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研人大刑法:功成不必一年,功力必不唐捐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0-10-01

编者按:随着各大院校公布拟录取名单,2019年考研正式落下帷幕。我们很欣慰地看到,不少青苗去年经验贴的读者考上了梦想的学校。为继续发挥经验贴的指导作用,青苗法鸣已开辟新一期的考研经验贴系列,欢迎2020届的考研人参考(更多经验贴可在青苗历史消息栏“青苗经验”版块找到)。同时,我们真诚地向走过漫长考研路的各位朋友们再次约稿,请大家分享一路的甜酸苦辣。既是对奋斗的青春的美好追忆,也是为未来点亮指路的灯塔。收稿邮箱:qmfmbjb@sina.com。需要提醒的是,所有经验都是因人而异,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备考过程中,更重要的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不要刻舟求剑、一味盲从。

作者简介:余昌安,江西赣州人。华东政法大学2014级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9级刑法学硕士生。天生惫懒,读书甚少,学民一枚,华政一般人水准。很高兴能够在青苗法鸣分享自己的考研历程。


一、写在开篇之前

(一)本人的基本情况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而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所谓的“考研经验贴”进行裁剪揉捏、参考借鉴,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笔者先大概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我本科就读于华政法律学院刑法学专业,既非学霸也非学渣。本人大学四年各方面表现属于中上水平,客观来讲法学基础实属一般,勉强还算努力,得过一些小奖学金。我英语比较渣,四级494分,六级最高纪录480分;2017年以416分的成绩过“末代”司考;我考研一战二战报考的学校专业都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刑法学专业,一战初试成绩344分(其中政治66,英语66,理论法学102,应用法学110,距离复试线差6分),最终未能进入复试环节;二战初试成绩366分(其中政治69,英语73,理论法学109,应用法学115,刚好比复试线多1分),二战复试成绩305分(复试第2),加权总成绩为78.78分,刚好排在刑法专业第6名,顺利上岸。


(二)我为何选择人大刑法专业

我之所以选择人大法学院,一方面在于人大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最高学府”,人文气息和氛围浓厚。同时人大法学院在教育部开展的四轮法学学科评估排名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的法律圈内具有极高的声誉,无疑属于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另一方面则在于人大位处首善之地,视野开阔,各种学术交流频繁,清北人政等高校结成了一个密切联系的法学共同体,求学于人大法学院无疑会对自我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助益。当然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我生于南方,长于南方,本科就读于南方,在南方待惯了,想去北方看看不同的风景,哈哈。


至于为啥选择人大刑法呢?首先在于人大是中国刑法学重镇,有众多的中国刑法一流学者,有着刑事法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其次在于我挺喜欢刑法学的,刑法学是最精确的法律科学,具有精密的体系和逻辑,同时也饱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且刑法学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趣味性,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挺有意思的;最后则在于,尽管报考人大刑法学的人不少,但统招名额比较多,每年基本都在10人以上,而自己本科刑法学基础不算太差,量力而行之下,我努力一把应该能考上。这里要说一下,建议大家在选择报考专业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是该专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要在未来的几年里与这个报考专业相伴,甚至是将这个专业作为一辈子安身立命的根本。其实吧,如果把自己的报考专业作为兴趣爱好来看待,想想还是觉得蛮有意思的。


(三)二战顺利上岸的感受

老实说,我觉得自己二战人大有可能录取,但是录取几率比较小,因为今年刑法学考研竞争比往年要激烈不少,而且我属于刚刚过复试线那种类型的选手。所以,3月10日下午复试结束后,我心想“这次复试尽人事听天命吧,但是毕竟二战了,如果落榜的话,总得给自己找条后路,还是要有书可读”。于是我当晚就在研招网上填写了调剂的预申请,同时也开始了调剂复试备考的准备工作。3月15日下午三点二十分左右的时候,人大研招办开始以“死亡短信”的形式通知未录取的考生(法学学硕),而没收到死亡短信的考生则意味着基本上被顺利录取,接下来只是一些走程序的流程;当天下午四点半左右,微信群里有人说“已经向研招办老师打电话求证了,全部死亡短信已经发完了”,而我一直没收到死亡短信。其实,当时得知自己基本上被录取的消息,我总有不真实的感觉,还有点担心事后有变数。4月4日下午四点左右,姗姗来迟的人大法学拟录取名单公布,尘埃落定,二战顺利上岸。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还是蛮幸运的,虽然一战没考上但是多了一年时间沉淀下来、认真读了一些书,虽然二战初试刚刚飘过复试线但由于很早就开始准备了复试、得以复试逆袭。我之所以能顺利上岸一半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另一半归功于大家的帮助支持以及小小的运气。感谢太多人,十分感谢大家的鼓励和帮助,让我一直始终感动着!而我写这份教训经验贴也是希望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展示出来,给后来人些许参考和引以为戒。


(四)人大法学考研概况

人大法学学硕考研的考察内容包括政治、英语一、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其中第二天上午考的理论法学包括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每门50分),而第二天下午考的应用法学则是从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环境法、经济法这七门中自己任选三门作答(即所谓的“七选三”,每门50分,在答题卷上明示自己选择的答题科目即可)。相信这些背景知识在很多经验贴中都详细介绍过了,本文就不花过多笔墨去进行详细介绍。


自从2016年12月应用法学初试科目考察模式从“七选五”变成“七选三”,人大法学考研从偏重广度到侧重深度转型,对考生的知识储备、答题能力和考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16年以前的小部分真题其实可考性不大,可以简单带过,自己注意甄别即可。而从考研专业课题型的变化来看,17级、18级、19级考研的题型基本趋于稳定、变化不大,各科专业课题型为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当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可能会以案例题和法条解释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尽管考察的外在形式可能会出现微调,但是“新瓶装旧酒”,背后考察还是你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至于人大法学学硕考研报录比的问题,我找了一下人大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相关数据,上面显示法学院“报考人数为1623人,录取人数为84人”[1]。这应该是18级考研的数据,而非19级考研的最新数据。当然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重视报录比,努力和方法才是需要真正注意的。从各法学专业考研难度和热度来说,除了民商法一直以来竞争都很激烈以外,其余专业的热门程度有大小年之分[2],每年会或多或少有所波动。例如对诉讼法专业来说,18年是大年(进复试人数为27人,诉讼法录取10人,调剂到其他专业2人),19年是小年(进复试人数为12人,诉讼法录取12人,属于等额录取);又如对刑法来说,18年是小年(进复试人数为13人,录取人数为12人),19年是大年(进复试人数为22人,录取人数为16人[3])。当然所谓的“大小年”之说玄学的意味更浓一些,关键还是看个人努力,“哪怕这个专业只要一个人,那个人凭什么不能是你”。何况人大学硕多数专业的招生人数还是很多的,的确是很良心呀,努力一点考上的几率还是蛮大的。


关于人大法学考研的辅导资料,大多数人会选择法学家或者考试通。我两年购买的都是正版法学家,的确是有点贵(当时一套全程辅导近6k元),但就当投资自己吧。我觉得吧,钱是次要的,投资什么都有风险,只有投资年轻的自己才是稳赚不赔的。因为我室友买的是正版考试通,所以我也看了一下考试通的资料,我感觉两种辅导资料各有所长吧。如果硬要分个高下,相对来说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推荐法学家,主要理由在于:第一,法学家辅导讲义做的相对更详细一些、更注重深度,比较契合人大法学考研越来越重视深度的趋势;第二,就微信推送而言,法学家微信推送做的相对更精致一些,推送的数量不多不少,推送内容的质量相对更好一些;第三,客观地说,就今年的初试考前押题而言,法学家押题的精准度要比考试通高不少。当然押题属于“小道”,打铁关键靠自身硬;第四,就法学家和考试通的诉讼法冲刺背诵讲义进行比较,你会发现,法学家冲刺背诵讲义及时体现了《刑事诉讼法》最新修改内容,并在“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知识点处标注了“重点”(2019级考研初试诉讼法部分的论述题为“论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认罪认罚从宽原则”),而反观考试通讲义用的是草案稿,而且整理的体系化程度我个人觉得不如法学家。哈哈,这里给法学家打了一个硬广,毕竟连续两年“耗尽家财”买法学家,我对法学家全程辅导体系还算有所了解。当然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喽,是我戴着“前理解”的有色眼镜给出的答案。因为有小伙伴问起用哪家的辅导资料为好嘛,我就在这里特别谈谈我的看法。当然辅导资料毕竟属于辅助性质,其实都差不多,修行还是要看个人。


(五)再说一下“七选三”的选择问题

由于“七选三”是从应用法学七门中选择三门来作答,可能初次接触人大法学考研的同学有“选择困难症”,会比较纠结。我建议如果你报考专业是应用法学科目,在初试的时候尽量也选择自己报考专业的题目(即使是国际法)作答。虽然复试面试时老师也不会问你“七选三”选择了哪些科目,但是你自己既然报考了这个科目,说明你比较熟悉这个报考专业,同时这样也可以减少复试复习压力。一般来说,大家平时复习也是只就七门中自己预定的三门进行复习。我建议考应用法学的时候原则上也不要当场换成其他科目,即使某一科看上去很合你的胃口,也不宜贸然变换。毕竟没尽心复习过科目的题目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又是另外一码事,而且这样做也容易打乱阵脚。


我两年考研的“七选三”科目均为刑法、诉讼法、知识产权法。一般来说,自己报考的专业必选,刑法、民法、诉讼法、知识产权法这四门有很多人会选,国际法、经济法、环境法比较小众、较少人选。我建议大家可以考虑刑法、诉讼法、知识产权法这三门作为自己的预定复习科目之一,因为我没有选民法嘛,所以这里暂不对选择民法科目作评价。以下是简短介绍:


(1)首先说刑法,近两年来刑法的命题趋势和命题风格其实接近于法考,更淡化了记忆要求,总体来说命题中规中矩,如果复习过法考的同学做起案例题和论述题来会比较得心应手。另外毕竟刑法学作为本科法学专业主干课中的主干,相信大家本科时在刑法上花过不少时间精力,对刑法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复习起来也得心应手;


(2)然后说诉讼法,尽管诉讼法分为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两部分,相关教材有两本厚书,看上去令人望而却步。但是刑事诉讼法的重点很突出,命题追踪热点的趋势很明显。例如18级刑诉法考研真题“论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系当年热点,2017年司考大纲(刑事诉讼法部分)唯一的新增内容就是《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细心的同学也会发现当时报道该司解的新闻标题就是“最高法等五部门: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有罪”。又如19级刑诉法考研真题“论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系2018年刑诉法修正案的第一处修改,可谓是当年的大热点了。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刑诉法命题并不回避热点,而是紧随热点命题。另外近两年的民诉法考研命题都是以材料分析的形式出现,给一段材料让考生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这一命题形式使得民诉法答题难度相对其他科目来说降低不少;


(3)最后说一下知产。尽管知产分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但知产法概念的构成要件都比较好记忆,体系很清晰,复习量不大。当然,2019级知产论述题“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判断标准”其实答起来有点难度。但总体来说,知产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2018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统计”,http://pgs.ruc.edu.cn/info/1064/1692.htm,最后访问时间:2019年4月15日。

[2] 当然这个区分只是相对的,只能说是大致趋势,并非绝对规律。

[3] 含少骨计划2人,退伍大学生专项计划1人。


二、一战刑法失利的教训

应该说,自己一战失利并不是意外事件,属于多因一果,其间有不少“血淋淋”的教训。这里我把这些教训整理成以下若干点,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从而少走弯路。另外由于我是2017年通过的司法考试,时间隔的有点久远,我也记不太清了。相信有很多考研经验贴都顺带详细介绍了法考方面的经验心得,所以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一)我的一战人大刑法之旅

其实早在大三上学期,我就决定考人大刑法。当时自己躇踌满志,觉得考人大应该不算难,时间还这么长,太拼命容易后继乏力,慢慢来就好。于是在2016年10月——2017年5月的漫长时间内,我除了按部就班上学校的课以外,只是把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学、刑法学、知产产权法这五本教材给一一看完,并把历年真题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标注在教材上。我并没有整理电子读书笔记,也没有进行相应回顾复习。其间我花很少时间在两门公共课上,考研英语买了何凯文的单词1575,每天花点时间背背,其实也没记住多少单词;而考研政治当时还没有开动,我考虑到政治即时性比较明显,而且本人高中文科生(有一定基础),政治等司考结束以后再看也不碍事。2017年4月我购买了法学家“先飞计划”,当时寄来一大堆辅导讲义,我放在一边,并没有看。2017年5月以后,我全身心投入了对司法考试的学习中,考研被完全放在了一边,以司考为中心成为我2017年5-9月的主旋律。


2017年9月17日司法考试结束后,我休息了几天,便寻思着要开始准备考研了。老实说,当时自己还沉浸在司考结束解放了的欣喜中,这种放松式的情绪绵延到了“国庆七天乐”才结束。总的来说,从司考结束后到当年10月7日,我基本上都是在放羊式地看书背书,并没有完全沉淀下来,这样就差不多耽搁了20天左右。所以我这里也建议考研+法考的小伙伴们,考完法考客观题以后休息一到两天就收心吧,认真准备考研,毕竟考研相对于法考来说才是大头。如果法考客观题考完休息一段时间,法考主观题考完再休息一段时间,法考成绩出来后再嗨皮几天的话,那么用于考研的时间将所剩无几。


国庆假期结束后,我感觉这样下去八成考研要凉了,于是从家里连忙回到学校,打算认真复习。其实说打算认真复习,但是我的执行力不够。第一年考研我真的不算很努力,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型复习,刚刚复习几天就休息半天,现在想想还是挺惭愧的。另外,我当时每天作息不太规律,每天复习时间不固定,对每天考研复习计划没有什么具体安排,属于复习到哪算哪的心态。我看到不少经验贴都详细介绍了每天复习的作息规划,大家可以借鉴一下,但是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例如你就是“夜猫子”,夜间精神亢奋、记忆战斗力强)。我个人觉得不做每天复习的详细规划也是可以的,但你自己心里要大致有个数;偶然睡几次懒觉也是可以的,弦没有必要一直紧绷着,但要将这种“大家拼命但自己却在睡懒觉”的愧疚感转化为高效学习的动力;我建议小伙伴们可以做一个阶段(例如半个月或者三个礼拜)的任务清单,完成了一项任务就打一个勾,这样倍有成就感。


接下来我大致说一下截止考研初试时,我做完的准备工作情况:

(1)我把我自己认为的六门专业课的重点快速背了四遍(只求重复次数多,背的其实并不扎实),而次重点和一般知识点我只求熟悉、有个印象即可;

(2)考研英语做了近10年真题(大小作文除外)一遍(有几年的阅读真题我过了两遍),此时单词记忆主要是针对真题卷里面的生词,我没有刻意去背单词,基本上没看任何考研英语视频;

(3)考研政治我跟的是肖秀荣老师,我做完了一千题(选择题部分)两遍和命题人讲真题(选择题部分)一遍,快速背了一下知识点提要和考点预测背诵版一遍,做完了肖八肖四和蒋五、徐涛八套卷的选择题。另外,我临考前拼命背肖四和肖八的主观题部分,基本上没看任何考研政治视频。


从我自己做的这些考研复习工作来看,其实准备的并不算充分,而且准备的认真细致程度也比不上其他研友扎实,再加上种种原因,我最终遗憾未能进入复试。


(二)在专业课上的教训

一战时,我的理论法学得分为102分,应用法学得分为110分。客观地说,理论法学得分偏差,应用法学得分属于中等水平。一言以蔽之,专业课考得比较糟。我试着将我一战时的专业课教训总结为以下五点:


第一,基础没有打牢。基础知识很重要,你能把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了,应对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这两大门专业课,拿个不错的分完全没问题。例如我在答法理学题目“闯红灯违法的法律规范是否有效”的时候,因为自己并没有掌握“法的效力和法的实效”这一基础知识点,导致得分不高;又如我对法制史中“翻异别勘”、“大宗正府”这些基础知识点不熟悉,导致答起题来很生涩;再如刑法真题中那个交肇罪的司法解释“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我并没有回答上来,遗憾失分,如此等等。建议备考人大法学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基础知识,尤其是法制史这种真题重复率很高的学科一定要学的扎扎实实。


第二,有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不正确。我17年司考后并没有直接背辅导机构的冲刺背诵讲义,而是自己傻啦吧唧地又花大量时间另行整理迷你版讲义。我现在想想其实没必要,毕竟时间很紧张,不如直接去背诵法学家讲义,这样性价比高一些。当然如果时间很充足,我还是建议可以针对部分科目整理电子读书笔记,毕竟自己整理的东西带有自己的口癖、背起来比较舒服。另外当时我老是刻意追求自己的答题观点和人大老师的观点一致,当时自己觉得这样的话能得更高的分。其实没有必要去在意这个,拿分的关键取决于你的知识储备和论证表达能力。Puppe教授说,“法律人的技艺在于论证”。诚然,不管你的观点是通说、多数说、有力说还是少数说,只要表达地清晰、有条理,都不影响你的得分。除此之外,我一战时并没有重视热点,觉得埋头认真学习就行。其实适当关注热点有利于让阅卷老师看到你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毕竟法学是一门“常为新”的“人造物”。


第三,没有认真进行相应的模拟训练,即没有重视“输出知识”的能力。法学家在考前提供了几套模拟卷,我并没有充分重视,只是稍微看看了模拟卷的答案,并没有自己去定时定点地模拟训练,这让我真正到了考场后答题显得有点手忙脚乱。我建议大家在12月左右的时候可以花上完整的一天时间进行专业课的模拟考试,这样的模拟考试可以进行两次左右,模拟卷可以是辅导机构提供的也可以是去年前年的真题卷。要舍得花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且到了12月了,知识储备大致定型了,此时更重要的是知识的保温和知识的输出能力训练。


第四,考场的应变能力不足。例如在第一年考研的时候,当我作答法制史题目“元代和清代对少数民族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异同?并分析得失”时,我其实有点懵。因为这个知识盲点我没怎么复习到,我只知道“四等人制度”和“宣政院”、“理藩院”等一点点知识。现在回头反思一下,还蛮后悔的。其实当时如果我能够沉着应变的话,还可以把元朝清朝的法制指导思想、清代旗人法律和司法上的特权等一些有印象的知识点给答上去。而且因为“时代是向前发展的”,“清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相对于元朝来说是有长足进步的”这个点可以答上去,这样就能得不错的分了。总之,题目是千变万化的,自己要懂得随机应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示给阅卷老师看。


第五,纯粹是一点建议。我建议大家可以从多角度答题,这样得分应该高一点。我猜测如果是从单一角度作答的话,尽管论述展开地比较完满,但显得答题的视角狭隘。专业课答题要尽可能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你是在用纸面的卷子在和阅卷老师进行跨越时空地无声对话,重在展示自己,毕竟“社会科学没有标准答案”。这里的“多角度作答”并不是说你要答成观点展示,而是你在论述你自己的看法的时候,花一点篇幅大致说一下其他观点(如有力说、通说、少数说),其中简单介绍其他观点的时候你也可以对该观点进行驳斥(反面论证你所持观点的合理性);自然,“多角度作答”也包括了你从多个角度的论据去论证你的论点,而不是一直就单一论据反复说。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你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自圆其说的论证,适当介绍其他学说观点只是锦上添花。


