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佛教论文写作

smx 日出下弦月 2021-09-21


                           本文来自于佛教大学中观系僧人投稿。

 

前言:现在佛教界的论文创作中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关系着佛教未来的发展,非常紧迫,让人发现之后感觉不得不说。本论将从佛教论文创作的意义、佛教论文创作的现状,佛教论文的写作方法与内容,佛教论文的工作,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佛教论文创作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一)佛教论文创作的意义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看什么是论文。百度百科中说: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这里面说得很明白,简言之:论文就是发现问题,并且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然后把这些内容准确明白、条理清晰地写入来的文章。论文的核心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佛教现在有没有需要进行论文创作来解决的问题呢?首先可以说佛教现在面临着很多需要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传统佛教适应现代文明的问题,以及藏传佛教如何适应汉族社会,与汉文化融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又面临着中国社会自身传统文化断层且尚未恢复的问题,中国社会目前自身也没有完全解决传统文化适应西方现代文明的问题。从19世纪末到现在100多年来的巨大社会变革中,佛教本来早就应该解决现代化转型的问题,但是因为种种内部外部、主观客观的原因,一直拖到现在而没有解决。既然本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那么由问题产生的衰败现象就不可避免了。现在的佛教徒对于佛教现在衰败的现状都会有一些具体的体会,如果再与过去佛教兴盛的时代对比一下就会更清楚了。现在佛教的问题是缺乏一整个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包括现代化的经济模式、组织管理制度、思想文化教育等等。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修行人非常的弱小,僧人没有社会地位,受着严重的社会歧视,内心世界还受着各种网络信息的干扰,大多数寺院经济条件差,组织管理制度落后......在这种环境下修行人很难顺利地闻思修行佛法。所以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修行人也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来保护。这些问题深细而又广博,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光靠嘴来讲是很难讲清楚的,这需要很多的专业论文来探索研究。

   

   有些佛教徒可能会想,这些问题是高僧大德们的事,他们依靠神通与智慧观察一下,然后再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这样不就可以了。而且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演讲与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啊!

   我们看现实中很多高僧大德的显现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的显现是随同世间凡夫境界的。也要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参加各种会议,征求多方意见……总之,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随同世间凡夫境界的。而且很多祖师大德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通过论著形式,这些论著虽然没有现代论文的标准化格式,但是我们看许多论典,会发现它们基本都具备现代论文的要素。 百讲不如一辩,百辩不如一著。语言容易出现断裂、跳跃、不严密、条理不清晰的问题,很难对听众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即使表达清楚了,影响范围也仅限于当前的听众,而且说完了听众很容易就忘记了。所以语言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思想表达方式。而按照严格的要求落在文字上的好论文,容易使作者条理、清晰、深入地思考问题,也能使读者迅速而准确地明白作者的思想,进而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所以论文是非常高效的思想表达方式与传播方式。我们看近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都是以各种形式的论文为前导来引领与推动的。所以论文创作受到当今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学术活动的核心。

 

   (二)当今佛教论文创作的现状与负面影响

 

    现在佛教界的很多喜欢讲法,但很少有人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创作。一些佛教界人士一谈到学术研究,就会把它与唯物主义,或者离经叛道联系起来。实际上在正统的佛教世界观体系之下,一样可以进行现代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并不等于要放弃信仰,怀疑一切,或者要做到纯粹理性,绝对理性。许多主流的学术理论都是建立在一些基本假设之上。

在这样的风气之下,佛教团体创作出来的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是很少的。像知网等论文数据库中能搜到的,佛教徒站在佛教立场思考问题的论文是很少的。如此一来,学术界要了解佛教的事情只能依据世间学者创作的论文,政府制定针对佛教的宗教政策也只能咨询这些世间学者。而这些世间学者很多都不是佛教徒,也无法对佛教的事情进行准确客观的调查研究。所以对佛教事务的理解就难免有失偏颇,很难做到客观公正。这样一来就会给佛教团体与社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而这首先是佛教团体自己不重视学术研究与学术论文创作,不与学术界接轨,与现代社会脱节,把佛教封闭在一个非常狭小的圈子里导致的。

