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学实践论丛》征稿启事

青苗法鸣信息中心 青苗法鸣 2020-12-09

您的招募需求,我来扩散

(发布信息,请点这里)

《法学实践论丛》征稿启事


刊物介绍:

《法学实践论丛》创立于2019年4月12日,是由西北政法大学国家级法学实验实训中心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在校学生负责组织出版,一年两刊对内发行。本刊以“博学笃志,明辨砺行”为宗旨,致力于探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方向,力争为广大法学学习者和工作者在法学专业实践领域搭建良好平台,以展现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成果和创新思维。


征稿对象:

各法学高等院系师生和法律实务工作者。


来稿须知:

  1. 来稿应严谨遵守学术规范,内容表述清晰,语言流畅通达,逻辑严谨,形式完整。应当包含篇名、中文摘要(250字左右)和关键词(不超过5个)。来稿的参考文献与注释均为脚注形式,连续编码。其他格式要求及注意事项可参照新版《法学引注手册》。来稿字数以8000字以上为宜,对于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字数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2. 本刊栏目介绍

    (1)特约稿件:本栏目将不定期邀请权威法学家,刊登其在法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文章,以飧读者。

    (2)学术讨论:本栏目将定期总结归纳法律核心问题,在法学的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问题,设置构想,并将这些探求转化为书面严谨的文字。其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时事热点、模拟法庭赛事、校内开庭、人工智能法学等,鼓励师生围绕上述问题以多元视角展开剖析与说理,以达致准确把握、精确分析、最终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

    (3)实践教学:为推动法学教育改革,提升法学教育实效,加强法学院与实务部门的人才对接,本刊特推出实践教学前沿栏目,旨在鼓励广大师生思索法律实践教学所涉及的疑难问题,为理论联系实践的法律教育模式建言献策,提供有益思路。

    (4)实务研究:“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疑难案件是推动法治进程的重要元素,法律工作者办理案件的经验则是法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鉴于此,本刊推出实务研究栏目,旨在集合法律实务人员的智慧,以期为法学理论提供源源不断的经验支撑。(5)社会调研:法律规范的运作依赖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欲了解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逻辑,须先精确把握社会事实。本栏目旨在刊登出色的社会调研报告,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维度把握与分析社会事实。

  3. 本刊采用匿名三级审阅的审稿制度。来稿凡选题实际新颖、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有独到的见解和学术价值,编辑部均会认真审阅并由编辑部按专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

  4. 本刊第二期征稿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15日。在本截止日期之后的投稿将被纳入下一期审编。编辑部收稿即审,审稿周期为两个月。

  5. 本刊一经录用即发用稿通知和电子刊用证明,并向作者支付稿酬(每1000字10元),赠送载有作者文章的当期刊物两刊。如作品选入特辑,赠送当期特辑一册。是否录用的通知和意见书将以邮件方式进行回复,具体时间以来稿的先后顺序在法学实践论丛公众号上进行公布,作者可以在公众号上进行查看。未录用的稿件作者可自行处理。

  6. 本刊不收取版面费等任何费用。

投稿方式:邮箱:fxsjlc@163.com

稿件以附件(word文档)形式发送,以论文标题为文件名。邮件标题命名为“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并在邮件正文附注作者个人信息(稿件正文请勿出现作者相关信息)。作者个人信息应当包括作者简介(姓名、学校、年级、专业)、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等。

注意事项:

一、来稿须是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反对抄袭、剽窃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二、本刊编辑部有权在尊重作者观点的前提下,对来稿进行文字和格式上的删改,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

三、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四、独著稿件优先于联合署名稿件进行录用。

推荐阅读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别拦我,我要去华工参见法学论文大赛了!
2020年“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 评奖通知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信息编辑 ✎ 云隐

排版编辑 ✎ 煜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