(三)在考研英语上的教训

我一战英语为66分,这个成绩在当年人大考生中属于偏低梯队。并且我觉得我这个成绩得来其实有点侥幸,因为我英语考前一个小时刚好看到了邀请信模板作文和关于“adverse circumstance”的押题作文,考试恰好考到了,否则我的分数还有可能更低。我二战时反思了一下自己在考研英语复习上的得失,总结为以下四点:


其一,单词背诵方法有问题,以及我没有认真背单词。单词是考研英语大厦的基石,如果考研时你单词量能上1w的话,再懂点长难句的基础知识,那完全可以一路横推过去,不懂语法也不碍事,因为相当于在做语文题呀!当然这样说有点夸张,事实上如果做考研英语卷时,达到基本上没有生词的程度、阅读全卷没啥障碍的话,英语70+完全没问题,毕竟考研初试不考英语听力。我其实第一年没怎么认真背单词,自己也没有重视,平时就是拿一本1575必背词汇从头背到尾,收益甚微,导致我的词汇量比较小。这样做的后果使得我在18级初试的时候,做英语四篇阅读感觉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因为文中遇到很多生词只能跳过去,导致我只能跟着感觉走,得分20多分的英语阅读(满分为40分)能说明很多问题了。第二年我调整了英语复习策略,高度重视单词复习,取得了我自认为还不错的效果,至少英语全卷理解基本上没啥问题。


其二,司考期间放弃了英语单词背诵和英语阅读训练,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忌,对我这种英语基础不咋地的考生来说尤甚。司考期间完全放弃考研英语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司考中,固然有一定好处。但这样一来会导致司考后重拾英语猛然发现,基本没啥语感和题感了,做起英语阅读来比较生疏,恢复感觉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建议法考+考研两手抓的小伙伴,在法考的紧张学习期间也别忘了英语学习,完全可以每天坚持用扇贝APP快速背300个单词,隔两天做两篇英语阅读,保持“手感”。毕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突击意义不大,语感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


其三,没有充分重视英语阅读。“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四篇阅读占考研英语总分的40%,是英语的绝对拉分项,在考研英语重的地位毋庸置疑。其实从宽泛的意义上说,除了大小作文,其余部分(70分)都可以视为广义的阅读,你Part A四篇阅读能拿高分,完形、排序新题型、翻译肯定不会差。所以说一定要高度重视四篇阅读部分。我建议英语基础一般或者偏弱的同学,要尽可能把近十年真题的阅读部分做3遍以上。完全可以不做模拟题,往年的真题就是今年最好的模拟题,毕竟考研英语命题都是有延续性的。做3遍以上英语阅读真题的好处在于可以熟悉命题老师的出题套路,做题的时候就有“题感”。至于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往前追溯做阅读真题,可以追溯到2002年。出于节约时间考虑,02年以前的真题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去做,我二战时把97-07年的阅读真题也做了两遍,总感觉97-02与02年以后的阅读命题风格有点不一样。当然如果你沉迷学习不可自拔,将20年阅读真题做个三遍,我觉得也OK。


其四,我英语作文(尤其是大作文)模板背诵过晚,导致考前手忙脚乱。关于英语大小作文模板,尽管语言是很灵活多变的,但是基于考试功利主义的需要,应该说多数人都会准备一些模板范式来供考试套用。我当时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英语底子差、考试临时瞎憋肯定是没啥货的,所以我12月初就准备了十篇小作文模板。但是我一直没有开背,直到考前几天才匆忙背诵;直到考试前两三天我才匆忙准备了一篇大作文万能模板及其变式,临时赶紧开背。正是因为我背诵大小作文的时点过晚,导致考前拼命背诵,累得不行。当然我觉得自己整理的作文模板用起来还蛮不错的,至少不会无话可说,而且英语作文写地飞快。因此我也建议备考的小伙伴们在12月初以前准备一下十篇小作文模板(建议备忘录也要准备一下,尽管每年都将备忘录列在考试大纲里,但好像英语一很多年都没考,但以防万一)和两篇到三篇大作文模板,然后12月初就开始背,到考试时就可以有条不紊。我当时小作文模板用的是王江涛道长的《高分写作考前预测20篇》,大作文模板看的是刘晓燕老师的视频然后自己整理模板。至于有同学担心这会不会导致雷同卷,我觉得不会。小作文模板整理的是骨干和常用的句式(事实上句式也是有很多种变换的),大作文模板整理的是自己的专属模板(并不是直接抄),很多内容还是要根据题目提供信息进行写作。当然英语作文模板只是不得已的选择,对英语能力的培养来说属于下乘之道,纯属我们这种英语渣选手的应急之策。如果你的英语着实不错,可以绕开这一条建议。


(四)在考研政治上的教训

我一战政治为66分,这属于较低分,某种程度上给自己的总分拖后腿了。我自以为自己高中文科生,算有点优势,等司考结束后做做题目、背背书就行。但其实不然,尽管考研政治和高中政治的答题思维有点相似,但是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我个人是一直不得要领。我第一年在政治的确没花很多时间,过于追求速度了,对考研政治有点掉以轻心。而我政治失分最主要是在选择题上面,其实政治主观题分数大家差距不大,而大家得分的差距主要是在选择题部分。政治得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者得天下,一般来说单选题大家得分普遍还可以,所以多选题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我建议大家重视多选题的训练,在多选题上少失分。另外我第一年考研政治重要教训是没有重视时事政治,我天真地以为只要把肖四、肖八和蒋五、徐涛八套卷的选择题中的时事政治部分记熟就行,没有单独对时事政治展开复习,所以当年考研政治中有一道三大攻坚战的多选题我选错了(我一直以为是四大攻坚战)。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吸取我的教训,适度重视一下时事政治。我推荐购买肖秀荣老师的《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不用背,认真看看、有个印象,你到考场上能选出正确选项来即可。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看看其他经验贴的介绍,我就不献丑了。


三、我的二战刑法之旅.初试篇

大家能一战顺利上岸自然是再好也不过,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毕其功为一役”。但是考试的最大魅力在于其结果的不确定性,一战不幸落榜也并非小概率事件。如果你一战未能如愿的话,我觉得二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人大法学学硕是两年制,比多数学校的学制少一年,而且人大法学院作为中国法学的最高学府,花两年考上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此外,第二年你可以好好沉淀下来,好好梳理自己,踏踏实实地看书和复习,也挺不错的。据我个人了解,考人大法学院学硕的往届生不算多(也不在少数),但是进复试的人数相当多。总之,二战成功率是相当高的。就拿我二战时的寝室为例,我们寝室三个人,都是二战,顺利上岸率百分之百,一个人大刑法、一个人大知产以及另外一个室友被法大的宪行专业录取,三人齐聚北京。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一)我二战的时间计划安排

首先说二战复习的开始时间,这个因人而异。多数人二战人大法学学硕是从六月毕业后开始的。毕竟毕业季事情多,六月以后就可以无债一身轻地安心准备二战;少数人会比较赶早,从三月开始;也有少数人会稍微迟一点,从七月甚至八月开始。我属于比较早就开始准备二战复习,大约是在2018年3月26日开始慢慢进入二战状态的。因为我有一点一战的底子,又没有法考的烦恼,时间比较充足,战线比较长,我基本上是慢慢悠悠地复习。


3月上旬——7月中旬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在专业课方面,把法学家辅导讲义看了一遍,并把人大法学练习题集(共六本)也看了一遍;在考研英语方面,我把朱伟恋恋有词系列的视频(词汇和词组背多分系列)刷了一遍,另外每天坚持做英语阅读真题和用扇贝背英语单词;在考研政治方面,我这时也开始了政治复习,“肖秀荣全家桶”出了哪本书我就买来哪本书进行学习。如此等等。


7月中旬——12月下旬初试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在专业课方面,反复背诵法学家辅导讲义和我自己整理的电子读书笔记;在考研英语方面,再快速刷了一遍朱伟恋恋有词的高频词视频。我继续每天坚持做英语阅读真题和用扇贝背英语单词,另外隔一个礼拜做一套英语卷子(除大小作文外),而大小作文我是从11月底开始背模板;在考研政治方面,我继续跟着肖秀荣老师走,其间也参考了蒋中挺老师的书,经研友推荐我也把萌神徐涛老师的政治视频两倍速看了一遍。九月以后我就开始疯狂刷政治模拟题,并展开了相应的背诵工作。


总的来说,我二战考研的备考周期很漫长(长达近九个月),另外我每天学习看书时间很长(一般都在10个小时以上),因此时间很充足。由于战线长,时间管够,我基本没什么紧迫感。每天除了应试性地看书复习以外,我也看了一些闲书杂书(如蔡东藩先生的《历代通俗史演义》),纯属陶冶情操哈哈;当然因为我报考的是刑法专业,为了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我也看了少量刑法学书籍并做了相应电子读书笔记,如黎宏老师的刑法总论各论教科书、张明楷老师的“太黄太厚”(刑法基础论、犯罪论部分;以及分论的重点罪名部分)、两本《刑法学的现代展开》、节选看了《刑法总论精释》和《刑法各论精释》的部分内容、《刑法的启蒙》等。


