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感冒的预防与食物、药物治疗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现有社区医疗门诊项目
寻找合作伙伴
请联系:18016247306
电话微信微信同号
I导读:祖国医学将夏季感冒称为伤暑,其有两种类型:阳暑和阴暑,对于这两种类型的伤暑该如何预防?伤暑后如何用药物及食物治疗?请看下面文章。(编辑/闫奇峰)
夏季感冒的特点与防治(节选)
作者/孙清廉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冬春季节是感冒的多发季节,其实,酷暑盛夏季节,感冒也并不少见,而且有其特点所在。感冒的病因虽然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但因发病季节与诱因的不同,夏季感冒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用药也与冬春时节存在差异。
夏季感冒的特点
夏日感冒多因机体遭受暑热侵袭、纳凉过度、贪凉露宿、过进冷饮、涉水淋雨或气候突变等不良刺激,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病(毒)邪乘虚而入,进而诱发感冒的发生。
根据临床表现,夏季感冒主要有两大类型:
其一,因暑热侵袭伤暑而发者,其症状表现除发热、鼻塞、流涕等一般感冒症状外,尚有头晕、乏力及口渴、心烦、小便黄赤等内热现象,老百姓多称之为“热伤风”。
其二,因酷暑盛夏消暑纳凉过度,如涉水淋雨、贪凉露宿、电扇高档直吹等原因使机体遭受寒湿侵袭而引发,症状多有头痛恶寒、腰背沉重、肢体酸痛、肤热无汗等表现,其表现往往是暑热中挟有寒湿,特别是暑夏季节往往多雨,因而这种暑中挟湿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胃肠型感冒也比较多见。
祖国医学将夏季感冒称为伤暑,第一种类型属阳暑,患者多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时间过长或因长途远行而染疾;第二种类型则属阴暑,即中医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动而得之者为阳暑。”
从症状表现而言,夏季感冒一般不能单纯认为是“上感”,症状表现中最大特点是挟有“暑”邪,因而要注意与中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相鉴别。
治疗夏季感冒要分暑湿和暑热(节选)
作者/蒲昭和
夏季感冒俗称“热伤风”,通常是指体内存有内热,身体突然着凉引起的感冒。夏季感冒一般分为“暑湿感冒”和“暑热感冒”两种,这两种感冒均有汗出热不退、心烦口干等临床表现,但二者区别在于是否“夹湿”。暑湿感冒与暑热感冒的表现和治疗都有较大差别,需先认真辨识。
暑湿感冒
因夏季多暑、多湿,一般夏季感冒较多见的是“暑湿感冒”。
主要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少汗,肢体酸重疼痛,头昏重而胀痛,鼻塞流涕,咳嗽,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粘腻,口不渴或渴饮不多,心烦,大便不爽,小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
中药治疗
以祛暑利湿、理气和中为主。
中成药宜选:暑湿感冒冲剂、藿香祛暑软胶囊、藿香正气液(或胶囊、丸)、六合定中丸、四正丸、午时茶、保济丸、六一散等。
食疗方
①香薷厚白汤:香薷30克,厚朴10克,白扁豆20克捣碎,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每日1剂,分3次温服。
②藿叶粥:藿香叶30克,粳米100克,先将藿香叶入沸水中煮5分钟,捞出,放入100克粳米,小火煮30分钟后即可,1日分2~3次服完。
暑热感冒
主要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苔黄,脉浮大而数等,重要特征是“热象”突出。
中药治疗
以祛暑解表、清热生津为主。
中成药宜选:暑热感冒冲剂、清暑益气丸等,也可对症选用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
食疗方
①鲜芦根粥:鲜芦根30克,粳米50克,先将芦根切成段,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取汁放入粳米,以米熟为度,随后加冰糖适量食之。
②绿豆粳米粥:绿豆50克,粳米100克,先煮绿豆,待绿豆软后加入粳米,再煮至米熟为度,可加适量冰糖食用。
延伸阅读
暑湿感冒和中暑的区分
