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奥斯卡摄影大师教你拍出完美的远景镜头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新片场 Author 阿Q

新片场学院

专业的影视教学平台





远景镜头怎么拍?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我们今天就以三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为例,聊聊远景镜头究竟怎么拍!




康拉德·霍尔(Conrad L. Hall,1926-2003)曾十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分别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获奖作品分别是《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1999)、以及《毁灭之路》(Road to Perdition,2002)。《毁灭之路》还同时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奖。

 
《毁灭之路》


美国电影界公认霍尔是用远景镜头方面的专家,在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拍了30多部电影。今天我们来深度解析霍尔在他的掌镜世界里怎么运用远景镜头方面。


《美国丽人》


远景镜头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远景镜头也被称作广角镜头和全景镜头。

 

但是通常摄影师不会运用远景镜头来表现人物角色的性格,但康拉德·霍尔曾经做过这样子的尝试,而且他经常这样子使用,就是远景里面呈现人物从头到脚的形象。在这种层面上,霍尔算是作出了某一种远景镜头的创新,打破了以往远景镜头规则化的运用。

 

对于这种创新,康拉德·霍尔是这样回应的,“你够明智地注意到和开发出这样(远景镜头)的运用,人们会觉得你是在这方面的天才”。(看来霍尔对自己的技术和成就还是很自知的。)

 

康拉德·霍尔罗伯特·理查德森(Robert Richardson,凭借《刺杀肯尼迪》(JFK,1991)、《飞行者》(The Aviator,2004)、《雨果》(Hugo,2011),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远景镜头运用来对比。

 

我们会发现罗伯特·理查德森掌镜的远景镜头里,他的人物角色是以一种英雄式的形象高大地伫立在远景镜头里,但是康拉德·霍尔的远景镜头中,人物形象通常是在环境中处于劣势和无助的,或者在剧情情境中是处于沉浸式状态的。

 

这样就意味着这些远景镜头不是单一的,可以赋予很多新的含义,这也是霍尔为什么经常会将一个人物角色放在一个空的场景当中,使人物形象感觉很弱小,处于一种微妙的弱势情境,来营造一种巧妙的情节压迫感。



《美国丽人》


拿上面这个《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1999)来做例子,角色莱斯特面目消极地坐在一个空空的房间里。如果他是站着的,或者他在这个空间会有更大的存在感。但是这个远景镜头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现他在空间中并不那么重要,或者说表现一种人的渺小的存在感。

 

除了在《美国丽人》,康拉德·霍尔在好几部片子都是这样运用人物形象和远景镜头的,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角色都是坐着的。


除此之外,康拉德·霍尔的远景镜头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只显示人物形象的局部,比方说很多人物形象(无论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都是只呈现脚踝以上的。我们可以注意到上图角落里的门,霍尔用这样的“框中有框”(Frame Within a Frame)的画面构图,来给予角色承前顾后的叙事交代。

 

说到“框中有框”(Frame Within a Frame)的画面构图,其实在霍尔的远景镜头里面也是一个亮点。下面我们列举出一些例子。


 

1.“框中有框”的远景镜头


《冷血》


康拉德·霍尔的远景镜头更倾向的是关注和展现单一一个角色,而不是角色所处的方位。所以霍尔在设定角色的走位和方位的时候,他更倾向于把角色放在一个房间里面,或者一个门所框定的景别里,使观众的注意力聚集到一个角色身上,在观影时更加体察角色的心理状态。


在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毁灭之路》中的角色迈克的走位就是按照上述的技巧来设定的。

 
《毁灭之路》


迈克这个方位正处于门框的景别中间,这样的构图设置会潜意识地让观众把视线准确地放在角色身上,你会去留意他的动作行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技巧。而且基于霍尔的用光,背迈克头顶和背部的打光,也直接让观众的视觉固定在人物角色。


以上这个《毁灭之路》的镜头是我认为最好的镜头。这不仅是在电影摄影中拔尖,《毁灭之路》这部电影整体叙事特非常宏大。

 


《冷血》


另外一个“框中有框”的远景镜头的例子也是由霍尔掌镜的《冷血》(In Cold Blood,1967)。里面的视觉轴线也是直接明了地吸引观众的视线直指门里面的景别。


这部《冷血》是由作家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改编自真实凶杀案,直接把观众带入到可怕的血案当中。

 


《霹雳钻》


上图这个精彩绝伦的远景镜头是来自《霹雳钻》(Marathon Man,1976)。


多重的景别和极具纵深感的画面构成,更加均衡了角色的走位。在画面前方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一个铁门和右边的一个垃圾桶,在画面后方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铁栅门,还有一个圆形的金属圆圈,画面内容丰富,给人一种立体的“框中有框”的感官。

 

