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施食法必须具备六要点之一——发心


施食法必须具备六要点之一—发心


前言

不孤起,仗缘方生名言谛中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具足相应的因和缘(即条件)。修习佛法,具体到修习不同法门,也需要具足相应的条件方能成办。

比如,修习净土法门,必须要具足信愿行。仅从其中的“信”来讲,要具足信阿弥陀佛、信极乐世界、信阿弥陀佛名号、信自己能念、信自己有佛性、信自己具足信愿行必定往生等等。修习忏悔法门,必须要具足四力(依止力、破恶力、对治力、恢复力)。修习金刚乘密法,必须要严守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尤其对于金刚上师要做到视师如佛。修习一切佛教法门,都要依止善知识、忏悔业障、培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修习施食法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施食法门里面包括了很多具体的修法,比如《蒙山施食》、《甘露施食》、水陆、烟供(又叫烟施,与之相关的不同仪轨数量极多)、烧香供、水施(藏传佛教中相关仪轨数量亦有很多)……

这些修法,都属于施食法。既然都属于施食法,那么必然需要具备一些共通的要点。

修习一切施食法门,使用任何一种施食仪轨,必须要具备的要素到底是哪些呢?这是需要思考的。这个问题考虑明白了,修习任何施食法门,就抓住主干了。主干抓住了,即使一些细枝末节不具备,问题也不大。就像请人吃饭,饭菜是最重要的,至于椅子上有没有放坐垫,就不是很重要了。当然,细枝末节也全部具备了,更好,尽善尽美。

所以,严格按照佛经的要求,如法施食,相应要点一一具足,概不少缺,是非常重要的。

《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云:“若不具足如是法者,施诸饿鬼皆不得周匝。或有得者,或有不得者,虚用功力深可愍哉!”
  
现在,网上施食方面的资料特别多,鱼龙混杂。很多初学者往往难以分辨,甚至有的人作为佛教徒,竟然一直使用一个非佛教徒汇集的仪轨——想想就觉得恐怖。

以下,谨依靠经论及个人浅薄理解略作分析,祈愿以此抛砖引玉,愿更多方家出来法施真谛,让所有愿意行持施食法门的同修道友,能够把施食做的更有质量,以使更多众生依靠施食离苦得乐。




修习施食法,必须要具备的六点:第一、发心。第二、使用如法的仪轨。第三、认真念诵仪轨。第四、观想。第五、具备缘起物。第六、信心。


第一、    发心。

分四

1、什么是发心。

2、发心的重要性。

3、大乘佛法的核心。 

4、修习施食法具体应具备的发心。



01 什么是发心


通常来说,一个名言中的正常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初的发心,也称为“初衷”、“目的”、“愿望”、“动机”……

比如说,早上起来一睁眼,要起床——目的是上厕所、洗刷、接电话、念三皈依…….

穿衣,是为了保暖、遮羞、满足虚荣、让别人认为我正常……。

吃饭,是为了饱腹、谈事情、搞关系、打发时间、满足贪欲……。工作,是为了工资、满足成就感、打发时间、建立圈子……。

上学,是为了学习知识、拿毕业证、混日子……。恋爱,是为了找个人折磨自己、不再没话找话频繁占用移动话务员的时间、填补空虚、排遣寂寞、找个人吵架、凑房租、搭伙做饭……。

结婚,是为了让爱情死有葬身之地、为淫欲心找到法律和舆论上的承认和保护、延续香火——孤坟永不孤单、做个一般人眼中的正常人、给父母交租、找到安全感、不再暧昧、红包回流……。

旅游,是为了缓解对当前居住环境的厌烦、拍照、体验做驴友的风餐露宿长途跋涉、思考、长见识……。

信仰,是为了找到归属感、消遣时光、建立圈子、标榜品味、认识自己、爱他人、认识宇宙人生的真谛、总要做点什么、拼凑谈资……

乃至说,一只蚂蚁,忙忙碌碌,它是有目的的。“无利不起早”——倘若这里有吃的,蚂蚁干嘛要到处跑?!

上到国王,下到贩夫走卒;上到天帝释,下到地狱饿鬼众生。所做的一切,都有一个初发心,也就是说,都是有目的的。他有他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他投入时间、精力、财力、物力,等等。一定是有目的的,只是目的纷繁,各式各样不同而已。

有些人说,也未必一概都有目的吧。不是有个词儿叫“漫无目的”吗?说起来新鲜,其实仔细看也是有目的的。

一切的目的,从目的的目的来看,都无一不是为了两点:得到喜欢的,离开不喜欢的。这也就是佛教中所说的“离苦得乐”。当然,区别的关键在于到底什么是乐,什么是苦,在这两点上佛教的看法和世间人、世间的学问知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在佛教的修行中,闻思佛法、实修、供灯、供水、诵经、绕塔、供养僧众、受戒、持戒等等,都有一个目的或者叫做发心,在推动着。

总之,我们做任何事情,最开始的打算、目的、愿望、动机,这些,就是发心。



02 发心的重要性


佛法是心法,故我们把一切佛教以外的宗教叫做外道——心外求法,名曰外道。显然,佛法的核心,是心内求法,这是与一切外道的不同之处。

不管是皈依心、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还是嗔恨心、嫉妒心、贪欲心……,核心都是一颗心。故这些也完全可以说成:心皈依、心出离、心菩提、心慈悲……,乃至心嗔恨、心嫉妒、心贪欲……

我们轮回,是因为我们的心。我们解脱成佛,也是因为我们的心。

我们说某人有德,是在说他的心。我们说某人缺德,也是在说他的心。我们说自己是凡夫,主要是说自己的心。乃至,有一天,我们成佛了,那也是心成佛了,而非脚趾甲成佛了,或者身体成佛了,或者其他的成佛了。

我们说,我在修行,我是修行人,那么修的是什么呢?毫无疑问,修的是心。

所以,在一切的身语意的造作中,心是最关键的。

正因为心是最关键的,所以,此处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心。

伟大的顶果钦哲仁波切说:“佛陀开示的全部重点就是要让我们主宰自己的心。如果我们能够主宰自己的心,就能够主宰我们的身体和语言,如此我们和他人的痛苦就得以结束。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充满负面情绪,就算我们身体的行为和我们所说出来的话语多么完美,我们都已经远离了正道。

