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启基金会
其他
2022年零废弃日 | 这些生活选择题,你的答案是什么?
北半球又迎来一个“最热”夏天,不仅是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破坏。更热的夏天,频发的极端天气,更脆弱的生态环境发展。似乎是未来家园的模样,环境问题频发的今日,许多人都在寻找一个平衡,有没有一种“刚刚好”的生活方式,对环境友善,也对人类友好?
2022年8月22日
其他
2022零废弃日|来吧!一人一个#刚刚好的生活#tips
如果对于零废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还想尝试更多不一样的零废弃实践,或者你对于零废弃还只是出于好奇,想要找机会尝试。我们邀请了22位不同领域的博主,和我们分享ta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关于“零废弃”的小实践,最终收集到了这些#刚刚好的生活#tips,供你参考。
2022年8月22日
其他
2022零废弃日|一起解锁零废弃日的新玩法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刚刚好”的状态,不论是吃饭的口味,锻炼的强度,还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标准。寻找一个“刚刚好”的状态,也是在寻觅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零废弃”或许正是一个“刚刚好”的选择。
2022年8月16日
其他
壹起分主题周| 报名开启 --“菜篮子”减塑挑战赛等你来!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如何在生命的漩涡中建立内心秩序,回归生命最真实的需求,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刚刚好”?“零废弃”,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许在第一次看到“零废弃”时,很容易被它吓到,但其实只要每个人做出一点小努力,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自备水壶少买瓶装水、做好垃圾分类回收,每一个小小的我做出的行动,都能让我们更接近“零废弃”这个目标。我们希望联合个人、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力量,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系列公益体验活动,引导公众加入零废弃日,进一步倡导“零废弃”理念,促使更多人参与行动,一起减少垃圾产生,让“零废弃”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为加强公众对零废弃理念的理解,万科公益基金会、零萌公益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自2018年共同发起“零废弃日”这一全国性公众倡导活动,在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办。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出量以每年8%至9%的速度在增长,面对日益增多的垃圾,除了做好垃圾产生后的分类以外,我们也可以从源头进行减量,来缓解垃圾焚烧和填埋处理的压力。我们希望通过一年一度的零废弃日,集中向公众传递零废弃的生活理念——零废弃,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理念、目标,也是一种废弃物管理方法,是构筑在“尽可能避免产生垃圾”的实际做法之上的一种生活选择。
2022年8月16日
其他
论坛回顾 | 圆桌对话:多元共治,促进居民行为习惯养成
第三,多方协同能力的提高。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需要了解社会组织运作特点,掌握社会组织的话语可以更好的进行沟通。社会组织也需要更好地了解社区话语和物业公司的运作特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多元协同。
2022年8月5日
其他
论坛回顾 | 玛丽•哈德:研究助力垃圾分类项目设计——16因素可持续行为理论及其运用
7月13日,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指导,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促进中心、北京市石景山区阿牛公益发展中心主办,多家公益组织协办的“党建引领
2022年8月3日
其他
论坛回顾 | 李涛: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的实践与思考
缺乏社区支持。很多的社区居委会和物业不知道什么叫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带着资金、带着技术落地到社区的时候,有可能会被认为是麻烦的制造者,或者不是来帮忙解决问题,是给社区增加负担的。2.
