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电影画面情绪表达二十六式【1】——叙事基调
新片场学院
专业的影视教学平台
同样长度的影片,为什么有的看起来空洞乏味,有的精彩到让人赞叹?精彩的影片,都不是单一信息的罗列,也不是仅仅加快节奏,更不是完全靠高投资就能达到。
投资是有限的,而制作者的巧思是无穷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镜头中,尽可能多地、自然地同时浓缩进多维信息,直接和间接、明示和暗示、有声和无声,只要有益,统统加入,以充实观众体验,高效使用有限的电影时空。
电影是表达情感的载体,通过多种镜头语言将其呈现。那么,要达到最高效使用电影时空,就需做到:1、明确每组镜头承载什么情感;2、熟悉电影镜头的游戏规则,擅长综合运用。
而情感在每个镜头中又具体表现为各种情绪,因而,这两个问题可以简化为“如何综合表现特定情绪?”这也是为什么,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情绪”的表现和保留,都被置于重中之重的原因。
“画面”和“声音”是视听语言的两大支柱,同样也都是放大“情绪”的有力武器。
本文重点梳理“画面”如何左右“情绪”,把貌似复杂的镜头艺术,精简为我们可以全局概览的要点集合。若能了然于心,既可为重点部分的综合创新提供多面参考,又有助于减少快节奏工作中的顾此失彼。
影片用镜头内情绪,感染镜头外的观众情绪。镜头内情绪包括影片的情节张力、角色表演、环境移情等一系列能触动观众内心、达到共鸣的形式,而能够唤起这种内外共鸣的基础是:情绪根源于我们普遍相通的人性。影片的一切制作都不能脱离这个核心。
人的情绪包括:悲、喜、噪、怒、恨、爱、感动、真挚、坦诚、好奇、失望、绝望、恐惧、紧张、放松、冷静、无畏、无奈、落寞、无聊、孤独、忧郁、烦恼、郁闷、困惑、严肃、霸道、自信、怀疑、自负、自卑、妒忌、犹豫、谦卑、可怜、冷漠、温情、内疚、残忍等。
同一种情绪又分“强弱”(例:窃喜、大喜、狂喜)及“个性和意韵”(仰天长笑-痴痴傻笑),部分也有“善与不善”的区别(例:嘲笑、安慰地笑)。而且,每一种情绪,都有它自有的心理节奏,要达成共鸣,就得尊重这些自然的心理节奏。
接下来我们将分五大部分(共二十六式)——叙事基调、色光情绪、演出情绪、镜头情绪、剪辑情绪总结电影在画面上如何表现情绪,又如何赋予节奏。
引用了《碟中谍6》《无双》《西虹市首富》《辛德勒的名单》《血战钢锯岭》《拯救大兵瑞恩》《阿拉伯的劳伦斯》《谍影重重5》《007:择日而亡》《十二怒汉》等影片中的典型做法。
这篇分享的是第一部分——叙事基调:
一、叙事基调
一位好编剧,不一定当得了好导演,但一位好导演,必需是位好编剧。编剧过程是第一次进行全面影像化的创作过程,也是走入各位角色内心的过程。能不能进入每一个角色的内心,甚至每一个场景、每一件道具的“内心”——内在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影片的精彩程度,而日后的一切制作环节,是对剧本的还原和改良。这需要创作者有一颗“柔软”的心,去敏感还原意识空间中的各个对象。
和各种艺术作品一样,导演的价值观,会外显到作品中:一部电影的价值观,是对导演自身修养、精神境界的外化反映。作为面向大众的电影,三观正,是前提。
要做出一部好作品,需要的第一步便是“真诚”;观众都是聪明人,谁也忽悠不了谁。也唯有真诚,才能在制作过程中获得震撼自己和震撼他人的大乐趣。
1.总体什么样的故事和人物——决定整个影片的情绪类型和张力:
一部电影的叙事基调,在编剧阶段已可确定,并在影片一开始的建置阶段,清晰呈现。
叙事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片以什么基调展开,但制作者的个人喜好也会有影响,比如同一主题,有人喜欢中规中矩地表现,而有人喜欢用活泼的方式去表现。所以,叙事基调,其实是故事、人物、价值观、个人偏好的综合体现。
基调一旦确定,一切都围绕展开,可使影片避免散乱、违和。常见的三幕剧影片(建置-对抗-结局),前半小时左右是影片的“建置”阶段,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这个阶段就开始迅速、高效地打基础、定基调。
除了故事线的铺开,人物情绪线也重要:体现哪些心理和情绪?张力如何?怎么体现?各镜头时长、节奏?
同一类型的影片,也可以有不同的发挥空间,要注重发现和创新,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模式去套用。
例如,同样是特工类影片,《碟中谍》系列、《谍影重重》系列,二者的叙事基调,就有明显差异,《碟中谍》很好地展现了英雄特工怎么智勇双全阻止恐怖活动,阿汤哥的玩命演出也为英雄形象增色不少,让人由衷钦佩;而《谍影重重》则是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位失忆特工找回记忆过程中的困惑、郁闷,虽然能力出众,但更多的是让人心疼。
《碟中谍6》建置初期场景和人物:
《谍影重重5》建置初期场景和人物:
2.故事结构与叙事节奏
总体考虑以下包括内容、时段、节奏、情绪变化的系列问题:
1)整体结构和顺序?
三幕式是商业电影常用结构,也是其他结构类型的基础——建置(介绍事件和人物)、对抗(推进故事)和结局,三阶段依次呈现,确定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
先用好这种基础形式,再灵活变通,比如在此基础上考虑用不用倒叙、插叙?哪种顺序,最能引人入胜?
2)有哪些情节线?互相之间怎么联结?
