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课 · 特等奖教案 | 胡嘉苗:“一带一路”上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北中医胡兵的公号 读读马原著2 2022-09-14


“一带一路”上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胡嘉苗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
(图来源:金职马院 微课截图

本文载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年第4期,侵删


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


2019年教育部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其中特等奖51人,前期推送了9位特等奖教师的教案(见文末链接),本期推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高职高专)特等奖获得者胡嘉苗老师的教案,供思政课同仁教学时参考↓↓↓




胡嘉苗老师抗疫微课理性舆论,大国担当——谨防国际舆情中的“明枪暗箭”,视频来源:金职马院


胡嘉苗老师谈五四精神与青年,视频来源:青春金职



一、教学说明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一带一路’上的文化自信与自觉”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第十章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的重要内容。我校教学团队尝试将教材体系进行了一定的重构整合,转变为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特点的教学体系,本课是文化建设教学专题部分“金课”理念下指导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的学习,旨在唤醒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内生动力,主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要求,强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产品设计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在前置学习中,学生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有了概括性的了解,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感知,欠缺理解。


1.知识储备:已基本了解文化的广义狭义概念;已基本了解我国当前文化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方向。


2.能力水平:已初步掌握辩证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部分学生已有文化强国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初步感知。


3.学习特点:“00后”们思维活跃、意识自主、表达欲望强烈;对融媒体领域的文化传播很感兴趣,信息获取量强大;喜欢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建构思维体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自信内涵,理解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2)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境况,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

(3)探究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


2.能力目标

(1)通过“一带一路”上文化案例的古今对比,以及未来展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提升思维逻辑的自主建构能力,更为全面、客观、深刻地看待文化问题以及更多的其他热点问题。

(3)通过素材比对等任务,提升文化信息筛选能力,在海量的舆情信息前,增强理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助力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力量。

(2)更好地理解文化自信是对每一个人的普遍性要求,加强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分析“一带一路”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境遇,理解强调文化自信的原因。


2.教学难点:探究提升文化影响力及提升文化自信的努力方向,肩负起“一带一路”文化倡议决策下的自信与自觉重任。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形象生动地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知识点。 


2.案例教学法:学生根据典型图片、视频案例,思考探究,感悟提升。 


3.任务驱动法:选取文化自信领域的热点案例、图片视频,形成问题链,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思路与框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4.合作探究法: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讨论,贯穿始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团队意识。


(六)学时安排


本课是第十章第三节第三目的重点教学内容,所需学时为1学时。


(七)参考资料及教学资源


1.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2019年第12期。

(2)韩文乾:《习近平关于坚定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四个维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11期。


2.网络资源

(1)“学习强国 ” 学习平台:https://www. xuexi.cn/。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课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教学内容


(一)签到考勤,课堂开启(2分钟)


【教学活动】在线签到+复习提问


【教学内容】授课应用平台扫码签到;巩固复习前课重点知识。


【师生互动】教师在授课应用平台开启扫码签到,学生利用移动端扫码或者输入课堂验证码完成考勤;教师通过平台进行滚动点名,抽查提问学生回答前课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手机缩短传统点名的冗长用时,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在趣味中拉开序幕。


(二)新课导入,创设情境(3 分钟)


【教学活动】图片赏析+线上投票


【教学内容】你认识它们吗?(图片展示“一带一路”上我国的四个非遗瑰宝:艾德莱斯、桑皮纸、裕固族服饰、兰州太平鼓。)



【师生互动】应用平台投票: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非遗瑰宝?


