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第二届新型司法智库理论研讨会在沪召开
9月15日上午,2017中国·上海第二届新型司法智库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上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陈寅,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出席并讲话,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上海市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围绕会议主题“司法体制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互联网+ 人工智能+ 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分别以《推进司法实践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融合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人工智能对法律实践和未来法学的影响和挑战》为题作了主题发言。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蒋惠岭,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叶必丰,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刘卫萍,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等嘉宾作了主旨发言。上海高院副院长、政治部主任、上海司法智库学会理事长郭伟清主持研讨会。
陈寅书记对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陈寅书记指出,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促进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当前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大有作为。一是推动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法官检察官行使司法权及相关部门人员行使办案管理权、监督权的全程留痕、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为公正司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促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开发试运行,逐步统一刑事办案各阶段的证据标准,严格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程序公正等原则,努力实现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三是依托办案辅助缓解解放人力资源。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提升司法辅助工作现代化水平,辅助广大司法人员专注审判办案核心业务、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全市政法系统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借助包括司法智库在内的各方智力支持,共同推进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效率,为把上海建成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提供最优司法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陶凯元副院长指出,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时代,人民法院不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站在人类的“智慧之巅”。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法院要把现代科技伟力和司法人员创造力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科技理性和司法理性融合效应,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引领时代潮流的司法运行新模式,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海司法智库学会成立近一年来,在这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值得肯定。人民法院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紧跟时代、担当重任,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智慧法院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
崔亚东院长指出司法实践与现代科技应用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司法实践与现代科技应用的深度融合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提升司法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崔亚东院长重点介绍了上海法院近年来实施大数据战略,研发“上海刑事案件职能辅助办案系统”,推动司法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做法与成效,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郭伟清副院长在会上介绍,上海司法智库学会成立半年来,坚持“需求导向、决策咨询、改革创新”的理念,立足人民法院科学发展,学习借鉴国内国际先进智库建设经验,充分发挥司法智库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上海法院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上海司法智库学会已制定了《司法智库建设纲要(2016-2018)》《上海司法智库学会体制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上海司法智库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同时出版了《司法决策与参考》37期,形成了一批重大调研成果。
此次研讨会由上海高院主办,上海高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司法智库学会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温州大学、复旦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法律与政策协会协办。
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委政法委、市人大、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国家安全局、市知识产权局、市民政局、市律协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温州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以及上海司法智库学会会员共140余人参与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