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日子的,奋斗成功的,那些在中国大连寻找人生重启机会的日本人们
2012年8月,日本富士电视台播出了一集纪录片《再见,日本。年轻人消失而去的国家》。
在日本,大学毕业后未必找得到工作,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因此导致自杀的惨剧时有听说。蜗居闭关在家啃老的,多年后变成靠政府低保度日的,在年轻人当中,掀起一股“告别日本”新浪潮。
该片跟踪记录了几个生活工作在中国大连的日本人。
现在早已不是新闻,日本不少企业将电话服务中心迁移至中国大连。电话接听,只要通讯畅通,提供日语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服务中心社在哪儿一点都不重要。但企业却因中国比日本更廉价的人工成本,从而实现压缩事业成本,提高经营利益。
一家电话服务中心的早晨,说的全是日语。
晨会形式也与在日本的企业并无不同。
将办公地设在中国,节约办公成本。除了电话服务中心,还有数据输入的业务。
商家给客户的群发邮件。
还有不动产公司的海报,以及个人或公司日常所需的明信片贺卡的制作业务,等等,都可在大连的办公现场完成。
小俣健,25岁,来大连已3个月。
职业:软件工程师
月薪:6万8000日元,约人民币4432块
他住在31层高的新公寓楼,60平米的一室一厅,每月房租2万7000日元,约1760块。
日常生活不大需要花钱,日子过得很轻松。这是吸引许多和小俣健一样的日本年轻人来去中国工作的主要原因。
数据调查显示,2007~2008年,这一年里有10万以上,以20~49岁年龄层为中心的青壮年日本人选择离开了日本,创下过去20年的人数最多记录。
盯准这一趋势的企业,陆续在日本召开招聘说明会,征集人才前往中国工作。
小俣健也是通过这种招聘会形式来到中国的。工作间隙,抓紧时间学习中文,这门将来必会大派用场的语言。
像他这样的日本年轻人,光在大连,就有近千人。
他们碰到一起,谈论起中国发展的蓬勃生机,总带着兴奋与憧憬。
一边是停滞不前,一边是不断发展,充满各种可能,年轻人们自然的选择了后者。
大连人均GDP超过北京、上海,这座城市聚集了来自全世界的人、钱、物,每天发生着巨大变化。
2011年时,大连的日资企业已超过4000家。
张替祯史,37岁,来大连已迈入第三年,供职于一家电话服务中心。
他供职的这家公司并非日资,而是一家印度企业。也就是说,一家开设在中国的印度公司,雇佣了日本人,开展面向日本国内的电话服务。
时薪550日元,每天8小时,每周工作5天,月薪约10万日元。算下来,张替祯史的年薪只有120万日元。不过,他的收入在大连,差不多是当地平均年收的3倍(此片于2012年播出)。
便宜的房租,是支撑生活开销的关键。2万8000日元租住一套60㎡的高层公寓,在日本几乎不敢想象,他笑说:这是我第一次,恐怕也是最后一次住这么高的楼。
张替原在京都一家大学研究佛教史,并拿下博士学位。
等到他决定走向社会时,发现找不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只能通过地区职业安定所介绍,去干一些派遣性质的临时工作,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年。直到有一天,他在网上偶然发现了这个——去中国的大连工作,学习语言。
工作只有一个要求:使用日语。看到这个,仿佛黑暗里闪过的一道光,一下照亮了他。
渴求有什么东西,是通过自己双手获取的。辛苦不容易的事情当然很多,但从不容易到终于做成,跨越种种难题,这不也很有意思嘛。因此,张替祯史离开了日本,这个感觉不到自己被需要的地方。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大连的工作并不如当初想象的那么令人充满向前的干劲儿。
和同事里的日本人们一起聚餐,他们都很想念烤鸡肉串、寿司这些家乡美食。
为了新发展新发现才来中国的……可对工作内容本身,谈不上喜欢讨厌。
在工作当中感觉不到理想中的快乐,来都来了,学好中国话吧。来之前是这么计划来着,可来了两年,还没开始学呢。
小伙子的思路倒是和许多在日本住习惯了的中国人挺像:在这儿和在日本,也没特别不同的地方。
得过且过似乎也不错,而好景恐怕未必长。
这家公司的服务中心里,流利日语声此起彼伏,她们全是中国人。
连被说不容易学好的日语,也被中国年轻人们给搞定了。摄制组通过一次日企的联合招聘会,见识到中国学生们的强大学习能力。
小伙子一口流利日语来应聘建筑专业的工作岗位。
张替祯史的公司也来了好多会日语的中国年轻人。日语流利,却从没去过日本。当他们说中国话时,张替感到无法融进去。
右边穿红衣服的,是他女朋友。张替祯史的温厚吸引了她。
中国人后辈与日本人上司之间,因语言文化不同造成的沟通不顺,愿意跟张替聊聊,听听他给的建议。
张替给了晚辈一个日本式建议:先把自己的个人想法都丢掉,进公司头5年,只听上司的。
而这个晚辈身上则凝聚着当下中国年轻人缩影,为了奔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拼命学习,每天看3小时日本综艺节目来训练日语。服!小伙在看明石秋刀鱼的节目,那么重的关西口气也能听懂。
张替的女友也是时下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为了收入更高环境更好的工作,她刚决定要跳槽。对于一起工作的日本人团队,有着她自己的看法:只靠日语工作的日本人,今后在中国也许将越来越艰难。
她希望张替出于长远规划,能懂一些中国话。在大连当地,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不会中国话也OK,又是张替所处的现实环境。
理发店,日本人开的。指定日本发型师,语言交流没问题,收费是一般价的5倍。
大连有专卖日本书籍的地方。
价格是日本的双倍,一本书1800日元。
去到超市,买得到日式吃食。
本该是改变人生的新天地,却变成了舒舒服服不求上进的现状。女友尝试一点点促动他做些改变。张替本人和先前那个小哥差不多,只不过他反过来,回日本也没什么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是时常把以后回日本挂在嘴上。
女友:“如果在中国生活挺好,那就决定继续生活下去。周围人也好奇,既然好,为什么要回去呢?如果要回日本,那就决定好回去的时间点,我也不知道他说的再等等,是在等什么。”
你所说的时机,到底是什么时候?
