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震撼华文一辈子,勾起了好多欲望(一)

华文 华文科幻真子集 2023-11-04


首先得先道歉,一般说来活动结束之后一两天之内就该写活动总结的,但奈何一直写不出来。

写不出来的原因有好几个。一是这几天借着大会的流量尾巴,来参观的幻迷比较多,能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二是大会期间嗓子莫名哑了,至今还没养好,加之春困秋乏,这几天总感觉行动力不足。三是因为参与太少,还在观望和学习大家的经验。四是这次大会信息密度太大,学习到的地方太多,一时半会我这小脑袋瓜也消化不了,得多酝酿酝酿。

今天看到科幻光年老师的总结,心里也挺痒痒的,干脆,我也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供批判。


对于世界科幻大会,我是带有一些畏难心理的。以往都是从新闻报道和朋友的只言片语里了解这个延续了八十多年的科幻大会,总有一种看“别人家的孩子”的酸葡萄心理。

而现在亲身经历了一次之后,感觉多多少少有些驱魅了。不妨先展开说说这一点。

首先是历史久传统多。这次是第81届,之前已经有80届了,已经积累了大量举办经验和传统,我之前一次都没参与过,总觉得会有些神秘色彩。

然后是规模大。每次都是几千科幻迷和从业者参与,上百个摊位,几百场活动,如此大的规模,在国内之前完全没有过。

然后是组织难度大。复杂度和组织难度会随着规模的递增而指数递增,更何况这种除了极少数几个组委会成员外,几乎全都是由幻迷临时自己组织和编排,这个难度简直是地狱级别,想着就吓人。

然后是语言困难。全球那么多幻迷,即使是有英语这个国际语言,这么多不同母语者,得配多少翻译啊。特别是之前有个逸闻,一个欧洲和美国幻迷相遇语言不通,于是干脆用克林贡语交流,甚至还谈起了恋爱还结了婚了好像。

当然,最大的困难还是钱、钱、钱,跨国游好几天,光是往返机票都得一两万,住宿还得至少好几千,杂七杂八各种花费,都不小。


未来局首先在2014年的伦敦,参与了2016年大会的申办竞争;随后科幻世界又在2018年提出了2023年的大会申请。

2017年赫尔辛基那年,有了中国代表团一说。就是刘慈欣被狗咬了且和乔治马丁会师的那届。

当时看着好多认识的老师从现场发回的一手消息,真的很眼馋啊。


2018年的时候我就更眼馋了,当年最狂野的梦想也不过是过去蹭一下。

当时肯定没想到,2020年,就全面开工了。


2021年初,成都申幻成功了!

角落里那个瑟瑟发抖的小萌新就是华文。


谁能想到,梦想实现的竟然这么快,甚至有些恍惚和不适应呢。

然后,时间过得真的很快,一眨眼就2023年了,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也很快进入落实阶段了。奈何在这最重要的落实阶段,因为图书馆搬家的原因,一直没有任何机会深入干活,只能以其他形式参与了。

临时赶工,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之前从大会微信公众号看到在征集科幻史相关的藏品,原本还寻思搞一个大操作,奈何拖延症害死人,不然如果赶上了好好办筹备一下,说不定视觉效果还能不错。

(拖延症害死人啊_(:з」∠)_)

不过还好,最后以展商身份也简单展示了两个橱柜的小部分藏品,大家反映效果还行。

于是,这次参会的主要身份就是展商了,次要身份是1,3,5的嘉宾,现场几乎是灵活切换着两个身份。

正因为是展商地缚灵的属性,导致了很多活动都没能参与,未能很好观察到这次大会的全貌,真的是非常非常遗憾,如果能有足够的事件多观察观察,肯定还能总结出更多以供学习的经验的。


篇幅和其他限制,夜深了,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和大家分享一下,供批判


1. 场地几乎是任何一个活动的基础决定因素

无与伦比,超乎想象,9个亿以理服人

以往不管是主办还是参与各类大型(超过50人)的科幻活动,全都得是花租金借别人家的场地,花钱不说,也不利于提前准备,毕竟多一天就得是多一天的钱,以至于每次都还抠抠搜搜各种掣肘。

然而这次情况完全不一样,这次为了迎接世界科幻大会直接新建了一大块场地,之前只在图片上见过效果图,大家都知道,网图完全不可信。直到亲眼看到直接被惊呆了!

惊呆了啊!

不愧是九个亿!和几万块钱租一次的临时馆效果完全不一样啊!!