【教师讲授】通过投票统计,看来大多数同学们对于以上这几个名字并不熟悉,甚至可能有人一个都没有听说过。图1,艾德莱斯是新疆地区的一种土产丝绸;图2,桑皮纸也是流传在新疆地区的一种古代工艺造纸,有着千年历史的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图3,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男女都穿高领、大襟有衽的长袍,因此裕固族的传统服饰是“一带一路”上的一抹美丽文化风景;图4,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浓郁西北风情的汉族鼓舞,主要流传于甘肃兰州、酒泉等地,兰州太平鼓素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誉,又与安塞腰鼓、威风锣鼓、开封盘鼓、凤阳花鼓并称为“中华五鼓”。其实以上这四个名字都是从古丝绸之路上流传至今的一些非常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而且它们已都被评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以图片展示的方式,结合应用平台线上投票,营造一个更为形象的情景,打造较为轻松的课堂预设,提升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体验感,实现教学的循循善诱,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做好问题铺垫。


(三)新课讲授——回顾历史辉煌(5分钟)


【教学活动】引导阐述+案例分析+视频链接


【教学内容】以艾德莱斯为例,对曾经的丝绸之路上的繁盛的文化,做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为接下来的深度审视做铺垫。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阐述,学生观看视频,利用教学应用平台进行实时的弹幕互动。


【案例解析】《艾德莱斯的昨日辉煌》:艾德莱斯,其实是新疆地区的一种土产丝绸,两千多年前,艾德莱斯第一次出现在了古丝绸之路上现在的和田一带。从此以后,这样一种丝绸文化就越来越走向繁盛,当时的和田老百姓,可以说,家家都掌握了艾德莱斯的传统技艺,当时的和田古城,更是天天都是丝织声不绝于耳。对内,艾德莱斯大量进入中原市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对这样一种极具特色的丝绸都是爱不释手,对外,艾德莱斯更是远播中亚、中东,甚至地中海的沿岸各国。也正是艾德莱斯的如此兴盛,使得和田成为当时西域三大丝都之一,中外丝绸贸易更是络绎不绝,艾德莱丝绸的名声远播国内外。


案例选取依据:艾德莱斯是“一带一路”上的中华文化瑰宝,学生对于江南地区的丝绸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对艾德莱斯却几乎从未听说,因此,拿艾德莱斯知名度的今昔对比为例,可以有力地论证“一带一路”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状况的今昔反差,具备典型性。


【视频欣赏】《神秘的艾德莱斯绸》视频片段,视频主要介绍了艾德莱斯的传统制作工艺与艾德莱斯制作成品的瑰丽。


【该视频是老编我添加的,仅供参考】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案例的叙述与视频素材的运用,让学生们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一带一路”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为接下来的今昔对比做进一步探究,做好理性与感性分析的基础。


(四)新课讲授——审视当前境况(13分钟)


【教学活动】引导感知+推演设问+在线思考+教师讲授


【教学内容】递进式设问分析:为什么这些曾经如此辉煌的文化瑰宝在现代人面前变得如此陌生?为什么这些曾经的辉煌,会面临当今传承上的如此窘迫呢?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递进式设问,学生进行在线答题,将思考结果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进行提炼升华。


学生回答范例1: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够,身边有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和意义,这些文化从哪里起源等问题,我们都缺乏了解,以至于有时候对传统文化会出现偏见。)


学生回答范例2:崇洋媚外的人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在“墙外香”的现象也曾出现,我们自己反倒不支持自己的文化了,甚至有人还否定。)


学生回答范例3:年轻人不喜欢过于老套的东西,原汁原味的东西不适合日新月异的时代,感觉很多传统文化需要有改变,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教师总结】同学们刚刚从多个角度对这个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归纳一下几位代表性的回答,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第一,是文化认知的匮乏:有时候我们会犯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在没有充分了解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就极端地将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定为是守旧的,是古板的,是应该被我们抛弃的,就像艾德莱斯,之前课堂上有些同学提出觉得这些花纹太过于艳丽,和她们现在的审美不一致,但其实,艾德莱斯在维语中的意思是“布谷鸟翅膀上的花朵”,这些鲜艳的背后,是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自然的赞叹。


第二,是文化认同的缺失:有部分国人有一种极端的思维定式,那就是外国的月亮永远比较圆。对于外来文化的热衷与追捧,使得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些洋文化面前,一点点丧失了地位。


