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C:李浩洪/沈伟首次阐明LPAG神经元编码捕食行为的基本规律

brainnews 2022-09-21


本能行为如摄食、交配、斗殴、捕食等,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这些行为被进化所固化,能够响应外界刺激而快速反应,保证本能行为反应迅速且稳定。但本能行为在应对复杂环境刺激时,也需要根据环境实时调整,保证行为具有灵活性。

2021年11月11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李浩洪教授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沈伟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Periaqueductal Gray Neurons Encode the Sequential Motor Program in Hunting Behavior of Mice。研究团队首次阐明了导水管周围灰质(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 LPAG)神经元编码动物捕食行为的基本规律。该研究发现,LPAG神经元形成多个控制捕食动作的电活动群集,编码行为过程中的各个模块;然后这些捕食指令模块形成更为高级的序列指令,指导捕食行为的动作序列。这种编码方式的优点在于既确保动作输出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又保证了动物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动物捕食成功率。



神经元序列编码的方式对行为的产生至关重要。以往的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和决策过程中,大脑海马结构和运动皮层神经元以序列放电的活动模式规划目标路径和形成目标导向动作。但在本能行为中,例如捕食,是否也采用类似的编码机制,尚待进一步确定。该研究采用在体多通道记录、光电极记录和光遗传学操纵等技术阐明其具体神经机制。多通道记录实验表明LPAG中的六个神经元集群以严密的时间顺序分别编码捕食的搜寻、追踪和攻击阶段。光电极记录和光遗传抑制实验表明,LPAGVgat神经元集群分别控制捕食的搜寻、追逐和攻击阶段,而LPAGVglut2神经元集群调控捕食的攻击阶段。


LPAG编码捕食行为的运动序列的示意图


以往的研究表明PAG的多个上游脑区与捕食行为相关。随后,该研究使用环路特异性的细胞凋亡结合多通道记录的技术,分析LPAG的神经元集群如何处理不同来源的神经信号输入。该研究发现阻断来自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 CeA)、外侧下丘脑(Lateral hypothalamus, LH)和未定带(Zona incerta, ZI)的GABA能输入,分别影响不同LPAG神经元集群的活性,破坏神经元发放的时序性,都会影响捕食行为。总而言之,该研究揭示LPAG神经元集群编码捕食的动作序列的机制,提供了一个解码复杂本能行为的样例。


于红博士、向心宽博士和陈宗明博士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李浩洪教授和沈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6852-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