要主宰自己的心,需要随时意识到自己所有的意念和行为,不断反复地检查自己的心,负面意念一旦生起,即用适当的方式来对治。当正面的意念生起,则以回向来加强所带来的利益,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达到究竟证悟。如果我们能够在平静和内省的修行中,保持恒常的觉察,渐渐地,就算是在一般活动和干扰之中,我们也能保持对智慧的认识。所以说觉察心是脱离轮回中一切烦恼的基础和解药。

佛法修行应该可以引领我们,不论是在禅定中,或者禅定之外,同样保持恒常的觉性。这是所有心灵开示的精要;没有这个,不论我们念诵多少咒语和祈请文,不论我们做多少的大礼拜和绕塔,只要我们的心是散乱的,那一切对去除难解的情绪丝毫没有帮助。永远不要忘记这最重要的一点。”

发心,决定了方向的问题。发心,决定了结果。发心,决定了事情是否能够顺利成办。发心,决定了一切。

做同样一件善事,有的人是为了名利,有的人是为了成就感,有的人是为了打发时间,有的人是为了尽到社会责任,有的人是为了成就就各自的信仰——这也会导致不同的果。

《法苑珠林》卷二十一:“又菩萨本行经云。须达居家贫穷。无有财产。至信道德。佛教布施。须达白佛。多施耶。少施耶。佛告须达。所施虽多而获报少。布施虽少而获报多。如施虽多而无至心贡高自大信邪倒见不得快士。所施虽多而获报少。犹如田薄下种虽多收实甚少。何谓施少而获大福者。如施虽少欢喜恭敬与不望报施佛及辟支四沙门等。所施虽少获报弘大。犹如良田所种虽少收实甚多。

又智度论云。以大悲心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义。佛施狗福多。佛田第一不如施狗。以是故知。大福从心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万亿倍不及佛心。所以者何。心为内主。田是外事故。”

有人问阿底峡尊者:“只考虑现世的人会有怎样的果报?”尊者说:“果报也只有那样。”又问:“会有什么样的后世呢?”尊者回答:“地狱、饿鬼和畜生。”所以,只求现世的果报就是:“今生能成就一些小利,后世则堕恶趣。”

大堪布慈诚罗珠:“如果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这两个坚实的基础,即使用河边的沙子作供品,用低劣的石板作基盘,但因为动机殊胜的缘故,即使供一遍曼茶罗,都可以积累不可思议的资粮。

反之,如果发心不纯正,只是为了自己的工作顺利、健康长寿,或者下一世的人天福报而修,则即使用纯金打造成曼茶罗盘,选用最上乘的珍珠之类的珍宝作供品,都跟解脱没有任何关系,只能在轮回当中得到一些世间圆满而已。所以,善根的大小并不取决于外在供品档次的高低,而是随发心的高下而增减的。由此可见,修行的动机十分重要。

宗萨仁波切在《普贤上师言教口传》中开示:“巴珠仁波切鼓励大家做烟供,因为烟供做起来非常容易,而且利益广大。但巴珠仁波切同时指出:‘除非一个人完完全全摧毁了自私,否则的话奢谈利益别人、利益众生。’这样说,并不是要我们现在不应该帮助别人,而是提醒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想到:‘除非真的压垮自我,碾碎自私心,要不在这之前我认为的帮助别人,其实是一种表演,我只是在帮助自己,是让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可以帮助别人。’”

又在《来自某个假装闭关者的短笺》中说:“无论你喜欢修哪个──皈依、菩提心或山净烟供等等,当你修习时,要仔细看看你的动机。为了确保长寿──或许甚至是长生不老──而做任何种类的精神修持,就如同试图及时冻结一个肥皂泡,那是绝不可能的。你只能一边修持,同时期望自己活得够久,以便更了解佛法。这样的生命,即使是多活一秒钟也极为珍贵。

当然究竟而言,祈祷、修持时,应该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免于时间的巨大苦痛,免于我们迷惑的心,把一切短暂元素,有信心的拼凑起来,却难免离散时的巨大苦痛。

我们大多数人都深陷于自己的错觉,以致确实相信它们是永恒不变的,而当我们所创造的幻相显露出其真相时,我们就感受到无法承受的巨大痛苦。究竟而言,我们需要使自己脱离这种错觉。

所以说,“修行之要,最重发心。发心方有趣向,趣向方达道果。发何等心,修何等行,至何道果也。小乘之人发心者,发趣向道果之二乘心也。”大乘之人,发趣向佛果之心。人天乘行人,发为求人天乐之心。

四个人一起去放生,第一个人为了打发时间凑凑热闹跟着玩玩——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第二个人是为了自己今生乃至来生长寿无病等;第三个人是为了永离轮回彻底解脱;第四个人是为了一切众生成佛。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但是功德肯定不一样,结果也肯定不一样,唯一是因为发心的不同。

在佛教的修行中,特别注重发心。尤其是调整发心,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修行。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反反复复的问问自己:“为了什么?”“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做这样事?”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好好问问自己。这样,自己的发心会更加明确,由发心明确将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尤其是修行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发心,按照自己的目的愿望规范自己的发心,以期把一切所做在最佳的心态摄持下完成。

《止观》云:“发愿者,誓也。如许人物,若不分券,物则不定。施众生善,若不要心,或恐退悔,加之以誓。又无誓愿,如牛无御,不知所趣。愿来持行,将至行在。”

又说:“发誓愿,要制其心,凡所修行,期证道果。若不要心,或恐退失,所谓若不发心,万事不成。是故诸佛菩萨,莫不发诸誓愿,而成正觉,是为发愿。


在佛经论典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的誓愿文、发愿文等。比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五百大愿,《悲华经》中有详细记载。《大方便佛报恩经》中也说:“释迦如来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难行苦行,发大悲愿:若我得成佛时,当于秽恶国土,山陵、堆阜、瓦砾、荆棘,其中众生具足烦恼,五逆十恶,于中成佛而利益之,使断一切苦,获一切乐,成就法身,永尽无余。’”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等等。

