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故事02 | 合力踏出屿后村的垃圾分类之路
8
Apr-2020
城中村通常是指地理上处于城市,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滞后于周边的发展步伐,生活水平较低的居民区。提到城中村,人们在刻板印象里难免会想到的是违章建筑、流动人口、杂乱无章……
Story
在厦门市市区内,城中村多达42个。隶属厦门市思明区屿后社区的屿后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屿后村里共有房屋55栋,住户2000多户,社区人口由居民和流动人口混合构成,其中出租户占城中村总居住人口的95%,且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整个社区里分布着大大小小将近12个垃圾投放点位。
当2017年9月厦门市出台《厦门市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之后,基层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迎来了全新的阶段。
屿后社区居委会也开始着手解决社区里的垃圾分类问题。
居委会的林心爱书记拥有20年的社区工作经验,自2018年3月来到屿后社区之后就接手了垃圾分类工作,当她评估了屿后村的情况之后发现,屿后村的垃圾分类工作确实面临着很多的现实困难:小区有2000多户租户,流动性大,对垃圾分类的工作配合度不高;小区垃圾投放点位多,非常难于监督;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垃圾分类督导员都不够充足,该怎样系统性地推进这个工作?
幸好,这个时候“好猫”出现了。
好猫的全称叫做好猫生态文明推广中心,成立于2017年3月,立足厦门,专注垃圾相关议题,致力于成为国内最具专业性的垃圾分类和生态文化体系构建咨询机构。截至2019年12月,好猫在厦门已为 1000 多个小区、500 多所学校(含民办)、200 多个事业单位进行垃圾分类考评,并推动近200个小区、50多所学校以及20 多家企事业单位构建垃圾分类体系,拥有一支630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并打造了百人环保公益讲师团和千人环保志愿者。
在很多人看来,城中村已经成为困扰许多城市发展的“痼疾”,但好猫并不这样看,认为厦门打响的这场垃圾分类的战役,刚好可以成为城中村综合治理的切入口,只要能够调动多方参与、实现资源整合,就能成功改善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于是,在万科公益基金会和沃启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好猫从城中村综合治理的视角介入屿后村的垃圾分类工作。
VOL.1
找准需求和多方借力
好猫团队来到屿后村之后的第一步,就是认真评估屿后村现有的资源——有哪些内部力量是可以动员的,有哪些外部力量是可以借力参与的。
好猫发现,在屿后村的居民包括房东、普通村民、租住户和商铺,不同的人员构成对垃圾分类的接受度也有所差异,但改善居住环境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这一点是大家的共同利益结合点;而可以借助的外部力量除了好猫本身作为专业机构之外,还包括社区的工作人员、公安和城管等执法人员,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做好垃圾分类、维护社区环境,是TA们本职工作的一部分,这些外力动员起来可以很好地辅助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和执行。
而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核心力量,就是好猫自身、社区和房东群体——好猫是核心外力,自身的优势在于垃圾分类领域内的专业性,以及对各方资源的驱动性;社区居委会的优势在于对社区情况的熟悉和社区积极分子的调动力;而房东群体则是核心内力,具有“自己的家园自己负责”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好猫工作人员入户调研
理清这些资源之后,思路逐渐地清晰起来。好猫开始跟社区共同沟通和讨论,推进前期调研、问题分析和方案制定。
社区林书记认为好猫的参与非常必要,她说:“TA们年轻,有很多好的点子,而且经常在外面参与垃圾分类公益性活动,能把学习的内容包括一些理念、经验方法等分享给社区,看到了屿后社区可借鉴、可学习的经验都会与社区沟通,TA们还拥有在其他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实践经验。”
而好猫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摸索到了自己的角色:甄别可动员的力量,发现需求,提供一些方案,与社区沟通、共同协商进行落地。
VOL.2
做好硬件:
基础设施和氛围营造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与好猫的团队在屿后村里多次走访后发现,屿后村共计53栋居民楼,但垃圾点位多达12个,点位太多不仅让原本就狭窄的通道显得更加拥挤和杂乱,还会给垃圾分类的监管带来难度。所以社区居委会和好猫团队共同提出了先要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撤掉分布过于分散的垃圾桶,重新规划垃圾投放点。
规划和试验运输路线
