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Rev Neurosci:记性不好,总爱忘事?这其实是一种学习形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转化医学网 Author 转网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Ashley
在生活中,我们创造了无数的记忆,但其中许多我们会忘记,为什么?
人们普遍认为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但与此相反,科学家认为“遗忘”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他们认为这可能代表着一种学习形式。
新理论背后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杂志《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上的“Forgetting as a form of adaptive engram cell plasticity”文章表明,我们获取特定记忆能力的变化是基于环境反馈和可预测性。遗忘可能不是一种错误,而是大脑的一个功能特征,使其能够与环境动态相互作用。
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就像我们和许多其他生物生活的世界一样,忘记一些记忆可能是有益的,因为这可以导致更灵活的行为和更好的决策。如果在与当前环境不完全相关的情况下获得记忆,忘记记忆可能是改善我们幸福感的积极变化。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我们在学会忘记一些记忆的同时,保留了其他重要的记忆。
遗忘当然是以丢失信息为代价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至少在某些情况下,遗忘是由于记忆访问改变而不是记忆丢失。
新理论由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生物化学与免疫学学院和圣三一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Tomás Ryan博士;多伦多大学和多伦多儿童医院心理学系教授Paul Frankland博士提出。
Ryan博士和Frankland博士都是加拿大全球研究组织CIFAR的研究员,CIFAR通过其儿童和大脑发展计划实现了这一合作,该计划正在追求这一领域的跨学科工作。
Ryan博士,其研究团队总部位于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心(TBSI),他说:“记忆储存在被称为‘印迹细胞’的神经元集合中,成功回忆这些记忆涉及这些集合的再激活。这的逻辑扩展是,当印迹细胞不能被重新激活时,就会发生遗忘。记忆本身仍然存在,但如果无法激活特定的集合,它们就无法被回忆起来。这就好像记忆被存储在一个保险箱中,但你不记得解开它的密码。”
“我们的新理论提出,遗忘是由于回路重塑,将印迹细胞从可触及状态切换到不可触及状态。因为遗忘率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我们认为遗忘实际上是一种学习形式,根据环境和它的可预测性来改变记忆的可及性。”
Frankland博士补充说:“我们的大脑有多种忘记的方式,但它们都会采取行动使印迹(记忆的物理体现)更难获得。”
谈到疾病中病理性遗忘的案例时,Ryan博士和Frankland博士指出:“重要的是,我们认为这种‘自然遗忘’在某些情况下是可逆的,而且在疾病状态下,比如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这些自然遗忘机制被‘劫持’,从而导致印迹细胞可及性大大降低和病理性记忆丧失。”
参考资料: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1-theory.html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