这也是诸佛菩萨因地时,为了调整发心、巩固发心、坚固誓愿所做的,正所谓:“诸佛所行,立愿居先”。

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论中解释“愿”即:“心中欲成就所期目的之决意,特指内心之愿望,如心愿、志愿、意愿、念愿等。据放光般若经卷三问僧那品、无量寿经卷下等载,佛菩萨皆于发心之初,志求无上菩提,欲度一切众生。此类誓愿称为弘誓,又称为总愿,如四弘誓、二十大誓等。同时,佛菩萨亦发愿清净佛土、成就众生,此类誓愿虽通于一切佛菩萨,然依众生之意乐而有所不同,故称为别愿,如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药师如来之十二愿等。盖‘果’虽由‘行’所招至,然若无‘愿’,则其行亦无法到达所期之目的。”

历代祖师,也广发大愿。《广弘明集》中收录之愿文颇多,如《千僧会愿文》(沈约)、《周经藏愿文》(王褒)、北齐《辽阳山寺愿文》(卢思道)等。

明朝的藕益大师一生中曾做很多愿文,如《四十八愿文》、《受菩萨戒誓愿文》、《刺血书经愿文》、《书佛名经回向文》、《为雪航楫公讲律刺血书愿文》、《持咒先白文》、《礼大报恩塔偈》、《为母三周求拔济启》、《持准提咒愿文》、《安居论律告文》、《礼大悲忏愿文》、《九华地藏塔前愿文》、《阅藏愿文》、《大病中启见净社愿文》、《占察行法愿文》、《大悲行法道场愿文》、《陈罪求哀疏》、《再礼金光明忏文》、《盂兰盆大斋报恩普度道场总别合疏》,等等,近六十篇,详见《灵峰宗论》。另外在大师很多注疏的前序后跋、书信、诗偈中也有很多发愿文。作为后人,在读这些愿文的时候,确实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大师作为释迦孝子、地藏孤臣的本分佛行与佛心。作为后人,读了真正生大惭愧心。同时,也激发自己昂扬向上,不坠时流的勇气,以及精进修行荷担如来家业的责任感。

《大智度论》中说:“佛国事大,独行功德难以成就,须藉愿力方能达成;如牛力虽能挽车,亦须御者,方有所至。”

不独汉传佛教如此重视愿文,在藏传佛教中各宗各派也有很多发愿文——在个人修行中、在大众共修时等,念诵发愿也是必不可缺的修法。以宁玛派为例,像《大自在祈祷文》、《极乐愿文》、《恒常念诵愿文》、《前译教法兴盛愿文》、《大圆满基道果无别发愿文》、《生生世世摄受愿文》、《上师住世祈祷文》,等等,也是经常念诵的。尤其是《普贤行愿品》,是在任何法会中必念的。以喇荣五明佛学院为例,数百个班级,每天上课前后必然要念诵的就是《普贤行愿品》。在开法会的时候,一天至少念诵四遍《普贤行愿品》。

依靠这些愿文,可以很好地起到调整发心、巩固发心、坚固誓愿的作用。在修法前念诵,更是感召诸佛菩萨加被,修法的心也会勇悍,同时远离魔障。最后依靠发愿文回向,功德无限广大永不失坏。

在修心过程中,依靠有加持力的发愿文,调整巩固发心,极其重要。

上面说了很多,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会说,您说了这么多,跟施食有什么关系?当然了,有很大的关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尤其在开始和最后回向的时候,我们同样也要调整发心。为什么要加“调整”二字呢?做为凡夫人,我们有很多烦恼习气,很难随时随地安住在慈悲心菩提心的状态上,故要及时调整发心,就好像把握好车的方向盘,随时调整方向一样。



03 大乘佛法的核心


分五:

<1>大乘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

<2>菩提心的定义。

<3>必须要发菩提心的原因。

<4>菩提心的功德。

<5>如何发菩提心。


<1>大乘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

大小乘佛法的根本区别就是看有没有菩提心,有菩提心就是大乘。正如《华严经》所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萨地持经》中也说:“菩提心是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为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

佛陀在无数佛经中都讲述过菩提心的重要性,那么释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祇劫广修六度万行,最开始是因为什么原因,怎样发起菩提心的呢?

在《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有详细的介绍:

尔时喜王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知恩,自发菩提心;菩萨报恩,教一切众生令发菩提心者;如来世尊于生死时初发菩提心,因何事发?”

佛言:“善男子!过去久远不可计劫生死中,时以重烦恼,起身口意业故,堕在八大地狱,所谓:阿诃诃地狱、阿婆婆地狱、阿达多地狱、铜釜大铜釜、黑石大黑石,乃至火车地狱。我于尔时,堕在火车地狱中,共两人并挽火车。牛头阿傍在车上坐,缄唇切齿,张目吹火,口眼耳鼻,烟炎俱起,身体殊大,臂脚盘结,其色赤黑,手执铁杖,随而鞭之。我时苦痛,努力挽车,力励前进。时我徒伴劣弱少力,劣弱在后。是时牛头阿傍以铁叉刺腹,铁杖鞭背,血出沐浴,随体而流。其人苦痛,高声大唤,苦痛难忍,或称父母,或称妻子。虽作如是唱唤,无益于己。我时见是,受大苦恼,心生哀愍,因慈心生故,发菩提心。为此众罪人故,劝请牛头阿傍:‘此罪人者,甚可怜愍。小复加哀,垂慈怜愍。’牛头阿傍闻已,心生瞋恚,寻以铁叉前刺我颈,寻时命终,即得脱于火车地狱百劫中罪。我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即脱火车地狱之罪。
    佛告喜王:“挽火车者,今我身是。因发菩提心故,疾得成佛。”


宗萨仁波切说:“概略来说,「菩提心」是令一切众生都究竟成佛的愿望。它是大乘法道的心脏、头脑、眼睛、血液与脊梁,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修持。事实上,「菩提心」的概念是如此强而有力,仅只是珍视「将解脱的智能传递给他人」的这个愿望,就是所有可能做到的供养中最广大的。

不过,即使是所谓的佛教徒也常会误解菩提心,以为它只比悲悯的慈爱更高一点而已。慈爱、悲心以及希望让他人快乐,是时下流行的理想,并经常被升格认为就是菩提心最重要的特征。但是我们忘了,若无菩提心就无大乘或金刚乘佛教,而这两个道乘的最关键面向,即是理解空性的智慧。若无智能,悲心本身就非菩提心,反之亦然,这两种功德都极为重要。

大多数的佛教徒都了解菩提心与宽容、体贴、慈善的行为有关,却很少注意到它与理解「无二」智慧(无二智)相关的部分,而这正是菩提心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若是缺乏对菩提心的全面领悟,所有的佛法修持都将沦为心灵的唯物主义,因为它失去了使法道如此璀璨、鲜活的精华——菩提心。


<2>普提心的定义

到底什么是菩提心呢?

