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Bulletin:北大第一医院报道儿童一过性意识丧失的鉴别诊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科学杂志社 Author Science Bulletin
一过性意识丧失(TLOC)是指一种对外界无反应的状态,可伴对运动的控制异常(如肌张力减低或增高、肢体抽搐等),其持续时间短暂,可自行缓解。TLOC常见的原因包括各种病因导致的晕厥、癫痫及精神性假性晕厥(PPS)发作等。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和PPS是儿童时期TLOC的常见病因,然而二者在临床表现上均为发作性的晕倒伴意识丧失、肢体瘫软,但二者的预后及治疗措施截然不同。因此VVS和PPS的鉴别诊断成为困扰儿科医生的重要难题。
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杜军保及金红芳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为“Vasovagal syncope or psychogenic pseudosyncope: a major issu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pparent 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in children”的专家评介文章,对于揭示儿童VVS和PPS鉴别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VVS和PPS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上的主要差异,讨论了既往鉴别诊断方法的主要问题,并评估了近期提出的2个辅助鉴别的评分系统。在发病机制上,VVS作为儿童晕厥最常见的原因,以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导致心率和/或血压下降、引起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为主要机制,属于“真性晕厥”;而PPS是一种转换障碍,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类似晕厥的发作表现,故发作同期不会有脑灌注不足,属于“假性晕厥”。在临床表现上,二者在发作诱因、前驱症状、发作表现、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及发作频率上存在差异。在辅助检查方面,可通过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协助确诊。然而,一方面VVS和PPS患儿部分临床临床特征存在重叠,各项鉴别依据的权重并不相同;另一方面HUT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其结果的解读较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初级医疗机构并未广泛开展,上述因素大大影响了对儿童VVS和PPS鉴别诊断的效率。近年该团队提出了2个基于患儿临床特征的评分系统,即根据既往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将各个鉴别要素按照权重赋予分值,根据各项总分初步区分VVS和PPS,两个系统的鉴别诊断敏感性分别达到91.3%和92%,特异度分别达到76.9%和90.7%。这些量化的临床特征评分系统可方便用于患儿的初步分诊,尽早确定后续诊疗检查的重点。
综上,详细的病史采集、查体和基本的心电图检查是建立准确诊断的重要基础,临床特征量化评分系统可提高初步鉴别诊断的效率,期待后续研究可提出更多利于临床推广和高效的鉴别手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廖莹副主任医师为该文的第一作者,金红芳教授为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杜军保教授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部DG Benditt教授为该文的指导作者。该文章获得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 青年专项(No.PKU2022LCXQ028)和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专项 (2022CR59)的资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研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