2022年8月2日
其他
循证公益 02 | 循证的定义、历史及应用
循证(EBP)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具体到各个学科领域,又会衍生出很多定义和概念,译介系列希望通过翻译相关英文文献,并结合一些中文资料,对循证这一概念以及这一概念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做一个相对直观的呈现。对于循证这一概念本身,维基百科有很好的综合性阐释,因此作为我们系列译文的第一篇,我们也对维基百科相关词条做了一些选择性和摘要式的翻译,期望读者能对循证的概念、历史、证据等级,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循证的内涵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2021年3月1日
其他
科学公益 04 | 科学公益案例初探(下)
2020春夏之交,由三一基金会资助、沃启基金会执行的科学公益案例研究成果已然成型。这项前瞻性的研究由周鹏博士完成,最终产出了1份研究报告和8个案例。我们将连续推送相关内容以飨读者。科学理论、方法或工具是如何在公益项目运用的?周鹏博士在他撰写的研究报告——《科学公益案例初探》(下)里,介绍了案例选择的原则。这些案例项目分别运用了变革理论和循证方法、参与式理论和方法以及社工理论和方法,在价值、方法和工具层面呈现了公益项目介入社会问题解决的不同视角和美好的努力。而这些不同的视角背后,存在着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协同以及张力。如何让两者更好地融合、扬长避短,更为有效地服务于公益效能的提升,是摆在科学公益研究面前的挑战。理念框架:科学价值、方法和工具不论是文献回顾还是现实观察,我们都发现对科学公益的精确解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科学和公益组合在一起,要么被理解为统计学的初级应用,要么沦为社会思潮的哲学思辨,因此我们需要对本研究制定一个理念框架,用以框定我们的研究边界。我们希望在这一案例研究中,聚焦探寻纳入案例的公益项目在问题识别、项目设计、执行以及评估阶段中,是如何在科学价值的指导下应用科学方法和工具的?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又是如何作用于项目成效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科学价值概括为公益共同体在追求真理、逼近真理的公益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业需要秉持的价值,包括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科学循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协作互助的合作精神、执着敬业的精神。我们理解的科学方法,则是公益实践中所使用的理性的思维方法,包括实验、观察、逻辑、归纳、演绎、统计分析、社会调查、评估和判断等。在工具层面,科学工具则是指公益实践中逐步总结和运用的量表、问卷等。案例选择我们选择案例的做法是和业内经验丰富的学者和实践者开展对话和咨询,使他们了解上述科学公益的框架和本案例研究的目的,提出他们对科学公益的理解,并邀请他们推荐自己熟悉的、符合上述科学公益理念框架的项目。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各领域专家对科学公益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公益实践者更强调公益的实用性方法,而研究学者则强调对社会问题的系统分析和深层理解,这意味着科学公益本身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建构的全新概念,需要更深层次的社会对话弥补这种理解上的差异。在前期的咨询工作中我们同时发现,当下的公益实践项目中,完全符合上述科学公益理念框架的项目少之又少,一是评估过成效(outcome)的公益项目很少,这既有资源欠缺的原因,也存在方法和意识不足的问题。即使有项目开展过评估,但由于评估视角和方法的不同以及社会问题本身的发展动态性,很难绝对认定一个项目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性。二是作为一个强调人类需求的工作领域,公益需要的知识基础也是相当广阔和复杂,由于理论和方法是从不同学科借来,因此普遍存在“拿来主义”的工具实用性倾向,故此,要完整清晰地勾画出公益项目如何应用科学方法和工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意味着要将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运用到公益实践中的各个变量、指标上,对它们进行衡量、评估。同时,在与公益效能构建相关性或因果关系方面,也还需要在未来开展更加深入和复杂的工作。即便如此,接受我们访谈的专家依旧在前期讨论基础上推荐了他们认为“好”的、在一定方面符合本研究理念框架的、“科学的”公益项目。这些项目不一定是符合上述理念框架全部要素的科学公益项目的范本,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这些案例中,实践者都认为科学精神在公益项目中是不可或缺的,虽不能确保在项目的问题识别、项目设计、执行和评估等每个环节都应用了科学方法和工具,但都有意识地运用了科学理论、统计分析、实验和观察等不同的科学方法,以提升公益项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我们在“多样性”、“应用了科学公益理念框架中的部分要素”、“具备可供观察成效的时段”这三个维度下,选择了8个案例,它们分别是:1.