《现观庄严论》中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简言之,就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求佛果的心。成佛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便,因为成佛后就能具备一切智悲力——具足这最大的度化众生的能力。再进一步说,度化众生究竟离苦得乐——这是大乘佛弟子唯一的目的,为了达到此目的而追求佛果。

《大宝积经》云:“菩提心者,何相何貌?舍利子,菩提心者无有过失,不为一切烦恼之所染故。菩提心者相续不绝,不为余乘中所证故。菩提心者坚固难动,不为异论所牵夺故。菩提心者不可破坏,一切天魔不倾败故。菩提心者常恒不变,善根资粮所积集故。菩提心者不可摇动,必能独证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妙善安住,于菩萨地善安住故。菩提心者无有间断,不为余法所对治故。菩提心者譬如金刚,善能穿彻佛深法故。菩提心者胜善平等,于诸众生种种欲解无不等故。菩提心者最胜清净,性不染故。菩提心者无有尘垢,发明慧故。菩提心者宽博无碍,含受一切众生性故。菩提心者广大无边,如虚空故。菩提心者无有障碍,令无碍智遍行一切无缘大悲不断绝故。菩提心者应可亲近,为诸智者所称赞故。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为能建立,建立一切喜乐事故。菩提心者发生诸愿,由戒净故。菩提心者难可摧灭,由住忍故。菩提心者不可制伏,由正勤故。菩提心者最极寂静,由依一切大静虑故。菩提心者无所匮乏,由慧资粮善圆满故。”

我们时常感叹末法时代种种无尽的悲哀,但是,或许,我们作为末法时代的人更应该感到庆幸——至少,现在我们还可以读到这样如意宝一般的大乘佛法的经文,她洗涤了我们污浊的心,带我们认清真相。


<3>必须要发菩提心的原因。

为什么要度化一切众生呢?

《大集经》中说:“无有一众生,非我父母者。”《梵网经》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

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如是昔恩犹未能报。或因妄业生诸违顺。以执着故反为其怨。何以故。无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为父母。所可报恩互为饶益。无饶益者名为不孝。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于一切时亦有大恩。实为难报。如是之事名众生恩。

又说:“如来今者以正遍知,宣说真实之言。法无言说,如来以妙方便,能以无名相法作名相说。如来本于生死中时,于如是等微尘数不思议形类一切众生中,具足受身。以受身故,一切众生亦曾为如来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为一切父母故,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象马、七珍、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缘故,一切众生能令如来满足本愿故。是以当知一切众生于佛有重恩,有重恩故,如来不舍众生。以大悲心故,常修习有方便,为一切三界二十五有诸众生中不思己功,修平等慈,常修舍行方便。

《劝发菩提心文》中说:“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今之披毛带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蠕动蜎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每见幼离父母,长而容貌都忘;何况宿世亲缘,今则张王难记。彼其号呼于地狱之下,宛转于饿鬼之中,苦痛谁知?饥虚安诉?我虽不见不闻,彼必求拯求济。非经不能陈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见人,何足以知此?是故菩萨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其恩。

既然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都做过我的父母,都对我有大恩德,而且他们现在正承受着轮回中的巨大的痛苦,我们也有能力做到利益他们,因此,我理应报答他们的恩德,这是本份中事。不发菩提心度化一切众生,便是忘失本份。正如《广戒经》中所云:“诸地诸山海,非为我负担,不报众恩德,乃我大负担。”

藕益大师在《<悲华经>序》中说:“释尊成佛,刹海微尘数劫;为众生故,于恒沙劫前,示作宝海大臣。其长子成佛,名宝藏。既劝轮王千子,及诸小王,供佛发心,各取净土;后独发悲誓,愿取秽土。呜呼!我辈垢重障深,久为十方佛所摈弃;聚此五浊世间,自非释尊彻底大悲,何由得闻出世法要?当知:今日四众弟子,无非昔日曾饮大悲血、食大悲肉、受用大悲头目脑髓、及余身分者也!释尊舍无量血肉身分,令我辈成菩提种;我辈犹复不思报恩,尚可为人乎?”

综上,可见知恩报恩,这是发菩提心的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无疑是知恩报恩。


<4>菩提心的功德。

菩提心到底具备什么功德呢?以下我们简单依靠经文来做了解: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八·入法界品》: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

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

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

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

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故。

菩提心者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

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大乘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犹如坑阱,陷没一切诸恶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箧,能贮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

菩提心者如白栴檀,除众欲热使清凉故。

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

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如毘笈摩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为尊故。

菩提心者如毘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

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如劫末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

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消一切烦恼毒故。

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

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

菩提心者如白氎线[1],从本已来性清净故。

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

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

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

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诸度身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诸功德故。

菩提心者犹如眼药,灭除一切无明翳故。

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故。

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

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

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

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

菩提心者犹如涌泉,生智能水无穷尽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

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

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故。

菩提心者犹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犹如羂索,摄取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

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能令无病永安隐故。

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

菩提心者如善持呪,能除一切颠倒毒故。

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卷一切诸障雾故。

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故。

菩提心者如好种性,出生一切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市肆,菩萨商人贸易处故。

菩提心者如炼金药,能治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器,能持一切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时雨,能灭一切烦恼尘故。

菩提心者则为住处,一切菩萨所住处故。

菩提心者则为寿行,不取声闻解脱果故。

菩提心者如净瑠璃,自性明洁无诸垢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故。

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觉诸众生烦恼睡故。

菩提心者如清净水,性本澄洁无垢浊故。

菩提心者如阎浮金,映夺一切有为善故。

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故。

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

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

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能伏烦恼阿修罗故。

菩提心者如婆楼那风,能动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能烧一切诸惑习故。

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

            

瑜伽师地论·三十五卷》中说:

“最初发心坚固菩萨,略有二种发心胜利。一者、初发菩提心已;即是众生尊重福田。一切众生、皆应供养。亦作一切众生父母。二者、初发菩提心已;即能摄受无恼害福。由此菩萨、成就如是无恼害福;得倍轮王护所守护。由得如是护所护故;若寝、若寤、若迷闷等,一切魍魉药叉宅神人非人等、不能娆害。