第三,是文化能动的颓丧:当我们在认知层面进行错误定性后,我们也没有再去做一些能动的努力和尝试,事实上,这些古老而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绝非是固定的,它们都是活的系统,需要我们每个人对它们进行积极的改造行动。


【设计理念】优秀传统文化如此境遇的原因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首先开展线上主观题思考,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考虑到该重点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需要进行总结提炼,结合案例,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体验,降低问题理解的难度,实现教学重点的突破。


(五)新课讲授——探究重振重任(15分钟)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案例分析+视频链接 


【教学内容】

问题分析1:如何更好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而推演出,应当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问题分析2:请进一步思考,从大学生角度,如何具体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呢?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设问,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组长将讨论结果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进行总结提炼。


学生回答范例1:根据前面的原因,我们小组的主要观点是,要加深对文化的认知,我们必须努力获取大量的知识来充实自我的头脑,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信息的多样化,不能一味选择快餐式的文化信息,应该多多沉下心来了解一些更为深刻、更有底蕴的文化信息;另外,我们要注意加深理解和加强信息的甄别。)

 

学生回答范例2:我们小组的主要观点是要加强文化认同,在充分且客观的认知基础上,我们要学会尊重,更要学会认同,我们尊重异国的文化,认同本国的文化,我们并不否定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吸取,但吸取是为了更好地自我强化,而非全盘西化。)


【教师总结】两组同学提出的观点,其实就是要加深文化认知和加强文化认同。提及文化的认知和认同,除了以上两点,教师还有一些其他的建议,那就是在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上,还要勇于文化创新和积极进行文化实践。


【案例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场合的演说中,经常会引经据典,向世人展现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招待会上,就引用了孟子中的一句经典: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在用我们经典的语言,用传统文化的语言向世人宣告,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耻辱。再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科尔博基金会发表演讲,引用了《司马法》中的一句经典:国虽大,好战必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向世人展示一个爱好和平的中国、求同存异的中国。


案例选取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场合谈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因此,用此案例论证加深文化认知和加强文化认同的两个努力方向,具有选取意义。


【视频链接】《艾德莱斯炫昆仑》——视频主要展示了“艾德莱斯炫昆仑”大型文创活动中,设计师将艾德莱斯元素进行创新融合后,推出的一系列特色文创作品。


视频编我添加的,仅供参考


(六)课堂小结,作业布置(2分钟)


【教学活动】总结阐述+在线作业


【教师总结】本堂课,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树立文化自信与自觉有了更深的感知和更强的动力。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主动地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己任,因为强国的明天,必然也是文化繁荣的明天!


【在线作业】1.结合自身专业,设计一个体现中国风元素的文化创意作品;2.完成一个调研任务:《身边的中华文化推动者》,以微视频的形式,上传至教学平台。



三、教学总结和反思


(一)问题引领式探究,构建严密逻辑。本课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基本逻辑推演为设计思路,形成问题链,层层推进,推演结论。


(二)任务驱动式探究,突出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置了线上线下探究、小组讨论、图片视频赏析、案例分享等多元任务,切实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言堂”的现象,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线上线下式教学,展现信息化新貌。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答题、弹幕等功能,采集教学全过程信息,以可视化形式展示,有效解决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学工具单一性的问题,同时有效改善了大班化教学人数多而导致的兼顾性低下问题,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率。


此外,就本课的实施效果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辨力还有待加强,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深挖。



四、板书设计



五、学生阅读书目推荐


(1)陈平原:《当代中国人文观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程恩富:《文化经济学通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胡嘉苗老师微党课《“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再崛起》,视频来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





相关链接:

特等奖教案 | 张会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特等奖教案 | 李梁: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特等奖教案 | 闫方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特等奖教案 | 刘艳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特等奖教案 | 王雪超:为什么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特等奖教案 | 李建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及其本质

特等奖教案 | 张明:全面辩证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特等奖教案 | 任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特等奖教案 | 李生: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思政课教学参考资料【2020-08-07 更新】



马院姓马,在马言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j0638vq5u0n《马克思是对的》主题曲

《你的名字,我的力量》



《领风者》片头曲《执着的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