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诊脉达变 | 说说“神奇”的脉法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各位好友是否知道微信公众号规则又进行了调整,吾等 也不得不跟大家求个三连,希望大家多多点击“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赞👍”

这样我们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不然的话你我就要相忘于江湖了🐟

详情:专业聚焦,同频共振---北京大学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报名中



导读:今天学习魏长春先生临床诊脉的经验。


01

脉有疑似须辨


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脉多热,迟脉多寒,弦紧为实,细微为虚。


此为常理,然疑似之中,须当辨别真假,关系非轻,不可不察。


如浮虽属表,而阴虚血少、中气亏损者,其脉见浮而无力。是浮不可概作为表证。


沉虽属里,而外邪初感之深者,寒束经络,脉不能达,则见沉紧。是沉不可概作为里。


数为热,但真热者未必数,而虚损症阴阳俱困,气血失调衰弱,虚甚者数愈益。是数不可概作为热。


迟为寒,但外感病初愈,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概作寒。


弦紧类实,但真阴胃气大亏,阴阳关格等症,脉多豁大弦紧。是弦紧不可概作实证看。


微细类虚,但凡痛极气闭,脉络壅滞不通,常见伏匿微细。是伏未必为虚。


由此推之,若脉中皆有疑似,皆须详辨。

02

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


一、舍脉从症


脉浮为表,治宜汗解,然亦有宜用下法,仲景云:脉浮而大,心下反坚,有热属脏者,攻之,不宜发汗。


脉沉为里,治宜攻下,然亦有宜从汗解,如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汗之。


脉促为阳盛,当用葛根芩连汤清之。而脉促并见厥冷,则非灸百会穴以通其阳不可,此等促脉,非阳盛之候,应当舍脉以从证。


脉迟为寒,当用姜、附温之。若阳明病脉迟不恶寒,身体濈然汗出,则用大承气汤,则迟非阴寒之候。


二、舍症从脉


有表证应发汗,是为常法。仲景云: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痛,当温之。宜四逆汤。


里证用下法,则属常规,如日晡发热,则属阳明,而脉则浮虚,则宜发汗,可用桂枝汤。


结胸症具,当与陷胸汤下之。脉浮大者,不可下,当予桂枝人参汤温之。


身体疼痛,当以桂枝、麻黄汗之,然尺中脉迟者不可汗,当与小建中汤和之。 


03

切脉以有神无神辨吉凶



李东垣曰:“不病之脉,不求其神,神无不在。有病之脉则当求其神之有无。”


脉法曰:“脉中有力,即为有神。”


“有力”二字,最当细心体察。如实、紧、弦、牢均系有力,均属病脉,以是知有力者非强硬之谓,是中和之谓也。


要有力中不失和缓,柔软中不失有力,方是有神之脉。


若其不及,即微弱脱绝之脉也。若其太过,即弦紧真脏之脉也。二者均属无神,皆危兆也。


04

诊脉实践经验点滴



一、热病脉伏,乃火邪内郁


外感热病,邪热内闭,有脉不起者,一手脉伏曰单伏,两手脉伏曰双伏,此非阳证见阴脉,乃火邪内郁,血分郁结,不得发越,阳极似阴之候,必得大汗方解。


治法当以凉药透达为主,忌用辛温热药。


二、脉极大而无力,须防阳气浮散于外


临证遇到脉极粗大,重按无力,面色苍白,头部有汗,往往是阳气浮散于外的虚证,此等证候虽有外感,亦忌表散,须当急进纳气固本之方法,以救暴脱(即休克)。


三、脉极微,也有伏匿脉,为邪闭之症


极微之脉,久久寻而得之,加力重按至骨则现坚牢者,六部皆无脉,惟尺后则实数有力,为伏匿脉,不可认作虚寒,是实热邪闭之候。


四、牢脉多主癥瘕肿瘤


牢脉浮按不见,沉按坚硬实大有力触指。牢脉主实证。凡见此脉,其腹多有癥瘕肿瘤。


牢脉与革脉不同,牢脉沉坚有根,革脉浮坚无根。


牢脉与伏脉不同,伏脉虽重按之亦不可见,必推筋至骨,乃见其形。而牢脉则实大弦长,重按便满指有力。


五、革脉为大虚之脉,主亡血失精


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临证实践,革脉形状如按鼓皮,外虽硬而中空,即弦大浮虚,虽大而不洪,有力而不滑。


凡见此脉,其面色多苍白,按其腹必软,行动则气促,是外浮内空。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多见此脉,极难治愈。