又此菩萨、转受余生,由如是福所摄持故;少病、无病、不为长时重病所触。于诸众生所取义利,能以身语勇猛而作。常为众生宣说正法,身无极倦,念无忘失,心无劳损。菩萨本性住种姓时,一切粗重,性自微薄。既发心已;所有粗重、转复轻微。谓身粗重、及心粗重。苦余众生、为欲息灭疾疫灾横所用无验咒句明句,菩萨用之,尚令有验;何况验者。成就增上柔和忍辱,能忍他恼,不恼于他。见他相恼,深生悲悯。忿嫉谄等诸随烦恼、皆能摧伏,令势微薄。或暂现行,速能除遣。随所居止国土城邑,于中所有恐怖斗诤饥馑过失,非人所作疾疫灾横,未起不起;设起,寻灭。

又此最初发心菩萨、或于一时,生极恶趣那落迦中。多分于此那落迦趣,速能解脱;受小苦受,生大厌离。于彼受苦诸众生等,起大悲心。如是一切、皆因摄受无恼害福。最初发心坚固菩萨、由能摄受无恼害福,便得领受如是等类众多胜利。


省庵大师说:“发菩提心是诸善中王。”

菩提心具有无量功德,在《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大品般若经·卷九》、《优婆塞戒经》、《入菩萨行论》、《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等等,无数经论中都有广泛宣说,读者可以广泛读阅。兹不详述。


<5>如何发菩提心

众生的业力不同,故发菩提心的角度方法也未必完全一样。故《大方便佛报恩经》中说:“是故当知,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其事非一:或因慈心,或因恚心;或因施心,或因悭心;或因欢喜,或因烦恼;或因恩爱别离,或因怨憎和合;或因亲近善知识,或因恶友;或因见佛,或因闻法。是故当知,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各各不同。喜王!当知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其事如是。”

对于大部分众生来说,知母念恩、四无量心、七重因果的修法常常有其普遍的适用性。

宗萨仁波切在《不是为了快乐》一书中说:

“有两种方法,最常用来生起菩提心:(一)施受法;(二)「四无量心」的一系列观修法门。

施受法

施受法是一个极好的法门,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引发悲心与菩提心的具体技巧。我们一再被告知,「自我珍爱」以及只顾自己幸福的习气,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与心灵之道的绊脚石,所以,对治它的方法显然就是珍爱他人。

这方法很简单。呼气时,把所有的快乐、美德与物质财富,毫无分别地给予每个众生;吸气时,吸进他们所有的痛苦、困难、障碍以及不善的念头与行为。

施受法让我们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心,它也很可能是初学者的最佳法门。如同往昔伟大的噶当巴上师们所一再叮咛的:「给予他人所有的利益与收获,自己承受所有的损失与挫败,这是修持菩提心所需要培养的态度。」

现代人苦于一种严重的挫败,那就是缺失自尊或一种健康的自我感觉。因此,一些新进的学生会问,如果在施受法中承受了他人的痛苦,是否会导致自己失去自信心?事实正好相反,我们身为菩萨所要培养的态度——渴望将一切美好给予他人,愿意承受所有的损失、不愉快或困难——不仅能巩固自己的信心,而且还能完全去除自尊心匮乏的状态。”

至于施受法的具体修习,伟大的仁波切已经讲得很清楚。再也不需要做什么评论之类。那么四无量心如何修呢?


慈悲心的修法,佛陀在《观佛三昧海经》中有详细介绍:

“佛告阿难:云何名慈心?慈心者,应当系念缘苦众生。苦众生者,谓三恶道极苦恼者。佛说是语时会大众,见于地狱饿鬼畜生。解脱相三昧力故,令诸众生自识宿命。见受苦者,皆是前世无量劫中,父母师徒诸善亲友。见已啼泣,为佛作礼白言:世尊!我等今者因佛力故见苦众生,悉是我等父母师长。佛告大众: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或为父母兄弟宗亲,三界一切无不是汝所亲之者,云何起意生杀嫉心。作是语已。净饭王等一切大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慈心三昧?惟愿世尊为我略说。

佛告大众:夫慈心者,应当起想先缘所亲。系念之时,念己父母受诸苦恼;有不孝者,念己妻子,所爱众生,受诸苦恼;有见众生癞病㿈疮,见已作念当云何救。一想成已,应作二想。二想成已,应作三想。三想成已,满一室想。一室想成已,满于僧坊。一僧坊成已,满一由旬。一由旬成已,满一阎浮提。阎浮提成已,满弗婆提。弗婆提成已,满三天下。如是渐广,满十方界。

见东方众生尽是其父,见西方众生悉是其母,见南方众生悉是其兄,见北方众生悉是其弟,见下方众生悉是妻子,见上方众生悉是师长,其余四维悉是沙门婆罗门等。见是众生皆受苦恼,或遇重病,或见在于刀山剑树火车炉炭。一切苦事见已悲泣欲拔其苦。自作我想。乘宝莲华诣诸人所,调身按摩为洗癞疮;见地狱火,忧悲雨泪,欲灭其火;见诸饿鬼,刺身出血,化作乳想,供给饿鬼令得饱满。既饱满已,为其说法,赞佛赞法赞比丘僧,作是赞已益更忧悲心无暂舍。如是慈心极令通利,事事广说,如慈三昧。如是慈心,名习慈者。

既习慈已,次当行悲。悲者见众受苦,如箭入心如破眼目,心极悲苦遍体雨血欲拔彼苦。如此悲者,有百亿门,广说如大悲三昧。

行慈悲已,次行大喜。见诸众生安隐受乐,心生欢喜如己无异。

既生喜已,次行舍法。是诸众生无来去相,从心想生。心想生者,因缘和合假名为心。如此心想犹如狂华从颠倒起。苦从想起,乐从想生。心如芭蕉中无坚实,广说如经十譬。作是观时,不见身心。见一切法同如实性。是名菩萨身受心法。”

菩提心包括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包括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另外再补充一点:通常来说,先修习愿菩提心,再修习行菩提心;先修习世俗菩提心,再修习胜义菩提心。“以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

