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饮食不规律,消化不良?用这些办法搞定它!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现有社区医疗门诊项目

寻找合作伙伴

请联系: 18016247306

电话微信微信同号


过饥过饱,暴饮暴食,腹胀厌食等,治疗这些因饮食不规律所导致的积食,本篇文章值得参考


《杏林集叶》摘选

作者/郭永来先生


—1—

消化不良的痛苦


食积,又称伤食,也叫宿食,意义基本一样,只是病情轻重和病程的时间不同罢了。现在称之为“消化不良”。


伤食一病,临床上经常见到,但是大多数的内科专著上却不见论述。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伤食不算什么大病,又由于普遍认为此病多得之于小儿,所以此病也就多归入于儿科专著中去论述了。


其实,我认为不然,就我临床中见到的病例,固然以小儿患病者居多,但成年人患此病者也复不少。病情也可轻可重,不一定都是“小病”。虽然此病一般讲是危及不到生命,但患此病者的痛苦,实在是不比其他病为轻,这一点我自己是深有感触的。


《幼幼集成:伤食证治》说:“伤食一证,最关利害。如迁延不治则成积成癖,治之不当则成疳成痨”。


这虽然是针对小儿患者而言,但其意义对成人患者也是相同的。治疗此病,根据临床证状的轻重不同,常用的处方也不尽相同,只要对证,效果都是十分理想的。

—2—

按摩助消化,手到病除


但我家有一个外用的按摩方法,用来治疗此病却是卓有成效,而且不用花钱,不用吃药,尤其对那些不能服药的小儿患者,真有“手到病除”的效果。今记录于此,希望后学者能不以其简而忽之。


要点就一个动作:

 1、取鸡蛋一个,去黄留清,把蛋清倒入碗内,兑入做豆腐的卤水一小酒盅(约5~10毫升),搅匀,令患者仰卧,脱去上衣,暴露腹部。


2、术者每抓取蛋清少许放于腹壁上(我想是不是主要用来起润滑作用?抑或还有“透析”的作用?),即将手掌平放于患者腹上,稍加压力,顺一个方向巡回按摩,约三至五分钟,可再抓取少许蛋清放于腹壁上。


3、重复上述动作,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随术者手动,即可听到患者腹中哗哗的声响(即肠鸣音),患者开始排气(放屁),腹胀明显转轻而愈。

—3—

验案三则


此方得自家传,据母亲讲,新中国成立前,外祖父得了此病,当时因为缺医少药,末能及时治疗,数日后,竟至萎靡(可能是因脱水引起了电解质紊乱)。


外公的父亲只好到数十里以外去请医生。半路上遇一熟人,问何故如此匆忙?语之,熟人说:“如此小病,何用请医?”


即告以此方,并说,最重者也不过用二个鸡蛋的蛋清。信之,归家一试便愈,从此成为外祖父家的一个秘方。


我得此方后,屡试于临床而收捷效。1971年,我在县卫校学习三个月,那时正是艰苦奋斗的年月,伙食很差。毕业时,食堂把平时节余的伙食费买了一口大猪,家在长兴(吉林延边安图县的深山区)的同学又回去打了一个野猪和一个狍子,所以临毕业的最后几天,等于顿顿全是肉。


我虽然多加小心,不敢多吃,但还是伤了食,毕业的那天即感到腹胀不适,买了紫蔻丸,山楂丸。回到家中连服二三天仍不愈。而且症状越来越重,欲吐不能,欲便不得,腹胀厌食,难受之至无法形容。


后用此法自治,一次即愈,是为我的亲身体验。此后我于临床中每遇伤食病,常常现身说法,信者用之,无不效者,因此敢笔之于此,以传后学。


此法尤以小儿患者艰于服药者最为适宜,因为患儿的母亲即可操作施术,患儿容易配合,便于治疗。我用此法治疗的小儿患者确实不少,因为这不属于什么“大病”,所以我也都没有一一记录。


我自从得了这个方法,一直以为别人不会这种方法。其实这种按摩疗法原来古已有之。


后来读《名医类案》见载:

钦天监台官张景芳,成化丁酉七月间,领朝命往陕西秦邸与平王治葬,张至途中,偶得腹胀之疾,医莫能疗。寓居卧龙寺,待尽而已……


一叟忽过访,自云能治此疾,延视二手脉,即口授一方,以杏仁,陈皮,海螵蛸等份为细未,佐以觳树叶,槐树叶,桃枝各七件,至翌日正午时,汲水五桶,煎三四沸,至星上时(即黑天后,星星刚出来时)再煎一沸,患者就浴,令壮人以手于汤中按摩脐之上下百数,少时转矢气,病即退矣。


张如其法,黎明此老复至,病去十之七八矣,酬以礼物俱不受,是夕肿胀平复,此老更不复见矣,或谓张景芳遇仙云。


张景芳所患,即是伤食病无疑,恐是因为钦差大人,无人敢用攻下药,否则如此小病,何以无人能疗?至其治法,也是用的按摩疗法而收效。


至于浴中所用药物,大概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其功在于“令壮者以手于汤中按摩脐之上下百数”(百数,是用百来作单位数,不是一百次),而沐浴本身也能帮助人加速消化(民谚有云:饿了不洗澡,饱了不剃头)。


至于用水煎而又煎,以及等正午和天黑才能施术,这大概都是古人故弄玄虚的事,本无深意。然而通过此一病例也正可以佐证我以上所论述的按摩疗法治伤食病是确实有效的,而且更简单易行。


—4—

不易辨证的伤食病例


伤食病在临床上比较好诊断,因为此病大多人都有明显的起病原因,也就是有暴饮暴食病史,或因吃了生冷不洁的食物,或在饮食的前后因事生气,故而诊断上比较容易;但也间有不易辨证的,现举两例如下:


小孩伤食长叹气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曾治过一个小儿,年3岁,有一次小孩的母亲来问我,说:小孩最近得了一种怪病,经常见他长叹一口气,其它似乎没什么特殊表现,难道这么点的小孩他还有什么“愁事”么?

我问小孩最近饮食和二便情况如何?回答说:饮食好象不如以前愿吃,二便没什么明显的变化。我说,这是伤食病。小孩的母亲表示不相信。


我取自制的五香丸3克(内含甘遂),令其每服1克,得大便泻下停后服。继服山楂丸一盒(每次1丸,一日2次)服后即愈。


我之所以诊为伤食证,实因以前治过此类病例,盖由经验所得,非为虚构也。不信?请您一试便知。


奇怪的食积腹泄


1977年1月21日,我的儿子七岁,晚间忽得腹泄病,开始每晚1~2次,后渐增至4~6次,奇怪的是腹泄只限于晚间入睡后,白天并无疾苦,疑其在外面贪玩受凉所致,为开理中汤加吴茱萸、木香、焦三仙,服二剂无效,又考虑是肠炎,给服利特灵、氯霉素二日仍无效(在那个年代都用这样的药)。


后观察其腹泄时腹微痛,量不多但排气多。沉思良久:如果是肠炎不应只限于晚间腹泄;无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且服利特灵等药无效,这也不是痢疾;理中汤加味无效,也不是受寒可知。排气多,腹微疼痛,此必食积无疑矣。


乃取自制五香丸5克(内含甘遂,泻下力很强),当天晚间服一半,次晨又服一半,服后一时许,连早饭也都吐了。这是因为甘遂的原因,凡含甘遂的药,不提倡连续服,连服往往引起呕吐。即没有再服。


至上午9点多钟,泻下大便先干后稀,量很多,内中竟有两三块很硬的,后又泄下两次稀便,顿愈。此腹泄竟有点类似热结旁流的证候了。


—5—

五香丸


功用:治痰积,食积,气瘕,痰迷心窍,肿胀,痞聚攻痛,腹胀不思饮食,痢疾初起。


方药:五灵脂一斤,生香附一斤(去净毛,水浸一日),黑丑、白丑(并取头末)各二两。


制法:以一半用微火炒熟,一半生用。共研细末,和匀,醋煮米糊为丸,如莱菔子大。


用法:每服七八分或一钱,临卧时姜汤送下,次早再服即愈。孕妇禁服。小儿减半,虚人慎用。


在我读过的医学著作中,唯蒲辅周先生最善用此方,说:


此方能消食、消积、消痞、消痰、消气、消滞、消肿、消痛、消血、消痢、消蛊、消膈、消胀、消闷、并治痰迷心窍。我应用于停水,停食,气郁,用之皆效,须久服……


此方配伍严谨,有行气利水之专长。五灵脂善治诸气,古方失笑散用之为主药。


香附子即莎草之根,入肝胃二经,专理气血,并消食。古方独圣散只香附一味,治诸气痛。


黑白丑,古方专用治水病,能攻积水从二便泻出。古人用二丑诸方,多是一半生用,一半炒熟,共为末。


《蒲辅周医疗经验·方剂部分》


我曾邯郸学步,应用于临床,在农村行医时,曾自制过此药。若方中加甘遂,药效峻猛,常收立竿见影之效。不加则药不峻,可收缓效,故蒲氏说:“用之皆效,须久服”。


上面我们曾经说过,伤食病本不算什么大病,所以除非特殊情况下,不必兴师动众的开处方,一般应用中成药即可解决。


蒲辅周先生说:“伤食偏重于食,或吐,或消或下;停食则重在气,理气兼消。”(伤食初期,古人多倡用吐法,《素问·阴阳大论》云:“其高者,因而越之”,近代则较少用之。)


《幼幼集成:食积证治》说:“轻则和解常剂,重必峻下汤丸。”我们只要根据这些原则,灵活选用,是会收到理想的效果的。但对不能服药的人或小儿患者,我这种“按摩”的方法,真的效果很好。

—6—

不药而愈的伤食病例


下面再讲二个不药而愈的伤食病例,以广见闻:


过食蛹案

我的父亲曾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言有一个人,体壮而颇能食,精神略有痴呆。为人佣工,一日闲暇,众人相聚而戏,有人与之打睹曰:你如能吃二斤蛹子(蚕蛹---山东人喜食之),我当请客。曰:能。于是为之买来,又在暗中做了手脚,大约有二斤半,炒熟后与之服。


此人服后即撑胀难受,吐不出,便不下,堪堪萎顿。主家说:随我浇园去吧。(山东日照一带的菜园,浇水时用一柳斗绑一木棍,用人工从低处舀水,倒入沟渠中,流入菜田之中。)此人只好强支撑去浇菜园,如此上下取水,时间稍长,突然,所食之物顿涌吐出,病遂愈。否则殆矣。


咦,主人虽非医者,而实通医理者也。此非“其高者,因越而之”乎?正中吐法矣。


饱食冷饮,凝结不通

余在京用庖人某,忘其名,拙艺粗才,百无一长,以奔走枵饿之腹,骤得饱餐,啖饮兼数人之量。又常饮凉水,众止之,曰:余惯此,不吃茶也。一日忽患腹痛,少食辄吐,大便闭,汗出如雨,呼号辗转,众以为急症。


余曰:此饱食伤胃,兼冷水凝结,大便通,则愈矣,故置不问。晚餐后,匍匐求余,挥涕不止,乃难之曰,疾由自取,余何能为,必欲余治尔病,先取十桶水,置两缸倾倒之,必足三十度,然后可。

庖人曰:小人病莫能兴,十桶水何由致!余曰:不能则勿望余治也。不得已,饮恨力疾而起。


同人以余为太忍。庖人乃取水如命倾倒之,未至二十度,腹中漉漉鸣,汗津欲滴,急如厕,洞下之,软不能起。同人扶之床,坦然睡去。二刻许稍醒,则腹虚体轻,求饮食矣。余入厨问曰:腹尚痛否?曰不痛矣。尚作呕否;曰不呕矣。乃曰:尔之病,我已治之愈,比汤药针灸何如?取水之苦,可不怪我矣。庖人惭惧叩头。又告之曰,后须少食,不然将复痛,庖人敬诺。


同寓者请其故,余曰:余命取水倾倒,则俯仰屈伸,脾胃自开,焉有不愈者。


众乃服。或曰,何不用药?


余曰,用平胃散合承气汤,未尝不可,但药可通其肠胃,不如令其运动,皮骨具开,较药更速也。


《醉花窗医案》


来源:诵明书院,本文摘自《杏林集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达原饮:发烧不退的另一种思路
止嗽散,为什么能治很多种“咳嗽”?
饮食不当,小心你的“颈椎”
“疾”是外来的箭,“病”是心生的鬼
阴、阳、气、血,对照一下你到底是哪里虚?
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秋燥天气靠这两个中成药养肺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