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学术 | 董小英:建筑叙事(六)

董小英 跨界经纬 2021-12-03



建筑叙事(六)

董小英




门钉。本来是为了加固门板的,后来变成了礼制:  “一副简单的门板,由若干块木板左右拼合成,为了使这些木板牢固地连在一起,需要在竖向的木板后面加上若干条横向木条(称为腰串),然后用铁钉将这些木板与腰串钉在一起。这样在门板的正面就出现了一排排铁钉子头,这些排列整齐的钉子头很自然地成了门板上的装饰。”“按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在数字中单数属阳,而阳数中又以‘九’数最大,因此‘九’至高无上,象征着帝王之尊,于是宫殿的大门上出现了纵横九行九列的门钉,于是,红门上九行九列八十一枚金色门钉就成了封建帝王宫殿大门特有的标记,还由此制定出绿色门板、黑色门板,七行七列四十九枚门钉,五行五列二十五枚门钉等等成为从帝王以下各级王公、大臣府第大门的标志。数字、色彩成了象征封建等级的手段。”【1】



“按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就已经是叙事了,礼制的规则更是属于叙事。“数字、色彩在象征封建等级”的时候,就是在叙事。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石等)。古代的门槛是有说道的,有钱人家的门槛是很高的,有半米之高,不费点劲儿迈不过来,做官高,官升一级门槛就会长一节,因此叫做高门槛,但是升官以后,官员要迈门槛,就可以降低门槛:可拆掉一节,官升一级就降一节。以门槛见官抬和降——看人下菜碟儿——进门的方便与否,鼓励升官晋爵。



因门槛要经人踏,所以有赎罪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因为先后死了两个丈夫,儿子又被狼吃了,迷信的人们说她沾了一身死亡的阴气,认为罪过在祥林嫂,家人之死是她“方”的,对她有难以挥去的心理阴影。柳妈告诉她要让自己像土地庙的门槛一样,被千人踏,万人跨,才能赎罪。可是祥林嫂用自己两年的工资捐了门槛,认为已经赎了罪,但是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最后流落街头,成了乞丐。就在家家户户都忙着“祝福”的时候,祥林嫂冻饿而死。与其说是被万恶的旧社会夺去了生命,不如说是被迷信,即原始思维夺去了性命。


这是文学作品利用建筑部件的叙事意义进而叙事的例子。可见这些标志着礼制的建筑部件同时也就变成了一种符号,在艺术表意中是可以利用的。


“与门相关的是台阶,台阶也能见出屋宇主人的地位,一般来说,地位高的人家台阶高,不同的等级,台阶的高度、级数不同。”【2】官越高,台阶越多,房顶上的吻兽越多。



门钉、台阶与礼器“鼎”一样,以数量为级别的象征。门闩是在门里面的,不具有彰显的意义,则仅用于日常生活的转义:“‘关’与‘关键’初时作为实物名称,古代都是指门闩,只不过‘关’是简单的闩,‘关键’是复合的闩,完全与当今所运用的意义不同。” “因为长期引申运用,早已忘却原词本义了。” 【3】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具象如何转变为抽象,或者说,抽象的概念如何利用具象来表达自己。


以老北京的四合院的门与英国小镇库姆堡的门做对比,是因为它们都是临街的家门或大门。


      图3- 老北京的门、英国库姆堡的门


门当户对的“户”是大门口的石头标志:如果是鼓,就是武官,如果是镜,就是文官。标志是符号,是明显的叙事意义。至于“户”做得是否精细、好看,才是审美意义。成语“门当户对”之意,是说结亲的两家政治、经济地位相等,这是引申叙事。


库姆堡是英国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库姆堡是英国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有的门楣上有房屋建造的时间或是家族标识。门楣上写着:1573,显然是这栋房子建成的时间。因此有的房子不只两三百年。这里门楣上的标志说明小镇的房子有的已有400年以上的历史,说明房子的质量好,没有身份地位标志。


     图3-八卦图与门光尺


普通人家盖房、做门也要有讲究,请风水先生,看门开在哪里好,门要有多高,多宽。“更讲究的风水师要使用一种叫做‘门光尺’的特殊工具,这种尺又叫‘鲁班尺’,上面每尺分为八寸,在刻度的位置分别标注‘财’、‘病’、‘离’、‘义’、‘官’、‘劫’、‘害’、‘吉’等字样,通过一套复杂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建筑门窗的尺度。”连作者都说“这些东西未免有故弄玄虚的嫌疑,不值得相信。” 【4】这种胡说八道的东西更能证明其叙事性,只是把个迷信的东西叫做“鲁班尺”有损鲁班的名声。