现在也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是大乘佛弟子,我读的是大乘佛经,我生在大乘佛教弘扬的地区,我在念诵大乘发愿文,我的皈依师是修大乘的,我身边的佛友也都是学大乘的——因此毫无疑问,我是大乘佛弟子。”这样想当然的话,非常有市场。其实,一个根本的问题,很多人没搞清楚,大乘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菩提心有没有,往心上看,而非往外在看。

如果连人格都不贤善,就说自己有菩提心了,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连戒律都不重视,就说自己有菩提心了,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连皈依心都没有,就说自己有菩提心了,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就说自己有菩提心了,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连慈悲心都没有,就说自己有菩提心了,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连自心烦恼都不认识,就说自己有菩提心了,这绝对是自欺欺人。

如果从未对治过烦恼,就说自己有菩提心了,这样的人真是不知其可。

如果对空性的道理毫不了知,带着强烈的我执说空性,这样的人绝对没有胜义菩提心。

菩提心非常殊胜,但是生起菩提心绝非易事。努力具备贤善德人格,在此基础上依靠深入修习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和轮回过患生起出离心来。再在出离心的基础上,不断生起和巩固皈依心,再在此基础上努力修习知母念恩、七重因果、四无量心,并且学习般若空性,配合不间断的集资净障,生起菩提心是完全有希望的。

如果人格不贤善,出离心、皈依都没有,慈悲心的修法也不重视,就妄言自己有菩提心了,那只能说这是疯子的话,是吹嘘出来的菩提心。

另外,培福报,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福报的人想生起菩提心来,是不可能的。

忏悔业障、依止具格善知识、如法学习教理等,这些对于生起菩提心都极为重要。

从当下来说,每天不间断的串习《菩萨戒仪轨》、《菩提心愿文》等也极其重要。


下面敬录一段发愿文,以飨读者。


《华严发菩提心文》


 此发菩提心之妙法,乃由法慧菩萨于华严会上宣说。十方各万佛刹微尘数法慧如来亦说是法,一切诸佛悉如是说。我今随学此殊胜法宝,唯愿速证无上菩提,利益法界一切有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法慧菩萨摩诃萨


我为令如来种性不断故愿成佛;为令如来种性充遍一切世界故愿成佛;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世界中众生垢净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净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愿成佛。

复次,我为了知十方一切世界故愿成佛。所谓为了知妙世界即是粗世界、粗世界即是妙世界故愿成佛;为了知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故愿成佛;为了知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故愿成佛;为了知广世界即是狭世界、狭世界即是广世界故愿成佛;为了知一世界即是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是一世界故愿成佛;为了知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故愿成佛;为了知秽世界即是净世界、净世界即是秽世界故愿成佛;为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别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体性故愿成佛;为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故愿成佛;为知一切世界无体性故愿成佛;为以一念心尽知一切广大世界而无障碍故愿成佛。

复次,我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劫尽无余故愿成佛。所谓为悉知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劫与无数劫平等、无数劫与一劫平等故愿成佛;为悉知有佛劫与无佛劫平等、无佛劫与有佛劫平等故愿成佛;为悉知一佛劫中有不可说佛、不可说佛劫中有一佛故愿成佛;为悉知有量劫与无量劫平等、无量劫与有量劫平等故愿成佛;为悉知有尽劫与无尽劫平等、无尽劫与有尽劫平等故愿成佛;为悉知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不可说劫平等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故愿成佛;为于一念中尽知前际后际及现在一切世界成坏劫故愿成佛。

复次,我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故愿成佛。所谓为知一切差别解无边故愿成佛;为知一众生解无数众生解平等故愿成佛;为得不可说差别解方便智光明故愿成佛;为悉知众生海各各差别解尽无余故愿成佛;为悉知过、现、未来、善不善、种种无量解故愿成佛;为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愿成佛;为得如来解力故愿成佛;为悉知有上解、无上解、有余解、无余解、等解、不等解差别故愿成佛;为悉知有依解、无依解、共解、不共解、有边解、无边解、差别解、无差别解、善解、不善解、世间解、出世间解差别故愿成佛;为于一切妙解、大解、无量解、正位解中得如来解脱无障碍智故愿成佛;为以无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众生界一一众生净解、染解、广解、略解、细解、粗解尽无余故愿成佛;为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别解、自然解、随因所起解、随缘所起解、一切解网悉无余故愿成佛。

复次,我为尽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众生根种种差别,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诸根网故愿成佛;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欲乐网故愿成佛;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方便网故愿成佛;为悉知尽法界虚空界无边众生种种心,乃至欲尽知一切心网故愿成佛;为悉知三世一切众生业,乃至欲悉知一切业网故愿成佛。

 复次,我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愿成佛。所谓为尽知轻烦恼、重烦恼、眠烦恼、起烦恼,一一众生无量烦恼,种种差别、种种觉观,净治一切诸杂染故愿成佛;为尽知依无明烦恼、爱相应烦恼,断一切诸有趣烦恼结故愿成佛;为尽知贪分烦恼、嗔分烦恼、痴分烦恼、等分烦恼,断一切烦恼根本故愿成佛;为悉知我烦恼、我所烦恼、我慢烦恼,觉悟一切烦恼尽无余故愿成佛;为悉知从颠倒分别生根本烦恼、随烦恼,因身见生六十二见,调伏一切烦恼故愿成佛;为悉知盖烦恼、障烦恼,发大悲救护心断一切烦恼网,令一切智性清净故愿成佛。

复次,我为供养尽法界虚空界不可说不可说十方无量去来现在所有诸佛故愿成佛。

总之,我为不断一切如来种性故愿成佛;为令如来种性充遍一切世界故愿成佛;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众生垢净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愿成佛;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愿成佛。

法慧菩萨开示:菩萨以是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当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即为三世一切诸佛与其妙法,即与三世一切诸佛体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诸佛力、无所畏、庄严三世一切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一切诸佛说法智慧。何以故?以是发心当得佛故。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究竟平等真实智慧。才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叹,即能说法教化调伏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即能震动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熄灭一切世界诸恶道苦,即能严净一切国土,即能于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即能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种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

十方世界诸如来,悉共赞叹初发心,

此心无量德所严,能到彼岸同于佛;

如众生数尔许劫,说其功德不可尽,

以住如来广大家,三界诸法无能喻;

