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见到法了吗?

未言明 青苗法鸣 2020-10-01

一、法的门前

弗兰茨·卡夫卡的经典寓言《法的门前》,让所有看过它的“乡下人”们沮丧愤懑,让无数思索过它的法律人们困惑不堪。

乡下人虔诚地站在法的门前。他心里喃喃着,法是无比神圣、无比高贵的,它是世间所有公平与正义的化身,它是我所有的信仰。乡下人如同朝圣一般,怀揣着无比激动与荣耀的心情,走到了法的门前。

然而,法的守门人却严严实实地挡住了门口,如同山峦一般雄壮的身影牢牢笼罩住了虔诚的乡下人。守门人用与身型完全不符的温和声音告诉乡下人,想进去见到法,必须得到法的许可。面对乡下人一遍一遍的询问,守门人无比耐心地一遍一遍重复着,不,现在还不行。

乡下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没有获准进入法的大门,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颤巍巍地问道,为什么这么多年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求见法。看到守门人俯下的身子,他用尽全部力气,拼命地辨认守门人的话:因为这扇门是专为你而开的,只有你可以进这扇门。但现在我要把这扇门关上了。

     ▲卡夫卡


二、你见到法了吗

寓言是一种非常古老而怪异的教育方式,它由每个人都能熟通的语句组成,却又让每个人对语句的组合体寻味长久。人们似乎抓住了某个灵光一现的时刻,却又对切中含义难以掌握。卡夫卡的寓言无疑轻易地做到了这一点。作为法律人,我们讨论守门人和乡下人到底谁受骗了无疑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所拥有的不仅是难以言明的感受,更有一些聊以慰藉的思索。

(一)百姓的彷徨与法律的诡谲

在看守所内,一名身着囚衣的男子蹲在我面前,紧咬着嘴唇,拘谨地搓着手,一双眼睛时而看看我又害怕似得快速逃离。我通过讯问得知,该男子在D市经营一间包子铺,挣扎求生求碗糊口饭。谁料厄运天降,警察带走了他,留下一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在检察院的车上,Y主办跟J助理低声说道,听说某某泡打粉大厂向中央某部委走了走关系,把市面上那些便宜的泡打粉品牌给查办了。J助理说,便宜的没好货,查办了也好。Y主办轻轻地说,其实成分都差不多,大厂的也好不哪里去。

我静静地听着这一切,思绪忽然飘回了看守所里那个一直蹲着、一直畏惧着“我”的男人。

在以往的立法实践中,行政部门干预立法,甚至是主导立法的情况,是较为普遍的。行政机关一般由若干个行政部门起草立法草案,最后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网上有一则数据,在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的五年期间,立法规划确定了64部法律,其中48部由主管行政部门起草,比例高达75%。这样的立法模式固然有好的初衷,主管部门深入实践,无论是实践经验与专业理论,都比立法机关有优势。然而,这样的行政机关主导立法模式,却在实践中走了味,通过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来不断增强权力,通过条条框框来使自身责任最小化,孕育出了“部门利益法律化”的种子。

卡夫卡对于法律是这样理解的,“我们的法并不是广为人知的,它们被小团体隐藏和把持着”。法律是少数“统治我们的贵族的秘密”之一,“这些古老的法律被严格地遵守着,但是,依照人们不知道的法律而让人统治着,这毕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那个只想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男人,在层层限制、道道门槛的法律面前,哪能不彷徨呢?

     ▲监狱


(二)人民的质疑与法律的高冷

对于大多数的民间纠纷而言,人们更倾向于用传统的道德方式来解决,而诉讼只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最后一搏而已。这里面似乎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老百姓的事情,必须按照老百姓的方式来。如果你直接诉诸法律,那么很抱歉,这件事玩不转的机率是非常之大。

在许多人眼中,法律似乎不是每个人能使用的维权武器,而更像是一种“引虎驱狼”的烫手利器。

法律从来都不是一门很“亲民”的学问,它那晦涩难懂的术语、复杂繁琐的要件,还有那威严陌生的建筑象征,无不展现了其“生人勿近”的面孔。在人们心里,法律代表着高高在上,代表着森严冷漠。一句话,法律很高冷。法律的高冷并不止于此,一部掺杂了无数利益的法律法规,让一个怀揣着朴素自然法思想的人血都凉了一半;一张几乎毫无说理的判决书,让一个对审判公正深表怀疑的人感受到了世界的寒意;一次虎头蛇尾的强制执行,让一个身家希望寄托于此的人如坠寒窟。所以,人民的质疑也就产生了。

法律是我们广为知晓的,生活中任何途径都有可能接触到法律。但是“法”,你是否留意过它?

     ▲法庭


三、写在最后

法到底代表什么?法代表自由,法代表秩序,法代表正义!

卡夫卡的寓言实在让人回味三分,笔者也是一时兴起,顺着寓言的思想联系到了实际生活中。诚然,文中谈及了太多的“法的混乱与矛盾”,然而我们却并非是证明法律尽是恶法,其实法律本身就善恶掺杂,而正是因为我们怀揣着对法治、正义的美好期望,所以我们才会对那些不正义、不公平的现象深恶痛绝。

最后引用一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彼得·德恩里科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人们渴望在国家法制中发现并创造正义的可能性,这种渴望就是人们研习法律的动力。


作者简介:

未言明,道理太深,学识太浅,谈何言明。

本期编辑:B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