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潜伏期?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流感多发季节,多饮金银花茶有利于增加抵抗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是,感染新冠病毒后不马上发病,而是出现了潜伏期。之前有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的平均潜伏期为5.2天,一般1-7天,长者达14天。

近日,有钟南山院士领衔的论文《我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发表,研究者从31个省级行政区的552家医院,提取了截至2020年1月29日的1099例患者样本数据,1099例患者中,潜伏期最短为0天,最长可达24天。中位潜伏期仅3天,这要比此前研究所报道的更短;而最长潜伏期24天,又大大超过了对于新冠病毒潜伏期为最长14天的常规认知。

此外,也有媒体报道,一名65岁女性新冠肺炎患者自武汉返回山西40天后就医,两天后才确诊。

为什么新冠病毒会出现潜伏期?为什么每个病位的潜伏期有长有短呢?为什么新冠病毒这么“狡猾”?潜伏期延长,是滞预示着新冠病毒在发生变异,传染性更强呢?




现代医学的观点



一则,与感染病毒的数量有关

有专家认为,初始进入人体的病毒量越大,发病的速度就越快,潜伏期就相对较短。

二则,感染者体质有关

专家认为,潜伏期长短与病人本身体质有关,有些人耐受性很好,而一些人则比较娇气,稍微有点不舒服就会感觉到,这种主观性的东西很难去评估。且病毒进入人体内,没有显示出外在症状,这到底是属于潜伏期还是无症状感染,目前是很难区分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另外,还有专家认为,在常见潜伏期以内的病例大概占95%以上,也有一些拖尾数据不在这里面,这和个体差异有关。

三则,与病毒适应宿主的能力有关

有专家认为:潜伏期长,说明新冠病毒适应新的宿主的过程比较长,等到病毒适应了宿主之后才会导致后者发病。



中医的观点



从中医来分析,病毒属于邪气。邪与正不两立,邪气侵入人体后,正气会奋起抵抗,正邪交争的过程往往会表现出症状出来若没有症状,说明正邪没有交争。为什么已经感染疫毒,而正邪没有交争呢?

要么正气极弱,完全无力抗邪;要么正邪交争的表现比较迟钝。

一则,之所以感染疫毒后潜伏期长,是因为此次疫病的病机关键是湿邪。湿性粘滞,湿邪侵袭人体后,其发病过程自然缓慢。

二则,据《疫疹一得》记述:“有热不一日而即发者,有迟至四、五日而仍不透者。其发愈迟,其毒愈重。一病即发,以其胃本不虚,偶染邪气,不能入胃,犹之墙垣高硕……至于迟至四、五日而仍不透者,非胃虚受毒已深,即发表攻里过当。”认为潜伏期长,源于内外两方面原因。在外是疫毒甚重;在内是胃虚受毒已深。

三则,还有一种可能,疫毒善于伪装自己,把邪气中“恶”的一面包裹了起来,而“善”的一面露在外面,让其外在的表现与人体正气类似。因为正气被迷惑,就没有产生抵抗反应,当然也就没有症状。后来,正气认出了邪气的本性,于是开始奋起抗邪,才表现出症状来。

由此说,治疗此次疫病的重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则重视化湿;二则,重视养胃;三则重视扶正。



潜伏期时病毒会做些什么



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教授认为,简单说,就是适应环境,为大量增殖做准备,包括合成产生子代病毒的组分。“新冠病毒的结构包括包膜、衣壳和核心(即核酸),它们可以视为病毒的成分。在产生子代病毒颗粒前,宿主细胞内是看不到完整的病毒颗粒的,只能找到病毒的组分。病毒颗粒进入细胞后,先合成子代病毒的三个组分,再进行装配,从而产生子代病毒颗粒。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从中医来分析,疫毒毕竟属于邪气。邪盛则正虚。邪气侵袭人体后,不管有没有症状,都会消耗正气。也就是说,感染疫毒后在潜伏期内虽然没有症状,但人体正气正在被邪毒暗耗,每多一天,则邪盛一分,正亏一分。一旦症状发作,则正不胜邪,邪势炽盛。


更多推荐

古代中医防瘟疫的智慧,九则妙招很多现在还沿用

春季肝气当令,六大养肝法,收好啦~~~

春天来了,准备挖蒲公英的,抓紧看看吧!

我本身是个中医黑!!我受不了……武汉中医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出院

花生这样吃,降脂降压抗衰老,每天吃一点,等于买保险~

便秘中医分型、辨证大全(附治疗中成药方)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