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岁还留守北上广的女孩,图啥?

A姐 新世相 2022-10-06



最近《二十不惑 2 》,挺热的。


编辑部好几个同事从头追到尾,说里边很多细节特真实。


女孩姜小果,绩点是学院第一,拿过国奖。去大公司实习第一天,热情地想和同事处好关系,撺掇大家来自我介绍。


没想到“竞争对手”们的学历金光闪闪:清华、北大、美国 UCLA......

普通本科的她,笑容越来越僵硬。最后小声说了一句:我,来自东北。


来到大城市,我们都自我感觉良好,也挺有野心,但大城市让我们发现:自己挺普通,挺渺小的。


朋友 @何俏也 也被打击过。当年去央视实习,第一天入职,她自我介绍: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


来自英国利兹、纽约大学的实习生们,问她:西南科技大学在哪儿?


“当时小小怯了一下。”


普通,会怯。但怯过,又要强。@何俏也 给自己鼓劲儿:名校毕业咋了?大家还不是到了一个平台共事。没名校加持,我靠实习履历和扎实的基本功,能进央视也很厉害。


你可能也一样,从小地方来大城市,受了些打击,但不肯低头:“我就要在这里站稳脚跟”。

但内心也满是怀疑:

没钱没背景,我还能坚持多久?
靠着努力、要强,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几个分别在大城市工作了 5 年、6 年、11 年的女性朋友聊了聊。

她们对我说:多给自己一点时间。

我们靠着“要强”追上、甚至超过了很多人,但接下来多点韧性,能走得更远。


故事的开头总是相似的。

女孩们会对自己要求很高:不能软弱,不能等待,要主动往上走。

经历“名校打击”后, @何俏也 很快发现,央视每个记者前辈都很忙。实习生没有固定领导,没人像老师一样主动来教自己。

“我会主动表达自己想外出跑新闻的想法,争取去新闻现场的机会。”

“早早去到单位的机房,跟那里的记者学习剪辑软件。”



我问她,你会不会不好意思?不怕别人觉得你太爱表现?

她说完全不会。“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全指望别人给你吧?没背景没资源,你只能靠你自己。”

“要强”的一个表现是:会对自己要求很高。感受到差距,就去追上,去突破自己的局限。
身在上海的 @Alice 也看到了自己的短板:她学历不错,但海归同事在国外接触过更新潮前沿的行业知识。
她在心里“较劲”:为什么我不行?我其实也可以。

“当他们提起一些我没听过的专业名词,我表面很平静,背地里去查知识点,把它弄清楚。”

这是要强女孩们的隐秘心事:不甘人后。

在别人眼里,这是压力、焦虑和紧绷;但在她们眼里,这是对自己的要求。

但,“要强”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Alice 告诉我,至少,她不能。

曾经“趁着年轻,偏要勉强”,但总有撞不碎的南墙。

升职后,她做部门总监,接触了新的工作模块。“要做数据分析。但我是文科生,擅长创意内容,对数据不太敏感。”

她还抽空专门去找专业人士学习。但要处理工作,再面对复杂的数据和软件,她花了很多时间精力,进展却不大。

@Alice 说:“也想算了,但本能地放不了手。”

一边告诉自己别逞强了,又一边对自己说不可以软弱,不可以松懈。

读者 @王yy ,她的上司赏识她、培养她、带她跳槽晋升,对她有很大的期待。

因为不想让老板失望,她特拼。但当手里同时盘7、8个进度不同的项目,她真的不行了。

更难过的是:“拼命赶进度时,曾经那种把项目往前推的成就感,消失了。”

都挺迷茫的。

当发现自己走到分岔路口,需要选择接下来该去追求什么时;当发现眼下的生活,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期待时;当感觉努力和较劲换来的痛苦已经多过快乐时......