门楣和门框虽然没有这等叙事,但中国人在门楣上是要挂匾或是贴对联的横批的,所以,也很重要。匾上面又是时候是说明主人是谁:如某宅,或这个建筑的名称,特别用于有名的建筑,如大雄宝殿、祈年殿、养心殿等。这是一种标题性叙事。外国人的建筑也有名称,除了霓虹灯闪烁的招牌性名称以外,一般只在大门的旁边钉一个牌子,不会挂在门楣上,中式门楣上的匾额巨大,对人有威慑作用。


匾额是一种标题。说到标题中国人是非常重视的,这是跟诗句与画与景物结合密切相关。像文学作品之中每一章的题目都是对仗的诗句,即是一种预述(我在《叙述学》中已经讲过)。在住所之中标题性也是非常强的,匾额中的字:忠义堂、太和殿,所有的房间,特别是书房有自己的名号:静思阁、听雨阁,名号标志着意义,房子的作用,主人的兴趣,做什么用的,而且标志着主人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的取向。更能表明主人的兴趣取向的是墙上挂的画和条幅,座右铭等都表明了主人的心声,是标题性的,明志性的。还有门框两边的对联是诗句之中的对仗句,也表明了主人的祈愿或志向,表达了主人的心声。而且对联不止一副,像重要的地方,纪念性的寺院、庙宇,如武侯祠、灵隐寺等,不止门框上,凡有柱子的地方,都挂满了木质的永久性的对联。这些对联、门匾的内容是可以被传抄流行天下的。中国人在建筑上的叙事性远远大于外国人,欧美人以房间作用,卧室、书房做称谓或以装修特点为称谓,如“镜厅”,现代中国人仍然会给自己的书房取雅号,只是逐渐去掉了巫术性以后,才倾向于文化性——取名于某人的诗句和励志性、趣味性文字。


由于中西式建筑不同,门的特点也不同。西式宫殿的门巨高,给人一种威慑感,这一点相同,但也没有中式的门匾挂得高。西式公共建筑的门,特别是现代化的建筑物的门都有自动的关闭机制,自动关闭,又不造成声响,很难说是一种美,表达了一种理念:既给入门者以方便,不像中式古代建筑要设立高门槛,不用开门、关门,可以随时有人进出,同时,又避免寒冷或酷热进入室内,又不用噪音骚扰他人,一举三得,就形成了人工的转门和电动的自动开合的自动门。我国现代建筑基本都是欧美式的,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国人能够想到,并接受这种理念。


门代表了“门户”,“家门”代表一个家庭。人们对门户是很注重的。城门、城墙以前是有的,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关上城门,整个城市就成为堡垒。赠送一把开门的巨大钥匙,象征可以随时进入城门,表示对外来者的欢迎。现代城市是开放性的,没有城门了,赠送城门钥匙只是沿袭下来的一种礼节。


   图3-古伊朗阿巴达纳宫殿的门、教堂的门


人们对门都是很重视的,英国人把古伊朗阿巴达纳宫殿的门给运到博物馆去了。有网友说:“这帮强盗,人家门框也没有放过!”可见门之精美,门可独立存在。


右边是教堂的门,几乎没有空白之处。欧洲人甚至把门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叙事性更强,建筑在城市中,表现是对功德的歌颂,叫“凯旋门”。参见纯叙事性建筑一节。



窗。“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5】 窗户就像居住的眼睛,所以,窗户是很聪明的。


窗户本身的叙事也很明显:古代的欧洲城堡是用石头建造的,非常坚固,窗户却非常小,原因之一就是城堡是军事要塞,需要防备敌人的进攻,因此窗口是向敌人射箭、打枪的枪眼,城堡有碉堡的作用,因此城堡的战争作用大于日常生活的作用。城堡有地下室即地堡,在地堡里生活是非常不舒服的,由于石头的性质造成的,会很阴冷,潮湿,在暖气和空调没有发明之前,住在里面是很难受的。需要生火来把潮气烘干,在人居住的房间中会有壁炉,一旦被关进城堡的地牢,等于死路一条。现代的住宅,显然是没有防御能力的,因为不需要做堡垒了,窗户的任务是采光,也随着玻璃制造业的进化,玻璃可以做得越来越大,越结实,因此玻璃窗越来越大,几乎可以做成“落地窗”——从天花板到地板。人看外面就很舒服,在那种城堡、碉堡里,窗子很小,感觉就像是监狱,不舒服。这种叙事一方面是建筑本身,其功能的改变,它所代表的时代的人们的认知程度,也代表了时代的改变,这个事物本身的用途的改变,就是这个事物本身的叙事。一旦被纳入绘画或被摄影机摄入图片,那就更表明画家、摄影者的主观意图了——表现城堡的结实或表现落地窗的敞亮。