欲知一切诸佛法,宜应速发菩提心,

此心功德中最胜,必得如来无碍智;

众生心行可数知,国土微尘亦复然,

虚空边际乍可量,发心功德无能测;

出生三世一切佛,成就世间一切乐,

增长一切胜功德,永断一切诸疑惑;

开示一切妙境界,尽除一切诸障碍,

成就一切清净剎,出生一切如来智;

欲见十方一切佛,欲施无尽功德藏,

欲灭众生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法慧菩萨摩诃萨


(注:此文根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整理。)


也可念诵简短的发愿文:


如:《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恒常念诵愿文》:

  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

愿我出生立即遇正法,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

愿我能令上师生欢喜,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

愿我悟法后修精华义,彼生越过三有之大海;

愿我能为众生传妙法,成办他利无有厌倦心;

愿我能以无偏大事业,令诸有情一同成正觉。 

《发菩提心偈》:“吙,如同三世佛佛子,已发最胜菩提心,

我亦为度遍天众,愿发无上胜觉心。”

……



04 修习施食法具体应具备的发心


《华严经》中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作为大乘佛弟子,我们在修任何法,包括在修施食法的过程中,始终要以菩提心的摄持来做。

《施诸饿鬼经》云:“夫欲施一切饿鬼饮食者,先须发广大心,普请饿鬼。”《修行仪轨》云:“先须发起广大慈悲之心,普召饿鬼及一切灵只天仙。”

至少,最低限度,也要保证是在慈悲心的摄持下来做。

所以,我们所有乐于修习是施食法门的人,一定要时时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施食?” “我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施食?”……

在《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中,世尊先是介绍了诸地狱饿鬼等的无量痛苦以及苦因,正是为了施食的必要,以及激发大众的悲心、菩提心。

经中说:

“尔时世尊愍念恶趣诸众生类。将欲演说嚫那毕利哆摩陀罗(二合)般遮陀罗尼(唐云施饿鬼甘露味大道场会陀罗尼)胜大悲曰秘密善门故。于其心中密放月精摩尼色光。名曰月爱慈光。上至有顶下至阿鼻地狱。其中所有悉皆明彻。如颇梨镜照见而像乃至十方靡不周遍。告诸大众言。善男子。汝等且观六趣受身种种苦恼。于是大众承佛威神见是事已。俱发声言。唯然已见。

佛言。世间八苦盖不足言。六趣诸殃甚可怖畏。所以然者。其世间人不信罪福。谤无因果。颠倒无知。悭贪嫉妒。命终之后。殃坠无间。具足受众苦。不可思议。从地狱出生饿鬼中。具诸恶业受报差别。以恶业故受三十六种饿鬼之身。

……乃至略说。一念项死一念项生。罪毕食涕唾鬼中食脓血鬼中。从是展转生厕神中。伺求不净取而饮食。是中罪毕生畜生中。多受诸狗等身。从是毕已复生贫穷。孤露疽癞恶疮哆病消。一切诸衰以为严饰。人所恶见寒饿而死。如是相貌受报好丑。闻说之时身毛皆竖。而况眼见。是故汝等当起大悲救其苦难。

所以尔者。诸饿鬼等皆是过去汝等父母兄弟姊妹。以颠倒愚痴不肯求出世之乐。恋着三界具造众罪。业力所感生饿鬼中。苦恼交煎无时出离。永失人身。以失人身。远离善友。远善友故。重翳疑网。永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当知甚可愍伤。拔苦厄尔得解脱。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月爱。曾已薰一习大悲行海。见是事已身体捍动。筋脉抽切悲感势恼。从坐而趣头面作礼。悲泪满目前白佛言。呜呼婆伽婆。愿教我等救护之法。多所安稳
  尔时世尊告月爱菩萨。善哉大士。真是大悲。修大悲者。愍伤一切故。问我此事。汝当善听。善男子。我有胜大悲曰陀罗尼门。名曰嚫那毕唎多大道场会甘露味法。不可思议。具大慈悲。有大威势。能碎地狱畜生饿鬼广大业山。亦能令菩萨速得如来一子之地。复得成就一百一十种大慈悲心。能令持者现身证得大悲轮顶王陀罗尼大悲不坏藏三昧门。善男子。此大神咒能灭饿鬼饿渴剧火。施与清凉甘露美味。毕定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夜月能除郁蒸。此陀罗尼亦复如是。汝当系念一心谛听。勿令忘失。我今说之。”


具体在修施食法的时候,应该再再的调整发心,以殷重心、慈悲心、救度心、报恩心来修法。如何做到呢?在修法之前,静心专注忆念六道众生的种种痛苦。

 《大般涅槃经》中也说:“应当悯念一切众生,同一子想,生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受不杀戒教修善法,亦当安置一切众生于五戒十善中,复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一切诸恶趣,拔济是中苦恼众生,脱未脱者,度未度者,……安慰一切诸恐怖者,以如是等业因缘故,菩萨则得寿命长远,于诸智慧而得自在。”

《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中说:“行者先请十方佛及住大地菩萨金刚天龙鬼神已。系心不乱想六趣众生种种苦恼。如向所说。既见此已。悲泣盛彻欲救护。复想己身乘宝花台飞到其所。调身按摩流泪如雨。欲灭其火陪复悲哽。痛彻骨髓(若心不相应者,当想一切饿鬼如己所爱父妻子。)如是作观十四遍已。即于定中得如来极爱一子之地。想了出观。”

《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中则有详细的发愿文:

“夫欲施一切饿鬼饮食者。先须发广大心普请饿鬼。先诵此偈至心一遍。然后作召请法。所获福利果报不可校量。

比丘比丘尼(某甲)

发心奉持,一器净食
 普施十方  穷尽虚空  周遍法界
 微尘刹中  所有国土  一切饿鬼
 先亡久远  山川地主  乃至旷野
 诸鬼神等  请来集此  我今悲愍
 普施汝食  愿汝各各  受我此食
 转将供养  尽虚空界  以佛及圣
 一切有情  汝与有情  普皆饱满
 亦愿汝身  乘此咒食  离苦解脱
 生天受乐  十方净土  随意游往
 发菩提心  行菩提道  当来作佛
 永莫退转  前得道者  誓相度脱
 又愿汝等  昼夜恒常  拥护于我
 满我所愿  愿施此食  所生功德
 普将回施  法界有情  与诸有情
 平等共有  共诸有情  同将此福
 尽将回向  真如法界  无上菩提
 一切智智  愿速成佛  勿招余果
 愿乘此法  疾得成佛”