她们的故事发生了转折。


女孩们说:坚定不是永不动摇。而是在迷茫犹豫的时刻,找到别的方式,让自己继续。

越硬撑,越容易到达临界点。而柔软一些,加点韧性的人生,更耐磨。

于是——

1、有人放弃了死磕弱点,扬长避短 。

@Alice 思考后,觉得没必要跟自己的弱点死磕。总监要做的,是“管理”。

她本来也擅长这个。曾经是留守儿童,家里长姐,她要帮爸妈操持家里的一切。

当她开始“管理统筹”,让团队里擅长数据的人去搞数据,工作效率更高了。


2、有人重新确认了人生中,到底什么能让她快乐,然后大踏步去了。

@何俏也 实习、工作,在央视待了 4 年。去年,她离开了。

她说,她采访了 3 年戏剧节,发现:

“第一年采访一个青年戏剧导演,他只是参与者;
第二年再采访,他是初赛评委;
第三年采访,他带着团队作为特邀嘉宾来演出了。”

而她一直在原地。虽然“报道”的工作挺重要,但她也有想向这个世界表达的想法,也想被听见。

离开后,她自己策划访谈、写专栏,采访普通机场地勤小哥,怎么靠着兴趣成为百万短视频up 主;也分享自己从小镇一路走到北京的经历......


有粉丝私信她:看到你一步步走出去,我也有了勇气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离开了让人艳羡的“央视光环”,她自己开始发光了。
3、有人不再被“失败”左右,发现了什么真正值得去坚持。

谭维维,我很喜欢的歌手。挺倔挺较劲一人,曾经去了维也纳又去选秀,一直想被更多人听见、认可。


她回忆那时的自己:眼里只有歌迷的灯牌,没有音乐。

 38 岁那年,她发了专辑《 3811 》。结果,播放量特惨淡。

她发微博:“我承认我羡慕那些流量歌手。”承认自己在流量上,败了。


但又比谁都肯定《 3811 》的意义。 这张由 11 个女性故事组成的专辑里,每首歌都是用一位女性的名字命名,有勇敢追爱的《章存仙》、为子女努力打拼撑起家的单亲妈妈《吴春芳》......

采风时,女性热烈坚韧的生活姿态,深深打动了谭维维。她想在女性主题上做下去。

最近她又出演音乐剧,扮演送近 2000 位贫困女孩走进大学的张桂梅校长。

有媒体评价,舞台上的她,用歌声与表演展现出了张桂梅校长的“大爱”。


—— 也许你没有听见,但她唱出了自己心中最动人的声音。

4、有人,允许不好的事发生,也相信自己能解决。

纪录片《今晚你要去哪里?》中,26 岁的北漂女孩伊紫,分享自己走出抑郁症的方法:允许抑郁症在自己身上发生。

越用力去抗拒“疾病”,有时越痛苦。当你接受它,却能在某些时刻发现 ta 也没那么可怕。就此产生一些挨过去的信心。

哪怕抑郁复发,她也很平静:


——我突然觉得,这些女孩“最燃”的样子,不是拼命往前走。而是曾经的要强带来了底气,她们不再锐利急促,逐渐走向温柔强韧的样子。

这时候,她们完全接纳了自己。

也更加确信:“我能和生活 battle 到底。”


现在,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要啥没啥的普通女孩,到底能不能在大城市过上好的生活?

这些女孩用实际经历告诉我:生活总是不够好。我们无法逃离,但一定能在其中活得游刃有余。

《二十不惑2》里,姜小果在 25 岁生日到来时,发现自己曾希望在 25 岁这年完成的目标,都没完成。

但她释怀了:


来到大城市的女孩,都走过这样一条路:从咬牙,主动和这个世界发起撞击,到允许自己跌倒、也不怕从头再来。


我也想把姜小果 25 岁这一年的生日愿望送给你:“对自己有更多的耐心,去成为更好的人”。

祝你也拥有这样的心态:从容强韧地,去走人生的上坡路。
一直走到灯火通明处。

在不断向上,突破自我的过程里,来到大城市的女孩们,从紧绷走向了从容,从要强走向了强韧。润百颜携手新世相、抖音超品日拍摄了一支短片。短片里,来自妞妞合唱团的小女孩机默,与大女孩谭维维相遇了。她们互相分享成长经历,也用自己在成长中修炼出的韧性力量,治愈了对方。

“肌底修护,韧性而为”。润百颜“白纱布”屏障修护系列希望能够成为每个女孩的屏障守护者,帮她们应对每一次肌肤问题,也为她们重塑每一次面对世界的信心。


你可以上战场大杀四方,也可以累了就抱抱小猫晒太阳。



撰稿:A姐

*资料来源:iQIYI爱奇艺《二十不惑》、《二十不惑 2 》,@谭维维工作室,GQ报道《谭维维:唱她们,唱我们》,南风窗 《谭某某,不回头》,@成都商报,bilibili,bilibili@看鉴《今晚你要去哪里?》
   晚祷时刻:

 愿每个女孩都能配备,
 枪炮与玫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