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看待《哪吒》北美上映遇冷?

学院二师兄 新片场学院 2020-02-18

截至15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中国国内票房达48.8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影史票房第二。然而,该片在北美上映已经两周多,虽然烂番茄网站上影评人给出80%的好评度,观众反馈好评度高达98%。


但票房统计网站数据显示,目前《哪吒》北美票房不到300万美元,约为该片中国票房的1/250。截至目前,《哪吒》位于2019年度美国非好莱坞电影票房榜第五名。


第一名同样是一部动画电影——来自日本的《龙珠超:布罗利》(2018年),在美国收获超过3000万票房,约为《哪吒》的10倍。



这一消息一经曝光便引发网友的热烈争议,迅速冲上热搜第三位,有网友愤愤表示不满,也有网友看透现象之后隐藏的本质而叹息。


为何国内大火的《哪吒》海外票房不佳?为何国内拍给国人看的电影在海外一直票房不佳?难道国人喜欢的电影真的就无法获得全球一致的认可吗?且让我们细细看来。



哪吒为何海外票房不佳?


《哪吒》最初海外发行的时候,期待值是颇高的,并且也迅速的刷新了很多记录。


8月23日《哪吒》先在澳大利亚上映,负责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行的是华人影业。根据 Box Office Mojo 的统计,《哪吒》在澳大利亚的开画票房为43.8万美元,排在周末票房排行榜的第5位。


华人影业称,这是澳大利亚近10年华语电影最好开画成绩。新海诚的《天气之子》同期在澳大利亚上映,但开画票房只有35.7万美元,比《哪吒》低。



8月29日《哪吒》率先登陆67家北美IMAX影院,首周末票房150万美元,成为IMAX北美首周末票房最高的华语影片,创华语片IMAX北美首周末票房纪录。


《哪吒》也是北美IMAX影院上映范围最广的华语影片,其中加州、纽约、波士顿,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的IMAX票房表现尤其突出。然而9月6日登录北美普通院线后,外媒评价并不太高。


目前《哪吒》北美票房不到300万美元的成绩着实让人意外,年初在北美上映的《流浪地球》仅靠64块银幕,并且是国语配音没有英文字母的情况下首周票房就高达168万,最终拿下了超过587万美金的票房,相较而言具有更强大的口碑,只是强也有限。


《哪吒》北美遇冷不难理解,既有电影自身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发行公司实力不足


在海外发行最成功的国产电影《卧虎藏龙》,共有693家影院上映,最终北美票房1.28亿美金。这部电影的发行商索尼,是好莱坞的大片商。


而在北美确实很受欢迎的《流浪地球》,因为发行商不给力、发行模式单一,导致票房受限,并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种供不应求不是因为票房火爆,而是上映的影院太少。《哪吒》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中美电影发行的模式完全不同。好莱坞电影进到中国,发行方必须选择中影或华夏其中一家,然后再找其他发行公司来承接发行工作,以及宣传公司负责宣传。最主要的是,通常来说,一部电影的拷贝,会通过院线下发到所有影院,也就是说只要影院想放,就一定有拷贝可以放映。


而北美的发行既要看电影的卖相是不是能吸引影院,更要考验发行方的能力。有能力的发行方会先和影院签约,合作的影院才会拿到电影拷贝,而其他不合作的影院连拷贝都没有。


《哪吒》本次仅在北美66家影院上映,其中还有一部分是IMAX。北美有超过50000块银幕,《哪吒》上映的影院仅千分之一,实在是太小范围。


电影的发行方是well go USA,这家发行公司专门做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电影在北美发行的工作,其实能力较差,不管什么类型,到了北美几乎都按照独立电影的体量来做发行。Well Go USA的发行作品目前成绩最好的是《叶问3》(267万美金),这样的实力从根本上就限制了《哪吒》的北美票房出口。



2、《哪吒》故事过于“本土化”


《哪吒》本来就不是面向世界的电影,导演饺子曾说过,《哪吒》创作开始时就只为中国市场。有网友表示“就像你让我看美国的某个神话人物的故事,我可能也不care ”这一观点大概率上就是外国网友的观点。


美国人大部分不知道哪吒这个神话人物,对于原故事结构缺乏理解。哪吒在国内的成功一部分要归功于它借用了家喻户晓的世界观和故事情节。如果脱离了这个,理解难度高不少,也要减色一些,能有这个票房已经很不容易。


并且有资料显示,北美发行《哪吒》是很临时的决定,因此没有英文配音的片子,而是只是配上英文字幕,继续采用中文配音。由于《哪吒》涉及丰富中国文化背景,没有配音只有字幕更增加非华语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的理解难度。



很多美国人光看字幕根本get不到搞笑的点,例如川普这些元素,有网友表示电影院里面的美国人也基本都是华人朋友带着去的,自己主动去的比较少,CBC也是同样。因此,大部分北美票房还是这些海外和国内同步更新的年轻留学生贡献的。