2020年6月10日
其他
科学公益 03 | 科学公益案例初探(上)
2020春夏之交,由三一基金会资助、沃启基金会执行的科学公益案例研究成果已然成型。这项前瞻性的研究由周鹏博士完成,最终产出了1份研究报告和8个案例。我们连续推送相关内容以飨读者。科学理论、方法或工具是如何在公益项目运用的?周鹏博士在他撰写的研究报告——《科学公益案例初探》(上)里,通过文献回顾将我们带入科学公益缘起的国际、国内脉络,同时基于三一基金会的科学公益框架,回答了“科学公益是什么”的问题。提升公益效能是未来公益行业应重点关注的方向性议题。看似抽象的科学公益,其背后就蕴含了如何遵循科学价值、应用工具和方法提升公益实践效能的逻辑。导言这是一个关于科学公益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尝试在中国现代公益短暂的发展历史中,识别出那些蕴含了理性求实的科学价值、基于科学理论并应用了科学方法和工具并最终取得成效的公益项目,对它们进行描述性和探索性的分析,以通俗易懂的叙事语言,帮助公益实践者对科学公益概念,以及公益项目如何应用科学方法和工具提升效能的总体过程进行了解。通俗一点讲,这个案例就是尝试描述和回答以下问题:中国公益实践项目是如何体现科学价值的;科学方法和工具是如何在公益项目中应用的;它们与公益效能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是什么样的。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初探,是因为不论科学公益的概念阐释还是理论构建,都还需要大量更为深入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中行动导向的案例,为实践者提供一个理解科学公益理念框架的视角,倡导公益行业重视项目的效能,同时也对下一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科学公益的疑问要做好一个案例研究,就要对案例包含的基本概念进行清晰和明确的理解。显而易见,在本案例研究中,需要了解什么是科学公益。将科学和公益这两个宏观概念组合在一起并给它一个精确的定义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梳理中外文献,很难发现统一的解释,就像学者吴国盛所言:“在科学史上,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从来就是模糊不清的,而这个模糊不清的界限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迁。”[1]
2020年6月3日
其他
科学公益 01 | 朱健刚:公民科学塑造现代公益
2020春夏之交,三一基金会资助、沃启基金会执行的科学公益案例研究成果已然成型。这项前瞻性的研究由周鹏博士完成,最终产出了1份研究报告和8个案例。我们将连续推送相关内容以飨读者。作为开篇,我们首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朱健刚撰写的序言。朱健刚认为,公民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建构现代公益的两大要素,而业内呼之欲出的科学慈善应该落实在每一个公益项目的细节中。他认为这本案例集开启了对科学公益的实践,期待对这些案例的更深层次的反思和批判。将反思和批判建立在证据和逻辑之上,这正是科学公益的精神内核。公民科学塑造现代公益在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在2019年启动了“中国公益实践中变革理论与实证方法论运用案例研究”项目,旨在对科学公益的相关问题进行介绍与解读。摆在我面前的就是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好友主编付涛嘱我写序,虽然我自知学识浅陋,但是情义难辞,就勉强写几句我的一些浅薄的思考。在我看来,一种可以被称为现代公益的现象应该包含两种价值假设,一、它假设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受助者和施助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享有对等的权利和责任。二、它假设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是理性的,尤其是工具理性的,围绕着目标,行动者有着清晰的策略和方法。正因为这一点,现代公益就应该是科学公益,而且还应该是人人都可以去理解、掌握和使用的科学公益。所以现代公益的本质应该是一种公民科学。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去排斥和否定其他的非现代公益,其实无论是宗教慈善,还是宗族的慈善以及后现代公益,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都有着它存在的价值。但是对于有志于现代公益的行动者来说,科学公益无疑应该是它本来就有的精神。然而,假设虽然丰满,科学公益的实践却非常骨感。在诸多政策和法律越来越鼓励的现代公益实践的过程中,慈善资源的总量虽然显著增长,但是公益的科学性却仍然亟待提高。许多公益项目还存在慈善家拍脑袋、职业公益人士不专业等怪象,导致了不少看起来应该是现代公益组织的专业能力却似乎还滞留在“业余”的状态:
2020年5月20日
其他
社区故事02 | 合力踏出屿后村的垃圾分类之路
在培训之前,很多房东对垃圾分类和垃圾桶投放点位撤并点不理解,但几次培训下来房东们的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房东们开始陆陆续续到自己的住户处去看垃圾分类的情况,有些很积极的房东甚至能做到每天去一趟。
2020年4月8日
其他
社区故事01 |在实践中“较真”出来的“专业堆肥师”
2019年3月,在万科公益基金会和沃启公益基金会的共同支持下,青岛你我的“炫绿循环共美家园—社区生厨余垃圾源头回收与利用项目”正式启动了。围绕“厨余堆肥”的各类讨论、学习、培训也在社区里拉开了序幕。
2020年4月1日
其他
青年行动者研习营 | 学员生命故事侧影
从个人层面,学员们并没有把口述史仅仅当做一门研究方法或者是一份作业来完成,而是期待在其中有更多个人成长和回顾,不仅可以回溯个人的公益历程,同时也有赋权的意义,让学员找回自我和价值。
2020年3月31日
其他
WINGS系列报告 四 | 运用4Cs——评估对慈善行业的专业支持
慈善基础设施组织致力于为慈善行业创造更好的环境,以帮助慈善事业实现其使命。而如何评估基础设施为慈善事业带来的效果和影响,并传播它们的工作价值,也是一项关键议题。
2019年11月14日
其他
WINGS系列报告 三 | 搭建强有力的慈善支持生态系统,资助者能做些什么
发展协作是实现社会使命的重要方法。通过建立协作平台和联合基金,资助者受益于“乘数效应”,能发挥其影响力,建立持久的工具,使同行依照相同的路径受益。“欧洲基金会网络”(Network
2019年11月11日
其他
WINGS系列报告 二 | 慈善行业建设者力挺慈善运动——《Alliance》杂志慈善行业基础设施专访
Center)的估算,慈善机构将贡献约3650亿美元。我们要开拓资源,并有效使用上述款项,这就需要完善的支持系统。想要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持续着力于公益慈善和民间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11月5日
其他
WINGS系列报告 二 | 慈善行业建设者力挺慈善运动——《Alliance》杂志慈善行业基础设施专访
Center)的估算,慈善机构将贡献约3650亿美元。我们要开拓资源,并有效使用上述款项,这就需要完善的支持系统。想要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持续着力于公益慈善和公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11月4日
其他
WINGS系列报告 一 | 我们为什么需要公益慈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组织为创新者提供了为行业的整体利益合作共赢的空间。它们通过建议、召集会议、促进合作、代表慈善行业的利益,并在公共政策领域和公众中推广其价值来支持慈善事业。
2019年10月31日
其他
活动预告丨CFF平行论坛—开聊公益行业基础设施 不止听还有行
头脑风暴—与领域前沿行动者一起世界咖啡馆,共绘行业基础设施,把脉行业发展动态,识别优先发展方向。人才、数据、慈善研究、联结网络、慈善教育......欢迎留言加菜,总有一款让触动你的行业担当。
2019年10月30日
其他
科学公益 | 99公益日,我究竟该给什么样的公益项目捐款?
周鹏,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博士。在国际非营利组织有13年的工作经验。他主要关注的领域是社区发展、组织赋能、非营利组织管理和知识生产等。除了实践工作外,他也为
2019年9月25日
其他
社区零废弃|生厨余就地化处理:以“以琳嘉尔幼儿园”为例
在4月22日第50个世界地球日,青岛你我创益和以琳嘉尔幼儿园开展了堆肥合作。本篇文章以此次为例,对堆肥步骤、肥料腐熟注意事项、育苗试验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在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方面提供些许参考。
2019年7月10日
其他
