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经纬学术 | 徐诗颖:让话剧回归东方美学的典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广州青年剧评团 Author 广州青年剧评团
让话剧回归东方美学的典范
徐诗颖
带着观看由罗密欧与朱丽叶合唱团制作的音乐戏剧《麦克白》意犹未尽之意,更带着欣赏由“香港最具才华导演之一”邓树荣执导的作品期待,诸多亮点让我享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官体验之作《麦克白的悲剧》。
不得不感慨莎翁的剧是永恒的艺术,如同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人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如何才能通过剧场做更深入地探讨,则离不开剧作家的创造性探索。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邓树荣努力回归东方哲学和美学范畴,试图在剧中展现东方优秀文化的魅力。
就内容而言,一方面,剧作采用跨性别的叙述手法,即:当演到一半之时巧妙运用性别互换方式,又或者说是灵魂互换,展示了共存于一个人身上的两种性格,达到一种“雌雄同体”的效果,让观众在其中观照内心,体味内心的“安”与“不安”。当我们看到麦克白(男演员饰演)由原来杀人的自责和担忧变成(女演员饰演)后来的残忍和决绝,麦克白夫人(女演员饰演)从坚定支持麦克白杀人到后来(男演员饰演)变得精神失常乃至崩溃状态。此时观众或许禁不住会问:“选择光明或黑暗,不正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吗?”
另一方面,剧作所呈现的“权力与欲望”不分年代、地域和性别,一直都在人类的名利场中上演,且从未消停。邓树荣运用梦境穿越的方式巧妙设计了故事发生的时空,让“权力和欲望”发生在梦中。这会让人产生疑惑,人性真是如此不堪一击?包括做过的、没做过的,到头来都是南柯一梦。如果生命可以从头再来,我们会不会选择重走旧路?虽然这个问题常挂在心底,但那振聋发聩的敲问不得不让人一次次地正视。苏醒过后的回到现实,也让这个悲剧有了更多回味的空间,也充满“空”的韵味。一切似已发生,又好像没发生,到底是否有发生?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而在形式层面,中西文化交融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邓树荣采取中西文化交融方式的改编其实与香港具有混杂性的多元文化身份息息相关。实际上,《麦克白》的改编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比如:音乐戏剧《麦克白》是通过将苏格兰发生的故事与法国音乐结合,而戏剧《麦克白的悲剧》更是将苏格兰故事搬到中国古代语境中进行演绎。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能看到演员的服饰古今交融(主演穿现代服饰,其他角色除女巫外均为古代服饰)、舞台背景是山水写意画、舞台音乐为鼓声和西洋乐器有节奏的交织、道具最明显的有灯笼和纸伞以及舞台语言以粤语为主英语为辅。这些元素的融合,营造出强烈的东方美学氛围,让人耳目一新。
与此同时,这些外在的元素并不是孤立进行,而需要烘托演员的表演,二者的互动才能使得舞台的张力更为显著。舞台灯光的调度、幕前幕后(尤其是幕后影子的投射)处理以及空间移位等做得尤为出彩,瞬间让我们有了三维空间的沉浸感,而不会产生平面化的观感。而这种沉浸感,均离不开演员肢体语言的阐释。我认为这也是该剧最为成功的地方,其受日本铃木训练法的影响甚深。每一种表情、每一项舞蹈化的动作乃至每一个步伐,都仿佛是一场戏,干净利落的表达让人叹为观止。由于我们在实验剧场观看戏剧,所以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几乎为零。演出过程中,演员与观众的博弈和互动尤为精彩。演员向着观众席打招呼、演员对着观众伸出手指、演员向着观众拔出剑以及演员一步步走向观众等类似动作,都让我们忘掉了自己是观众,而极其投入地沉浸其中,以为自己也是其中的某个角色,而产生与之互动的想法。其中让我留下难忘印象的莫过于最后麦克白绝望之时,我也为他的眼神和表情所深深震撼,两眼一湿,流下震惊的泪水。我想,这就是好剧的魅力!
然而,剧作也会有意打断观众的线性思路和沉浸感,使其产生更为丰富的阐释内涵。除了上述所言会进行性别置换外,在戏剧进行到需要对杀人篡位情节进行解析时(邓树荣在后来的戏剧分享会上也说了莎翁原著在这个部分也是较为跳跃的),演出过程突然中止,麦克白夫人变成画外音者,向观众介绍17世纪发生在英格兰的“火药阴谋”事件,让观众瞬间回到现实,反思历史上的“火药阴谋”事件与《麦克白》之间的关联。又或者说,反思与中国语境下演绎的《麦克白》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属于中西文化交融的环节。
近年来,我们在艺术领域思考创新之时也会实践如何复兴传统文化。在我看来,邓树荣版的《麦克白》给我们呈现了足以写入当代莎剧演绎历史的典范,特别是如何运用东方元素和简约形体把经典剧本做华丽演绎。实际上,无论如何变化,邓树荣都用他发现和感受生命的方式来演绎剧本,坚持用身体来做最核心的表达工具,用想象来形构这一切。在戏剧分享会上,他阐释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引起在场观众的共鸣。他认为,对艺术有兴趣就等于对生命有兴趣,艺术是对生命的提升,在艺术上能够找到深层的人生意义。在这次回归东方美学的创作之旅中,我相信他已经感悟到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并促发自己产生更多元丰富的想象,为下一次的创作注入强大鲜活的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陈雪敏
往期精彩
跨界经纬学术 | 颜小芳:“中年危机”叙述的自我救赎与反思——电影《大笨象》(Pop Aye)的编剧特色与主题阐释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资源,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经纬】 第1707期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