而且必须指出的是,中国观众都知道《哪吒》是取材于《封神》,从小也都听过和看过哪吒闹海的故事,所以《哪吒》大刀阔斧的改编,在我们看来是突破,有新意。


然而在国外观众看来,则认为故事单薄,因为他们理解不了电影里对两代人关系的诠释、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以及出身决定身份的这种设定,所以他们很难理解电影的内涵。



3、《哪吒》本身也不算是国际顶尖制作


中国的“哪吒”在国外并不适应,其实就算在国内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它。《哪吒》确实是目前国内动画制作的巅峰作品,跟以往的动画作品相比,进步也是难以计数,然而跟迪士尼相比确实还有差距。


动画电影一直就不是我们的强项,美国第一梯队有迪士尼、皮克斯,再往下,蓝天、环球、索尼等大厂牌也都有动画工作室,无论从创意还是技术上都胜我们一筹。


《哪吒》客观的说还仅限于国人情怀,希望国内的动画人不要因海外遇冷而灰心,也不要被国内热情碰的太傲,争取早日成为中国出品的硬核动画组。



文化输出还要“从长计议”


我们知道,目前海外最有影响力的华语电影依旧是《卧虎藏龙》和《英雄》,有些人可能会感觉很吃惊,毕竟这些电影已是接近20年前的“老电影”。但仅以海外票房纪录来看,2000年的《卧虎藏龙》和2002年的《英雄》的确是在海外取得最好成绩的华语片。


事实上,华语电影的海外票房前十名已经十年没变过了。由于接连输出,海外观众对武侠题材的华语电影开始审美疲劳。近年来,虽然中国向海外市场推出的国产电影并不少,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寥寥无几。与国内电影票房市场迅猛增长相比,中国电影的海外销售几乎陷入的停滞的状态。



1、文化输出急需发力


国产影史冠军《战狼2》的北美最终票房只有272万美元,《流浪地球》颇受欢迎,最终票房也只有587万美元,影响力与这些“老电影”想必微乎其微。中国的电影艺术以文化一直在进步,而文化输出一直不太理想。


不过,比票房不会让国漫进步,肯定优势承认差距才会让电影人不断前行。国产电影海外票房不佳,未必就是外国人不懂欣赏,更可能的确是我们的文化语境和价值观不同。


但问题在于我们可以无缝衔接甚至争先恐后心甘情愿地接受着美国大片价值观的输出,我们的文化输出还是约等于零。



甚至有网友表示“在这种文化霸权和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我们如何做到不献媚不求同地展现,并且讲好中国故事,好像目前无解”,虽然措辞有些偏激,但揭露的问题依然很犀利。


我们已经了解了西方太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寻求他们的认同,要靠文化输出,可是他们根本不看我们的文化输出。想要更好的文化输出,我们需要寻找更多路径。


2、受众不同是文化输出的最大阻力


以前些日子饱受关注的《木兰》为例,起初,迪士尼是想要拍摄一部名为《China Doll(中国娃娃)》的动画短片,讲述一名遭到迫害的中国女孩被来自英国的白马王子带到西方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后来,是迪士尼的顾问、儿童读物作家罗伯特·D·圣苏西建议改编中国诗歌《木兰辞》,最后这两个项目合并成为了《Mulan》。


还好迪士尼遇到了真正懂中国的专家,并且听取了意见,不然那部《中国娃娃》真拍出来怕是要被喷到9102年。



从《中国娃娃》的传统白马王子迎娶悲惨公主套路,到后来的《花木兰》女主自己对抗世界并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英雄,不管迪士尼起初是为何要拍摄这么一部东方公主电影,它都在制作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在公主电影上的蜕变与升级,以及对东方文化的尝试性认知。


在即将上映的电影《雪人奇缘》中,好莱坞品质动画电影也在用心做中国元素,里面的细节真的很真实。电影也凭实力入围多伦多电影节,全球上映也可以让国外的观众了解到真实的中国现代生活。



然而,这也只是个别现象。对比一下,中国电影中不断尝试的“全球化”,再看迪士尼的《上气》和《花木兰》,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后者剑指的市场受众群体从来就不是中国这块市场,说到底还是欧美群体。


标准的西方人里印象的亚裔选角以及福建土楼那样的低级错误,他们要拍的从来都是西方人所熟悉的“中国”,这不是迪士尼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好莱坞都这样。




记得前几年国内有记者采访一位执笔某流行美剧的欧美编剧,直接指出好莱坞里有关东方元素的张冠李戴问题,诸如将日本和风和中国人物混在一起等。


没想到,人家直接回了一句“我们并非不知道,只是欧美观众习惯了,我们只能这样拍,毕竟这是一部美国电视剧。”几年前是这样,谁能想到几年后,欧美群体的刻板印象依旧是文化输出的最大阻力。



干货丨用3D渲染图作参考的片子该如何调色?

《小丑回魂2》再掀恐怖新高潮,揭秘邪恶潘尼怀斯幕后的真相

干货丨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广告导演?

干货 | 短片创作的8个黄金法则,视频创作人必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