二者均与夏季暑邪有关,症状和治法上也颇多相似。但区别是暑湿感冒有明显感冒症状,如发热微恶寒、咳嗽、鼻塞流涕等;中暑一般无此类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另外,引起暑湿感冒的外因有时并不明显,大多经治疗数日可愈;中暑则多有明显诱因,如高温下劳作或烈日下行走等,发病急但恢复也快,一般1~2天可康复。
I导读:小儿夏季热是一种小儿特有的非感染性发热的综合征,因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故称之为“夏季热”,可归属于中医“疰夏”一病。作者从理、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示以2则医案,为大家提供临床诊疗示范。(编辑/闫奇峰)
清暑饮治疗小儿夏季热
作者/邵继棠
小儿夏季热,又名暑热症。是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婴幼儿之特有疾病。
其临床证候有三大特点
一是发病时间具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盛夏酷暑季节,待交秋转凉,病症多可自行消退,但第二年同期,旧病极易复发。
二是患者发热体温之高低,常与暑热气温成正比。气温增高,体温上升,气温下降,体温亦随之降低。
三是患者病变症候与津液代谢失调密切相关。其口渴多饮,小便增多,发热时闭汗或少汗等,无一不与津液失调有关。
小儿夏季热之致病原因,不出内外两端
在内则因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元气薄弱,卫外功能低下,无力适应外界暑热高温环境。
在外则因暑气太过,由六气化生六淫,暑邪侵袭,影响患者体内津液代谢紊乱,从而发生本病。
治疗小儿夏季热
首先必须祛除致病因子,即注重清热祛暑。并根据患儿禀赋体质之不同,进行辨证施治。
基于上述认识,我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摸索出一个专方,取名“清暑饮”。该方由青蒿、滑石、鲜荷叶、鲜西瓜翠衣四味组成。功效清热解暑,和脾祛湿。
方中青蒿气味芳香,具有升发舒脾,轻透解肌之功。历代医家盛赞其有清温解毒之效,虽苦寒而不伤胃气,实为治暑要药;滑石味甘气寒,清暑泄热,通窍利便。上可达毛窍,开腠理,散发肌表之暑热;下可利尿窍,渗利内蕴之暑湿,使三焦畅通,脾胃中和,津液得调,诚属治暑之佳品;鲜荷叶善于升发脾胃之气而解暑祛湿,鲜西瓜翠衣,功似“白虎汤”,清暑润燥,止渴生津。全方清暑热而不碍脾胃生发之气,利暑湿而不伤肺胃阴津。
我用此方治疗数十例小儿夏季热患儿,收效极佳。现举病案两则,介绍于后。
案一
江xx,男,2岁。82年7月28日初诊。患儿持续发热1周,体温39.5℃,发热特点为朝轻暮重,肌肤干燥无汗,口渴饮冷,饮难解渴,小便次频量多。烦躁爱哭,大便偏结,咽喉轻度发红,唇舌呈深红色,舌色薄白而干燥。指纹浮紫。此乃暑热伤肺,肺胃气阴两虚所致。
治宜清泄暑热,益气生津。方取清暑饮祛暑泄热;配沙参麦冬汤,益肺气,养胃阴;佐乌梅、五味缩泉敛津。北沙参12克,杭麦冬10克,五味子5克,冬桑叶10克,花粉10克,玉竹10克,粉甘草3克,青蒿5克,鲜荷叶10克,乌梅肉6克,飞滑石10克,鲜西瓜翠衣15克。
药进3剂后,烦渴饮水大减,体温降至38℃,小便亦相应减少,额间隐现出小痱点,此为暑邪向外透达之机,属疾病向愈之佳兆。效不更方,再予原方5剂,体温降至正常,渴饮已除,病获痊愈。嘱其每日以绿豆30克,冰糖少许,煎汤代茶,频频饮用,润燥解暑。
案二
黄xx,女,3岁。81年8月13日初诊。患儿自入夏以来,纳谷不香,形瘦肢倦。近10天来体温增高,持续在38.5℃上下,肌肤少汗,口渴喜饮温水,尿频而清长,大便溏薄,舌质转红苔白滑,脉濡。此乃暑伤脾气,气化失利,湿邪内阻,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所致。
治宜健脾益气,祛暑化湿。拟用清暑饮祛除暑湿之邪以解其外;合钱氏白术散健脾化湿以布津;佐益智仁、山药、乌药以温肾缩泉。药用:葛根12克,青蒿5克,广木香3克,西党参6克,炒白术6克,茯苓6克,粉甘草3克,飞滑石6克,鲜荷叶10克,鲜西瓜翠衣15克,淮山药10克,益智仁6克,乌药6克。
4剂后胃纳增加,大便成形,渴饮尿频见减,体温渐趋正常。守方服至10剂时,诸恙尽除,一切复常。嘱其每日用白莲子10克,白木耳3克,煎汤代茶,加冰糖少许,频频饮用,巩固善后。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
更多
母婴健康,育儿知识
敬请关注
分享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随缘随心
如果觉得好看
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