还有这个大笨笨,可能比之前做活动的半个场馆都要大!!

简直是一个奇观接着一个奇观,现场看的效果真的是,棒极了!

越大的场馆就越能容纳更多的参与者,也越能容纳更多的功能空间和功能划分。

十几个厅同时举办不同的活动,搁以前谁敢想象啊?

家人们,这不是乡下人进城,什么是乡下人进城啊?

那个雨果厅也是大,好像是能容纳3500人,即使是这么大的容量,依然有好多好多科幻迷没抽到入场资格,足见这次大会有多火。

还有就是华文主要待的粉丝摊位。

隐约记得有差不多50多个展位。台子和背板都是专门搭建的,比起以往两张折叠桌一拼随便铺个布来说,绝对是顶配了。桌子底下是空的,还有锁可以锁起来,能放不少东西,甚至躺个人进去午休都没问题。

这次还租赁了两个橱子,虽然没有锁也没封顶,但两面透光的设定,确实使展示容量直接翻倍了。之前还在愁哪面朝观众的问题,也瞬间解决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一下,真的是有钱好办事,没钱愁死人。

场馆和馆内设施都这么好,而我的准备工作做得却那么不尽人意,完全低估了这次参会规模。



2 年轻化明显,直接逆转世界科幻大会老龄化的颓势


很早之前就听说,国外世界科幻大会参会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占比不多。

这种现象既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三年五年,至少是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这次从摊位上的观察也是如此,来参会的外国科幻友人的年龄普遍偏大,印象中没有看到过未成年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相对偏好。

作为明显反差,这次成都科幻大会,参会的绝对主力是未成年人,小学生为主,初中生次之,高中生也有不少,不算陪同家长的话,来参会的成年科幻迷应该远不足十分之一。

小孩子们真的是太活泼太热情了,好多都是自来熟,都不需要问闯溪龙是什么科幻图书馆是什么科幻历史博物馆是什么,直接就可以非常娴熟的在从一个摊位打卡到另一个摊位,自己找章盖章自己去拿丝带。

有时候是老师带队,有时候是家长陪同,从开馆第一天到结束那一天,源源不断有孩子光顾摊位。

几乎每个孩子手上都积攒了各种宣传物料、丝带和纪念章。

之后的宣传里怎么说的来着,"科幻,给了抢滩新质生产力一个切入口。"

年轻人就是未来啊,孩子就是希望啊。这几天下来,感觉得有好几万中小学生接受了科幻的熏陶、学习了最新鲜最前沿的科幻资讯,特别是以搬家为班级为单位组织而来的学生,回去之后传帮带,保不齐能把全校一般学生都培养成科幻迷。

这种传播效率,是以往科幻大会完全没有体验过的船新版本。

我甚至暗中揣测,这次所有参会者的平均年龄大概率没超过18岁。

科幻使人年轻,诚不我欺也。

我打赌,之后任何一届世界科幻大会再过五十年也凑不出这么多数以万计中小学生科幻迷。

不对,一百年也凑不出来

哈哈,给外国科幻人一点儿小小的成都震撼


3 物料告罄,准备不足,真的一滴都榨不出来了


因为小孩多且流量极大, 守摊人员的核心工作也就变成了“陪小朋友盖章”。小孩子们的热情和家长的爱护相辅相成,直接把展商们都榨干了。

上图是从A区某展商(好像是三体宇宙)那儿拍到的,绝对是道出了这次展商们的内心苦楚啊。

以我为例。

准备卖的书,第一天还是第二天就全卖完了。

为了这个科幻大会新做的三个全新纪念章,第二天就几乎彻底没墨了,后来不得不一天补充两次。

不止是徽章不够,按以往2000人规模准备的3000个丝带,即使在“每人只能选1款”的限定下,也没撑到最后。

唯一还算有点儿库存的,只剩下制作了5000份的宣传单了。


我这次确实是准备不足,临近大会快开始了才前后搞到几百块钱做物料,扣扣索索只能尽量少花钱,少做一点儿或者做的小一点。

下次有了经验,一定要什么都做一些,尽量多做一些。

(能不能送得出去再说_(:з」∠)_)


啊,不知不觉竟然啰里啰嗦三千多字了,甚至还没进入主题。

不能再写了,字数太多,内容没人看的_(:з」∠)_

干脆分个一二三四好了。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

例行乞讨一下,期待下次做物料不要这么捉襟见肘_(:з」∠)_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