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病愈后依然会咳嗽?怎样才能断根?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听到孩子不时咳嗽的声音,妈妈就发愁:明明感冒已经好了,为什么孩子还在咳嗽?咳嗽怎么就那么难好?!这样的烦恼不是一个宝妈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为什么咳嗽总爱纠缠孩子?我们能用什么办法去应对?
1、内外夹击,引起咳嗽
中医认为,孩子咳嗽是受到了内外夹击:一个是外感的时令邪气侵袭,另一个是内伤的乳食不慎。时令邪气是指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寒冷季节,人体阳气内敛。如果不能及时给孩子增添衣物,很容易因为伤肺而引起咳嗽。尤其是遇到暖冬或者寒潮时。
乳食不慎,是在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还较脆弱,如果饮食调节不当,孩子有偏食、过饥过饱、不按时就餐的情况,容易伤及脾胃,使抗病能力降低,或者因为积食而产生内热,引发外感,这就是俗话说的“没有内火,不引外寒”。
2、咳嗽的表现
寒证&热证
偏于寒证咳嗽的孩子,通常衣服穿得较单薄,平时胃口不好,爱吃冷饮,稍微着凉就会咳嗽,还有手脚发凉、怕冷、打寒战的现象,唇舌偏淡,手心发凉,小便颜色淡、次数多,大便偏稀。
偏于热证咳嗽的孩子,通常穿得比较多,喜欢肉食,不爱吃蔬菜、水果,不爱外出活动。这样的孩子唇舌偏红,手心发热,小便颜色偏黄、味大,大便干硬,或者几天没有大便。
有痰&没痰
有痰的孩子,咳嗽时声音重浊,嗓子里有痰声,口水黏稠,舌苔较厚。如果咳嗽痰多,属于痰湿重,其中痰白而清稀多为寒证,痰黄而黏稠多为热证。
没痰的孩子咳嗽的声音发干,嗓子里没有痰声,口水清稀,常伴口干唇燥,舌苔较薄。咳嗽痰少,多是风寒引起的;如果孩子阴虚,属于燥咳,也表现为痰少难咳出。
3、咳嗽的种种疑问
为什么孩子病好了,咳嗽却还不停?
病好了但咳嗽仍不停,中医称余邪未清,迁延未愈。常见的原因有两个。
用药过重,关门留寇
中医治病讲究给邪气以出路,常用发汗、引吐、泻下的方法,引邪外出,将邪气从体内清除干净。
如果咳嗽一起就用大剂量或高级别的抗生素,或者使用清肺泻热力量较大的中药,就会出现病轻药重的情况,虽然消除了病灶炎症,但同时也会伤及机体正气,使孩子稚嫩的脏腑受伤,余邪被留在体内,引起咳嗽不停。
这种情况以干咳为主。这时,可以用1段葱白、2根香菜,加些调味做碗热汤,孩子喝汤后微微出点儿汗,邪气透发出去就好了。
过早吃高营养食物,重伤脾胃
孩子刚刚病好,脾胃功能还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如果急于给他补充营养,让他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会加重脾胃的损伤,不仅不能补充营养,反而使病情反复,咳嗽不停。
中医把这叫做“食复”。遇到这种情况,先要改吃清淡些、易消化的食物,再吃些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片、果丹皮、酸奶等。
4、晚上咳嗽厉害怎么办?
半夜或晚上咳嗽厉害的孩子,多是脾湿痰盛,因为痰多又不会把痰咳出来,所以孩子的呼吸声比较粗或痰声重,舌苔较厚。尤其是上床平卧之后,造成肺部的痰液堆积,刺激气道,引发剧烈咳嗽,影响睡眠。
如果孩子晚上咳得厉害,可以让他采用半卧的姿势睡觉:叠一块小被或毯子呈坡形,放在孩子上半身下面,把头、肩、背部抬高,就像医院把床头稍稍摇起一样,这样可以缓解痰液对气道的刺激,让孩子睡得安稳些。
5、孩子咳得不多,但就是断不了根,怎么回事?
咳嗽总不断根,通常有两种情况:
体质虚弱,元气恢复缓慢
体质虚弱的孩子生病之后,因为脏腑受损,元气尚未恢复,所以会有咳嗽不断根的现象。这样的孩子需要适当增加营养,改善体质。
脾气急躁,肝火过旺
孩子情绪急躁、易怒,爱哭闹,通常是因为肝火过旺,孩子表现为面色发青,唇舌发红,需用一些清泻肝火的药物治疗,还要纠正爱急躁的脾气。
6、缓解咳嗽的辅助手法
在家里可以用一些简便的方法帮助孩子缓解咳嗽──拍背祛痰 让孩子稍微低头,家长用空掌轻拍孩子的后背,然后让孩子咳嗽几下。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排出痰液,减轻咳嗽。
按揉合谷 合谷穴在手背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位置,并拢手指,虎口处肌肉最高处就是。按揉时微微向食指骨头方向用力就行,每次2-3分钟,每天3-4次,能缓解咳嗽。
姜汁揉背 滴2-3滴生姜汁在手心,或用生姜片在手心擦一小会儿,然后用手掌轻轻揉按孩子后背的中部,再顺着背脊方向上下按揉7次,孩子微微出汗或者背部皮肤微微泛红效果更好。可用于风寒引起的咳嗽。
冬天防咳嗽育儿歌谣
适应冷热常锻炼,暖冬严寒避感染;
食勿过度少生痰,汗便通畅热得散;
居处通风气清新,止咳化痰药用缓;
谨记在心践于行,常保儿安少病缠。
来源:小儿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孩子发烧误区:多喝水?要发汗?中医如何正确处理?