客观地说,由于种种原因,我二战初试并没有发挥理想,初试总分为366,刚刚好比复试线多了一分,侥幸进入复试环节。当然我最后也顺利被拟录取,和初试高分考生殊途同归。但我毕竟是二战了,不是新手村选手,初试总分刚刚过线其实也是说不太过去的。写这份经验贴的时候,我总结反思了一下自己二战初试分数不佳的原因,也算是一个反求诸己的过程,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一二。


(二)专业课复习建议

先说一下成绩吧,我二战理论法学得分为109分,应用法学得分为115分。前已述及,人大法学学硕考察模式为理论法学三门+应用法学“七选三 ”,的确复习量很大。因此,我建议可以尝试做电子读书笔记,因为辅导机构讲义更多是全面而注重体系性;而你做的电子读书笔记是“片面而深刻”,“螺蛳壳里做道场”;此外如果你觉得辅导机构讲义内容太繁杂,你背不下来,也可以试着精简一下。举例如下:

[4] 虽有防卫意识,但同时对过当结果具有认识与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的情形。故意的防卫过当是指面对他人实施盗窃行为时,防卫人明知只要将对方轻伤即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财产法益,但故意以造成重伤的防卫行为保护财产法益。


其次,可能有小伙伴问人大出版社出版的蓝皮法学练习题集是否有必要看?因为我二战的时候把自己所考科目的蓝皮练习题集都看了一遍,我个人感觉其实多数题目相对比较陈旧。出于节约时间考虑,除了法制史练习题集以外的都可以不看。而可以看看法制史练习题集,我发现里面有真题所涉及的材料,如2018级人大法学考研真题的法制史部分引用了一段宋代刑法志的材料,而在法制史练习题集中有这段材料及所设计的问题。说到法制史,我建议大家一定要重视法制史的往年真题,法制史的真题重复率很高,像2019级考研初试真题就有一道“论述礼法之争”就是前几年考察过了的真题。而礼教派和法理派争议的焦点有五个,我考试时有一个焦点死活想不起来,考试结束后我查了一下笔记原来是“干名犯义条存废问题”。现在想想,如果我当初认真吃透法制史往年真题,就能多拿一点分了。


然后,关于法考和考研是否冲突,相信这个问题大家已经达成共识,即两者不冲突,尤其是在当下人大法学学硕考研追求深度、紧跟热点的背景下。我觉得法考可以反哺考研,通过复习法考有利于加深对考研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法考视频讲解地很幽默,也方便你记忆背诵。即使你第一年过了法考,二战的时候我也建议你可以挑选部分法考视频二倍速进行观看,辅助考研,加深印象。除此之外,关于考研初试是否需要看论文。我觉得初试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看论文上,大量看论文是复试应做之事。但是适量看论文还是可以的,学习一下论文的论证技巧,学习一下顶级专家学者看问题的角度,让自己答卷更有深度。我认为,宪法学可以看一些人大老师的论文(看韩大元老师和胡锦光老师的论文就够了),知产也可以看看一些人大老师的论文(如刘春田老师、李琛老师、张广良老师、张吉豫老师),诉讼法如果当年有新增热点的话你也可以看看对应的论文(可以不限于人大老师)。在初试中,我觉得刑法、法理学、法制史没有必要专门看论文,况且法学家或者考试通推送的热点也会涉及到相应论文。


再次,我说一下初试答题技巧,相信不少经验贴都提及了,具体大家可以去查阅“法学家”、“考试通”和“青苗法鸣”这些微信公众号的往期推送。我这里补充一个,就是举例子去论证,尤其是对刑法等应用法学科目。“离开案例的说理都是苍白无力的”(语出于金可可老师),建议大家没啥话写了的话可以试着举例论证。例如在作答2019年初试刑法题时,你完全可以举例让自己论述更加鲜活。关于“非法拘禁致人死亡”,你可以举“甲将乙捆起来,然后乙由于被捆地太紧,导致血液不流通而死亡”的例子。这样做并非是为了凑字数,而是让你的论述方式更加丰富化。


接下来我再大概说一下专业课各科的复习建议:

(1)对于法理学我挺头疼的,我觉得可以通过体系图的方式形成一个框架。大家可以看看其他经验贴的介绍,我就不多说了;   

(2)而宪法学,我建议以蓝皮宪法学(第六版)为主,以《中国宪法》为补充,适当关注热点(2018年宪法修正案仍然是热点),“国家机构”部分和“公民的基本权利”部分相对更重要;  

(3)法制史,正如前面说的,真题重复率高,一定要关注往年真题;  

(4)我觉得可以用复习法考视频的方式带动刑法学复习,毕竟刑法学初试接近法考风格,不少背后涉及的知识点在法考视频中会有所提及,而案例分析题完全可以按照法考的主观题解答思路来准备。至于推荐书目,我觉得张明楷老师的“太皇太后”更适合当前刑法应试[[5]](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当然在研读楷五时,可能会出现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这时候可以区分精读内容和泛读内容,精读内容细细品味,泛读内容可以跳着看。毕竟阅读教科书的目的在于把握刑法学的基本知识框架,在阅读过程中完全可以暂时把那些一时间无法理解的概念和学说放一放,先搭建起刑法学体系的整体架构,之后再慢慢添砖加瓦。如果你有一定底子以后再回头看,肯定有认识的深化。可能有小伙伴觉得张老师的书读起来比较艰涩,那我建议如果报考刑法专业的同学可以先看黎宏老师所著的刑法学教科书(刑法总论、各论)作个铺垫,再去读楷五可能会轻松不少。另外我建议报考刑法专业的同学在阅读刑法学教科书时,可以做电子读书笔记,方便查找检索和复习,也方便日后写论文作文献综述。  

(5)诉讼法注意关注新修内容以及新增司法解释。如果你觉得诉讼法两本教科书太厚了,可以只看教科书的刑诉民诉基本原则部分,直接背诵法学家诉讼法讲义(冲刺背诵部分)即可。另外建议选了诉讼法的小伙伴们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刑诉法和民诉法,做到心中有数。像我在作答19级民事诉讼法真题(分析材料中的体现的民诉法原理)时,我一时疏忽把刑诉法的内容也给答上去了,写了整整一大段才发现,连忙打“×”划掉。 

(6)至于知识产权法,我建议可以辅之以王迁老师的《知识产权法教程》(第六版)。我一战和二战都全程旁听了王迁老师的知产课,我觉得讲的非常好。当然,我仍然不会答19级考研知产真题“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判断标准”,这的确是我知识的盲点,我当时也没办法,瞎写了几段话上去。


最后我再说一下答题时间安排和答题排版等问题。我二战初试一个教训就是我上午作答理论法学时没有注意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答法理学、法制史前面两个科目写嗨了,最后一个科目宪法学潦草结束,这也是我理论法学低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建议大家规划好每个科目答题时间为55分钟,至多不能超过1个小时,形成一个习惯,这样作答每个科目都可以有条不紊。还有,大家答专业课的题尽量写实质性内容,别为了凑字数而抒情。至于答题排版的问题,我觉得字丑的话就把行间距拉大一点(但不能影响整体美观),这样方便老师阅卷。字好字丑只会影响一点印象分,字迹漂亮当然是件好事,但字丑也别担心。其实字丑影响很小,关键是要字迹清晰、不要潦草,老师给分还是看你答的实质性内容滴。


(三)公共课复习建议

首先说考研英语,我二战英语分数为73,对这个分数我其实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嘛。因为前面介绍地比较详细,所以我在这里就稍作补充:建议大家看朱伟主任的恋恋有词视频(高频词汇和中频词汇部分,没时间的话低频词汇部分可以不看;二倍速即可),词组背多分可以不用看;前面也说了一定要坚持做真题,真题最重要。如果学有余力的同学想做模拟题的话,那可以做何凯文的六套卷(比较难,做起来感觉有点怪,可以虐自己一下,让自己清醒清醒;18年有押中阅读原题素材)或者张剑的模拟卷(相对简单一些,19年有押中阅读原题素材);而大小作文我推荐看刘晓燕老师的保命22分视频,整理自己的作文模板,蛮适合英语基础一般或者比较差的同学;最后说一下英语背单词的问题,我不建议捧着一本单词书背,建议可以用扇贝等APP每天背诵一定量的单词以及在真题中识记生词,我还是觉得背单词关键在反复和坚持,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然后再说考研政治,对于考研政治我的确一直不得要领。二战时我对考研政治倾注了很多心血和时间,但是最终得分为69分,多选题还是做的很差。我推测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刷了太多模拟卷的选择题了,导致思维有点乱;另一方面,我个人觉得2019级考研政治的选择题命题有点反押题的趋势,感觉有点怪。所以我建议大家适当刷模拟卷就行,别过分追求数量。二战期间,我做过的模拟卷选择题有肖八、肖四、蒋五、蒋中挺真题预测百分百所附三套模拟卷、石磊最后冲刺五套卷、徐涛八套卷、腿姐四套卷、任汝芬最后四套题、任燕翔考前四套卷、徐之明压轴四套卷、米鹏6套卷+米鹏3套卷加起来共58套模拟卷的选择题,而主观题我只背了肖八和肖四。事实证明,根本没必要做这么多模拟卷选择题,不仅花费大量时间,而且有些选择题质量的确不高。我建议大家如果做模拟卷的选择题,可以选择肖八、肖四、蒋五、腿姐四套卷,如果有时间多的话还可以做徐涛八套卷、石磊最后冲刺五套卷,其余市面上的模拟卷没有必要去做。我算是以身试毒,给大家排雷了!哈哈。主观题背肖八和肖四就足够了,尽管今年肖四押得神准,但以防万一,建议也背一下肖八主观题作为肖四的补充。我感觉我没啥其他补充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其他经验贴,反正就是一定要重视政治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