我在荷兰的恩斯赫德小城的特温特大学学习过一个月,这个城市是德国和荷兰的交界的城市,城市的边缘上有一个最初的村子,在村子中间有一道线,就是国境线了,别看一个地上划的线,却把两个国家的建筑风格给截然分开。在德国那边是小窗户,在荷兰这一边,家家都是大窗户,几乎没有窗棂,窗有多大玻璃就多大。因为荷兰人喜欢养花,家里面都有花放在窗台上,因此他希望阳光照进来,不希望有窗棂挡住阳光,所以,花养得都特别好,尽管窗户除了透明的玻璃没有任何装饰,但是里面的花却是花团锦簇,非常漂亮,让人赏心悦目。


这种大窗户表现了生活的需要,使房间相当于一种花房,满足了让花尽可能地接收阳光的目的,同时也表现了居住者的性格,是一种开朗的开放的乐观的热爱生活的民族的性格。德国人的小窗户则表现了德国人的拘谨、严谨。


世界上最为精美的窗户,应该是贝聿铭所设计的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一个玻璃的金字塔,金碧辉煌,它其实是卢浮宫大厅的天窗。它用自己金字塔一样的形状告诉世人:这里是艺术的金字塔,里面藏有世界顶尖的艺术珍品,像金字塔一样的世界奇迹。


      图3- 金字塔形的玻璃窗、无窗的宇航控制中心


如果窗户反映人的聪明,还有无窗的建筑,是否居者就不聪明?美国NASA中心主楼,全楼无窗,可是里面是闻名世界的宇航控制中心,楼内工作的却是一群绝顶聪明的人!他们不需要窗户来显示聪明。也不需要窗户投射的阳光来照明,人类发明的电灯足以照明。无窗的叙事意义是:禁止窥探!无窗是最好的安保措施,跟地下金库一个意思:入口少,可失窃的地方就少。当然,所有的安保措施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这只是表达了建筑设计者的意图。看得出来设计者与居住者的聪明。


       图3-国家大剧院(中国北京) 


国家大剧院实际上也是一个没有窗户的建筑。虽然有玻璃的窗户可以透出里面的灯光,但是没有窗户可以开启。四周是水,一是美观,而是作用相当于护城河。


中国人的窗棂却与荷兰的大玻璃窗形成完全相反的对照。古代的窗都是木头窗框,那时没有玻璃,要贴窗户纸,中间如果没有挡头,窗户纸容易坏,窗棂就是木头做成各种各样的花样图案,窗户纸贴上去,不容易被风吹破,而且看起来非常漂亮,但是如果花纹太密,屋里的光线太暗,采光不好。但是中国人还是喜欢窗上有图案:普通百姓的门上要贴天门神代替门环的门卫作用,还会贴对联,即使是现代透明的玻璃窗,还会贴纸的窗花,好像并不怕或不在意是否妨碍向外张望的视线。


为防止犯人逃跑窗上会有铁栏杆,因此监狱是“铁窗”,这也就成为监狱的别称。现在民居底层的住户为了防盗,安装了护栏把窗户的围起来,住在里面的人就像在监狱里一样,看出去都是铁的窗棂。我在外面都觉得“憋屈”,可他们看来并不难受,可能铁窗的细条要比木质的窗棂透亮多了。


       图3-窗牖


窗的叙事更在户牖的装饰。户指门,牖指窗,户牖指的是门窗一体的门。上面的花纹分两种,一种是几何图形,一种是叙事性的浮雕。后者的内容大致分三种:

 

一是由人物与背景的戏剧性情节场面。“这些情节多采自传统的小说、戏剧、神话故事,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西厢记》、‘二十四孝’等。