作者:陶庆
明医简介:陶庆
陶庆
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
师从著名中医邢斌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孟河医派”传人、著名脾胃病专家邵荣世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分会前主任委员、上海市名中医胡义扬教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在《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各类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在上海某著名三甲医院工作近10年,每年诊治病患近1万人次,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临床推崇“仲景学说”、“脾统四脏”理论,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内科疾病:胃炎、胃溃疡、慢性腹泻、便秘、胸闷、心慌、眩晕、失眠、顽固性头痛、咳喘;妇科疾病:痛经、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小儿疾病:发热、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便秘、腹泻、夜间啼哭、盗汗及各类疼痛: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常收立竿见影之效。
宝宝发烧后,很多妈妈都心急如焚,赶紧抱着娃就往医院跑。医院的一般处理方法是打退烧针、开退烧药、上抗生素,有时效果还不一定好。那么,中医对于小儿发烧是怎么治疗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则来自陶庆医生治疗小儿发热的医案。
患者基本资料:
苏某,男,3岁。
主诉:
发热一天。
初诊时间:
2018年5月11日。
病史:
患儿前一日玩耍受凉后出现发热,无汗,畏寒,测体温39.5℃,自服美林等药物后,稍有汗出,体温降至38.7℃,今晨复测体温39.3℃,无汗,身上摸上去烫,稍有咳嗽,早晨曾呕吐1次,精神不振,小便短少黄,大便未解,咽喉红,扁桃体Ⅰ度肿大,舌尖红,稍有点刺,脉浮数。
治疗处方:
柴胡9g,黄芩10g,连翘10g,甘草3g,石膏30g,葛根15g,白芍10g,桔梗10g,羌活10g,白芷6g,生姜3g,大枣10g,3剂。
治疗情况:
3日后患儿母亲告知,服药当天晚上出汗很多,第二日体温正常,后体温无反复。
按语:
小儿发热乃临床常见疾病,严重者甚至出现高热神昏、抽惊等情况,往往让很多家长束手无策、寝食难安。
本例患儿受寒后突发高热,恶寒,无汗,呕吐,身上摸上去烫,舌红,考虑三阳合病,疏方取陶弘景之柴葛解肌汤,同时兼顾外感邪热的表、里和半表半里三个病理层次,从而发越之、引领之、清泄之,使邪热无所遁形。
中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有很好的疗效,并往往热退后不再反复。
小儿发烧问题虽小,可有些家长也会因过于担心,而采取一些错误的处理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以下误区,希望大家能够引起注意。
误区一:退烧就要发汗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发烧,而不是先退烧。
有可能是外邪(就是中医讲风、寒、暑、湿、热、燥,西医讲的病毒、细菌),也有可能是内部的食积,或者某些病理产物堵塞造成的。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孩子的症状,比如:怕冷还是怕热,有汗无汗,口渴不渴,小便黄不黄,大便是否通畅,肚子疼不疼……诸如此类。
如果小孩喉咙疼、出汗、口渴,切记不可用西药或生姜发汗,因为这些症状有可能是温病,也就是我们说的热伤风,而温病忌发汗。
另外,如果小孩高烧中出过一次汗了,即使烧未退,切记不可反复发汗。汗是人体的津液之一,反复发汗会伤及津液,时间久了,就会引起惊厥,也就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高烧不退,孩子抽筋,这个就说明内脏干烧,里热未退,如果再发汗就会有生命危险。
误区二:发烧一定要多喝水
发烧本来就是人体正气抵御外邪的一个生理行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消耗很多的能量与津液,容易出现津液不足。
大家会想到多喝水来补充津液,但其实很多时候,水不能转变为人体所需的津液,适量喝水对身体有帮助,但如果喝水量超过身体的吸收排泄能力,就会变成垃圾停留在中焦,出现中医里说的”中焦水饮停滞”。
所以在经典名著《伤寒论》里就说: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很多父母发现孩子退烧后,反而出现咳嗽等症状。
补充津液最好的方法,就是喝米汤(针对已经加辅食的宝宝而言),不仅仅能够补充津液,而且能够最快给身体补充能量。因为米汤具有滋阴长力的作用,可以益气,养阴、润燥。
来源:上医健康,转载请注明出处。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分享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随缘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