(四)小结一下

无疑,二战着实辛苦和不易,不仅是复习的劳绩,更是心态上的负荷。当看到本科的同学们要么升学读研,要么已经就业,而我自己仍然在负笈路上、不知归路何方,不免有些焦虑。其实想这么多也没啥用,不如踏实做好手头的事情,“烦恼的根源在于自己读的书太少,想的太多”。我觉得初试备考一定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每天晚睡一点,早起一点,多勉强自己一点”。二战初试我刚刚好过复试线1分,最终有一个进入复试环节展示自己的机会,大概是“人生精妙在偶然”吧。我有时候也傻想万一二战初试比复试线少1分会怎么样,这大概又是另外一种结果吧。但是这些不确定性都是我们无法把握的,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立足当下,尽人事听天命。


四、我的二战刑法之旅.复试篇

应该说,初试和复试同等重要,过了复试线仅仅意味着你获得了一张上船的船票,但是否能顺利达到彼岸还是一个未知数。大家一定要重视复试,无论你初试成绩是高还是低。据小道消息说,今年刑法学硕统考在复试环节刷了从初试365分到375分的6个人,竞争还是蛮激烈的。因此你初试成绩高的话别掉以轻心,继续保持信心准备复试,以免复试翻船;初试成绩不高、刚刚擦线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复试又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只要进入复试线就有录取的希望,复试逆袭大有人在。


大致说一下人大法学学硕复试情况,以2019年为例:今年复试是在3月8日到10日进行的。3月8日上午体检和报到;3月9日上午进行专业课笔试、英语笔试;3月10日上午英语面试,下午专业课面试。其中专业课笔试满分为100分,英语笔试满分为50分,英语面试满分为50分,专业课面试满分为150分,要求各个考察科目都达到及格线。虽然表面上说复试成绩占比40%、初试成绩占比60%,但是实际上最终按照加权分算起来,二者基本上是五五开,占比基本一致,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复试。


一般来说,初试结束后到2月中上旬成绩公布以前,大家就迎来了一个多月的空档期。有人一直在等待初试成绩公布,有人小憩一段时间便进入复试的准备工作。就我而言,我是初试结束后第三天(12.26)就逐渐进入了复试准备状态,属于比较早就展开了复试准备工作的那一小撮人。尽管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进入复试环节,但是“夜色之浓,莫过于黎明前的黑暗”(保罗·柯艾略语),须慎始敬终。既然初试成绩已经定型而结局无法改变了,不如抓住机会早点认真准备复试,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我也强烈建议大家初试结束后不要长期沉溺在初试了结的欣喜,要一切向前看,尽快(建议12月底或者1月初)展开复试的准备工作,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有心人的。尽早准备复试的好处在于,一方面飘过复试线的同学可以在复试中绝地反击,另一方面高分过复试线的同学可以获得更高的奖学金额度。


(一)我的考研复试准备工作概述

前面我已经说到,我是从12月26日起开始准备考研复试。我以考研初试成绩公布时点为界将我的复试准备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2018.12.26到2019.2.15,此为第一阶段;2019.2.15到2019.3.10,此为第二阶段,即冲刺阶段。


1.第一阶段

其中在第一阶段里面,我每天学习时间大约在8个小时到10个小时左右,连续复习了几天感觉累了可能休息个半天。这个阶段我的主要工作是全方面地学习刑法,做英语阅读题,每天坚持用扇贝APP背400个单词。因为考虑到等出成绩以后,英语口语再抱佛脚也还来得及,所以我在第一阶段并没有练习英语口语。


首先说刑法专业课,我复习的教材仍然是张明楷老师的“太皇太后”和黎宏老师的刑法教科书,我也参考了《刑法总论精释》、《刑法各论精释》以及刘艳红老师的刑法学教科书等。我还是建议大家做电子读书笔记,说得极端一点,“看书不做读书笔记的话,等于白看了”。做电子读书笔记的过程也是巩固记忆和梳理自己知识的过程,而且临考前直接看自己整理的电子读书笔记就行了。因为刑法复试考察的面比较广,像今年复试笔试就考察了“剥夺政治权利”这一刑罚论的知识点,所以复习要尽可能面面俱到,以防遗漏。毕竟初试考察六门专业课,复试考察一门刑法专业课,所以刑法复试的考察深度必然要更进一步,而两个月的复试准备时间足以对刑法专业课进行精细化地雕琢了。当然如果你只是想应对复试专业课笔面的话,认真品味楷五就足够了。还是那句话,楷五应对人大刑法初试复试绰绰有余。


然后说刷英语阅读题,这段时间我每天坚持做2到4篇阅读,阅读题目来源有英语二阅读真题(2010-2018年)、近五年的四六级真题和同等学力人员申硕英语真题阅读(03年-17年)。如果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说,建议大家好好刷同等学力人员申硕英语真题阅读,等到复试英语笔试时会有惊喜。


2.冲刺阶段

而在第二阶段的区间内,因为2月15日下午人大出成绩嘛,我查了一下成绩(366分),按照往年的复试线我估摸着自己能进复试,因此我进入了高强度复习状态。时不我待,这个阶段除去必要的生活时间,我基本上全天都在看书背书、做题。因为有一份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


因为此时已经出成绩了,距离复试也很近了,时间比较赶。所以在刑法专业课方面,我这个时候只复习自己整理的刑法读书笔记,没去看其他书了。另外这个时候我开始看人大刑法老师的论文,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准备人大刑法复试最好是看一下人大刑法老师们的论文,其中我个人建议可以重点看冯军老师、付立庆老师、刘明祥老师、陈璇老师这四个老师近几年来的论文。如果没时间或者自己懒癌发作就是不想看论文的话,那就认真看一下冯老师关于自我答责、责任主义的几篇文章、付老师关于违法意义上犯罪概念(区分不法和有责)的几篇文章、刘老师关于单一正犯体系的几篇文章,看了这些论文差不多就够了。从这几年刑法复试笔试部分的命题趋势来看,不回避热点(如18年复试考察了扫黑除恶司法解释,回应了当下刑事政策背景),也会考察老师论文中的相关案例、学说(如19年复试最后一道案例题考察了付老师的论文《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载《法学研究》2016年第2期)。当然看论文只是加深自己对某一个刑法小专题的理解,和学习刑法大家们是如何去论述和论证一个观点,仅作辅助之用,重中之重还是自己的刑法基础知识储备。


同时我也关注了一下当下的刑法命题热点,如去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的刑法问题,乘客殴打公交车司机该当何罪?我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简单梳理:第一种情况是还没有危及公共安全,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第二种情况,乘客殴打行为直接导致了车辆失控(司机是比较理性的,主要是乘客的不理性行为本身严重地干扰了公交车的驾驶),危及了公共安全,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种情况,殴打行为不足以致驾驶人员失去对车辆的有效控制,但引发驾驶人员擅离驾驶岗位进行互殴(主要责任在于司机,司机不理性的成分大一些,对后果至少有放任),导致车辆失去控制,进而间接引发交通事故的。车辆失控造成交通事故是由驾驶人员擅离职守直接导致的,但乘客的殴打行为又是引发驾驶人员擅离职守与其对殴的唯一原因。对此,乘客和司机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存在一定的争议。权威判例认为,司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但乘客构成交通肇事罪(乘客的行为本身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如果发生事故的话,对死亡结果等事故发生是一个过失)。


而在复试英语方面,我一边坚持做英语阅读,一边开始了英语口语的准备工作。因为人大英语复试口语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也就是三个人围绕一个话题用英语展开交流,这其实降低了不少难度。关于复试英语口语,我比较推荐《星火英语考研英语听力口语复试》,该书里面有小组讨论类型的准备技巧。除了背星火英语复试书外,我在这段时间还背了一下话题作文模板,以免到时无话可说而长时间卡壳。而我直到3月3日才找了两个小伙伴,展开正式的三个人结组线上练习口语,练习了三次左右。老实说,我感觉自己说的结结巴巴、会卡壳,但是开口说英语完全没问题。大家没有必要担心英语口语环节,事实上放轻松,敢于大胆说,哪怕浓浓的chiglish也不碍事,分数肯定不错!


(二)我的考研复试实况

下面是2019年人大法学学硕复试安排图片(简易版):


接下来我就步入正题,把我这段复试过程尽可能详细说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1.进京赶考与体检报到

我是3月7日(体检前一天)上午到达北京,在酒店安顿好以后。当天下午,我约了同学以及师兄去逛了一下人大校园,当熟悉一下人大校园环境,同时也放松一下心情嘛。初到宏伟的明德楼下的时候,我觉得挺震撼的,这座人大的建筑不同于华政的慵懒精致的风格,进一步激励了我争取考上的决心。3月7号晚上,我也去人大校园里面散散步,吹吹风,紧张的心情也缓解了不少。建议大家最好能提前1~2天来人大,这样时间比较宽松,可以好好熟悉一下校园,而且也可以避免因“第一晚效应”影响专业课笔试和英语笔试,而如果是体检报道当天来会比较赶。


3月8号上午体检和报到,这个流程比较简单,只是体检耗时比较长。我是早上7点50分到达校医院取号排队,当时去四楼激活的队伍从四楼排到一楼,主要是排队时间耗得长,各个科室的体检耗时不长。我10点多才体检全部流程结束。虽然体检安排显示法学院是上午八点半以后体检,但是我建议大家可以提早去,提早到七点甚至六点多去,这个时候人少、排队快、体检快,不会饿得慌。报到则是在明德法学楼二层大厅,这个报到比较简单,这里不说了。


