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气候变异,流感方子该换换了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I导读:孙幼立老师根据余姚一带几十年的气候变异,总结出了流感的应变方法:气候应热而反凉,选用太阳、阳明双解之大青龙汤;高温持续不去,选用解表清里之抗戾散;未到寒时而寒,选用扶正祛邪之人参败毒散……分析有理有据,小编认为可推而广之,对我们把握当今流感变化、灵活选方大有启发。(编辑/盒子)


气候变异对流感发病机制的影响及方药变化

作者/俞承烈、孙幼立


曾有人推测,东汉末年长沙一带出现过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导致许多人死亡,张仲景曾亲自参与了这次抗流感的斗争,并从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总结凝练,方提出了六经辨证学说及桂枝汤、小柴胡汤、白虎汤、承气汤等著名的方剂,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气候的变异往往与流感的流行密切相关。中医传统理论对因气候变化而影响疾病的论点有四,即:至而不至,未至而至,至而不去,至而太过。

  • 至而不至:大青龙汤最合拍


20世纪70年代,余姚的陆埠区与丈亭区曾出现爆发性流感,常常一家数口数日间同时罹病。时值仲夏,夏至已至,天应热而反凉,日平均气温在15℃左右,早晨要穿棉衣。孙老当时就诊的患者一天多达200人,其中约170人患流感。就诊流感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寒战发热,寒多热少,无汗,体温在38℃-38.5℃,头痛,鼻塞流清涕,全身关节酸痛,少数患者有轻微咳嗽,咽轻度充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正常,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数上升。


此次引起流感的原因为“至而不至”。气候本应热而反凉,患者感受寒邪,邪从足太阳膀胱经而入,郁在太阳阳明之间。治疗若选白虎汤加桂枝,则偏重阳明,而单用桂枝则解表的力量亦显不足,故应太阳阳明双解,选用大青龙汤最为合拍。方中桂枝与麻黄共解太阳表邪,麻桂同用,加大解表的力量;而口渴引饮乃阳明里热已炽,必重用石膏清里热;加甘草、姜、枣调中,使麻、桂、石膏等峻药不致各走极端,而共奏解表清里之功。孙老以此为主方,一般投药1剂得汗,汗出热渐下降,3剂可愈。


在1000余例流感患者中,大概有10例男性患者药后出现鼻衄,有人认为是病情恶化,有人认为是麻桂性太峻烈,药不对症,不一而足。孙老告知:“鼻衄,《伤寒论》明确指出衄是红汗,是邪热外出、病情好转的表现,一般半天左右可自止,此时不能用止血药止血,因为止血药反而使邪内扰。”果然患者鼻衄后的次日,发热即呈梯状下降。也有极少数病例出现发热发冷,体温在39℃以上,则改用辛凉解表联合清里热法,方选银翘散和白虎汤,热亦退而愈。另外,大约有12%的患者在服大青龙汤的次日出现短暂的胸闷、烦躁不安等不适,嘱多饮热水,即迅速得大汗而热退,上述症状亦逐渐消退。《尚书》谓:“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殆指此而言。


  • 未至而至:人参败毒散逆流挽舟


1982年,距离冬至还有十天,已出现零度以下气温,即所谓“未至而至”。姚东地区出现散发流感病例,孙老每日接诊10例左右。患者发病不过2天即出现头晕、腿软、十分困乏、畏寒的症状,测体温均在37.3℃-38.5℃之间,面色不华,口不渴,舌苔淡白,舌边缘少许齿痕,脉濡数;查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大致在正常范围内。


孙老认为,未至而至,寒邪入侵,而人体阳气未能充分储藏,难以抵御,邪在太阳,因元气不支而内陷,故出现头晕腿软、行路如坐舟中等症状,急需扶正以驱邪外出。明末清初的医家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对此症的病机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以“人参败毒散”逆流挽舟。孙老临证时再加大剂量黄芪,果然效果甚佳,一般3剂即可热退,而疲乏症状也随之消除,少数病例的白细胞偏低亦得到纠正。


当然也有一些病例,症状为头晕乏力、面色不华,查血常规中白细胞数为2万以上。患者表现为虚症明显,投加味人参败毒散2剂后,元苏邪亦起,此时患者不但体温上升,而且出现面赤气粗、口渴喜冷饮等气营两燔的症状,则改用温病法治疗而效,此乃个案。


  • 至而不去:抗戾散解表清里


20世纪初,由于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夏至后常常持续高温,此乃“至而不去”。此时散发的流感症状多为寒战发热,热多寒少,早晨体温略降而下午升高,波动在38℃-39.5℃,口渴引饮,面红气粗,大便常秘结不行,脉弦数或滑数,舌苔薄白腻或黄腻;查血常规多在正常范围内。