科学公益 | 科学才是公益专业化的硬核
但是,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明显缓解公益人对专业性的焦虑和渴望。随着公益行业的迅猛发展,业内迫切需要证明自身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否则无法对社会问题做出有效回应,也就难以平息外界对公益合法性的强烈质疑。
2019年7月8日
其他
实习台湾 | 在台湾,做生活的实习生
李赛李赛来自北京启行青年发展基金会,两岸青年协作者互派实习计划2018年成员,2018年冬季在台湾宜兰俩佰甲实习。本文编自李赛的实习报告《在台湾,做生活的实习生》,全文4000字,读完约需8分钟。他说,我们都是生命的旅人,领略各种可能的风景,最终找到那个为自己而来的人生。你是否有过端起盛满故事的醇香,却踟蹰要让哪款精酿先问候味蕾?你是否有过情感从胸口溢出的汹涌,却担心会被岸边的细沙抚平?你是否有过思念如伴耳不息的音符,却只能将双眸倒映在回忆的波光里?现在的我,就带着这样的故事、情感和思念,写下我与宜兰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云朵乘着清冽的西北风,降落我于这片被雨水眷顾的土地。上世我一定择兰而居,不然何以此生与“兰”数次重逢?它曾化作赤道上的肯山兰,在人类的发源地让理想破壳而出;它也曾变做云贵高原的火焰兰,在山与山的相遇处留下阳光,它更是一路结识的金兰之友,用真心调制的香气让小径芳香四溢……这次,它成为太平洋上深情望向龟山岛的兰阳平原,雨水在稻田的怀抱里入眠,我躺在人情的摇椅中微醺。命里有兰,更为宜,是为宜兰。宜兰社区大学举办作品展览,学员李老师为游客李小姐赠墨第一次和这个名字打招呼,是在花园中看流星的金钗之年,四叶草其中一片就长在宜兰。酸酸软软的鼻音落在了“兰”上,让这个地方在我心中有了重量。真正感受她的重量则是在倒数30天就要吻别2018年的时候。我将而立之年最后一个月交与她,像小孩子期待母亲手中变出的新衣一样,等她在我生命的布帛上绣出纹样。不过,宜兰用了近四百年备好的肉羹,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来不及细火慢炖,所以只能大火快炒,将睡意滤干、将自我蒸发,也将生锈的心锁扔进太平洋,让门永远敞开。听,脚步声来了。两个路口间他总要把机车调到60km/h以上,这样才不会被第二个路口的红灯拦下。如果哪天多出了几分钟的等待,他定用“可恶”二字和时间抗议。然而当上百只蚂蚁攻占他书桌上的甜渍,他却吹着请它们慢慢离开。佛教是他的精神信仰,奶茶是他的世俗依靠,种田是他做学问的态度,而那句“你不要动,我来”则是他对我这个室友最周到的照顾。宇宙无敌好室友的大号奶茶杯,出门忘带钥匙他也绝不会忘记奶茶杯。在台湾自备杯子会减两元哦升职加薪不曾是他的基因,写代码扛锄头只为与自然过生活。猫咪亲吻他的手背,因那皮肤上沾有阳光雨露后的泥土芬芳。他将菜园唤作“草草了事”,我小心翼翼走在其间,用双脚踏问杂草下寄托的希望,听到一个科技与自然共伴的心愿。我两次和他吃饭他都不洗手,现在我明白是谁天天给他洗手了兰阳女中的老师把讲台让与我当坐骑,带着学生们手温的一张张卡片是盔甲上一层层的鳞片,保守我得以穿越回黑白年代,送别那时的自己。师者的良苦用心从课堂蔓延到餐桌,绵绵的奶油吮吸野菇的潮湿,酒酿穿过每一颗米粒,不炫耀姿色,留下千丝情谊,弯弯曲曲绕上心头。在山海相依的粉鸟林前,我们伫立不语,听碎石弹奏海浪,发出生命汇聚的鼓点。留下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带走了44个手写的祝福拉开雨帘,她长裙及踝向我走来。眼前的渔港、渔市、渔村,与执笔走天涯的过往错落交叠,编织出属于她的人生之网。我们都是都市长大的小孩,同被人类学滋养,皆选择以笔为伴,把心放在世界边缘。她顺着海鯖洄游的路线,时而潜入海底、时而跃出水面,溅起的浪花中是否也藏着我归家的地图?她居住的南方澳像极了挪威的卑尔根,相似的灵魂总会相遇十年,车轮在蜿蜒的山路上练就了柔韧腰身。曾经她批改过作业的学生现在成为了她的同事,在这所面朝独立山的原住民学校里继续讲述烧垦编织的山林智慧。太阳终于拨开山雾挤了进来,与她毛衣上那抹鲜绿一见倾心,祖灵眨了眨眼睛,默许了这段良缘。倘若多年后在彩虹桥上相遇,我们也会认得彼此的菱形信物。她因为长得高高大大从小被叫做“熊”。那就再让我好好看看你的熊样儿~挥一挥仙女棒,她从番割田旁采撷灵感,用音乐粉刷阿嬷八十年的老厝,用琴弦拨动家乡的故事,喃喃台语,摇曳游子心中的乡愁。她还把我写给姥姥的悄悄话放进五线谱,将儿时的面片揉成缠绵的音符,一曲《我想姥姥》胜过蒸腾的礁溪温泉,驱走冬日的清寒。她说,一首歌换一副画,赖皮是小狗。我想,狗年都要走了,想做赖皮狗也没机会了。谁知一画就画了一本故事书,这是后话了烧掉规划之书,撕下谈兵之纸,人生下半场起跑之际,他挥锄翻土,将自我打碎重组;播散秧苗,新生活从土地中长出来。他用兰阳溪淘洗博士、教授、处长这些头衔,只带走农夫的新身份。