2.专业课笔试

3月9号上午为专业课笔试和外语笔试(不含听力),从上午8点持续到11点35分。注意专业课笔试和外语笔试是连堂考的,专业课笔试结束后的5分钟是用于发放试卷,原则上不能上厕所的。当然有原则就有例外,一般你跟监考老师说一下,老师也通情达理,也会允许你去。但是我还是比较建议大家在笔试那天早上尽量少喝水,适当吃一点早点。因为如果当年英语笔试出题难度大,上个厕所可能会影响后面英语做题。另外大家记得带上小刀等,因为会用上。别带涂改液,因为笔试禁用涂改液。考场后面有钟,前面有电脑大屏幕显示时间,不带表也行。


其中专业课笔试的考试时间为上午8点到10点30分,共2个半小时,闭卷考。刑法复试笔试考察范围为中国刑法,共出了三道大题,十个小问(每个小问均为10分)。题型为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两种,满分100分。当然我个人感觉不需要太在意考试的题型,因为只要基础知识记牢了,会灵活运用,什么题型都可以轻松应答。总体来说,今年刑法复试笔试难度适中,主要是时间比较赶,建议根据分值分配好各小题的答题时间,稍微加快点做题速度就行。


以下是今年刑法复试笔试考题回忆(因为是4月底回忆的,所以细节记不太清了,主干大致是这样的,望海涵):


第一大题是材料分析题,有三个小问,给的材料是刑法第171条第1款(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小问是“是否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不论故意、过失,都一律按照第171条论处”【我觉得这道小题要考察的是“总则指导分则、补充分则,任何故意犯罪的成立都要求认识到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包括犯罪对象)。刑法分则关于“明知”的规定,大多属于注意规定。即使分则里没有“明知”的规定,也应根据总则关于故意的规定确定必须明知的事实。”我简单说说我当时的答题思路,我给的答案是否定喽,我答了四点→第一小点我大概答刑法分则关于“明知”的规定大多属于注意规定,出售、购买假币也需要明知是假币,只能是故意等等;第二小点我大概答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分则条文仅描述客观构成要件、没有规定责任形式的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基于责任主义原则,将某种犯罪确定为过失犯罪时,以存在对应的故意犯罪为前提等等;第三小点我大概答运输假币罪须明知运输的是假币,系故意犯罪,同属于一个选择性罪名下面的出售、购买假币罪也应是故意犯罪,这样有利于法条内容之间的协调关系等等;第四小点我大概答复合罪过说不可取,刑法明文区分了故意和过失,过失犯的处罚以刑法分则有明文规定为限,复合罪过说不利于处理共同犯罪现象等等】


第二小问是“能否对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我觉得这一小问考察的是“刑法第56条第1款后段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张老师书上认为,对严重经济犯罪分子、严重贪污受贿犯罪分子、严重的渎职犯罪分子,也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从特殊预防的角度考虑,也是有必要的。”我简单说说我当时的答题思路,我答可以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我答了三点→第一小点我把应当型和可以型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答上去了;第二小点我大概答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保护法益是货币的公共信用,如果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的数量特别巨大、罪质严重的话同样可能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与故意杀人、强奸等罪具有等价性等等;第三小点我大概答对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而是总则指导分则原理的应用等等】


第三小问是假设的一个案例,“张三出售假人民币100万,运输假欧元10万,购买假美元50万,是否应对张三进行数罪并罚?”【在行为方式有多种型选择性罪名情况下,如果对象不同一,是否应数罪并罚?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据我了解,有同学答“应数罪并罚”,也有同学答“应以一罪论处”,最终复试成绩都不错。我认为不应数罪并罚,理由写了三点→第一小点我大概答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系选择性罪名,出售、购买、运输假币行为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没有必要数罪并罚等等;第二小点我是从便于司法实务的角度答的,定一罪,数额累加,实务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具有实践理性;第三小点我大概答数额完全可以折合成人民币累加计算,以一罪论处同样能够充分、全面评价行为的不法内容,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等等。】


第二大题是一个案例分析题,有三个小问,案例原型是四川宜宾首富遭绑架受胁迫杀人,这是2015年发生的案子了,大家可以自行度娘。题目给出的案情、人名我记不太清,好像案情主干是这样(真的记不清了呀,具体情节、人名我瞎编的):张三、李四将当地首富王老五绑架致一出租屋内,并用枪威胁王老五,威逼王老五以绳索勒颈的方式杀害按摩店员工阿美。阿美被勒死后,张三、李四自以为掌握了王老五的杀人证据,便以此为要挟,限期王老五在30天内交付赎金1亿元人民币。当天张三、李四便将王老五给放了,王老五回到家后隔天就报案了,遂案发。有小伙伴可能问案例分析用苏式的四要件犯罪构成模式还是用阶层犯罪论体系呢?我觉得都可以,人大老师中有支持四要件的也有赞同阶层犯罪论的,你用任何一种犯罪论体系都行,毕竟“不存在一种理论比另外一种要绝对优越”。但是你的立场要一以贯之、保持前后一致,不能前后摇摆不定。另外是否需要使用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基于时间比较紧建议大家可以借鉴,借鉴从客观判断到主观判断的分析方法,没有违法阻却事由和责任阻却事由可以不写。


第一小问是“张三、李四、王老五是否成立共同犯罪?”。【我觉得这里是在考区分“不法意义上的犯罪”和“不法加罪责意义上的犯罪”,即所谓犯罪概念的相对性。所以我自己的答案是三人在不法的层面能够成立共同犯罪,为不法层面的共犯,至于是否最终构成犯罪还须在责任层面分别考量三个行为人的责任要素等等,写的挺长的,这里就不码出来了】


第二小问是“对王老五有哪几种处理意见,请说明理由”。【我认为,第一种可能的处理意见是无罪,理由在于王老五行为系免责的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等于所牺牲的利益,或者是在以牺牲他人生命来保护自己或者其他人的生命)、张三李四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王老五就是纯粹的杀人工具,完全缺乏意志自由)、王老五缺乏期待可能性(系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不可抗力(这个理由我没有写,最近我看到陈兴良老师在社科大的一个讲座综述。陈老师讲到,“若A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观点,不可抗力,紧急避险和缺乏期待可能性。其争论焦点在于行为人的行为应当在哪一阶层出罪”。)。而第二种可能的处理意见是王老五系胁从犯,根据他的犯罪情节应当免除处罚,单纯宣告有罪,毕竟“生命法益作为最高位阶的法益种类,任何人都没有杀死他人来保全自己生命的权利,不存在抛弃人类生命的法则”。在这里我指出了我不赞成第二种处理意见。】


第三小问是“请你评价一下张三、李四的刑事责任?”【这个问题法考里面讲过了(当然还是我懒癌,不想码下去了),我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答案略。】


第三大题是一个案例分析题,有四个小问,具体案情我记不太清了,改编自付老师的文章《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中的一个案例(同时增添了一些事实元素)。案情主干大致是这样(我也是记不太清了呀,所以具体情节、人名我只能瞎编了):张三囊中羞涩,便起意抢劫“站街女”阿雅。张三以“嫖娼”之名欺骗阿雅打开房门,于是张三顺利进入了阿雅所处的出租屋。在出租屋内张三和阿雅云雨一番后,张三本性暴露,拿出事先准备的绳子将阿雅捆绑住,并拿着弹簧刀对阿雅实施了威胁行为(当然没有支付嫖资),并劫得现金300余元以及银行卡一张(已经威逼阿雅说出银行卡密码)后逃离现场。第二天,张三拿着银行卡去ATM机取钱,张三正在取钱之际。前脚刚取完钱的李四摸摸口袋发现银行卡不见了,以为还在原来的ATM机里面插着。李四连忙回过头看去,发现张三慌慌张张地在自己刚刚走出的ATM机里取钱。李四误以为张三是在用自己遗落的银行卡取钱,怒火中烧,不由分说冲上去就给张三重重一拳(致张三轻伤)。张三正在取钱时突然猛地被人一击,张三也是火大,莫名其妙挨了一拳,于是张三便迎击,致李四也是轻伤。


第一小问是“张三欺骗阿雅、与阿雅发生性关系,张三是否构成强奸罪?”。【法考以前讲过这个案例,张三不构成强奸罪。我先答了一下强奸罪概念,然后我指出强奸罪是以违反被害人意志为前提的犯罪,而在该案中,阿雅充其量系动机错误而非法益关系错误,因此两人发生性关系并未违背阿雅的意志,故张三不构成强奸罪】


第二小问是“张三是否构成入户抢劫?”【应该说,入户抢劫作为抢劫罪的加重类型,其认定在学理上和司法实践中都颇有争议。这个案例也同样存有争议,司法实务中对此类案群出现了同案不同判、案结理不清的现象,有主张成立普通抢劫罪的,也有以入户抢劫论的。学界也是认识不一,观点纷呈。我前几年关注过这个问题,当时我检索发现在12年-16年之间司法实践中以普通抢劫罪论处的判决居多。我当时所持观点是客观真意说,即站街女所在出租屋属于“户”;但在判断行为人入户行为的非法性时,应当考虑到被害人同意这一因素。在入户抢劫站街女案群[6]中,嫖客的入户行为不具有非法性,因而不构成入户抢劫。[7]但是在考试的时候,我又临时推翻了自己当初的看法,我觉得该案构成入户抢劫。但是因为时间比较匆忙,论证得极为粗糙。我简单说说我考试时的大概思路:第一应当认定“站街女”所处出租屋为户(刑法意义中的“户”指住所,应具有供家居生活之用的功能特征和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空间特征,站街女所处的出租屋齐备了认定“户”的功能特征和场所特征;站街女的出租屋具有住处兼具性交易场所的性质,其住处主要发挥的仍然还是生活功能;不能将站街女所处的出租屋解释为经营场所);第二行为人明知是户(认识到“户”这一客观事实);第三入户前行为人带着抢劫的犯罪目的而非法入户(满足入户目的的非法性,入户抢劫≠在户内抢劫);第四不需要在入户方式对入户抢劫进行限定[8];第五暴力或者以暴力相胁迫的行为发生在户内(抢劫罪的实行行为须发生在户内);第六我觉得可以从安宁说的角度去展开(安宁说则认为,侵害居住的犯罪的可罚性在于对住宅事实上安宁的破坏[9]);第七关于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我考试时是认为站街女并没有同意,退一步讲也可以基于法律家长主义否定被害人的同意。但我论证的很牵强。现在我回头想想,能不能在特定情况下允许站在被害人的立场上去回溯式重新选择,以充分贯彻意思否定型父权主义,借鉴一下主观真意说。不过我这个想法还不成熟,纯属瞎想,知识太过浅陋,就不多说了)。】