孙老认为,此邪即吴又可《温疫论》中所述的戾气之邪,往往阖家大小,无分年幼, 均可波及,症状如出一辙。昔年孙老负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在章次公老师旁侍诊时,章老就常用吴又可的达原饮治疗此疾,颇有效验。但今日之症情,显然比当年所见更重,达原饮解表能力不足,虽有槟榔,但通便功效也较逊,故用达原饮加升降散等组成的抗戾散治疗。全方为蝉衣10g,僵蚕10g,姜黄10g,制大黄5g,知母10g,黄芩10g,羌活10g,板蓝根20g,槟榔10g,厚朴10g,草果10g,共11味,具有解表清里,疏气机、降伏邪之功,一般投3-5剂,即可奏退热之效。


  • 至而太过:鲜水芦根回津称叹


1940年,已过立秋,距处暑还有5天,依然酷暑难耐,挥汗如雨。门诊来一陈姓老翁,60岁,诉高热不退3天。诊见面赤气粗汗出,大渴喜冷饮,尿赤,脉洪数,舌红,测体温39.5℃。诊断为湿温,辨证为阳明热盛,即投白虎汤加味。方药:生石膏40g(先煎),知母12g,竹叶10g,粳米20g,甘草3g,1剂。次日复诊,仍高热不退,测体温39.6℃,因思壮热汗出不恶寒,大渴引饮脉洪数,乃白虎汤证,为何不效?嘱患者伸舌,见舌0中裂,扪之无津,乃悟高热灼津,津液无以上承,化源告竭,单用辛凉重剂无效,必须加用大剂养阴滋液生津之品,乃于原方中加入鲜水芦根200g(煎汁代水),鲜生地30g,玄参12g,麦冬12g,1剂。第三天,果然津回热退,测体温 37.2℃,诸恙均明显好转,故以竹叶石膏汤加鲜水芦根30g,鲜生地20g,3剂以善其后。


本案明显属于“至而太过”。盖在持续高温环境下,津液先耗于未病之时,一旦温邪入侵,阴津明显不足,必须辛凉与养阴生津同用,方能收效。对于高热津伤,范文虎老喜用鲜水芦根煎汁代水,再加鲜生地,可迅速回津。


近年来,病毒引起的感染发热是当代医家的主要研究课题,而中医则通过匡扶正气、驱邪伐恶、舒展气机、辟邪解邪等方法,进行多种选择或组合治疗疾病,如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必将对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为流感,因气候的变异,病机的不同,治疗方法也迥异,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医学治疗特色,亦是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医仍占有一席之地,并将继续为人类健康做贡献的理由所在。


本文摘自《老医秘验——范文虎传人孙幼立70年临证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俞承烈、孙幼立。编辑/盒子,校对/闫奇峰、勤莉。

三例流感的辨治体会

作者/李浩然


现在因为网络媒体的发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因为感染流感病毒,病情严重后进入ICU抢救,严重的甚至丧命。因而大家也谈流感色变,当然这只是极端的个例,但是也说明了流感的严重性。纵观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来不缺乏治疗流感的方法和方药。从而也使中国避免了一百年前“西班牙大流感”的大流行。当时全世界因此死亡5千万人。


中医学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伤寒论》,其实就是一部专门论治外感热病的专著。后世的温病学派也继承发展了外感热病的治法及方药。这些著作包含了各种流感发病类型的治法,如果掌握得当,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大多数流感都有自限性,一般感染1周后就会痊愈,但是一些儿童、老年人以及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后可能引起肺炎等相关并发症,也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西医发展至今治疗流感也缺乏特效的手段,奥司他韦是现在抗病毒有效的药物。


既然现在西医没有特效治疗流感的药物,那为什么找中医治疗流感的也很少了?我分析有两个原因:第一,现在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医都是调理慢性病的,急性的感冒发烧之类的都还是首先找西医;第二,现在的中医大部分没有机会去治疗外感发热一类的疾病,所以没有经验,来一个病人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去治疗,久而久之,患者也就对中医失去了信心。


其实从我个人的阅历和经验来讲,如果早期的流感及时找中医治疗,绝大部分在2-3天解决问题,极大的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痛苦。近日我也治疗了几例流感,现将个人的辨治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某某,女,2019年元月,主诉恶寒发热一天,最高体温40.2℃,后就诊于当地中心医院,血常规基本正常,流感病毒抗体提示甲流病毒,建议前往传染病医院就诊,患者不愿意去传染病医院,就给我打电话问我能不能治,我就说那过来看一下。现症:恶寒发热,体温39.8℃,全身肌肉酸痛,时有烦躁不适,舌红苔薄白,脉浮紧。