    再看佛教团体内部吧。现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法师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并且在讲法的过程当中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思想观点。但是这些观点支离而零散,没有经过充足的分析论证,从而形成有很强说服力的逻辑严密的理论。最后也没有条理清晰地写成论著,通过这种现代学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就不会在听众心中形成明确、坚固、持久的思想观念,也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实际行动。这样一来佛教的问题还是不能有效地解决。有影响力的法师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普通佛教徒了。无论想法再好,说得再多,也都好像成了无意义的说是非一样,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甚至还会引起很多误解,起负面作用。所以佛教徒如果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最好还是不要以烦恼心到处乱说是非造口业。应当先调正发心,然后认真学习论文创作,再把自己的观点与思路理清楚,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然后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性的、妥当的语言写成论文,最后在佛教杂志上投稿,以求给佛教界提供参考,解决问题。这样做对个人、对佛教才是真正有益的。

 

 

  (三)佛教论文的写作方法与内容

  

    学习写作方法这一点相对比较容易。建议学习BiLiBiLi网站(俗称B站)上凌斌老师的《论文写作初阶(北京大学)》,这个讲座视频是B站上论文写作内容里点击量最多的,感觉也是讲得最好的。另外,佛教里的很多问题牵涉戒律与法义,深细的层面凡夫分别念很难抉择,所以论证的过程中不能离开教证的辅助。最好依据可靠的教证作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论文的观点。如果脱离了教证自己以迷乱分别念去主观臆测、思量卜度出一套理论来,就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这是佛教论文应有的特色,与世间论文的最大不同点。当然,只是堆砌教证而没有自己的体悟,同样也没有实义,这在论文写作教程中讲得很多。

 

    论文写作的内容是很多人最头痛的。不知道写什么,原因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想法也就没有写作的动力。这样即使因为各种压力勉强写出来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世间人为了学位与职称等等世间利益去勉强创作论文也就罢了,而闻思修行佛法以求解脱轮回的人,勉强去写论文实在也没什么意义。论文写作的起点是发现问题,如果我们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问题,再经常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了,也就有了论文写作的内容。前面已经说了,在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当前佛教处于选择方向的十字路口上,我们这个时代是非常需要理论指引方向的时代。这种理论不是对前人的简单重复,而是要能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理论。南怀瑾先生说:“世界上今天需要真正的思想,要融会古今中外,真正产生一个思想...这是一个思想贫乏的时代,所以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文化”1。

 

    无论是佛教还是社会,一个大的社会团体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三块:经济建设、组织管理、文化教育。在这三大块上现在佛教都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法师说这些问题太敏感了,不能探讨。不知道是因为政治上敏感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如果说政治上敏感,那么现在宗教政策虽然很紧,但还没有紧到不允许佛教生存的地步。既然政府允许佛教生存,那为什么不允许佛教徒研究探讨自己未来生存的方法呢?再者,论文提出的只是供人参考的理论,并不是一定会执行的策略。 普通佛教徒写作论文与祖师大德造论不一样,影响面也远不及祖师大德的论著那样广泛,只是给佛教界提供一个参考而已,不同于权威的、正式的佛教论著,也就没必要过于的敏感多疑。

 