至于第三小问、第四小问我记不清了,我当时也是没时间了,潦草写了一下。第三小问好像是问张三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我的答案是不构成故意伤害罪,这有点类似于假想防卫,而且张三也没有伤害他人的故意;第四小问好像是问李四是否构成犯罪,我的答案是不构成犯罪。第三小问、第四小问可能和原题有点出入,我的确记不太清了,就不多说了。


从刑法专业课笔试题目来看,总体不算难,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我感觉偏重于刑法总论一些,刑罚论的知识也有所涉及。我建议大家注意控制好答题时间,时间还是比较紧的。我这次专业课笔试其实也没有合理分配好时间,自己写字又很慢,最后两问没怎么思考就匆匆作答了。我自己答案不一定是对的,很可能大错特错;很惭愧,我的刑法学的极其粗浅,体系也是构建的千疮百孔,自己的作答也并不圆润。让大家见笑了,欢迎大家拍砖指正!


3.英语笔试

刑法专业课笔试结束后,直接进行英语笔试,10点35考到11点35,共一个小时。题目是六篇英语阅读,满分50分,前四篇2分一题,后两篇1分一题。我感觉从今年复试英语笔试和去年复试英语笔试的命题趋势来看,难度较低(英语四级难度),总体趋于简单,英语阅读材料很短,题干也较短。我估摸着是因为不想在英语上卡人、强调考察专业课知识所致。今年英语笔试,多数人都是40分钟左右做完,剩下20分钟检查,不存在做不完的问题。我今年英语笔试时做到过几篇以前做过的原题,一篇是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的第一篇阅读(“步行校巴”),另外一篇是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的第四篇阅读(“有机食品”),应该今年还考过一篇同等学力申硕阅读原题,只不过时间隔得久我记不太清了。而去年复试英语笔试也考察了三篇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阅读原题(按照我的理解,在职申硕英语考试试题=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试题。如果理解不对,欢迎大家指正)。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复试准备期间可以做做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阅读原题,材料短题干短,做起来挺快的,或许在复试英语笔试中会遇到惊喜呢!


4.英语面试

3月10号上午为英语面试,英语面试是三个人一组,在面试之前会提前分好组。在进英语面试房间之前,会有引导的学长学姐,让同学们抽签,决定ABC发言的顺序。其实这个抽签出来的发言顺序不重要,你们可以私下协调好,达成合意调换顺序,到时候按你们自行调换的顺序说就行。但是英语面试就座的位置还是按照你抽签的ABC顺序入座,只不过你可以手势示意让私下协调好的第一个人先说。入座后,由A同学抽题号,然后老师给你对应阅读材料,每个人都有一份,拿到对应文章后你有三分钟准备时间。材料就是几段英文,里面会标好ABC。ABC按顺序朗读自己的那一部分,就一个自然段。三个人读完之后,就这篇英文所讲的话题展开讨论,讨论一共持续五分钟 ,每个人只能说两轮,注意一下时间,尽量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老师全程是不参与讨论的,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考生。英文材料的内容大多跟社会热点有关,像我们组抽到的话题是“privacy  policy”,其他组抽到的话题有“fitness sharing apps”、“good memories in different shades”、“students using the robot for assignment”、“DNA-Editing”等等。另外关于英语面试着装问题,我觉得英语面试可以不穿正装,穿正装来英语面试对分数影响微乎其微,但别太不正式(像穿个漏洞的牛仔裤就不宜)。就我而言,我着装为羽绒服和休闲裤,没穿正装。我进英语面试房间后,总有一股热气袭人的感觉(应该是开了暖气),蛮热的,哈哈。对了,英语面试也不需要自己准备英文自我介绍,因为时间赶。


这个英语面试我觉得不难,敢于说、大胆开口就行,毕竟语言就是用来沟通的嘛。发音好肯定有加分,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大胆地表达。像我这种英语比较渣的人,一说英语我就怵,我还是挺紧张的。但是我尽量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大声说英语,中途卡壳后也要厚着脸皮说下去。因为三个人只讨论五分钟,撑过两轮(有可能一轮)就结束了,很快的,所以大家也别慌,大胆自信一些就行。因为英语面试考察的形式是小组讨论,所以强调的是互动交流,而不是自说自话的独角戏。所以我建议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可以互相看着对方、认真倾听,可以掰着手指头打手势,可以说一下表示互动交流的话,如“I see eye to eye with you”、“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 ”、“what about you? my dear partners”等等,这样体现小组讨论的互动本质。像我这种浓浓中国风的土味英语口语,老脸通红地讲着讲着还突然卡壳说不下去了,最后也拿了40多分(我们组的小伙伴们都是40多分),所以小伙伴们根本没必要过于担心英语面试,认真对待即可。


5.专业课面试

专业课面试是在3月10号下午进行,单个进行面试,满分为150分。专业课面试从下午两点开始进行,13:15在明德主楼备考室候场。其中刑法专面分2组,每组都是11个人,刑法1组和刑法2组分别进行。刑法1组面试地点为明法917,刑法2组面试地点为明法609,应该两个专面会场都是分别有五位老师。关于专业课面试着装,我认为还是要干净、整洁、清爽,毕竟第一印象还是很重要的。我专业课面试穿了正装,我比较建议大家穿正装去专面,毕竟大家都是法律人,将来要从事法律相关职业,讲究仪式和程序。另外我个人觉得穿正装体现你对面试的重视,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你对老师的尊重。当然如果你穿正装觉得太别扭的话,那就穿着稍微正式一点也行。除此之外,我建议大家在专业课面试的前一天晚上,去人大法学院官网把报考专业老师的照片认识一遍,这样第二天面试时感觉见到的都是熟悉亲切的面庞,这样你心里不会这么慌。


我是刑法2组的第9号,也就是第9个进去面试,应该说挺靠后的。所以我在备考室一直在等,中途稍微看了一下书和休息了一下。其实老实说,这个时候不看书也行,好好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下,养足精神才是王道。直到接近5点的时候,才有引导的学姐通知我去专面,其实我等的还是有点着急哈哈哈。我带了一支黑笔和一张小纸进去,这是允许带进去的。当然我小纸没用上,因为面试房间里提供了一张打草稿的小纸。


对了,我建议大家提前准备简历,刑法2组的老师们还是蛮喜欢准备简历的做法。而据刑法1组的小伙伴事后说,1组老师们也是觉得用简历来介绍自己的做法挺好的。总的来说,今年刑法专面递简历的人比较少。我个人觉得两分钟的简短自我介绍很难全面展示自己,如果能准备一份能彰显自己刑法研习能力的简历还是很好的,甚至可以弥补自己面试回答问题不佳的短板。制作简历要讲究技巧,要突出自己的长板,要突出和法学学习研究有关的亮点。如法考成绩,英语等外语成绩,参加过的课题、社会实践,论文竞赛得奖,发表的论文(可以是普刊,但别属于负面清单期刊;不一定得是刑法专业论文,只要是法学专业我觉得都行),模拟法庭,辩论赛等等。当然有小伙伴可能会问,是否要把自己发表或者写作的论文打印一下,和简历一起给老师。我个人认为论文可以不用打印出来,但须在简历上标明自己发表论文的具体信息。举例而言,《xxx》(1.48万字),独立作者,发表于《期刊名》(期刊级别),2016年第x期第78-88页。当然如果你本科发表过或者写过极其不错的刑事法论文,直接打印出来那也是极好的。另外简历中最好附上硕士研究生读研规划,我专业课面试时递了简历,但简历中并没有提及读研规划,这是我简历的一大不足。


另外因为每个面试组有5个老师,所以准备6份简历(多1份为好,谨慎起见,以备不时之需;建议彩打,别省那点钱)就行。一般来说,你跟着导生学长学姐到专业课面试房间门口等候,过几分钟面试房间里面会有一个学姐出来叫你进去。此时你可以问一下这个学姐能不能带简历进去,这个学姐会征询里面的面试组老师意见,老师一般会说可以,然后你自己把简历带进去就行。你把简历带进去以后,拿给老师,老师们自己会进行分发。


如果不想做简历,就想自我介绍的话,也可以在简短的自我介绍中突出自己在法学研习方面的出彩之处。一般来说,进去就座后老师会让你简短自我介绍一下,简短自我介绍一般持续2分钟。自我介绍不宜太过冗长,要尽可能重点突出、能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是最好,但自我介绍你不能弄虚作假。