六、久病倦怠无神,而见缓脉,则是败症


《三指禅脉诀》说缓脉为无病之脉,最佳,诸病见此则无危险。


临证实践,常遇久病精神衰弱,胃纳日减,其脉虽见和缓,多致不救。


因而,深信《慎柔五书》查丁吾之言,他说凡久病之人,脉大小洪细沉浮弦滑,或寸浮尺沉,或尺浮寸沉,但有病脉反属可治。如久病浮中沉俱见和缓,体倦者决死。实践证明确实可信。


七、暴病发热,脉虽弱,须从外感论治


治病必须详察外感与内伤。


暴病发热脉虽弱,而治从外感;久病脉弱,热虽盛而治从内伤。


同时兼察舌质与舌苔,外感发热,大多有苔或黄或白,内伤症发热,舌光无苔居多。


其舌嫩红、淡红、绛赤,需分辨其血虚、气虚、血热,脉证合参,分辨益明。


八、郁病脉象


大多弦涩凝滞,其来必不能缓,其去必不肯迟,先有一种似数非数躁动之象。


细体认之,是无焰之火,是无韵之音,是往来不圆滑,此为郁脉。法当疏之发之。


如火在下而以湿草盖之,则闷而不舒,必至烧干而自尽。故疏之发之,使火气透。


九、平人脉缓而迟者多寿,脉忽而数者多夭


虞搏《医学正传》曰:“生成之脉,岂无缓急迟数之殊欤。


经曰:性急脉亦急,性缓脉亦缓,大抵脉缓而迟者多寿,脉急而数者多夭。


经曰:根于中者命日神机,神去则机息。


盖气血者,人身之神也。脉急数者,气血易亏而神机易息,故多夭。脉迟缓者,气血和平而神机难损,故多寿。


按脉急数多夭,验之临证确然。凡青年男女患劳损而脉大急疾者,证多难治。


虞搏所云,急数者气血易亏,迟缓者气血和平,盖全在平日涵养功夫。要做到外动内静,心平气和,使自身气血调和,自然身体健康少病。


十、寡妇处女常见两尺脉滑动滑疾


妊娠脉,以滑动滑疾居多,但寡妇及逾龄未婚处女,其两尺脉滑动滑疾者甚多,此乃情欲不遂所致。


《褚氏遗书》曾有论及,凡临证必须细辨,切勿误诊为怀孕。


故古人四诊望、闻、问、切,以察脉殿后,是脉有可凭,有不可凭的至理存在,应当通常达变。


十一、脉过旺与过弱,须细心详辨


老年人气血已衰,脉宜衰弱,过旺则病。若脉盛而不躁,健饭如常,此禀受先天特厚,是长寿之征。若脉强而躁疾,则为孤阳。


青壮年脉宜充实,若脉弱则多病。青年气血旺盛之年,而见脉弱,是虚弱不足之象。若脉体小而和缓,寸关尺脉相等,此秉质清静有涵养,是无病之征。若脉细而劲急,则为凶兆。


执脉辨证是为常,随人变通,灵机变法。


肥盛之人,气盛于外,而肌肉仁厚,其脉多洪而沉。瘦小之人,气结于中,肌肉浅薄,其脉多数而浮。


饮酒之后,脉必浮洪;远行初至,气血未宁,脉多见疾。


十二、秉体不同,脉有六阳、六阴、反关及无脉之异


六阳脉,是强大有力之脉,而不是坚硬脉,此乃秉体特征,而非病脉;六阴脉,是细微而静,脉来有序,与沉细细微脉不同。


凡遇此等脉象,必须从整体考虑,并在平时注意。


若初诊遇着脉象强大或细微,必须详细询问病人平日脉象有无特殊。


还有反关脉和终身两手无脉的病人,都是素体的脉象,临证均宜细辨。


注:本文选摘自《魏长春论内科》,朱世增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湿热治法:经方 VS 时方

你曾经的“口福”,都变成了“三高”

能够化掉 “体内一切淤血” 的古方

类风湿关节炎从“寒”治?还是从“热”治?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俗话说:“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现正值秋转冬的时节,气温逐渐下降

前几日有专家报道秋冬可能会有第二波的疫情高峰期,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疫情让我们每个人意识到“正气” “健康”的重要性


童青堂现已开通膏方门诊

由资深中医坐诊

为每位应诊者量身定做

一人一方

医生详情表请见下图。


可预约膏方门诊医生表





更多膏方专家可见下方门诊医生详情表


地址:上海市青浦老朱青路15号童涵春堂二楼童青堂中医 

交通:地铁17号线青浦新城站转

          青浦1路、青浦11路、青浦2路    

电话: 021-39726766  021-3972686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