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挽救701部无法公映的影片?
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在26日说了一个令影视行业揪心的数字:
“2018年我国共制作电影1082部,最终仅有381部国产电影在院线上映,仍有六成多影片无法公映,更有许多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半路夭折。 ”
701部无法公映的影片背后,我们无法得知有多少付诸东流的心血和努力。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有一种叫做“完片担保”的制度,可以为电影的制作拍摄提供保障,确保影片能够按时按预算顺利完成。
例如,在拍摄《速度与激情7》时主演保罗·沃克发生车祸不幸遇难,但正是因为购买了完片担保,保险公司赔偿的数额足够电影改换演员、使用特效拍摄替代沃克或者重拍大部分戏码,才最终造就了票房神话。
什么是完片担保?
完片担保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电影下游的制作方、担保方以及电影上游的资金提供方。其中,担保方是整个链条的核心。在海外,这一担保方既有担保公司也有保险公司的参与。
从流程而言,当电影的制作方需要资金拍摄新的电影,则通过担保方寻找上游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担保方既要了解整个电影的内容、演员,从而评估电影的票房收入,又要说服上游资本投资影片。从某种程度而言,担保方对电影制作的上下游皆存在着很强的渗透和控制能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引入完片担保,投资者实际上为制片方设定了一套严格的制片管理流程。制片人也扮演着管理角色,但由于制片人往往与导演、主创人员是长期合作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常常出于维护关系的考虑而未能严格控制。
相比之下,完片担保方则没有维护关系方面的顾虑,因此能真正保证制片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将资金的流向清晰地呈现在投资方面前,使投资方能够放心地将资金交予制片方使用。
“完片担保”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证。最能从“完片担保”中获益的是独立制片人及中小制片企业,因为他们缺少资历和经验,难以向投资方保证影片能够完成,“完片担保”的出现能够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电影项目的制作中来,获得制片机会。
知名完片担保公司FFI(www.filmfinances.com)的完片担保协议合同样本
国内:光打雷,不下雨
其实早在2010年,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就特别提出了“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动漫、游戏、各类出版物的印刷、复制、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
但现实却是“光打雷,不下雨”。
Cine Finance完片担保公司给《满城尽带黄金甲》提供“完片担保”的案例被很多人拿来讲过,但实际上这个例子在国内并不具有普适性。
对于导演是张艺谋、制片人是张伟平、制片方是新画面影业这样的阵容来说,无论是知名度、业内经验、创作者资历或是对资源的支配能力,对银行来说都已经有足够能力应对意外并完成影片的拍摄,制片团队本身的含金量就已经是一个分量很重的抵押物,而这个“抵押物”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完片担保公司”的职能。
在这个前提下,即使新画面不从银行贷款,也有能力从其他渠道融资,即使不从渣打银行贷款,也完全有能力从其他国内银行贷款。Cine Finance公司在这个项目中的介入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雪中送炭。
除了国内保险业务和文化产业的割裂之外,审查制度也是影响完片担保发展的重要因素。随时可能发生的重新修改甚至拿不到龙标的情况,导致随时都有可能血本无归。
附上国际通行的完片担保业务流程:
1)制片人向完片担保公司提出申请;
2)完片担保公司对选中项目要求制片人提供详细材料,进行全面评估;
3)对通过的项目立项,签署法律文件,收取保费;
4)对制片过程前期进行拍摄计划,拍摄人员的最后确认;
5)拍摄期每日监控财务现金使用状况,影片后期制作的监控;
6)当超支不可避免时,全面接手制片环节,完成影片拍摄和后期制作;
7)如项目停止,对投资人索赔进行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