四诊看完,立马《伤寒论》第38条条文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此时我心里就有数了,立马方书:麻黄12g,桂枝10g,甘草6g,杏仁10g,生姜10g,大枣10g,石膏30g。颗粒剂,2付药,一次一包,服药后喝热水,或者喝热的稀粥,盖被子出汗,如果不出汗隔两个小时再喝一次,出汗后停服。同时配合奥司他韦,一天两次,一次一颗。


喝药后半个小时开始出汗,体温降到38.5℃,然后嘱其再服一包,继续出汗,下午到晚上体温降到37.8℃。第二天体温降到36.8℃后未反复,全身疼痛不适等症状基本缓解,仅有少许乏力,嘱其静养休息,后随访痊愈。


肖某,男,2019年4月,主诉发热4天,患者4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8℃,后在外面诊所输液,输注盐酸左氧氟沙星,输了三天液仍诉发热,后在附近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偏低,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口服治疗,服用一天无效,前来就诊。现症:39.1℃,恶寒发热不显著,全身酸痛不适,自觉全身疲乏甚重,脉浮缓,苔薄白。


曾经在杨帧教授的课上听过他讲过用荆防败毒散的一个用药指征就是全身疲乏。后根据这个特点,直接开了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各10g,甘草6g,麻黄6g,柴胡20g。颗粒剂,2付药,一次一包,服药后喝热水,或者喝热的稀粥,盖被子出汗。同时配合奥司他韦,一天两次,一次一颗。


当时为了观察服药情况,指导患者服药,就加了患者微信,其诉服药前39.1℃,服药1小时后体温38.6℃,嘱其继续服药,保持出汗,2小时后38℃,嘱其继续服药,3小时后体温下降到37.3℃,人感觉舒服很多,晚上8点钟再次测体温36.7℃,嘱其停药观察。第二天早上回信说体温又升高,37.7℃,后嘱其继续服药,下午回信36.4℃。第三天诉未发热,诉服用奥司他韦头痛,恶心欲吐,嘱其停止服药。后随访痊愈。


某某,男,2019年5月初,主诉因受凉后发热2天,自行服用感冒药、消炎药、退烧药无效,最高体温39.2℃,前来就诊。现症:发热,体温38.6℃,恶寒不明显,咳嗽、咳痰,痰多,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明显,苔薄白,脉浮数。


诊断考虑太阳少阳合病夹有内饮,予以小柴胡汤加小青龙汤合方。开两剂,颗粒剂,回家冲服,服药后大汗,体温逐步下降,咳嗽明显减轻,第二天晚上低烧,37.8℃,再开一剂,服药汗出后,体温恢复正常,随访未发烧。


通过这三个流感病例的治疗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中医治疗流感效果显著。其实之前我也治疗过好多例流感,效果都不错,大多在2天基本可以退烧,病程可以大大缩短,减轻患者痛苦。之前我本人两次发烧,我基本是纯中药治疗,病程大概也在2-3天,说明单纯用中药治疗效果也很快,但是现在因为医疗的发展,流感的指南也都提倡早期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这样也可以大大保障患者的健康,没有必要去分个输赢


2.在六经辨治的指导下治疗外感效果很显著。《伤寒论》主要就是来治疗外感病及其相对应的并发症等等,如果辨证准确,效如桴鼓


3.后世的时方其实也有许多非常好的方剂,比如以上我提到的荆防败毒散,包括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发热,后世温病的许多方剂,如果辨证准确,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治疗外感早期用中药可以避免很多感冒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现在感冒大多都是西药退热药、感冒药、消炎药治疗,感冒好了,后续会遗留一些支气管炎、鼻炎、咽炎、皮肤病等等许多后遗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医看来多为外邪没有散透,遗留在身体内,西医治疗也没有很好的方法,中医治疗也难万全。所以早期运用中药发散外邪,避免留有病根,十分必要




更多推荐
今年的流感又在路上,中医怎么预防?
八大医案让你初通中医
两腿一分,大补肝肾;三种拉筋,全身疏通,特适合不爱运动的人
生活中8大最伤骨的动作,你可能一天做很多次,现在改还不晚!
男子狂吃柚子一周,竟“瘫痪”了!柚子千万别和它一起吃…
男子肺部烂成“棉花”,罪魁祸首竟是它,可怕的是我们常用!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