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息速递|我院召开“小切口·大问题——转型时代的公共治理”工作坊


“小切口·大问题——转型时代的公共治理”

工作坊


2018年10月19日,由《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小切口·大问题——转型时代的公共治理”工作坊会议在求是楼320会议室成功举行。


自古至今,中国公共治理都有其独特的情境,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历史和现实。大国治理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公共治理理论。在改革开放40年和新中国建国70年之际,我们组织了一批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参加此次“小切口·大问题”工作坊。


本次工作坊共同聚焦当前公共治理中的显著问题,围绕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的经验及其模式,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影响力的理论命题。除了与会者,本次工作坊还特邀学院的孙柏瑛教授、张成福教授、张楠迪扬副教授等嘉宾进行点评。

 

在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的韩志明教授介绍了工作坊的背景,认为在大时代需要回应大问题。《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的编辑解亚红致辞,并表示支持工作坊的系列活动和学术发表,共同回应大问题的诉求。



上午场第一单元


上海交通大学的韩志明教授发表了题为“领导批示与群众闹大——国家治理的信息机制及其效率”的演讲。着眼于具体矛盾纠纷解决的过程,他通过考察群众和领导两种行动者基于信息的互动关系及其行动策略,以揭示国家治理机制的运行机制效率。



随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何哲教授探讨了地方政府在进行政策选择时“讲政治”与“推工作”的关系。以我国特有语境下的“讲政治”为切入点,他探讨了中央如何通过将某类事务政治化、标签化来传导落实压力,以及地方如何利用“讲政治”这一模糊概念,进一步推进工作,从而与中央意志保持一致。

 


我院李文钊教授发表了题为“当代中国治理与发展:基于复杂系统设计的视角”的演讲。讲座中他指出,一次特殊的研究经历让他看到了治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他试图借助“复杂系统设计”这一独特视角剖析我国的治理理论和实践,旨在调和学术与实践的冲突,为讲好中国的治理故事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





上午场第二单元


我院马亮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政府部门的分管领导是如何匹配的: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的演讲,关注极少研究的中国政府组织结构的关键维度——分管型副职。基于中国28个省份的副省长分工数据,他从管理幅度、影响因素以及部门分管网络几个方面探讨了副职分管部门和职能的内在逻辑,为我们理解副职分管提供了初步证据,也对政府结构优化提出了政策启示。



武汉大学的唐皇凤教授发表了题为“区域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范本:基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历史考察”的演讲。着眼于城市群建设这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绝大多数具有跨越多个行政区域的特点,并正在成为倒逼和助推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历史进程为个案,他探究了城市群建设中地方政府间合作和区域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理和基本经验,进而为公共治理理论贡献中国特色的经验元素。

 


华南理工大学的文宏教授发表了题为“任务导向VS谋利驱动:地方政府施政行为的内在逻辑”的演讲。他通过对地方政府土地整治行为的深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表现出任务驱动与谋利导向的双重逻辑。地方政府以应对考核的基本任务为驱动,围绕着考核指标而选择性执行。同时通过土地整治来产生指标,蕴含着十分明显的利益导向,集中表现在指标的争取以及具体资源的分配上。任务驱动与谋利导向的双重逻辑,从正面来看,强化了地方政府参与到土地整治中的动力与积极性。但从反面来看,双重目标追求引导下的指标偏好,也导致地方政府在土地整治中选择性执行任务,忽视了土地整治的整体利益与宏观目标。





下午场



南开大学的吴晓林教授发表了题为“社区政体的形成:城市社区治理转型中的行政组织逻辑”的演讲。他引入结构-过程的视角,从组织学的角度分析了社区政体背后的逻辑。他认为,社区政体阶段性地回应了城市化、市场化与信息化对组织体系的冲击。政党的组织力量和权威资源向社区的全面介入,是“理性组织模型吸纳自然组织模型”的关键原因;行政组织习惯于不断加密“单位制”经验,采用“选择性激励”应对社会转型压力;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加持了现有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模式。



暨南大学的颜昌武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政府部门编外人员现象研究——以A市S区住建局为例”的演讲,探讨在任务增长与编制财政的双重约束下,编外人员日益成为基层政府的重要治理主体。他指出,他们与正式官员一道,代表国家直接与社会打交道,提供社会公众必需的基本公共服务。编外人员这一现象的存在,撕开了刚性的编制约束与“逢进必考”的一道口子,使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理性化大打折扣。遵循小切口的会议要求,颜昌武探讨了如下问题:在严格的编制约束与逢进必考的刚性制度约束下,编外人员这一群体何以在政府部门中广泛而普遍地存在?这一现象的存在,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中山大学的叶林教授发表了题为“变而不变”——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演讲,通过梳理地方足球改革逻辑框架,发现其存在“双重从属制”和由“变不了”、“理不清”和“不想变”带来的职能转变阻碍两个困境。此外,他探讨了先行军广东省的足球改革道路,用“两套牌子,两套人马”的方式,协调了各方资源,这样的改革路径为地方足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南京大学张乾友副教授探讨了“作为一种政治实践的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视为一种政治实践。他认为,绩效管理不仅包含了分配与承认这两大政治构成内容,而且其中的分配活动与承认活动,在某些条件下事实上就成为了政治活动。绩效管理鼓励被管理者发挥绩效创造上的自由,但这种自由的运用则完全服务于巩固绩效管理所代表的权力秩序的目的。张乾友认为,绩效管理在推广的层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种成功也带来了民众在公共决策中的边缘化,以及所有绩效竞争失败者受到日益严密的规训等政治后果。




“小切口·大问题——转型时代的公共治理”

工作坊


在所有主题发言结束后,张成福教授作了点评。他认为相较于理论和方法上的争论,当今中国公共管理学界更应该深入探讨如何界定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哪些问题是真正的问题,哪些问题是学界自己建构出来的问题,哪些问题应该密切关注并提上议程,哪些问题应该放手由市场去解决。各种考核指标使得不少学者的研究带有形形色色的价值预判,短、平、快的浮躁情绪充斥学界,因此研究者应该回归本心。



最后,《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的编辑解亚红进行了闭幕致辞。她指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巨量的治理负荷。尽管公共管理兴起的时间不长,面临着纷繁复杂的问题和科学性质疑,但作为学者也应以学科发展为己任,着眼于“小切口”见微知著,发现“大问题”,致力于解决中国公共治理中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公共治理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命题或理论议题,提出富有洞见性和启发性的原创性思想观点。


供稿:巫霞

编辑:曾桢



人  大  公  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


欢迎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众号

进入官网了解更多

http://spap.ruc.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