情节线有双线、三线或更多,应分主次、明暗,几条线并进或先后出现;情节线之间,因一个事件,或因一个人物交叉,相关人物汇集一地,之后再因其他事或人分开,就这么不断分分合合。
3)主线有哪些情节段落和情节点?三个最关键情节点?
情节点首先是关键的故事推进点,它又是冲突方向变化、情绪变化的转折点,是对观众意料之外的冲击。
出人意料,很关键,这是与观众聪明才智的较量,如果接下来的情节是观众也能想到的顺理成章的事,那么观众就不能被影片征服;常用的思考方法为:1后接3(观众想不到的),而非2(观众也能想到)。
多个情节点连成一个情节段落,结束于起落点作用的情节点,这个落点可同时将前后两个段落自然连接起来。
三幕式结构“建置、对抗、结局”中代表每一幕结束的情节点最重要,对全片影响最大。
为便于理解,将这些概念以片长2小时的电影为例,按一般数量排序如下:
有些电影比较特殊,比如全片一镜到底等,不在这个比较范围内。
情节点、情节段落应连贯、交代清楚,选用最能讲清楚的、逻辑明了的、人物动机合理的桥段,感情的产生和变化过渡要自然,吻合一般人的心理节奏,该慢的必需慢、可快的才能快。
4)全片大高潮、阶段性小高潮、悬念怎么设置?
全片需安排一系列高潮,且每个冲击高于前一个,整体趋势向上,这样才能持续抓住观众之心;高潮可来自情节刺激、角色的聪明才智和人性光芒。
在每个高潮之间安排低潮,有涨有落,才方便衬托下次涨潮的冲击力;这些低潮期,也是发展出其他故事线的好时机。
悬念是很好的引路石,能串联情节、突出传达重要价值观。
5)叙事节奏怎么安排?
叙事节奏含情节节奏和情绪节奏两面,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偏废任何一面;在安排情节线、情节段落、情节点时侧重考虑情节节奏,而安排大高潮、小高潮、悬念时侧重考虑情绪节奏;这都要从全片整体上考虑,比如以悬念设置为例,可这样考虑节奏:第一个悬念出现时间?每几分钟出一个悬念?
6)片头放哪里?起什么作用?
片头不是必须放在影片最开头,可与影片建置初期各情节点的节奏配合,放在需要催化观众情绪的位置;而且,为了让观众提前进入影片情绪,甚至从最前面出现制作公司logo时,就可提前开始调整相应色光、音乐、音效。
3.主要人物的“人物主题”?各人物是否承担不同的情绪责任?
故事和人物,一部电影最能抓住观众的两大臂膀,做实其一,已算好片,两者皆实,就是难得的经典。
斯皮尔伯格先生在十六岁时恍然大悟,明白了电影的核心是“人物主题”,一切场景、行为都围绕它展开。这得益于他在这一年看的一部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劳伦斯两次以匕首为镜观察自己,这个内心的前后对比,让他看出了劳伦斯的人物主题:“我是谁?”
这让十六岁的他无比兴奋,进而有了关于“电影核心”的这个无价领悟,并从此确定了他余生的目标:为此努力尝试,至死不渝。当然,此后的他的确拍出了许多在电影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高票房、高口碑电影。并于今年,随着《头号玩家》在全球的热映,荣升为全球首位百亿票房导演。
可见,“人物主题”对一部好电影有多重要。整个故事,其实是一个人物内心发展的脉状载体,可根据人物塑造的需要进行故事架构的搭建,这能演变出无数种形式上的创新。
此外,影片中除了主要人物,还会有一些重要的配角,各人物作用和情绪分工是否不同?
各个角色,可承担不同的人物作用:起串场、故事推进作用的人物、起各种情绪感染作用的人物等。为影片中的不同角色安排不同的个性亮点,十分明智;严肃、温情、憨厚、唠叨、可爱、搞笑、冷漠、残酷等等,不同的个性,支持呈现各种典型情绪,用于适时调节影片情绪节奏。
得具体确定:
1)各人物分别分派哪些情绪类型?
2)怎么塑造相关的人物个性?
3)分别参与到哪些情节时段?
比如,紧张剧情时段,只出现紧张情绪类型角色,在这段结束后再出现放松情绪类型角色,不但不会破坏前一段剧情的情绪,又能形成先紧后松的节奏;在严肃的情节中,阶段性植入幽默或搞笑的人物和桥段,也很有意思;还可在铁汉戏中,插入感情戏,表现铁汉柔情等等。
以《碟中谍6》中的钚核交易中间人为例,这位重要人物的个性塑造和首次出场是这样:
此女气场强大,神秘、魅惑、冷艳、高傲、狠辣、掌控欲强、有挑逗优质男的嗜好,在与男主的对手戏中进行充分展现。她与男主的第一场戏:先用豪华的场景及着装、众人的环绕和瞩目、幽暗又浪漫的立体灯光、魅惑型的演讲嗓音、由远及近兼用圆弧的多镜头组合,慢慢拉开人物面纱;紧接与男主初次见面的试探性对话,调和着挑逗和驭下的威严;再接打斗戏中的利落、狠辣,一组不长的镜头,高效塑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个性女人。以后就方便了,可随时视剧情和情绪节奏的需要,调用此女。
4.主要人物心理和情绪发展线、人物之间关系变化线
定了主要人物的人物主题,还应理出心理和情绪发展线,使人物不至在众多纷杂的情节中“迷失”;这必需与阶段性的剧情变化自然匹配。
心理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最高形式是人物价值观的发展。
人是一个综合体,现实中的人很复杂,但电影中的人不一定需要那么复杂,这个复杂程度,由故事和制作者意图决定。
另外,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有变化,还应理出这个变化线,方便整体把控。
(未完待续,剩余四部分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