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肚子和中医讲的胃肠湿热有什么关系?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很多找中医看过病的朋友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胃胀,拉肚子了去看中医,医生告诉我说:“你这是胃肠有湿热,注意要少吃油腻的,辣的东西啊。”那到底什么是胃肠湿热呢?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胃肠有湿热呢?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相信读完本文,对这些问题会有所了解。


1


什么是湿热


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


上面是百度百科对湿热的解释,可能大家读了之后还是一头雾水?因为其中涉及到相当多的中医专业知识,不明白也不妨碍我们阅读下面的文章。后文我们将用现代医学术语再稍加阐释。

对于以上的内容我们只需要知道湿热是一种致病因素,有外感(由外界环境影响所致)和内生(自身脏腑代谢功能失调所生)两种产生途径。当湿热侵袭人体不同部位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表现。而我们所说的胃肠湿热,即是湿热侵袭胃肠致病所致的疾病状态。
2

湿热侵袭胃肠后人体会怎样?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胃肠道的病理表现

若湿热主要侵袭胃的时候属于中医的中焦湿热证,患者常出现胃脘部痞满胀痛,打嗝、反酸、烧心,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等症状。这类患者通常西医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或伴有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可见阳性。患者胃镜下多可见粘膜充血红肿。


“红”、“肿”、“热”、“痛”这在中医辨证体系下则属热象,是“火”邪致病的表现。且多伴有胃中粘液及胃酸分泌过多,这在中医辨证体系下属“湿”邪致病。

胃中的粘液和胃酸本来是人体正常分泌物,胃中的粘液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胃酸则在胃的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当这些分泌物过量后势必成为致病因素对胃造成影响。

中医的“湿”即是由人体正常水液因机体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水液不能正常输布到身体各部位,稽留所致。所以胃炎活动期的胃粘膜的充血,水肿,渗出等病理表现常可归属为中医的中焦湿热证。而治疗中焦湿热的药物中如黄芩,黄连,蒲公英等具有抗炎消肿的功效即中医所说“清热解毒”,同时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藿香,佩兰,茵陈等具有促进胃吸收排空胃肠道炎性渗出物的功效,即中医所说“化湿”,且对胃液的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当我们知道了湿热在胃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再来理解湿热在肠就容易多了。湿热在肠属于中医的“下焦湿热”,致病因素还是“湿”邪和“热”邪。胃和肠同属消化道,故湿热侵袭胃肠粘膜后病理是相似的。患者的症状多表现为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大便脓血,大便粘滞不爽,泄泻后肛门灼热等。包括西医的炎症性肠病和痢疾等有上述腹泻症状的疾病。治疗上以祛除湿热邪气为主,即在抗炎的基础上排空肠道中的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

所以当我们看到中医用泻下法治疗泄泻的时候也就不奇怪了。这在中医学中叫“通因通用”,是一种反治法,见到实证性质的泄泻非但不止泻,反而用泻下的方法祛除致病因素,泄泻自止。

3

看舌苔,辨湿热

最后再教大家一些实用的知识。对自身状态的评估和防护。那么我们平时如何自己评估自己有没有胃肠湿热呢?告诉大家一个简易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方法。看舌苔。

舌诊在中医的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舌质和舌苔的观察可以推测身体脏腑的生理病理情况。消化系统的病变在舌象反应尤其明显,可以说舌象是一个简易的,不花钱的胃镜。


胃肠湿热的典型舌象表现为舌红苔黄腻。对没有中医专业知识的朋友来说如何辨清舌象是一件较困难的事,下面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我们正常人的舌头上都会有少许舌苔,一般是薄白的,散状,点状分布的。而当我们的舌苔成紧密聚集,成片分布,遮盖舌质的时候就叫苔腻了,这就提示有“湿”邪了。而舌苔发黄则是提示有“热”象。苔黄腻当然就是湿热之象了。

下一步我们再看看舌苔的厚薄,苔的厚薄表示湿邪的程度轻重。苔薄腻是说明湿邪较轻,苔厚腻,甚至能完全遮盖住舌质的时候则是湿热很重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去就医了。舌苔分布的部位和湿热侵袭的部位也有关系,胃肠对应中下二焦,反映在舌象上应该在舌的中部和根部。故典型的胃肠湿热的舌象是舌质红,中后部舌苔黄腻。


当我们见到自己有腻苔的时候,我们再看看自己有没有前面提到的胃肠湿热的症状?是否有胃脘部痞满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饭后是否会打嗝,反酸水,胸骨后有烧灼感?口中是否有酸臭味,总感觉口苦口黏?舌苔黄腻加有上述症状时这是湿热犯胃了,此时应及早就医。

如何检查自己是否湿热犯肠?看看自己是否最近有大便习惯改变?常见的病态表现为腹痛下痢一日数次;大便在腹内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为爽;大便至肛门,有重滞欲下不下之感,总感觉排便不净。泄泻后肛门灼热。或有大便脓血。当有上述症状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及时就医了,防止病情演变。
4

健脾胃防湿热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如何预防胃肠湿热呢?前面我们提到湿邪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水液代谢障碍。而脾胃是水液代谢的重要环节。饮食进入人体首先经过脾胃的运化成为精微物质才能输布到身体的各个脏腑。若脾胃运化这一环节出问题了饮食水谷不化则无法输布,聚而生湿。所以我们首先应当保护我们的脾胃功能。

平时应当饮食有节律,不可过度饥饱。少食肥甘厚味,即油腻、甜腻的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这些食物都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可是现代社会大家生活富足了,谁都免不了有时会饱食美餐一顿。那怎么办呢?这里给大家一个小贴士,家中可常备保和丸,这是帮助脾胃化食消积的药。如果大家聚餐饱食之后不妨吃一到两次保和丸,可减轻脾胃负担。

那当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有薄腻苔了,但胃肠道其他症状还不明显时我们有什么办法体内已经有的轻微的湿邪呢?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个小方法。

陈皮薏仁茶:两味药,陈皮,薏苡仁等分,泡水喝。陈皮能开胃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薏苡仁能健脾理湿。这是国医大师徐景藩自创的一个化湿的代茶饮的小方。两味药用的都是药食同源的药物,很安全。还有个药叫藿香,芳香醒脾化湿。可以用鲜藿香来当调料,炒到菜里面有一股芳香的味道,又能提味又能化湿,确是一味好药啊。


好了,相信大家读完文章之后对胃肠湿热也有一定了解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保护好自己的脾胃,祝大家都有一个好胃口!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医思维十平台无关,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文来源:网络,中医思维+编辑整理。

更多推荐
寿命短的人,往往身上2处是“圆”的,如果你也是,一定要重视起来
最爱丹参:价廉、用广、效卓
外邪与肿瘤的关系
肺癌的病根,为什么不在肺?
搓按这里,能激发阳气,减轻体内阴寒
一颗核桃补遍全身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