    佛教团体的经济建设方面的问题,包括经济的来源、财富的保值增值与分配利用,寺院建筑的布局规划等等,在这里具体举一些例子。比如佛教团体的经济来源到底是应该自己解决还是依靠捐助,这个大问题就需要查阅、梳理很多佛教历史方面的资料,研究佛教的清规戒律,研究中国社会的现状,调查研究寺院经济的现状等等,有许多值得分析论证的内容。寺院的自养经济开展起来以后,应该发展什么产业,产业的所有制问题,寺院财富能不能理财进行保值增值?财富的分配利用问题,财务管理制度,给僧人的福利保障制度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结合清规戒律,结合现代社会,参照过往历史,寺院的管理者总结成功的经验,然后形成系统、明晰、可行的理论,变成论文的形式供佛教界参考。这些论文是寺院的管理者肯定非常需要的。而且由于涉及切身利益,写作者也会有写作的兴趣与动力。寺院建筑的布局规划方面,是应该像喇荣这样的模式还是汉地寺院的模式?各有什么合理性、必要性等等,都值得去研究。具体参与过寺院建设的人还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写成论文。我们的住房问题关心的人应该会很多吧,不愁没有可写的。

    佛教团体的组织管理方面可研究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在大方向上,佛教团体应该采用什么组织形式?是应该合还是应该散?是民主还是专制?现在中国大陆寺院丛林的组织形式,和台湾成熟的现代僧团组织形式差别很大,到底哪一种组织形式是合理的,能适应现代社会?……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古代的清规戒律进行研究梳理,同时研究台湾与国外的僧团组织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大陆的佛教现状与社会环境,提出一些系统的理论,以资寺院的建设者与管理者借鉴。佛教团体的管理者也应该对自己成功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写成论文发表,以资他人借鉴与研究。这对提升佛教整体的组织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文化教育方面的问题当然是最多的,佛教界探讨研究的也很多。本论对此不作过多的探讨,仅举一些例子。比如佛弟子为什么要学习儒家文化?应该如何定位儒家文化?如何处理与儒家文化的关系?首先现在佛教界有很多需要学习儒家文化的呼声,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学习仍然缺乏系统明晰的理论,大家对此问题细想的时候依然很茫然,没有定见,这就是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的表现。其次,儒家文化过去是汉地的主流文化,现在也正在逐渐复兴,不久的将来佛教肯定会与儒家文化迎头相撞,到时候如何协调与儒家文化的差异与矛盾?如何面对儒家学者的辟驳与质疑?现在好像佛教与儒家相安无事,不存在这种问题,这是因为大家都被主流社会边缘化了,都很弱小,无暇顾及这些问题。等到逐渐兴盛起来就会像以前古代社会经常发生的那样,彼此发生思想上的冲突。古代佛教协调与儒家文化的矛盾是个大问题,祖师大德们在这方面留下了丰富的著述。著述虽然丰富,但很多佛教徒并不了解,也需要我们去研究、发掘、整理,并结合当今社会的情况来写出新的论著。

   类似的问题还有佛教与科学的关系。这个主题现在虽然探讨得比较多,但佛教在这方面依然非常缺乏成熟而系统的理论,甚至连未来发展方向的目标与规划都没有。所以这方面需要探索研究的依然很多很多。

   理论的探索与积累很不容易,也很漫长,但是非常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最好不要等事到临头时心中茫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没有一点头绪,然后可供参考的信息资料也找不到。

   

   (四)佛教论文工作建议

    从上文可以看出,佛教论文写作的难点集中在寻找论文写作的内容上,所以佛教团体论文工作的重点也应该放在这一块。可以先根据佛教大局的需要,归纳出一些大的论文主题,让佛教的论文创作服务于佛教未来的生存发展需要,这样工作起来就不会漫无目的,有形式无实质。比如“佛教的经济发展、佛教的组织管理、寺院建筑的规划布局-汉传式/藏传式、儒家文化与佛教、科学与佛教”等等。再依据这些主题举办思想交流论坛、会议等,激发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意见。同时根据这些主题进行定向的论文征集,来丰富佛教的论文数据库,给佛教界决策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参考。如同社会上的学术论文一样,让它发挥本来的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注释:

1《论语别裁》64页.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1

 

参考资料:

1《论语别裁》

2《论文写作初阶(北京大学)》凌斌老师主讲.来源:哔哩哔哩APP.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