在对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和保障之后,好猫和社区居委会开始在社区里营造垃圾分类的氛围。三个垃圾投放点都设置了宣传栏;社区里随处可见宣传引导指示牌,清晰地指引到各个垃圾投放点;张贴着《厦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方法、分类负责人、投放点分布图等。随处可见的视觉宣传给居民营造了一种“垃圾分类的氛围”。
VOL.3
配套软件:
社区动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好猫团队和社区居委会一起设计了一系列的社区活动,包括垃圾分类新春活动,凡是参与活动并正确分类的居民都可以获得一盆盆栽或是一本儿童读物(旧书)。作为奖品的旧书都是从已经读大学的学生那儿收集来的,实现了旧物利用,体现资源回收、垃圾减量的理念。周末还会组织广场小游戏,吸引小朋友参与,从而带动父母来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垃圾分类小游戏
针对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好猫和社区将入户宣传常态化,向屿后村居民定期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折页,保证流动人口及时获得垃圾分类信息;还向沿街的全部商户发放了分类桶,鼓励商户们参加屿后村的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已经有10家左右商户组成了“绿色商家联盟”,垃圾纯净度整体可以达到80%。
这一系列的动员活动包括五次广场活动、两次酵素堆肥课程、两次进入学校的培训和一次针对商铺的厨余堆肥收集,入户宣传垃圾分类8次,覆盖居民近千户。好猫还邀请屿后村40多位居民参观厨余垃圾处理厂,加深大家对厨余垃圾后端处理的认识。居民们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认知。
为了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社区居委会和好猫也把垃圾分类督导员和房东群体拉进了自己的工作阵营,成立了一支50人左右的房东志愿者队伍和3人的督导员队伍。最终,这两支队伍成为了整个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最核心力量。
社区居委会在每个投放点位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了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检查及现场指导居民垃圾分类。
为了提高督导员的专业性,好猫和社区每月组织督导员培训和例会,并培训督导员记录台账的技巧。有了台账,社区和好猫就可以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数据统计,还能从中筛选出优秀的垃圾分类居民做表彰。
督导员在做督导时,详细记录分类情况。针对未分类的居民,督导员可以现场督导,以及拍照记录并告知社区,由社区工作人员或社区党员和督导员一同入户宣导。针对超过3次未分类投放的居民,督导员会开出罚单交由城管处理。
对督导员的培训和日常工作
屿后村房东志愿者的组建是一项立足屿后村情况的创新工作方法。由于屿后村的住户流动性很大,一位房东能够对接多个租户,甚至1栋楼或几栋楼。对于房东来说,居住环境的改善,可以提升小区的房产价值,也能带来参与社区工作的成就感,房东们具有参与和支持的内在动力。
因此把房东群体动员起来,通过房东对出租户进行宣传,不仅可以顺利地推进住户的垃圾分类工作,还可以吸引房东群体中的有威望有领导力的带头人,成为社区工作的骨干志愿者。
好猫协助社区居委会组织了一系列面向房东的培训,内容包括厦门垃圾分类现状、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垃圾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如何和租户倡导垃圾分类、垃圾如何分类、屿后村垃圾分类的进度与变化等。
在培训之前,很多房东对垃圾分类和垃圾桶投放点位撤并点不理解,但几次培训下来房东们的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房东们开始陆陆续续到自己的住户处去看垃圾分类的情况,有些很积极的房东甚至能做到每天去一趟。
在参与培训的50户房东中,有90%左右的房东能够参与进来,建立了微信群,相应活动号召,并从中涌现出了 10位左右的核心志愿者。最关键的是在人员的流动过程中,每入住一个新的住户,房东都会主动地对住户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宣导,并将垃圾分类写入租房协议,形成对租户的约束。
好猫通过动员大大激发了房东的自主性,把一项强制性的工作慢慢地转变成房东对自己的小区、对自己租户的责任。
2019年的1-3月份,屿后村的垃圾分类工作还是一片空白,居民参与率、知晓率基本为零,到了4月-8月份,垃圾分类参与率约60%,准确率从0提升到60%左右,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接近100%,督导员也成为了垃圾分类工作的一线把关人。
结语
社区林书记说,好猫的定位很准,一直强调自己是方案的促进者和理念的推广者,非常看重和调动民众的参与,有了想法会提前与社区沟通,共同去现场查看合适的点位,再与社区一起着手去做——“社区工作不管是什么事务,最好能让社区居民参与进来,好猫的做法让我很受触动。”
策划:沃启公益基金会、好猫生态文明推广中心
编辑:夏天
图片:好猫生态文明推广中心
排版:kunkun
相关阅读
联合推广支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