穿上下田鞋,我七点钟就去他的田里报道,狐尾藻和福寿螺都等不及戏弄我这个新手。我告诫自己不要对那粉绿的水草吝惜双手,转身它就露出成簇的狐狸尾巴给我好看,也不要对那呆呆的粉色螺卵产生怜悯之情,下一秒它就会扼住秧苗的喉咙让农人累弯腰。谁料充分的心理建设却被烂软的泥巴锁住,还好有映着晴空的田水接住我的摇头苦笑。在自然的不稳中掌握平衡,给人生一次换血的新生,我知道自己还在路上,更觉他跑在前面的勇气!他开出曳引机让我威风凛凛拍个照!农忙时可就没这个待遇了,因为农人会排队等这机器出动的时间,从日出等到日落等到午夜都有可能呢!身未到宜兰时,我就在他每每附在邮件落款的文字里读到深沟的四季:从绵绵雨后稻叶款款满目青青水田的微凉春日,到蝉鸣唧唧声中籼稻三成出穗的闷热夏日,再到气温回暖田水映空大选后的深秋时分……终于,在大雪前第五日,我来到了深沟,明白了那些如诗的文字与扎实的生活实则一体两面,没有自然的富丽丰腴就没有生活的无限可能,没有二十年前的做自己,就没有二十年后的迎世界。二十年前,他弃城归农,像金刚石一样,把自己夯实在土地上。弯腰插秧,卸下人生的焦虑不安,刈草捡螺,拾起自己的真心本性。稻谷饱满的穗代替昔日锋利的芒,狂奔的心休憩在了桑葚枝头,绿水田畔也住下了远大的抱负。二十年间,像清泉注入湖泊,河川汇入大海,各路青年纷纷寻梦而来,只因那无色的金刚石,愿意让五颜六色各显本色。曾经抗议环境公害,如今角力惯行农业,曾经高喊游行口号,如今深耕友善农田,曾经环保流氓,如今志愿农夫。他说,我们都是生命的旅人,领略各种可能的风景,最终找到那个为自己而来的人生。台湾同事在脸书上看到我和他的合影以为自己眼花了,对我说,这可是可望不可及的名人啊!幸好我此前一无所知,要不然我得从实习生变狗仔了每一个另起一行都是一段人生,每一个分号也是一场美好相遇。欧洲留学的海归离开让人变笨的台北,回到家乡让鸡先过、鸟先飞,活出了自己的生活步调,也让大众看到了农村的远见;在大陆长大的台商之子,亲历了利益竞争和人性善变后,选择用土地疗愈,以耕作修行;热衷收藏的科技精英转当“粮”心大厨,将一粒米72变,透过友善耕作探索共好世代。大厨向我传授了什么私房菜谱?电子专业的退伍兵,笔锄交叠,演绎童话世界,以最快的速度过上了最慢的生活;用镜头保留文化价值的影像工作者,希望用自己的人生带给周围生命自我肯定的力量;因饿童问题关注乡村的实验教育老师,带小学生在烹饪的乐趣里学习食农知识,认识在地文化。猜我说了什么把孩子们都忽悠到了讲台上离开冲绳早餐店的日本旅人,在料理中温热人情,在味噌中发酵人生;村民口中“那个家里有个窑的经常办聚会的酿酒的”公益人,不让渡食物主权,也不交出自由的宝贵;在泰缅边境做志工多年的前辈,耕耘一方安身之土,比起期待作物成熟,更关注土壤肥沃,比起解决问题,更在意问题意识;与小鸟一起种田的生态先锋,借助应援团聚集支农力量,透过小旅行分享土地脉动,自己也在新手妈妈的身份里学习取舍的智慧……见到了真正的“熊孩子”冬天为阖,本是在数九寒天里收起能量,生活的岔路却让我在休耕的稻田里看到了生机一片。为什么我会在此遇到他们?难道握在手里的浅细命线,在慢慢爬过三十个春秋后,遇到了造物主系在另一头的命中注定?还是以深沟为圆心,辐射兰阳平原、慢岛内外的生命光谱,召唤着我这个追光者,趋向光源?亦或是对内不弃的探问,对外放手的实践让我们活出了相似的血缘,盼来了亲人间的团聚?他们的人生,我未曾亲身经历,却在陌生的故事里读到相似的情节,四目相视一笑,彼此都懂那是多少个辗转反侧后的笃定前行。他们的人生,我有幸参与些许,短暂的友情客串提升了我的技艺,也成为了人生舞台上新的经验。以前,我觉得是人把土踩下去,现在我觉得是土把人托起来。一包包稻米叠高了生活的自信,托起了一个个亲自活着的灵魂。既然是站在土地的肩膀上,就更要好好关心这个“巨人”。以前,我视食物为肚子的装束,现在,我视食物为心灵的衣裳。那里面缝进了感恩土地馈赠的诚心,追求共好生活的善心,以及诚实面对自己的赤心。衣不蔽体会冷,穿上它,籍以为心灵保温。以前,我在书本里知道台湾被称为“宝岛”,现在,我在生活的相遇中明白了“宝”的含义。窗外,初雪姗姗来迟,对岸,春耕热闹苏醒。看你们种下台中籼10、台南11、高雄145,我也撒下与你们相遇的一粒粒种子;当你们碾出白米、糙米、胚芽米,我也提醒自己要为习以为常的生活脱壳;待你们寄出大米、香米、紫糯米,我也会煮一碗米糠茶,送上来自舌尖的想念。在宜兰,我习惯这样介绍自己:来自北京的实习生,在这里学习友善耕作和社区发展。回北京,别人问起我在台湾做了什么,我总爱这样回答:和当地人学习如何生活。在台湾,我做了一回生活的实习生。如果你喜欢作者的文字,欢迎点击阅读她的另一篇文字:《亲自活着》,以及她制作的视频:《面对大哉问,40位台湾朋友这样回答》。作者
其他
实习台湾 | 于旅途中寻找未知的答案
黄丽盈黄丽盈来自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两岸青年协作者互派实习计划2018年成员,2018年在台湾台东县环境教育中心实习。本文编自黄丽盈的实习报告《于旅途中寻找未知的答案
其他
社区零废弃|如何科学量化社区垃圾分类/减量实践成果?
