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代表采风行丨雷茂端:让槐树成为“发财树”

山西云媒体 山西云媒体
2024-08-27

5月14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活动走进运城市盐湖区三里路镇沟东村,全国人大代表雷茂端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致力旱地农业研发40余年,发明了旱垣特色产业——米槐产业,带动发展200多万亩,使数十万山区农民、一大批旱垣山村走上致富道路。

雷茂端

潜心研究新品种

改变沟东村贫困现状

沟东村三面环山,耕地不是在山上就是在岭上,常年干旱,经常一连几个月不下雨。早年间,村民以种植小麦为生,但产量低、收益少,常常入不敷出,梨树、果树等经济树种都发展不起来。贫穷,就像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沟东村村民的头上。

雷茂端从小生长在沟东村,看着村民辛苦劳作仍难以改善生活,他苦苦思索:山里人究竟种植什么才能摆脱干旱的制约?一天他忽然看到半山腰的自生槐树挺立悬崖,百年不衰,就突发奇想,何不将这些土生土长的家乡槐树改良培育,开发利用,成为人们的“发财树”。他又了解到国槐的花蕾——槐米在医药、保健、化工等多方面都有广阔的开发价值,于是他开始了潜心研究之路。20余年来,他跑遍了全国30多个省,研究了10万多株国槐树,终于成功培育出米槐新品种——双季槐。▲雷茂端为槐农传授米槐管理技术“双季槐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槐米,亩收能达到四五千元,高出小麦收入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雷茂端介绍,他在自己100亩地里培育成功后,立即在东沟村进行推广。2008年他担任沟东村村委主任,先后无偿为村民提供苗木12万株,接穗16万个,价值150多万元。在他的无私奉献下,沟东村一鼓作气发展双季槐3800亩,人均年收入达到17000,沟东村自此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村的新路径。

解难题、破难关

双季槐产业迎来新转机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正当刚刚走上致富道路的贫困农民沉浸在双季槐带来的幸福中时,双季槐米却因为芦丁含量偏低导致价格大幅下降,从每斤16元骤然降到3.5元,槐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有的人撂荒,有的人砍树,米槐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雷茂端深知如果双季槐产业没有转机,农民将会重新回到贫穷的深渊。“必须用高芦丁米槐取代现在的双季槐。”雷茂端带着对旱垣百姓的无限眷恋,开始跑市场、做研究。三伏天,他顶着炎炎烈日在种质资源圃里搞试验,一干就是7个小时,经常被汗水模糊了双眼。▲雷茂端观察米槐新品种生长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培育出高槐1号、高槐2号等系列高芦丁米槐新品种,这几个新品种芦丁含量达到29%—39%,成为全国芦丁含量最高的米槐新品种。成功后,他立即带领村民用高芦丁米槐对双季槐进行大规模的高接换优,同时带动周边广大槐农轰轰烈烈地实施该项技术。 ▲漫山遍野的米槐产业“要感谢你!要感谢你呀!”沟东村一位70多岁的村民,去年槐米卖了11万元,这是他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钱,当雷茂端把11万元打到他的卡上时,他激动不已地握着雷茂端的手,连连感谢道。高芦丁槐米每市斤售价高达20—40多元,去年,沟东村人均米槐单项收入达到3万元。现在,不仅沟东村的村民在种,周边100余个山村都开始大力栽植,在雷茂端的倾心帮扶下,一批又一批旱垣村庄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关心乡村振兴

人民代表为人民

40多年来,雷茂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只知道在黄土地上耕耘。他在致力发展米槐产业的同时,又成功开发出“锦绣山桃”“晋红山杏”和“东方酸枣”3大旱垣新型产业,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雷茂端先后被推选为运城市人大代表、山西省人大代表,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遐迩闻名的全国人大代表了。“我本是一名农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最关心的就是乡村振兴。”说起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感受,雷茂端提到了几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关键词——“三农”工作、“乡村全面振兴”及“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乡村振兴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雷茂端仍然在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履职尽责,从前期调研,到精心打磨,再到正式提出建议,雷茂端用了一年时间,最终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在乡村振兴中重要作用的建议》,得到了广大代表的高度认可。他说:“全国还有不少土地贫瘠、发展条件差的山村。我想以沟东村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窗口’,从中总结出可复制推广的发展经验,带动更多受困于自然条件的乡村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


采   写 / 郑玉洁

编   辑 / 孙齐

审   核 / 薛琳

欢迎转载转发,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西云媒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