“二是由动物或植物或动植物一起组成的带有寓意性的画面。动物中的龙、麒麟、狮子、鹿、蝙蝠,植物中的松、竹、梅、兰、菊、荷、牡丹都是常见的题材。


“三是博古器物。博古本意为博通古事,博学好古,后泛指古器物,如青铜器、玉器、象牙器、古陶瓷、古漆器等,所以将陈列这些古器物的框架称为博古架。博通古事、玩赏古物在封建社会被认为是文人仕官高雅博学的标准之一,所以这类题材被广泛地用在装饰里。如在绦环板上,常将博古架、铜鼎、铜香炉、玉制如意、寿桃等组合在一起。这种组合没有一定之规,随意性较大。后来把佛教中的八种法器(法轮、法螺、宝伞、华盖、莲花、宝瓶、金鱼、盘常)、民间神话故事中的八仙手中所执器物(扇、剑、鱼鼓、玉版、葫芦、箫、花篮、荷花)以及文人生活的象征琴、棋、书、画也作为古物收入画面,使这类装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6】


图3-雕刻的木质画


作者楼庆西先生解释说:“有数千年传统的儒家思想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意识,忠、孝、仁、义成了社会的道德标准;福、禄、寿、喜,招财进宝,喜庆吉祥成了人们的理想追求,古代无数的小说、戏曲、诗歌、绘画都时刻地在传颂这种时代精神与理念,建筑上反映于传播思想内涵的主要手段的建筑装饰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建筑装饰毕竟与戏曲、绘画、雕刻不同,它所处的部位必然受到建筑形态的限制,它的形体与大小也得服从建筑构件的原状,这就决定了通过建筑装饰表达某一种意识与理念,必然需要应用象征与比拟的手段,也就是说,在装饰中无论应用动物、植物或其他器物,尽量多选择那些有特定代表意义的形象。龙与凤象征封建帝王与皇后,自然也象征着高贵;狮子为兽中之王,性凶猛,象征着威武与力量,所以多将狮子放在大门前以作守门之神兽;鹿,性温顺,又与‘禄’同音;鱼,多仔,繁殖力强,象征多子多福,又与‘余’同音,有富裕之意,多福多禄多寿皆人之所求;蝙蝠虽然终日不见阳光,只在夜间出没,其形其色均不佳,但蝙蝠与‘遍福’谐音,所以它与鹿、鱼都常在装饰中出现。植物中的莲荷,其根为藕,长在污泥中,节节生长,质脆而能穿坚,荷花洁净。出污泥而不染,所以,荷自根、叶到花、果,不但形象美,在医、食两方面皆可用,而且还包含着人生哲理。青松傲然挺立,临冬不凋;翠竹四季常青,腹空而有节;腊梅能于雪中怒放。因此,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成为古代文人的人格楷模。牡丹花叶茂盛,花色艳丽不俗,成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器物也一样,文房四宝象征着文人仕途;在瓶中插几枝四季花朵,借谐音象征着‘四季平安’;瓶中插谷穗,象征‘岁岁平安’。”【7】

 

浙江新叶村一幢住宅格扇的六块绦环板上雕着公鸡与宝石、喜鹊与梅花、荷与鸳鸯、兰花与蝴蝶、松树与仙鹤、宝石、竹与蜻蜓,六幅画面,它们分别象征着时时大吉、喜上眉梢、和合成双、纯净美好、松鹤长寿等等。【8】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图画叙事的方法。书画同源的原理起主要作用,因而借助谐音、转义等手段,画与语言相互说明:宝石的“石”与时间的“时”同音,“鸡”与“吉”谐音,于是,看似毫不相干的“宝石”与“公鸡”就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共同表意。


〔注释〕

【1】楼庆西主编:《户牖之美》,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10、12页。

【2】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30页。

【3】朱启新:《看得见的古人生活》,中华书局,2011年,第346、348页。

【4】曹珺:《北京四合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9页。

【5】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39页。

【6】楼庆西主编:《户牖之美》,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184~185页。

【7】楼庆西主编:《户牖之美》,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12、15页。

【8】同上,第184页。


图片来源于原文及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李婉薇


往期精彩:

跨界太极学术 | 李森:《项狄传》插图与现代图像理念的源起

跨界太极学术 | 张成、曲一公:电影与游戏的跨界力作:互动电影《底特律:成为人类》的叙事性与身份认同

跨界太极学术 | 关于海外华文学的新思考——陈瑞琳等对谈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太极】  1214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