在周二-周四选择一天,抛开周末的数据比较接近实际情况。每月选择一天收集数据即可,后续固定在每个月的第几周的周几。这个数据就代表了这一周,以及这一个月。有条件的话可以每个星期都收集一次数据。
2019年5月14日
其他
科学公益 | 今天我们为何倡导科学公益?
近些年也开始引入公益领域,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社会科学的研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领域中可以运用的数据和结论,为实践工作者们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5月6日
其他
社区零废弃|行业调查:垃圾围城,城市垃圾分类组织何去何从?
在符合项目申请规范的82家组织中,已注册的组织有80家,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据绝大多数,共60家;剩余的包括工商注册的公益组织2家,3家基金会,15家社会团体,未注册的组织2家。
2019年5月5日
其他
公示 | 城市社区垃圾分类项目资助名单
为保证资助项目的公正性,现将入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9年1月4日-2019年1月11日;如对以上评选结果有异议,请反映至项目组:
2019年1月4日
其他
零废弃行动|城市社区垃圾分类资助项目发布会成功举办!
最后陈一梅还提到,万科的城市社区废弃物管理是社区废弃物管理一套系统下的一个场景实践,除此之外还提供其他场景实践的资助支持。目前,万科基金会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专门资助与推动废弃物管理议题的公益基金会。
2018年10月31日
其他
《资助的价值初探—资助型基金会案例评述》新书发布研讨会顺利举办
本次会议也吸引了很多业内的基金会工作人员以及北京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议题研究人员参加,参会代表对本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对未来相关议题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18年5月17日
其他
【台湾实习计划】学习,是活泼泼而有生命的
2018年,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与社区伙伴(PCD)、台湾旗美社区大学合作,以台湾和大陆的伙伴机构作为实习平台,支持台湾伙伴来到大陆,大陆伙伴去到台湾,进行为期2个月的短期实习,增强青年协作者的社会视野和内心动力,搭建两岸青年协作者深化学习、相互借鉴的新平台。目前招募仍在火热开放中(招募详情请戳【招募啦】公益组织青年协作者赴台湾实习计划!)!为了给伙伴们提供更详实的背景资料,今天推送一篇往届参与伙伴的实习感悟和总结,欢迎你的交流和参与!“
其他
【好消息】 “中国基金会资助”研究产品免费发放!
对《资助的价值初探:资助型基金会案例评述》以及《中国基金会资助实践观察》手册感兴趣的伙伴,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领取表单。先来先得,发完为止!
