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凌逾老师跨界创意文化课堂】第十一小组丨那些年,我在VR里出塞

梦唐 跨界经纬 2020-01-18

那些年,我在VR里出塞的日子

VR?是啥?

 

要说近些年最火热,收到关注最多的科技发明有什么,想必VR必然在入选之列,甚至说是名单之首也不为过,因为其不仅“高大上”,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哦!

然而大多数人可能对VR是什么还没有一个确定的专业定义。VR又叫虚拟现实技术,外号灵境技术,因为其英文名为Virtul  Reality,所以我们习惯上将它简称为VR技术。VR技术是传真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多门技术的综合体,是一项复杂的科学技术。VR技术的关键在于构建出逼真的复杂三维图样模型,并将其传到人体的大脑中,使人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之感。伟大的是,通过VR技术,我们体验到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感受,而且还能获得听觉,触觉等感觉,换句话说,这是科学领域的“通感”手法。

我们在用VR做啥?

 

毫无疑问,VR技术的成熟以及随着VR研制成本的降低,那副充满现代感和未来科技感的VR眼镜将会进入到每个家庭中,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就像今天的手机一样。

但是,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当前VR技术都用在了那些领域。第一当然是游戏领域。仿佛VR技术就是为了游戏而生。网上搜索一番,我们会发现VR常常与游戏挂钩,看到年轻人带着VR眼镜,手里提着玩具冲锋枪,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比如下图!

VR技术的另一大应用是远胜3D电影的观感体验。在VR里,你仿佛看到主角从你身边视死如归从你身边掠过,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看到史前怪兽巨大的头颅在你眼前咆哮;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就在你的脚下轻轻抚摸你的脚踝......事实上,将第一类的VR游戏归为此类的观感体验也无不可,这也是VR在实际应用中最独特的地方。比如下图!



然而,小编铺垫了这么长,想说的是,如此“高大上”的技术仅仅是拿来应用在娱乐上,是不是太浪费了呢?

说到体验,小编第一个联系到的词是“想像”。说到底,VR技术是将人们的想像做成模型并使之成功让人们体验到了。人们对VR推崇大抵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想像,使人们模糊的想像变得具体可感了。

那么,除开娱乐领域,有哪些领域是需要VR来使我们的想像力变得清晰可感呢?结合小编的经历,小编第一个想到的是小时候学古诗的苦逼经历!

相信很多人依然对当初学古诗的岁月印象深刻:语文老师拿着课本,告诉我们,同学们,来,发挥你们的想像力,想像一下王维出塞的场景,然后跟着我念。言罢,自己闭着眼睛摇头晃脑的朗诵起来,留下我们一帮小孩一脸懵逼,努力的去想像却一无所获或者有了想像的画面却模糊混沌,如此,自然也无法充分理解诗中的情感了。

事实上,不仅小学生因为生活经历有限无法很好地感悟到中国古诗中的种种情怀,绝大部分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因于对历史的陌生,同样无法想象出诗中的意境,这成为当代年轻人学习古诗的障碍。

古诗与VR?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念着这首诗,你是否不知不觉地脑海里自动勾勒出一幅壮阔苍茫的边塞画面?然而,若要问你具体如何如何,你是否有觉得话到口中,戛然而止?不是你不想说,而是不知如何说,脑中的画面其实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至于。诗中长河两边是否长有枯草,诗中坐在马车中的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看着边塞之景诗人脸上是怎样一种表情?诸如此类种种细节,若是深思之,是否感到想像力不足?

李白,这个谪仙一般的人物,在那盛世唐朝中,吟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们可以想像出一个潇洒俊逸的白衣形象,但是他大笑出门去之时,家中情况如何,都摆着什么,是不是很贫困?这些没有想像到的东西,是否会影响我们正确而充分得了解到诗中的形象?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我们中国虽然是一个不缺诗人不缺好诗的国度,但今天的中国却不是一个在文化传承上足够优秀的国家,近年来无数文化人士对传统文化正在消逝的痛心疾首是最好的兆示。这一方面源于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变化发展着。如何时刻紧跟时代的脚步不被抛弃尚且让人焦虑不已。在这样一个紧迫的世纪里,对传统文化的回顾与继承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然而,这种艰巨不是我们在传统文化上懈怠的理由。相反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作在这个飞速的时代更显重要——底蕴深厚的五千年文化是我们民族在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不至于失去方向的保证,是我们立足世界的根本。

而中华的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想方设法促进新一代年轻人很好地继承这笔财富是我们的使命。当然,继承不代表抱残守缺,继承之后是发展丰富。古诗要想很好地传承,与时代技术时代潮流结合是必须要走的路。

与当下的新科技——VR技术结盟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方法。

小编的设想并不是首次提出,我国部分地区已经进行了初步试验。

请看下图


以上是部分课堂将VR引入古诗的效果。遗憾的是,这种尝试,纵观全国,并不多。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戴上VR眼镜后,我们仿佛化身诗人或者就在诗人的身边,诗中的一切已经都在科技的作用下边的具体形象,甚至诗人在吟咏爱国诗时眼眶中欲滴而下的眼泪,忧国忧民而生的脸上皱纹,大漠边塞的种种风光都是触手可感。这一切,让人深度置身其境,回到诗人所在的年代,切实地感受诗人的命运,体会诗中的情怀。

可想而知,这种结盟必将使年轻人得以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上去理解和继承中华古诗这笔深厚的财富。

当下,与这种跨界结合极其类似的是较大范围的VR技术与红色文化的结合。这种结合在福建地区做得比较好。据反映,这种跨界结合效果甚佳。请看下图。


既然红色文化与VR技术结合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效,那么古诗文化没有道理不行!

存在的问题是,今天,VR设备的制作成本还处于较高的状态,想要普及开来毫无疑问有着很大的困难。

但是,小编窃以为,文化传承,学生教育乃是国家大事。昔日梁启超先生曾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澎湃人心的话今天依旧适用不是吗?毛主席亦曾言“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年轻一辈的教育永远是国家大事。在中华文化方面,虽然近年来有一些“中华诗词大会”之类的电视节目,让国人一度重新正视起这笔祖辈留下来的遗产。但这种重视终归只是一时之热度,不能长久,或许节目一结束,一切又回归了原样。小编以为,文化的继承还是要在学生们天天接触的课堂中实现!

VR技术与其更多的投入进娱乐行业中,不如做更多有益于国家的事情。

编辑:第十一小组,曾文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