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郭珊:全球城市服务业的隐含能源
2020年6月17日中午,我院学术沙龙第143期暨2020年研究方法系列讲座第7讲通过网络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我院土地管理系郭珊老师做了题为“Embodied energy in service industry in global cities:A study of six Asian cities”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土地管理系主任张占录教授主持,黄燕芬教授、张磊教授、孟繁瑜副教授、张友浪助理教授以及来自院内外近50位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
能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服务业是全球大城市的主导产业。因此,对服务业隐含能源的评估对于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基于该研究背景,郭珊老师采用多区域跨尺度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路径分析方法,从全球服务业供应链视角对6个全球城市(北京、重庆、香港、上海、新加坡和天津)的服务业隐含能源流动进行了深入探讨。
讲座伊始,郭珊老师结合自己的求学和科研经历向大家分享了本篇论文的最初构思过程。基于著名生态经济学家戴利提出的“稳态经济”理论,郭珊老师开始关注“城市增长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这一研究方向。关于学术研究,郭珊老师和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了一句话,“博士之路就是发现与享受的一段旅程”(A PhD is a journey of discovery & fun)。
随后,郭珊老师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与数据、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与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五个方面对本研究进行了介绍。
已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75%的全球能源消耗和68%的世界人口将集中于城市。“全球城市(global cities)”这一概念于1991年被首次提出,被定义为全球经济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作为城市基本功能的保障,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全球城市本身生产很少的能源,基本依靠外部的供给,因此研究全球城市必须从全球化视角进行。基于全球城市的重要性和服务业在全球城市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为弥补现有研究领域的空白,本研究应用多区域跨尺度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路径分析方法对全球城市服务业中的隐含能源进行评估和追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研究从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2018)所编制的全球城市清单中选取了北京、重庆、上海、天津、香港和新加坡等位于亚洲地区的六大全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构建了大尺度高分辨率的嵌套MRIO表,提供了全球169个区域29个产业的贸易网络。多区域跨尺度投入产出模型支撑了本研究六大全球城市服务业中隐含能源的评估,也为今后相关的研究在数据模型和方法体系上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
研究结果主要针对六大全球城市回答了三个方面问题,具体包括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城市服务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城市不同类别服务业的能源供需与流动模式。研究发现,与中国内地的四个城市相比,香港和新加坡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在这六个全球城市中,服务业占17.02-46.40%的隐含能源总消耗;沿海城市如天津、上海、香港和新加坡的交通服务业的能源消耗占比较高;中国内地的四个城市服务业消耗煤炭的比例远高于香港和新加坡。基于研究结果,对不同城市提出了针对不同服务产业的政策建议,并认为全球协作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法。
郭珊老师还对本研究进行了展望,她认为一方面随着数据的完善和方法的改进,可以核算更多的全球城市,以发现全球城市间更加丰富有趣的现象和规律;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模拟,可提出更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策略。
在讲座的最后,郭珊老师再次回到博士生的科研心路历程这一话题上,她鼓励在场有志于走上科研道路的同学们,在每一个人读博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曲折,但只要坚持下去,即使距离最开始的目标可能会有一定差距,但终会有所收获。
讲座结束之后,在场师生针对本次讲座涉及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提问并展开热烈讨论。张占录教授针对城市代谢问题和郭珊老师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场同学就精细化管理、数据库的来源和使用以及疫情背景下的城市健康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郭珊老师逐一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期待未来进一步的交流合作。
郭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长期致力于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生态、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Land Use Policy、Ecological Indicators等国内外学者认可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曾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编辑:曾桢
人 大 公 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
欢迎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众号
http://spap.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