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求是讲座|汤姆•克里斯滕森:中国公共部门改革——路径依赖还是向西方学习?

2022年4月20日,我院通过视频会议平台举办了公共管理学院求是学术讲座第198讲暨“公共管理理论”前沿系列讲座第一讲。挪威奥斯陆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我院特聘教授、挪威国家科学院院士汤姆•克里斯滕森(Tom Christensen)作了题为“中国公共部门改革——路径依赖还是向西方学习?”的讲座。马亮教授主持讲座,来自院内外的30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克里斯滕森教授根据中西方国家不同的公共部门改革,提出了三大问题:比较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学习了西方的哪些主要改革特征?这些特征在适配时,是否有中国特色?


在第一部分,克里斯滕森教授聚焦比较改革的层面,提出三大视角。


其一是工具视角。改革是基于国家和政府发起的,由政治和行政领导人主导。国家领导人基于其他国家的改革来布局规划,这些改革被认为是最理性的。


其二是制度和文化传统视角。对于改革而言,路径依赖和文化传统很重要,非正式规范和价值往往被过度渲染,而新的改革必须在文化上兼容才能成功。但是,该路径可能会因为外部事件而改变,例如冲击和危机。


其三是综合的视角。全球和各国改革往往来自区域或地方文化;全球改革努力会通过区域或地方规范和价值进行过滤;工具性同文化规范和价值是混合和分层的。


在第二部分,在三大视角的统摄下,克里斯滕森教授提出了主要改革模式。


首先是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建立在理性选择、代理理论、交易成本和管理理论之上,关注下放和授权,推崇“独立的”公共组织,倡导更多的市场、更多的竞争、民营化以及经济效率。


第二是后新公共管理。后新公共管理主张更多的集权和协调(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并且认为合并是有效的行政模式。但是,在公共部门内部或社会范围之内,也有更多的网络组织,如PPP模式。后新公共管理主张应整合碎片化问题,更多关注集体价值观和伦理问题。


在第三部分,针对改革的类型及其解释,克里斯滕森教授谈到六项:


一是精简官僚机构。但是,长期努力并不一定成功,其中有工具性目标和文化阻力。


二是经济改革。开始注重增长和提高效率,这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路径,但是具有工具性意图。


三是沿袭经济改革。具体特征是权力下放、放松管制、地方自治和分权治理。在此过程中,“新”国有企业出现(与世贸组织相关),干部激励制度发生变化,并出现了平衡经济和环境的规范与价值观。但是,对片面资本主义文化的抵制是难以实施的。


四是加强集权改革。这出现了把部门整合为大部门的现象,在不同政策领域加强监管,专注国家安全和正当程序,反腐败的道德价值观不断发展,并且将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同分级管理和纵向协调相结合。


五是建立服务型政府。早期始于工具和经济因素。但是,过去几十年价值取向有了较大的改变,开始强调公民参与,并强调通过社交媒体技术增加公民参与。


六是更多地使用领导小组。以往领导小组经常被用作解决敏感问题和冲突的非正式工具。最近,领导小组在危机中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最好的例子是抗击疫情,这些领导小组在内部和跨层级与跨部门的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第四部分,克里斯滕森教授探讨了学习与文化特征的相关问题。


首先,他认为中国肯定学习了来自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特征,特别是美国的。这包括结构和文化上的变化。但是,这潜在地威胁了国家的稳定,导致一些改革和变化。但是,中国的体制有其特色,显示了执政党的优势。


对此的详细说明是,一些基本经济思想是相当广泛的,来自许多国家,也来自于一些亚洲国家,这使得它更容易在工具和文化上以中国的方式适应他们,增加中国在技术和经济上的自信。


另一种解释是,在一个集权的系统中,后新公共管理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回答以下的问题:合并会带来更多还是更少的官僚制?它们真的有效吗?他认为,监管措施似乎更有效果,尤其是在环境政策方面。


对于中国学习文化的规范,包括关于服务导向的态度、道德准则、反腐败措施,但是这些规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中国文化与特征?对政府和其他机构信任度低的人,实施这些措施的难度有多大?对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思。


最后,克里斯滕森教授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结构和文化层面的学习,给了中国新的发展特点,使中国的系统变得更加复杂,表现出混合系统和分层系统。但是,因为中国的系统和传统非常不同,适应性学习和实现还是存在较大差异。


讲座结束后,克里斯滕森教授对线上院内外师生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学术互动氛围融洽。


据悉,克里斯滕森教授未来还有四场讲座,每周一次,涉及的主题包括公共组织的危机管理、绩效管理、声誉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行政负担,敬请期待!


  • 本期推荐阅读材料:

[1]Xiaolong Tian,Christensen Tom. Beyond NPM to Post-NPM? A Study of China’s Government Reform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9;49(7):855-865. doi:10.1177/0275074019849122

[2] Yijia Jing.Marching through the deep-water zone: Chinese public sector reforms and the way forwards,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3:4, 475-482, DOI:10.1080/14719037.2020.1752039

[3]Christensen Tom,Yongmao Fan. Post-New Public Management: a new administrative paradigm for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018;84(2):389-404. doi:10.1177/0020852316633513

[4]Boston J . Basic NPM ideas and their development. 2013.


 


往期推荐



求是讲座 | 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Kevin Cox聚焦机遇与城市

求是讲座 | 孙涛老师分享数据赋能、政企协同的城市治理模式创新——以深圳市为例

求是讲座|伦敦国王学院荣休教授Chris Hamnett分析中国城市化的独特性

求是讲座|伦敦国王学院荣休教授Chris Hamnett剖析伦敦市中心的大规模更新

求是讲座|伦敦国王学院荣休教授Chris Hamnett 全球城市中的社会阶层变迁


供稿:边策

编辑:曾桢




人  大  公  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


欢迎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众号


进入官网了解更多

http://spap.ruc.edu.cn/


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单位高端培训:010-82500112 个人课程研修:010-6251624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