在《大般涅槃经》中有一段施食发愿文,极其殊胜,敬录如下:

  “是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布施食时,常做是愿:

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得大智食。勤进回向无上大乘。

愿诸众生得善智食。不求声闻缘觉之食。

愿诸众生得法喜食,不求爱食。

愿诸众生悉得般若波罗蜜食,皆令充满,摄取无碍增上善根。

愿诸众生悟解空相,得无碍身,犹如虛空。

愿诸众生常为受者,怜悯一切为众福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慈心时,凡所施食应当坚发如是等愿。


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布施浆【水】时,当作是愿:

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趣大乘河饮八味水,速涉无上菩提之道,离于声闻缘觉,枯竭渴仰,求于无上佛乘。断烦恼渴,渴仰法味。离生死爱,爱乐大乘,大般涅槃。具足法身,得诸三昧,入于甚深智慧大海。
愿诸众生得甘露味,菩提出世,离欲寂静,如是诸味。

愿诸众生具足无量百千法味,具法味已,得见佛性。见佛性已,能雨法雨。雨法雨已,佛性遍覆,猶如虛空。复令其余无量众生得一法味,所谓大乘非诸声闻辟支佛味。

愿诸众生得一甜味,無有六种差別之味。

愿诸众生唯求法味,无碍佛法所行之味,不求余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余慈心中布施浆时,应当坚发如是等愿。”


只要发心调整到位,即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到广大利益饿鬼众等,仅仅因为发心,行者也有无量的功德。《优婆塞戒经》(这段是讲给鬼神施食的)中说:“虽以不净荡涤汁等施应食者,然有遮护,竟不得食;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何以故?以施主心慈怜愍故!”
   
在一切施食法门中,最最重要的就是发心。

发心真正具足了,那么自然会专注念诵仪轨咒语、认真观想、如法使用手印等。即使这些暂时不会,也会迫切的认真去学习,不会像有些人甚至会想“还要修施食法,还要去学啊?多费劲啊?!”。

也自然会慎重选择仪轨而不会随随便便。

也自然会精进勇悍毫不懈怠的修习施食法门,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会把施食法作为终身修持的法门,数十年如一日的修习,纵使偶一间断,亦必生大惭愧心。

《新修往生传·杭州下天竺山法师遵式》中记载,慈云遵式大师:“日放生命,夜施食。水边渔者,夜闻鬼相谓曰:‘今大雪甚,忏主不可出柰(奈)何?’有曰:‘忏主慈悲,必不忘我等。且待且待。’良久,众鬼笑呼曰:‘忏主果来,我等饱矣。’渔者起伺之,果见师携灯踏雪而至。其精感如此!”——这就说明大师慈悲心切,修行勇悍不懈。

仅仅依靠殷重的发心,也会远离一切非人的干扰。依靠殷重的发心,施食的功德也会无限的扩大,尽未来际永不虚耗毕竟导归无上菩提。

如果没有调整好发心,随随便便把施食法当成一个可修可不修的法,那么至于观想、手印、仪轨、材料等自然也不会重视了,更不会精益求精了,至于精进修习更谈不上了。

多年前,笔者最开始入佛门的时候,是在江苏苏州。听闻到很多关于“赶经忏的”的故事,丛林中有话,叫做“短命的焰口”,意思是为了赚钱,而受雇佣给做亡人做超度放焰口施食,这样的人多是短寿,几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这就是典型的借佛敛财,上欺诸佛,下欺饿鬼。

现在在汉地,不管是南方北方,有很多从事这类生意的。在苏、浙、闽一带,据说还有很多在家人,组织成“经忏班子”,就跟演戏的差不多,还穿上僧衣、带上五佛冠、手摇铃杵(须有灌顶方有资格执持)。这样的人,死了以后,会有什么下场呢?读者自己考虑。笔者的一位道友,前段时间她的丈夫去世了,依照当地的风俗要请当地的“经忏班子”——一帮酒肉之徒,到家里诵经。笔者听了马上对她说:“这些人太脏了!怎么能把他们请到家里?他们不去还好,或许亡人还能好些。他们去了,很可能亡人堕落的更快。这些人身上晦气是很重的,不知道有多少孤魂野鬼和孤魂野鬼的家人被他们骗过……”

前些天一位法师亲口跟笔者说了一件事,足以作为“赶经忏”者鉴。说在福建这边,有一个人,严格来说是个骗子,自己有妻室,但是看到出家人福报大,故瞒天过海穿上僧衣,四处赶经忏,几年下来攒下一笔可观的钱财,但是,很快自己的孩子得了很重的癌症,为了治病,很短时间内就把他赶经忏骗来的几十万元花的干干净净,而且孩子的病还没治好……真是“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不以善取,必以恶失”。信载!

笔者刚出家时,曾发愿生生世世绝不借佛敛财,宁可冻死饿死,也绝对不赶经忏(赶经忏:此处专指为财受雇做超拔等的人)。现在不知不觉出家多年了,见到了更多借佛敛财者的残忍下场,当初的心也更加坚定。

此处,也合掌祈请一切修习施食法门者,为了对得起自己的暇满人身,对得起诸佛菩萨祖师,对得起无始以来的冤亲债主,尤其是那些地狱饿鬼等众,一定善护自心。以慈悲心、菩提心施食,便是无量功德,即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诸佛出广长舌相也难以赞叹完施食者的功德。但是,如果为了钱财施食,那么便具有无量的恶业。

尤其,地狱饿鬼非人等那么痛苦,有些人竟然还靠着他们、利用他们赚钱,真是太卑劣了。我们看到新闻上有些贫困地区很多人生活困难,有些人竟然借着救济、慈善来邀名博利,他们那么可怜,你还利用他们,这样的人真的是不知其可了。同样,地狱饿鬼无比痛苦,竟然还利用他们,真是过分了。

另外,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为了度化众生宣讲这样的大慈悲普度法门,后人如果借此敛财,真是愧对诸佛,必遭天谴。

所以,再次提醒,施食者,一定好好的调整发心。有菩提心更好,即使没有,至少也要在慈悲心的摄持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