我一进专业课面试房间,先鞠了一个躬,说“各位尊敬的老师们,下午好”。其实我还是挺激动、挺紧张的,因为在座的刑法老师都是中国刑法学界的一流学者,鼎鼎大名如雷贯耳。然后老师示意让我就座,并分发了简历。因为我递了简历嘛,所以中文自我介绍环节就极其简单。接下来我开始抽题,我从众多纸片中间抽了一张,一看题号为13号,随后其中一位面试老师(陈璇老师)说“请听题,13号,论共犯关系的脱离,你有30秒的思考时间”[10]。我一听题目“共犯关系的脱离”,我有点慌。因为我比较怵共同犯罪和罪数,这是我学的极其混乱的两个软肋。肯定不能换题了,硬着头皮答下去吧!我平复了一下心情,在打草稿的小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思路,“着手之前的脱离、着手之后的脱离;正犯的脱离,教唆犯的脱离,帮助犯的脱离”。30秒迅速过去了,我回答“我先说一下共犯的脱离这一概念的构成要件,是指消除共犯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物理因果性与心理因果性(因果关系切断说)...”,我区分了一下着手之前之后、正犯教唆犯帮助犯,然后举了几个很蹩脚的例子(我举例子的功力很差,以后一定加强训练)。其实我当时回答的比较乱,例如“着手之前的脱离,我只说向其他共犯人表明脱离犯罪的意思即可,小紧张之下忘记说该意思须为其他共犯所认同/了解/接受”、“关于着手之后的脱离,对于正犯、帮助犯、教唆犯,我说的有点乱,采取特别措施去阻止等等”。我真的很惭愧,因为共犯的脱离其实是一个较基础的问题,而且以前我看到的不少教科书都提及了这个知识,只是我自己脑海里对其梳理地比较混乱,因此我答得不太好而且不太流利。


我初次回答后,接下来其他面试老师进行了追问,如其中一位老师(应该是李立众老师)问我一个着手之前的脱离的案例(成立预备阶段的中止犯),我一开始脑子有点乱没答上来,我竟然说那得看有没有值得科处刑罚的必要性(一紧张,我将实质理性的判断优位于形式理性的判断了)。后来在老师的提示下我才支唔答出来,惭愧呀!随后老师们进行了一些提问,如“我们刑法典只规定了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没有规定正犯、帮助犯呀,你怎么看...”,我回答“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帮助犯的规定,也从反面肯定了正犯。从解释论的角度说,我国刑法第26条规定的主犯解释为正犯,刑法第27条规定的从犯中‘起辅助作用(当时我紧张而口误,把辅助作用说成帮助作用了)的犯罪分子’解释为帮助犯,第28条规定的胁从犯则是帮助犯的亚类型,第29条规定了教唆犯...”;以及“关于单一正犯体系和区分制共犯体系”、“你了解的共犯本质的学说(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共同意思主体说等)”等等问题,我一一作了很简单的回答。对了,面试中途时,老师问了我以前读过啥书。我当时只说了精读过的几本刑法类书籍(我事后反思,其实当时不一定要说刑法类书籍,应该种类不限;可以说一些泛读过的书籍,因为我不少书是泛读的,因为读的不深当时我就没说)。建议大家在专业课面试之前,在脑海里理一下自己以前看过哪些书,有一个书单印象,到时候回答能够流利些,说的时候可以区分一下精读过的书和泛读过的书。


面试大概持续了20分钟[11],老师说可以了。我对老师们鞠了一躬,说“谢谢老师,老师们辛苦了”;然后我又对在旁记录的学姐们鞠了一躬,说“学姐们也辛苦了”。我觉得还是要注重礼仪的,例如对老师的称呼要尊重,随手轻声关门,一直面带微笑等等,细节决定成败,这会增加你在老师面前的印象分。我走出面试教室,松了一大口气,告一段落了。总得来说,我对我这次专业课面试其实是不太满意,我觉得表现不太佳,还是挺紧张的。自己的确存在知识的盲点漏洞,很惭愧,作为一个报考人大刑法学硕士的二战人连基础都没有打的很扎实。另外我建议大家回答问题一定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可以用“先说一下概念的构成要件,然后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这个问题,第一...第二...第三...最后”,这样用“第一”、“第二”、“第三”就把自己的理解逻辑性地有层次展开。当然我当时并没有这样做,这是我事后诸葛亮的反思。


总之,专业课面试不需要太紧张,平常心看待,大家要以我为戒哈哈。人大法学院的老师们都很和蔼的,整个气氛是较为轻松愉悦滴。考察的重中之重是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和反应能力,还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面试过程中你可以展现你的灵性,但是不要太跳,过犹不及。紧张是难免的,但你要把自己认真、真诚和诚恳的一面展示出来。我想到的差不多就是这些。

[5] 真人真事,我一战时,身边某研友考人大宪行专业,他花了一个月把“太皇太后”快速看完,最终他应用法学128分(18级),顺利被人大宪行专业录取。我也觉得“太皇太后”很全面而又不失深度,“一层包一层”的论述方式极具说服力,应对刑法初试和复试绰绰有余。

[6] 我2016年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搜索了2012-2016年这四年来的抢劫“站街女”案群,搜索到有6例,将这6个案例分为两类:第一种情况,事先无抢劫预谋,在户内临时起意抢劫,这种情况无疑不属于入户抢劫;第二种情况,事前有抢劫故意,进入站街女所处出租屋后实施了抢劫行为。对第二种情况是否构成入户抢劫,实务部门和理论界存有争议。

[7] 按照我的理解,卖淫女所处出租屋为刑法规范意义上的“户”。然后再按照客观真意说进行两步判断:第一步判断,站街女允许行为人进入住处时是基于自身卖淫获利需要,充其量系站街女动机错误,而非法益关系错误;第二步判断被害人同意的任意性有无或大小程度,站街女在其自由意志的支配下进行了风险衡量(以正常的理性人为参照标准,站街女应该知道带嫖客入内会有人身、财产法益受到侵害的风险,但是经过自我衡量风险后作出了允许嫖客入户的明示或者默示同意。显然,站街女对自己放弃的法益有着清晰的认识,因此造成的住宅安宁之破坏由站街女自我答责。),该同意是完全任意的。通过这一系列判断可以得出该案不构成入户抢劫。

[8] 我认为,构成入户抢劫不需要满足入户方式的暴力性,不宜在入户方式上对入户抢劫进行限定,否则就过于限制解释了,过犹不及。“入户抢劫需要满足入户方式的暴力性”这一观点易导致平和方式入户后抢劫行为难以评价为入户抢劫的不当结论,存在处罚的漏洞。

[9] 新居住权说主张侵害居住的犯罪的可罚性在于对居住权人意思自由的侵犯,而与之相对的安宁说则认为,侵害居住的犯罪的可罚性在于对住宅事实上安宁的破坏。参见黎宏:《日本刑法精义》(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86-387页。

[10] 据一起参加刑法面试的小伙伴们反映,抽到的题目有,“非法占有在财产犯罪里的意义和认定”,“法律拟制和注意规定”,“小案例:强奸伤害致人不能反抗但未失去知觉,利用此状态临时起意取财,以强奸伤害与抢劫数罪并罚,请问为什么?并说明理由”等等。

[11] 面试时长一般是在20分钟左右,可能临近傍晚面试的同学时间会稍短一点。


五、最后的结语

行文到这里,不知不觉已有三万余字了。“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二战两个字着实很辛苦,但有幸能最后被人大刑法学录取,也是很值得的!一战失利、种种兜兜转转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挫折教育,二战又何妨,功成不必在一年,而功力必不唐捐!我觉得我一战、二战更多的是一个“结硬寨、打呆仗”的过程,走过不少弯路,从试错到缓慢纠正,反躬与自省。所以我尽可能把这份“教训经验贴”写的详细一点,让后来人心里有个数,可以参考借鉴、少走弯路。


拙笨如我,负笈华政,每依北斗望京华。这两年来我得到了太多人的鼓励帮助,有些话让我真的很感动!《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说“一饭之恩必偿”,在这里我再次真心感谢大家的一路相随,我一直记在心里!也不知道为啥大家对我迷之信心,我其实一直心里都没底。一战失利的梦魇如影随形般笼罩着我,我时不时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但是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二战我最终顺利上岸,大概是对自己真诚努力的温情回应。未来道阻且长,愿自己一直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反求诸己、取法乎上,朝着自己的梦想坚定信奉而不加怀疑地走下去!


司汤达曾在《红与黑》(第一卷)第五章文头中引用古罗马诗人恩尼乌斯的一句话,“缓缓图之,而其事卒成”。这句话大概是于连的信奉所在,又何尝不是我们这群人大追梦人的座右铭呢?我深以为然,诚哉斯言,与大家共勉!考人大法学学硕需要的是水磨功夫,是坚持与专注,像蜗牛一样点滴成长,必将水到渠成。如果第一年不行那就再来一年,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应该说,这份经验贴的行文远谈不上有条理,有点流水账,更多的是我想到哪就写到哪,把我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来。我并没有去刻意雕琢。因此给读者呈现出来的绝非是一盘“只取蟹黄和蟹膏而蟹肉一丝也无”的考究青楼菜,而充其量只能算琐屑的涂鸦。希望未来的师弟师妹不要嫌弃这份絮絮叨叨的“家常话”,看后若能有些许收获我就很满足了!最后的最后,我真诚祝愿各位备考人大法学院的小伙伴们心有所愿、行而成立,风里雨里,我在中关村人大法学院等你!

推荐阅读

从上政到华政:一字之差的华丽转变

四手联弹:人大法大刑法双元考研经验帖

二战:从北大到北大

武汉大学刑法考研攻略

人大诉讼法:运气选手的2018—九局下半,不死三振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蒋浩天

本期编辑 ✎ 孙   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