这样的“框中有框”的远景画面概念可以广泛创新地运用在很多时候,可以找到很多景深的可能性。


下图是《毁灭之路》中一段审讯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是通过一个人的脚底的视觉凝造出一个“被监控、压抑”的气氛。两个人在画面中央的交谈,包括他们头顶的直射用光,可以从背后考究出导演在突出这种审讯的情境,并且用这样的构图和打灯来吸引观众的焦点。

 
《毁灭之路》


《铁窗喋血》(Cool Hand Luke,1967)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别例。这有别于一般的“框中有框”的取景。


这个究竟是一个远景镜头还是一个特写镜头呢?当然,我们从一般的分类会把它列为特写镜头,但是这的确是运用了“框中有框”的镜头概念。在片子里面,摄影师用这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囚犯和他的环境与视觉。


这样的镜头运用,正如康拉德·霍尔所说“美来自于矛盾。我热爱矛盾,无论是它怎样模棱两可。”

 
《铁窗喋血》

 

 

2.捕捉对话

 


《破晓时刻》


远景镜头能很好的捕捉对话。大多数远景镜头都是与两个中景和两个特写交切使用的。霍尔用这种镜头语言把观众放在了远景镜头的机位里,让观众有现场感,像是看着画面里的人正在对话。


上图的剪影就是《破晓时刻》(Tequila Sunrise,1988)的,两个主角正在交谈和海边荡秋千。从远景镜头中可以看到他们二人在画面中摇曳,并且背景的海和山,以及落日,能增加场景的宏观感和历史感。

 


《王者之旅》


在《王者之旅》(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1993)里,两个小孩正在玩国际象棋。我们可以看见上方的空间画面有点空余,我们可以想先一下,其实导演正是应用这样的方式来强调角色的年轻,并不是两个成年人正在下象棋。

 


3.角色的出场

 

《毁灭之路》


当要把一个角色设置到一个场景里是,霍尔经常用一个打光技巧来强调一个角色的出现。我们可以观察到下面的这两幅图,当右边画面的角色出现在场景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是一束光从门口射进画面,并且提醒观众角色进场

 

霍尔在《美国丽人》里面也用了同样的技巧,两个交谈中的主体在画面的右边,左边有一刀灰色的门均衡画面平衡感。之后当门被打开,黄色的钨丝灯光射进画面,并且增添了画面的颜色对比。

 

《美国丽人》


下面这个镜头的景别介乎于大远景和远景,但是基于我们今天的话题,我们暂且把它当作是远景。我们可以看到桥底的钢铁轮廓以及人物正在朝画面走来。随着他越走越近,我们慢慢知晓这个角色的细节。

 


《毁灭之路》

 


4.多角色同场景


除了单一角色的入场,霍尔也很精通于多角色同场景的运用。


下面这个《毁灭之路》的枪战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倾盆大雨中有六个轮廓在画面中充盈,路灯和路边突起的阶梯,都增加了这个远景镜头的景深,我们隐约可以感受到街角和尽头。这是一个既包含立体感和平面感的一帧,这也是其中一个让世人记住康拉德·霍尔的摄影成就的一帧。



《毁灭之路》


另外一个例子是霍尔的《冷血》,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五个人影轮廓在监狱围墙外面,前方的一束强光把角色的背影拉得很长,他们一边走,背影也跟着移动。



《冷血》


 

5.大远景:交代地理位置


当远景应用在一个更远距离的场景(同时角色的形象变得很小),这种镜头我们叫做“大远景”。这样的大远景通常会使用在电影开篇、中部过渡、结尾的剪辑时间

 


《虎豹小霸王》


上图我们看到的是《虎豹小霸王》的大远景,主角骑着马出现在画面下方。另外要提及的一点是在美国西部电影中,其实景观其实已经可以充当了一个角色。比如说,上图的山野算是角色之一。

 


《冷血》


同样类型的远景我们也可以在《冷血》中发现,远方的山其实在画面当中充当了很大程度的焦点所在,所以它也算是影片的角色之一。

 

我们看过了一系列康拉德·霍尔使用的远景镜头,而且也更了解了一些实际的用法。或者在找景或看景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些宏大、宽阔的远景镜头,或许会为你的片子增添一些意想不到的色彩。

 


《冷山》


最后分享康拉德·霍尔的一句话:“拍电影就是要把事情发掘,它是关于考察、关于发现的。把自己的目光变成一个小孩的目光,我从生活里的所有一切得出灵感,我也观察生活的一切当你变成一个视觉型的故事讲述者,你就会学会看人们的行为动机和背后的一些东西。或者简单来说,在开车经过一片田地的时候,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为的光,去感知、学习那里的光。这样的做法会让你24小时都像在拍电影一样。”



幕后 | 这些导演的分镜图谁画得最牛逼?

干货 | 如何保证电影制作过程中色彩连贯准确

八十年代的香港大导们,排队在等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