2018年2月28日
其他
【台湾实习计划】感受一场乡村生活的自我践行
2018年,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与社区伙伴(PCD)、台湾旗美社区大学合作,以台湾和大陆的伙伴机构作为实习平台,支持台湾伙伴来到大陆,大陆伙伴去到台湾,进行为期2个月的短期实习,增强青年协作者的社会视野和内心动力,搭建两岸青年协作者深化学习、相互借鉴的新平台。目前招募仍在火热开放中(招募详情请戳【招募啦】公益组织青年协作者赴台湾实习计划!)!为了给伙伴们提供更详实的背景资料,今天推送一篇往届参与伙伴的实习感悟和总结,欢迎你的交流和参与!作者简介:梁少雄,陕西宝鸡陇县人,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在校期间参与创办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支农队,中国人民乡村建设中心人才计划第六期学员。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青年培养部主管,主要负责协调全国支农社团、校内人才培养计划和执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人才培养计划等工作。2015年起驻点山西永济蒲韩乡村,与蒲韩乡村合作发起蒲韩新青年绿色公社。2015年12月3日—2016年1月30日,曾参加2015年大陆NGO青年工作者赴台湾实习计划,在台湾宜兰谷东俱乐部实习。一、实习概述我的机构是以成熟的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探索兼具乡村建设理论认识与实操经验的青年人才培养思路,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并且驻扎在山西永济蒲韩乡村。台湾实习成了这个阶段对我未来选择有重大影响的行程。在广州两天的工作坊拉开了台湾实习的序幕。期间,专题分享、经验回顾、自主讨论等都是在做实习前的准备,包括最重要的一环,确定实习机构。我自己对实习机构并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总觉得只要自己用心,到哪都可以学到东西。真的要感谢正扬和启婵细心的安排,让我有机会接触兰阳平原上的小农们。去台湾前,自己对实习有三个明确的期待:1、了解宜兰小农们的存在状态;2、了解台湾农村现状和农会当下的运作状况;3、了解台湾年轻人的思想动态。实习结束后,三个期待中除过对台湾农村的了解还缺乏外,其他内容都接触到了,而且还有比期待更鲜活和丰富的收获。整个实习中自己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期交流前,主要是由协作机构帮助安排行程了解宜兰小农;第二阶段是中期交流后,我根据之前的实习内容会提出一些想法或者主动安排一些行程。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接触了返乡小农、大学老师、社区大学、农会和创意空间,分享交流九次,面食活动交流八次,拜访机构十二个,建立联结三十余人。
其他
【招募啦】公益组织青年协作者赴台湾实习计划!
2018年,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与社区伙伴(PCD)、台湾旗美社区大学合作,以台湾和大陆的伙伴机构作为实习平台,支持台湾伙伴来到大陆,大陆伙伴去到台湾,进行为期2个月的短期实习,增强青年协作者的社会视野和内心动力,不仅为两岸公益青年提供认识彼此工作方法差异的机会,同时帮助双方更深入认识彼此工作方法与其社会环境的关联,搭建两岸青年协作者深化学习、相互借鉴的新平台。作为实习计划的一部分,本次赴台湾伙伴机构实习的本质是透过融入去学习。实习与其说是做事情能力的培养,不如说是一次“进入文化中”的学习,和视野的开拓。参与实习计划,意味着实习生拿出两个月的时间,脱离原有的文化和场景,深度地融入另一种文化/另一个机构,这是对议题的深度学习,与台湾伙伴“有厚度”的关系的建立,以及在对照和沉淀的过程中,基于自我主体的省思。本次活动也是PCD开展该实习计划的第四轮。拟公开征募8-11位大陆青年伙伴在2018年8月-12月期间赴台实习2个月。以下为此次实习计划的申请说明。一实习申请要求1.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其中至少有2年是在公益领域,目前是所在机构的核心骨干人员;2.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生态农业、社区营造、可持续生活、环境保护、成人学习与赋能相关;3.所在机构同意并支持实习生赴台湾实习2个月;4.有独立意识,主动,愿意探索,对跨文化的交流保持开放心态;5.在实习过程中愿意超越具体的工作与事务去理解大的环境与文化,对大陆整体的环境与文化有理解并愿意将其与台湾伙伴分享;6.有开放的学习心态,愿意协作他人学习并与实习生团队相互分享;7.愿意把在台湾的学习经验带回来分享,有将所学回馈到某种平台上行动的可能;8.能够在2018年10月31日前办理完成台湾通行证(大陆的证件和签注由申请人和所在机构自行办理,项目提供指引并协助办理入台许可);9.申请人确保可完成全程2个月的实习(实习期大概在2018年8月至12月期间的60天,具体时间视证件办理的进度而定),并参与由项目组组织的行前准备会及实习结束以后的总结分享活动;10.实习者在实习中期及实习结束后能根据组织方的要求提供两份关于此次实习详细的书面报告,并组织至少一次实习经验的分享会;11.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须遵照项目组和台湾接待机构的工作和学习安排,不得擅离岗位或从事与项目无关的活动。二项目提供的财务支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