,《胶质细胞》发表了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高志华教授与段树民院士团队关于小胶质细胞代谢特性的研究,题为“mTOR-mediate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shapes distinct microglia functions in 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 and ATP”。
团队首先通过转录组分析比较LPS激活的M1促炎型小胶质细胞以及IL-4激活的M2抑炎型小胶质细胞的所有代谢基因转录组,发现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主要在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花生四烯酸和磷酸肌醇等代谢通路上有明显的改变,而IL-4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主要在花生四烯酸途径相关基因的发生改变。由于对血脑屏障的保护,脑实质内的小胶质细胞很少暴露于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如LPS等。小胶质细胞经常被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DAMPs)激活。ATP作为最常见的DAMPs,已被证明在缺血、疼痛和癫痫等多种神经疾病中无菌激活小胶质细胞。因此,课题组进一步通过seahorse生物能量代谢分析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在LPS激活M1型和IL-4激活M2型,以及ATP无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代谢特性,发现LPS和ATP有效促进小胶质细胞的糖酵解过程,而LPS抑制氧化磷酸化,但ATP激活氧化磷酸化。此外,IL-4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改变不明显。
此外,课题组还发现,在LPS和ATP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明显上调mTOR信号通路。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可以有效抑制LPS和ATP诱导的糖酵解升高,以及ATP诱导的氧化磷酸化升高。并且LPS以及ATP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细胞因子合成的升高,依赖于mTOR信号通路和糖酵解代谢的激活与升高。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LPS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的糖酵解,但抑制氧化磷酸化。ATP促进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mTOR信号通路可以有效调控LPS和ATP介导的不同的代谢重编程。并且,阻断mTOR或糖酵解代谢,有效降低细胞活化所引起的免疫效应,揭示CNS中小胶质细胞的代谢编程在免疫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发现或为靶向治疗神经炎症带来新的思路。
|
图. 小胶质细胞响应PAMP (如LPS)或DAMP(如ATP)激活,通过mTOR信号通路调控代谢重编程和免疫反应。
这项研究工作出自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胡亚玲,共同通讯作者是高志华教授和段树民院士。该研究主要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资助。
以上内容来源:浙江大学脑医学与脑科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