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港女”——港区女子
提到港女,多想到香港的,女性。
在东京,有一种叫港区女子的特定女性人群,简称港女。
东京共有23个区,港区既非政治中心,也非最富的区。但它同时具备了高级公寓、高级餐厅、高级娱乐设施;怀抱全日本第一的东京夜景;坐拥现代日本人的精神图腾东京铁塔……
网络乡民喜欢讽刺暴发户削尖脑袋搬家去港区,仿佛只有住在港区了,方是告别土味,跻身高大上。
不同于千代田区、文京区这样的老牌高大上,港区云集新兴富裕阶层,似乎遍地都有草根奋斗成功的故事。它对赤裸裸的野心与欲望,相对更包容。又或者说,英雄莫问出身,成功才是唯一硬道理,在这里被书写得淋漓尽致。
有了成功富裕的男人,必少不了愿意坐在宝马里哭的女人。
所谓港区女子,她们有着光鲜亮丽的外表与生活,谜一般的职业与收入。不光指千方百计一定要住在港区的,也包括不住港区,但社交活动圈集中在港区的。
她们首先年轻漂亮,这是港女们的最大资本。女子一词在日语中本就指年轻女孩,因此港区女子多指28岁以下。过了28岁的,她要么依靠累积,顺利进入下一阶段——港区太太或让自己变成小豪门。要么繁华梦一场,最终跌回她原该呆着的地方。
港区女子一词,当事人觉得荣耀。外人看她们,更多包含了贬义。港女象征着拜金,她们依靠男人的钱包生存。
从与朋友吃饭,打电话叫男人过来买单,到约会结束,让男人掏钱付出租车费。自己有无赚钱能力,作为港女,让男人掏腰包为其买单才是正确的。
不过,她们有自己的骄傲。名校出身或企业白领,不出名的女模或偶像。漂亮又拜金,但与银座高级俱乐部的陪酒女郎不同,那些是职业卖笑,她们是素人。刚好与认可自己价值观的成功男人们交往而以。
对,港区女子向来都把自己摆在“挑选男人”的位置上。男人就是用来当提款机,满足自己的物种。他们是用完就扔的跳板。不可与“被男人挑选”的欢场女子相提并论。
港区女子们的娱乐消闲,不是在去买名牌的路上,就是刚从高级消费场所回来。她们热衷将这些生活片断放大200%,放在个人社交网站上收获两倍三倍以上的羡慕眼光。让高档包装后的自己,有机会结交更多的伙伴与备胎钱包。
正常情况下,港女们的男朋友不止一个人。她们甚至连自己的生日也制造了不同版本。告诉A男,6月份生日,告诉B男,7月份生日……每到生日,便有足够理由向男朋友索要昂贵礼物,再办一场涨面子的生日派对。
要不是圣诞节一年只有一次,还人人都知道,港女们指着8月25说是圣诞节,也不奇怪。
作为被港女们盯上的高品质男人,有钱自然好,不是那么有钱的也有“机会”。他若是一个路子广,人脉广的人,可以将她带入他的社交世界,那就可以。
有些头脑的港女,深谙人脉利益论。自己掏钱舍不得去的场所,或即便舍得掏钱也未必进得去的圈子,需要借助其他伙伴的力量。
她们有自己的小群体,交换信息互通有无。一个港女的男伴人脉,将在此被众港女们充分利用,比如某派对还需要两个女伴,好姐妹便会及时推荐。
弥漫岛国的“结婚难”,在港区女子身上没这种烦恼。只要她想,外面满是捧着求婚戒指,排队等她点头的男人。
仅仅是她还不想。找个人结婚容易,找个各方面条件不让她掉价的人结婚难。港女从25岁到28岁期间,是她们认真积极寻偶的阶段。
未婚的,已婚的,离过婚的,过程无所谓,关键是配偶栏最终写上自己的名字。因此,25岁以后的港女非常忙。一方面忙着撒网捕鱼,分头投资感情,一方面得防备着被谁家太太雇佣的私家侦探给盯上。
男人们也不傻。对年过25岁,开始冲着结婚而来的港女,逐渐保持距离。有活动,懒得联络她。能介绍其他更年轻的港女新人,成了“毕业班”港女们维持自己在男人心中重要地位的好法子。这地位与爱不爱可能关系不大,长袖善舞到底也是社交场合上的大优点。
一切的一切,最怕临门一脚,她视作结婚重要人选,并且相当有戏的那个男人,溜了。或突然事业失败了。
没能像教科书里说的那样,把男人当作用完就扔的跳板,让自己顺利跳上下一个新境界的港区女子,去哪儿了呢?
如同史书是为成功者写的。
她们湮没在芸芸众生里,也许是超市里买菜的素颜主妇,也许因为履历存有可疑空白,没有稳定工作的剩女……多年后,再次经过东京铁塔,目睹那一大片用金钱堆砌出来的无敌夜景,回想起当年,自己曾握有繁华的那个瞬间。
相关阅读:
提供日本置产有偿咨询服务,详情请给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