面对女友的疑问,张替无言以对。现在的自己,在日本能找到怎样的工作?比三年前离开日本时更感不安了。
饭田悟(化名),37岁,原警察,来大连第三年了。
警察工作太繁重,身心疲惫,辞职后辗转在各种派遣临时工现场。来到大连,月薪6万日元,将日语货单上的数据输入电脑,简单不费心的工作。工资不高,好在大连路边摊比自己开火做饭便宜,这样一顿麻辣烫10块钱,低廉的生活物价帮了他一把。
问:在这儿生活不觉寂寞吗?
答:反正回了日本,也没什么关系亲近的人。
为了活下去,在没有亲人朋友的异国他乡,每天过着公司住所单调往返的日子。
饭田在中国度过的第三个新年。他一个人站在煤气灶钱,给自己做一碗老家日本的年糕杂煮。
杂煮里只有年糕和萝卜,再没别的食材。他默默跪坐着,端起碗吃下去,算是过了一个年。
“比起在日本的生活,还是大连更好些,哪怕发工资的前一天,兜里还有富余。不用为了没钱的那几天怎么过而绞尽脑汁的节约。”
此片对当事人跟踪记录了两年。饭田这段,是他最后一次与摄制组碰面,之后再不见踪影了……据说,他去了上海。
明田智典,37岁,在大连经营一家小公司。
这天,因工作过劳而住院挂水。
在病房里一边挂水一边跟部下视频,下达业务指示。
明田智典的经历与前面几位完全不同。大学毕业后,在东京开过广告制作公司,搞过美容院。08年金融海啸后,因高额债务而破产,妻子与他离婚。
碰巧一个熟人引荐,进了一家公司,负责开拓大连市场业务。
再次失业,连回日本的力气都没了,留在大连。
论机会,中国更多。3年前,明田租下这间办公室,雇了三名中国人员工。
从日本接订单,在大连以三分之一的人工成本来进行网页制作。这就是他看中的机会。
也因如此,他雇不起日语好,工资也高的员工。
“她不高兴了,有时会当没听见。这种情况家常便饭了,不容易啊。”
每个月付了员工工资后,手头剩不下几个钱。理发,就是这种大连本地人都不大去的郊区小店。8块钱就能搞定,这对明田来说,也是中国有趣的地方——怎么都能过下去。
住,租的是只有本地人才会住的老式新村楼房。房子里,他还在用着本地人都不大用了的双缸洗衣机。
无亲无友,没有养老金,没有健康保险,一个37岁的日本男人奋斗在中国。随身携带的70岁老父亲照片,他唯一牵挂的亲人。
接到日本客户那边的修改意见,连天加班赶活。对没有加班文化的中国人来说,没谁情愿为老板没原则的卖命。
中国年轻人上进心强,权利自我保护意识也强。
到了该下班的时候,员工们走了,剩下明田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继续。
问明田为什么非得在中国坚持下去?
他终于敞开心扉:“日本不能接受我。嘴上倔着说,是我跟日本撒哟那拉来中国的。其实,我是被日本撒哟那拉不得不……日本毕竟是故乡,不想说这些话。”
尽管始于不得已,明田智典渐渐体会到大连的魅力。
2011年11月,节目播出的前一年秋天,明田回到久别的老家广岛。
看望年迈的父亲,为去世五周年的母亲做法事。
当初,儿子提出要去中国,老父亲一句反对的话都没说。
现在,儿子回来探亲,老父亲以他的方式推儿子往前走:我身体硬朗很精神,能照顾好自己,不用你牵肠挂肚的不放心。
老父亲乐观的给儿子以正面肯定:“能在中国站稳脚跟,很好呀。那儿比日本好,不是吗。人生就这么一次!”
探亲结束,明田踏上返回大连的航班。
经历过母亲去世,放不下老父亲,今后还能见到几次?回日本发展不是不行,但在中国,自己更像自己,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段很催泪,他的矛盾,每个异乡人感同身受。
半年后,明田智典的公司,员工从3个人变成了8个人。
他公司做的活儿讲诚信,价廉物美,日本过来业务订单日益增多。
明田的脸上仿佛写着:我的立足之地在中国,已不是日本了。
(老编google了下他的现状,业务蒸蒸日上的感觉,太好了!)
去中国工作的招聘会仍在东京各处举办,前方是荆棘还是鲜花?是希望还是又一次失败?
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跌跌撞撞奋力向上的,突然某天销声匿迹的……上面每个漂在大连的日本人,都似曾相识。
转载约稿请洽作者,「这里是东京」でした。
微信号:HEREISTOKYO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争做日本中文公众号里的泥石流,净说些不成器大实话,隔三差五传送八卦的东京号还写过以下严肃有营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